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四四章 啥?他將他親叔叔做成烤雞了?

  什么玩意兒?

  十個月?只有十個月?

  聽了朱元璋所說的話后,馬皇后整個人都懵住了。

  有被這么一個完全出人意料的結果,給驚到。

  話說,在此之前她就已經通過重八所說的種種言語,判斷出了朱高熾這個還沒有出生,自己素未謀面孫子,當皇帝的時間長不了。

  可這個時候,聽到自己家重八,說出了十個月這個數字后,還是被驚到了,

  這…也太短了吧?

  “妹子,這個事怎么說呢…他能活到四十多歲才去世,咱反而是有些意外了。

  原因是這小子打小身體都就不怎么好。

  老四對于讓不讓他當太子,都顯得猶豫了,認為他身體不好,行事性格不像自己。

  覺得他的二兒子朱高煦,更像他。

  他雖然只當了十個月的皇帝,可在此之前,也當了多年的監國太子。

  老四在時,永樂朝的方向是掌握在老四手中的。

  他這個監國太子,也得按照老四的意思去做事。

  可很多時候,不少事情上,這朱高熾其實已經也和皇帝沒有太多的區別了。

  這點上,老四和咱又有一些像。

  同樣是對太子的很放心,敢放權。

  當然,老四對朱高熾的放心,比不上咱對標兒的放心。

  畢竟咱從一開始,就確定了標兒就是太子,是咱的接班人。

  不像老四那樣,沒事了就嚇唬幾個兒子,將這個太子位當成吊在他們跟前面的蘿卜。

  而他在立朱高熾為太子上面,還曾多有猶豫…”

  聽到朱元璋這么說,馬皇后倒是忽的想起一事來。

  “重八,我記得你之前與我說,老四靖難,快要打到應天這邊時遇困,曾對二兒子朱高煦說,世子多疾,汝當勉勵之。

  他在靖難之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勞。

  這…該不會是在后面,又鬧出來了一些什么亂的吧?”

  太子當國,在軍中無甚威望,二兒子在靖難當中立下赫赫戰功。

  必然會有不少軍中之人對其進行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弄不好就會產生亂子。

  更不要說,聽重八所言,老四還對二兒子中意,對大兒子不喜。

  又對老二過是世子多疾,汝當勉勵之這樣的話。

  由不得馬皇后不關心。

  “妹子,你說的沒錯,這事兒確實是鬧出了一些亂子來。

  本來他家老二就野心勃勃,一直看不上他大哥,對太子之位有心思。

  再加上老四這個這家伙也壞,一直拿著太子之位,逗他的幾個傻兒子玩。

  那是將他幾個傻兒子的胃口,給吊得足足的。

  并通過這樣的手段,順便梳理朝堂。

  咱可以確定,老四確實是有考慮過要立他家老二朱高煦為太子。

  畢竟,咱登基之后,馬上就封妹子為皇后,定標兒為太子。

  而他卻不是。

  他是在當上皇帝,有一段時間之后,才最終確立了,原本的燕王世子朱高熾為太子。

  而這個過程里,解縉說過一句很有分量的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說,好圣孫可旺三代。

  而對于他家老二,在立朱高熾成為太子之后,也并沒有讓其就藩。

  反而大多時間都留在京師。

  而他家老二也沒有放棄對皇位的謀取。

  一直到后來,被老四給強行勒令他去就藩。

  更后來,把他的封地再次置換,權力這些進行了削減。

  在太子之位上,還是確定了他家老大。

  馬皇后聞言點了點頭,就知道老四在這事情上不會犯糊涂。

  雖然沒有像重八那樣的干脆,果決,不給朝臣以及其余孩子們任何的希望。

  打小就確定了標兒為繼承人,在這事情上,從不動搖。

  但老四能做出種種的布置,說明他在這事情上還是有決斷力的。

  當都是當父母的,面對自己的兒子,尤其是他家老二這個很像他,且在靖難當中立過大功,多次救他的親兒子。

  老四會猶豫遲疑,心中對其充滿愧疚,也屬于人之常情。

  做父母的也難,想要兼顧到每一個兒子,可事實上卻往往很難做到。

  “老四在出征歸來的路上去世,朱高煦沒鬧出什么亂子吧?”

