設置

第470章 飛機一定要燒無煙煤

羊城,南沙區,麥道飛機工廠廠房在喪心病狂的金錢推進下,歷經半年的建設,總裝廠房已經差不多成形,麥道來的老外和本土工程師一起哼哧哼哧的調試設備,為即將到來的總裝工作做準備  唐文拎著提包,只要是在廠房里工作的人,見到老外就是句“hereyouare”發兩張鈔票,己方也相同待遇,美名其曰下午茶。

  在發現這位樸素的年輕老板除了發錢外沒有bb后,唐文立即受到了所有人發自內心的歡迎。

  “唐,第一飛機廠上市計劃能提前一些嗎?”

  待唐文撒完幣,李維斯迫不及待湊上來詢問。

  唐文:“現在就講恐怕太急了些,至少要能夠穩定交付MD11后再說吧。”

  南沙區的飛機工廠全稱是蓋金第一飛機制造公司,并不是獨資企業,主要股東是蓋金航空和麥道,占比分別是67和12。

  剩下21拿出10流動,11則分給了羊城、鵝城地方,流動股權是照顧洪都、沈飛這樣的部件供應商,以及未來采購客機的客戶等。

  從股權上蓋金擁有絕對控制權,但唐文并沒打算一直捏著,承諾會在未來上市并慢慢降到35左右。

  第一飛機制造廠只是用來承接M.D.11客機以及接收技術的載體,完成這項使命后專心做營收靠股價賺錢就行。

  說來其實許多制造業公司不賺錢,幾億的單子利潤也就幾百萬,全靠上市后猛猛做營收數據,拉高股價就完了。

  飛機制造業也差不多,第一飛機制造廠本身只負責整機總裝以及部分非核心部件生產,利潤的與技術核心在于上游發動機、航電等部件供應商。

  唐文為其準備的使命就是培養出一批懂得現代航空制造的團隊,等麥道11穩定下來就可以提出來去組建真正實現他目標的第二、第三、第四飛機制造廠,重頭戲還沒開始呢。

  所以拿第一飛機制造廠既是其他股東的意愿,也并不與唐文的發展思路沖突。

  只是麥道迫不及待就準備搞資本運作,被他不著痕跡的推了回去并且反向加任務:

  什么上市要取決于麥道多久完成技術轉移。

  李維斯也沒拒絕,只是暗暗記在心中。

  待他離開后,知曉老板真正目的的常布斯帶著唐文進入私人設計室:

  “關于高空高速截擊機,我有一點想法了,目前有兩個方案。”

  常布斯:

  “首先按照設定的50年代初代噴氣機技術時間點,即使能制造出來高空高速的截擊機,恐怕航程也會很難看,一千公里都困難,所以我的思路是和子母機方案結合。”

  “可小型飛機…能高空高速?我說的是至少雙25指標。”

  唐文罕見的提出了些質疑,雖然造船廠可以制造各種奇葩飛機,但還是要遵循一點起碼的物理規律。

  常布斯聽到雙25這個指標笑了笑,似乎是想起些什么,但很快回到正題從抽屜里拿出一本有些年頭軍事畫冊,而且是外文版。

  他打開其中兩頁,分別寫著ME163和P13A,一看外表就很不一般:

  (P13A截擊機)

  ME163截擊機:

  唐文翻閱畫報,旁邊有著較為詳細的說明:

  在ME262時期,由于早期噴氣機技術原始制造困難,噴氣發動機由于缺少稀有金屬耐用性低,高性能的噴氣飛機需要經常更換昂貴的發動機。

  由此,他們希望開發不那么復雜、簡便易于生產、速度還快的截擊機。

  ME163比較令人熟悉,是漢斯開發的末日截擊機,其體積很小,由1臺RI203火箭發動機推動,以過氧化氫和高錳酸鉀為燃料噴出高溫蒸汽,推力才600千克,自重2.1噸。

  ME163起飛時最好靠大型飛機拖拽滑行,試飛時曾飛到550千米/小時,后因技術不達標放棄。

  而P13A和ME163也是出于同樣的目的研究,只是到研究它的時候資源更加緊缺,到了連火箭燃料都難以供應的程度,所以選用的燃料是…煤。

  P13A比起ME163更加簡化,甚至連起落架都沒有,純粹靠牽引起飛或者被轟炸機帶飛后釋放,全身設計更像是機翼里硬塞了一個人和一臺發動機。

  而這架飛機的攔截方式也更加原始,連機槍都沒有,設計目標是靠小但堅硬的機體去撞擊轟炸機…

  它的發動機是一臺以煤粉為燃料的沖壓發動機,當速度超過一定界限后才能啟動,將煤粉與空氣充分混合燃燒產生推力,理論上不僅能超音速,還能用1噸煤就飛行超過1600公里!

  當然世紀測試中最大飛行速度也不到0.5馬赫,最終也被廢棄。

  兩種…狂想,這就是唐文的評價。

  見他看完,常布斯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首先是ME163,它的火箭發動機實在是太原始,如果以50年代手段完全可以瘦身不少,并且搭載一臺至少3噸推力的液體發動機,從高空釋放后短時間甚至能突破3馬赫、3萬米。”

  唐文:“短時間是多短?”

  “如果間歇開啟發動機,應該能撐5到10分鐘,之后就要…迫降了,或者跳傘?當然我其實更看好的是P13A方案。

  P13A原設計的煤粉沖壓發動機其實具備可行性,而漢斯失敗的最大原因,是他們沒有條件合適的風洞。”

  “風洞?”

  “就是沒法大量模擬測試,沖壓發動機說的極端些就是根鐵管,只是通過彎曲使空氣進入后壓縮再混合燃料噴出而已,但怎么彎就太有講究了,已經遠遠超過了人力和機械計算器能解決的范疇。

  而很幸運的是,現在不管是風洞還是超算都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

  常布斯打開一張沖壓發動機的設計圖截面,得意的解釋道:

  “正好北航最近在做其他沖壓發動機模擬實驗,我花了五萬讓他們幫忙搭便車做了個小設計,風洞模型和計算理論都完全支持3到5馬赫速度飛行,理論推力也比漢斯弄的破爛強了好多倍。”

  他接這種周邊創作可不是免費勞力,每次唐文都會變著花樣給他打不少錢。

  后者狐疑的盯著紙上的簡單設計圖,有些不太相信,畢竟30年后他也沒聽說誰家還在繼續研究煤粉沖壓發動機,所以徑直問道:

  “理論是理論,現實怎么說?”

  “現實…那就太麻煩了,北航那邊說了幾個問題:

  煤粉結塊,高速飛行時氣流會導致整個機身高頻震顫,煤粉很容易結在一起,會嚴重影響輸出甚至喘振;

  燃燒室腐蝕,煤粉燒的一點也不干凈,和液體燃料比起來會產生大量遺留物破壞發動機內壁,還是喘振問題、動力輸出不能很穩定;

  解決這兩個大麻煩的途徑是在噴煤粉的時候噴淋一定比例煤油,但…兩種燃料結構那么復雜,為什么不一開始就用油呢?”

  “當然了,如果是強調黑科技嘛…”

  常布斯攤手示意,顯然燒煤末日飛機才更有吸引力,什么可靠性耐用性就別提了。

  唐文:“這樣很好,不要改參數,就用P13A改高空高速截擊機,并且一定要燒煤,無煙水洗煤!”

  請:m.badaoge.org

大熊貓文學    說好的民企,空天母艦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