  馬皇后望著朱元璋再度詢問,聲音里帶著一些擔心。

  她記性很好,記得很清楚,重八之前說過,老四是在北征歸來的途中去世的。

  皇權交接時最是危險,更不要說,老四家的老二很能打,行伍出身,又有老四曾經與其說過的,世子多疾,汝當勉勵之的話。

  若是得到消息,很難能忍住不動。

  而一旦動了,一個弄不好,就是兵戎相見,骨肉相殘。

  大明又將會出現動蕩!

  朱元璋對自己家妹子豎起了大拇指,妹子不愧是妹子,每次都能問到點子上。

  從自己只言片語當中,就能猜出很多的事情。

  “妹子,你說的沒錯,確實是鬧出了一些亂子。

  不過,亂子也并沒有那么大。

  一方面是因為朱高熾此時已經做了多年太子,而且還是監國太子,手里面的權力很大。

  很多臣子都服他。

  那些跟隨老四外出征戰的人,做事也穩妥。

  在老四去世的第一時間里,便立刻封鎖消息,快馬加鞭,向留在京師的朱高熾傳去消息。

  朱高熾得到消息之后,緊急做出各種布置。

  比如,派他兒子朱瞻基,去迎他爺爺的靈柩。

  比如調動兵馬,戒嚴全城。

  并調集別的兵馬來守衛京師,防止朱高煦會起兵造反。

  與此同時,又對他二弟采用懷柔的手段,給其加官進爵。

  等到朱高煦,得知他爹已經去世的時候消息之后,再想到有所行動,那已經是來不及了。

  各方面都被朱高熾給做好了,防的滴水不漏。

  所以,最終也沒有反,而是老老實實的入京,去給他爹送別,并拜見他那當了皇帝的大哥…

  聽了朱元璋的講述,馬皇后滿意的點點頭。

  這個結果,是她最想要看到的。

  朱高熾能當這么多年的監國太子,用重八的話來說,都把他爹當成了他的征北大將軍了,確實是有能耐有手段。

  一番處置舉重若輕,手段溫和,綿里藏針。

  卻將一場很有可能會發生的動亂,給消滅于無形之中。

  既保證了國家不出亂子,同時又兼顧了親情。

  沒有上演老父親尸骨未寒,這邊親兄弟就來個手足相殘的戲碼。

  真的是很不錯。

  太子沒有白當。

  老四選他沒錯。

  唯一可惜的就是,身體不好,壽命太短。

  只當了區區十個月皇帝,人就沒了。

  若是能多做一些時間的皇帝,很多事,或許會有不同。

  朱元璋對這個事也是挺滿意的,雖然老四沒把事情徹底解決,給他兒子也留了個坑。

  但這個坑終究沒那么大。

  再加上朱高熾不是朱允炆那樣的廢物,面對這種事時很有手段,將之給消弭于無形,避免了一場動亂。

  “朱高熾在位十個月,做的還是不錯的,因此被后世稱為仁宗。

  內閣制度,便是從他這里開的頭。

  當然,也有說他是去世的早了,且之前一直都有老四這個當爹的壓著,又有他二弟朱高煦在邊上虎視眈眈。

  他也只能是將發條給上滿了,絲毫不敢懈怠,也不敢出絲毫的差錯。

  所以,顯得謙遜有手段。

  后面當了皇帝后,這些壓力沒有了,人也漸漸的開始松懈,對于官員們沒有那樣尊重了,顯得有些暴虐。

  若是再多當上幾年皇帝,肯定會變得不同,當不得‘仁’這個廟號。

  不過,對于這個,咱只能說是他暴虐一點了才好。

  對官員們真沒必要那般客氣。

  那都是沒有縫隙,都還想要鉆個大窟窿的人。

  你要是稍微給他們留一點兒縫隙,那就更不得了了,準把你這個大堤給弄垮塌了不成。

  對官員仁,那不是真正的仁。

  對百姓仁,才是真正的仁慈。

  用沒有發生之事,去推測一個人,并認為他會那樣,也的確有些太合理。

  有首詩說的好,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弒。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說的就是這么個道理。”

  馬皇后對于朱元璋所說的這個很是認同。

  事情還真就是如同自己家重八說的那樣。

  馬皇后也徹底的放下心,不再擔心老四去世,權力交接時鬧出大亂子。

  更不用擔心,如同重八那樣,離世之后竟然來了一個靖難之役。

  相對而言,在這上面老四干的要比重八好。

  “不過,朱瞻基登基,也同樣沒那么順利。

  咱家老四是在永樂十九年時,徹底遷都到北平的。

  而在遷都的當年,三大殿就因為雷擊失火而被焚毀。

  本來,許許多多人對遷都就不滿,有了這個事之后,想要再把都城給遷回去的人就更多了。

  不過,都被咱家老四壓著,沒有回去。

  也就是說,從老四遷都到北平,到老四去世也不過是只有短短幾年的時間。

  懷念舊都,想要回去的人都大多都還在。

  其中當了皇帝的朱高熾便是一個。

  朱高熾過不慣北邊的嚴寒,在應天這邊生活多年,并做了多年監國太子的他,更喜歡應天。

  所以,登基之后,其中一件重要的事,便是要把都城再度給遷回去。

  先派了他的兒子,當時的太子朱瞻基打頭陣,到應天這邊來。

  結果,事情就是這么的不巧,朱瞻基來到應天后,他去世了…”

  馬皇后的心,頓時又提了起家。

  原本以為,朱高熾登基,朱高煦服軟,這事就此也就此揭過,穩當下來了。

  他們兄弟之間,不會再鬧出什么亂子了。

  再多過上幾年,就更加安穩。

  之后,就更沒什么事了。

  可誰能想到,朱高熾竟然去世那般快!

  更為要命的是,去世時,朱瞻基這個太子同樣不在身邊!

  在千里之外的應天這邊!

  那事情,就又一次變得危險了。

  十個月前,需要繼位的是朱高熾這個大哥,外加監國多年的太子,很有威望的人。

  朱高煦自然而然不會反。

  可這個時候,他大哥突然間去世了,面對朱瞻基這個侄子,十有八九不會在那般的客氣。

  心里也將會升起諸多的輕視。

  再加上朱瞻基還不在北平,那這事兒就變得更加的微妙了。

  “朱高熾去世的消息,由北平這邊的人,快馬加鞭去找朱瞻基,并讓朱瞻基趕快回來。

  而朱高煦那是真的興奮了,忍了大半輩子的他,決定不在忍了。

  派人在朱瞻基回家的路上,進行攔截,想要把朱瞻基給殺死路上,不讓他回京繼位。

  但因為倉促,事沒有辦成,朱瞻基還是順利的回到了京師,并繼承了皇位。

但朱高煦,并沒有因此消停  宣德元年,應天這邊發生地震,漢王朱高煦起兵造反…”

  朱元璋說出了,馬皇后最不愿意聽到的消息。

  “朱高煦造反的事,也很有意思。

  他居然還暗中拉攏,當時的英國公張輔,讓張輔為內應。

  當時的張輔,可謂是大明軍中的一面旗幟,位高權重,早已位極人臣,多次攻打安南,還隨老四出征。

  位極人臣,該有的榮耀都有了。

  結果這家伙卻拉他為沒內應,腦子著實是不太好使,輸的不冤。

  張輔要什么有什么,一個臣子能得到的一切,都已經得到了,

  跟著漢王朱高煦去造反,便是成功了,又能得到些什么?

  能比得上現在嗎?

  所以,反手就將朱高煦派來聯絡他的人給抓了,將事情告知朱瞻基。

  后面便是朱瞻基在夏元吉等人的勸說之下,御駕親征。

  朱高煦一開始表現得很是強勁。可是,后來朱瞻基率領三大營的將士,來到他的封地附近之后,這家伙居然又慫了。

  拋下手下的眾多人,投降了…”

  這轉折,聽到馬皇后一時間為之愣神。

  原本她還擔心會發生靖難之類的事情。

哪能想到,居然會變成這么個樣子  不過,也長松了一口氣。

  如此就好,免了一場大亂。

  “朱瞻基將他帶回京師囚禁起來,沒有對他做更為過分的事。”

  馬皇后那懸起來的心,這下子徹底放回肚子里了。

  “不得不說,相比于朱允炆,朱高熾,朱瞻基父子,對待出朱高煦還是蠻可以的。

  不過,好景不常在。

  后面有一次朱瞻基去看朱高煦,朱高煦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伸腿將朱瞻基主絆了一腳。

  朱瞻基大怒,然后讓人找了大缸,將朱高煦扣在里面,點火給烤了…

  請:m.badaoge.org

大熊貓文學    從現代歸來的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