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四零章 妹子,別提了,有這些孝子賢孫真是咱的福氣

  “重八,咱們的大明是怎么亡的,存在了多少年?”

  馬皇后望著朱元璋,問出了心中的這個疑慮。

  這件事,同樣在她心里面憋了很長時間。

  按道理來講,自己家重八這個開國皇帝,很多事情做的都是挺好的。

  重八一直以來為了大明,那是夙興夜寐,開了一個好頭。

  各項制度也都做得很好。

  按道理來講,就有重八做出的榜樣在,自己家大明后面應該不會太差。

  怎么就也亡了國?

  “這…該不會是老四的后代里,也出現了如同朱允炆那樣的混賬東西吧?”

  馬皇后望著朱元璋,再度開了口。

  其實這話在問出來的時候,她心里面基本上也能夠明白,肯定有這方面的原因。

  想要一個國家所有的皇帝,都賢明,這事兒是不可能的。

  縱觀歷史,哪朝哪代,沒有一些昏君?

  自家大明到了后面,肯定也少不了會遇到這種情況。

  便是重八這樣的開國皇帝,在他去世后,都能緊接著上來了一個朱允炆,這等蠢到沒邊的蠢貨,把大明各個方面,都給搞得一團糟。

  那老四這么一個有為之人去世后,他的后代就也能做到代代賢明嗎?

  只怕,后面很難再有人能超過老四。

  也不可能代代賢明。

  不過,在如此想著的同時,多少是有著一些自信在的。

  自己大明后面的皇帝,哪怕再不行,確定不會出現如同宋徽宗父子那樣的窩囊貨色。

  “妹子,咱大明存在了兩百七十六年。”

  朱元璋望著馬皇后開了口。

  馬皇后聞言點了點頭,兩百七十六年,將近三百年,已經算不少了。

  縱觀歷史,能夠有這么長時國祚的朝代可不多。

  自己大明,能有這么長的國祚,已經是讓人滿意了,不算太差。

  “至于說昏君,那肯定是有的,哪個朝代也少不了昏君。”

  在說起這話時,朱元璋都有一些咬后槽牙了。

  自己大明后代的那些皇帝們,很多那可真它娘的當人,想想就來氣!

  有當了皇帝瞎胡搞斗蛐蛐,把他爺爺打下來的眾多地方都給丟了的。

  有它娘的一戰坑死那么多將士,跑去瓦剌留學,轉頭又給瓦剌叫門的!

  有天天開經延,聽儒生放屁,讓儒生洗腦,看起來很勤勞,實際全都是在做些無用功,暈暈乎乎腦子不清醒,給眾多文官們當孝子賢孫的。

  有擺爛不上朝的。

  老道士前期還行,確實是想干出來點事兒。

  后來接連失火,又被宮女勒脖頸,選擇了開始擺爛。

  不可否認,和那些文官們相斗,搞權謀,確實是一把好手。

  可同樣也把國事給耽誤了。

  還有當了皇帝后垂拱而治,沒事干天天放縱的,沒幾年人就沒了命的。

  還有學他爺爺徹底擺爛,連官員缺了都不補,高達二十幾年不上朝的。

  他爺爺不上朝,還能控制住局面。

  這玩意兒不上朝,那是純擺攤。

  還有剛剛登基,就整出了紅丸案,當了一個月皇帝人就嘎屁的。

  有當木匠落水的。

  好不容易出來了一個有心想要救大明,還特別勤奮很簡樸,一心要讓大明好起來的。

  結果又是個有心殺敵,無力回天,想要做事,卻沒手段沒腦子的。

  越搞大明死的越快。

  這幫子孝子賢孫!只是想想朱元璋就來氣!

  別提多想挨個的抽過去,把他們都給狠狠的抽一遍,有的貨色直接抽死最好,免得丟人現眼,糟蹋大明!

  馬皇后聽的自己家重八如此說,再看看重八的神情就已明白了,未來的這些皇帝里面,肯定有些人干的特別不好。

  不然的話,重八肯定不會這般咬牙切齒。

  不過,再想想的話倒也能理解。

  若是自己大明后面的皇帝們,干的都像重八這般好,那自己家大明,便也不會亡國了。

  “重八,那你就先和我說一下,我大明是如何亡國的。

  我大明的亡國之君,干的又如何。

  他肯定是一個常年不上朝的怠政之人吧?”

  馬皇后想了一下,望著朱元璋出聲說道。

  其實在說這話時,她心里面對這事,已經有了相應的判斷。

  覺得這事情肯定和自己所想沒什么區別。

  亡國之君嗎,有幾個是勤政的?

  朱元璋聞言,搖了搖頭:“妹子,咱大明的亡國之君名字叫朱由檢,年號為崇禎。

  他還真的不是一個懶惰的人,相反,還特別的勤政。

  是咱大明十幾個皇帝里面,除了,咱和老四之外最為勤政的了。

  若是將老四經常帶兵出征,把政務撂給他的好大兒這事給算上的話,甚至朱由儉的勤政,都能超過老四。

  成為咱大明僅次于咱的勤政之人。”

  馬皇后聞言,登時懵了,別提有多意外。

  亡國之君,居然這樣的勤政?能成為僅次于重八的人?

  這也太過于讓人意想不到了!

  “那他肯定沉迷于酒色吧?”

  馬皇后想了想,再次說出了她的猜測。

  昏庸無道,荒淫無度這些,幾乎是亡國之君的標配。

  這朱由檢既是亡國之君,那想來在這種事情上,肯定不能避免。

  朱元璋聞言再度搖頭:“妹子,這個也沒有。

  這朱由檢后宮妃嬪并不多,在一個很正常的范圍之內。

  而且,因為勤于政務的緣故,對于酒色這些東西,更不會沉迷。

  而且人也節儉,不是那種鋪張浪費的人。”

  嗯?!

  馬皇后聞言,再度呆了一呆。

  不是…這事兒,怎么越來越讓人難以理解,看不明白了呢?

  這…這到底是個什么情況?

  縱然馬皇后一向聰明,可這個時候,還是被自己重八,所說的這種種事情給驚呆了。

  “那重八,這朱由檢是不是一個幼年天子?是個傀儡?”

  不過,這話在問出之后,馬上就又被馬皇后直接給否定掉了。

  這朱由檢肯定不是幼年天子的。

  畢竟重八都說了他勤勉于政務,很勤奮。

  幼年天子,傀儡皇帝,又哪里有什么政務可供他勤勉?

  而且,這朱由檢,又有后宮,又有子嗣,那是幼年天子的可能性就更不大了。

  果然,接下來朱元璋便再次否認了馬皇后所說的這個猜測。

  馬皇后徹底的糊涂了,腦子里面有著太多的疑惑不解。

  這事情,怎么看都不對。

  怎么這樣一個勤于政務,又不鋪張浪費,還一心想著讓大明變好的人,卻成了亡國之君呢?

  別說是馬皇后不理解了,朱元璋心里面,也同樣是有些復雜難言。

  對于自己家妹子現在的心情,他很能理解。

  畢竟便是他,在后世之時,初次看到這些情況時,也同樣是很懵。

  有被意外到。

  別的朝代的亡國之君,要么昏庸無道,完全不理會政務,酒池肉林,醉生夢死。

  要么就是一個幼年天子,是個傀儡,當不了家,做不了主,任人擺布。

  可偏偏到了自己大明這里時,一切都給反過來了。

  是個一心想要救大明,生活儉樸,不沉湎于酒色,也不是那種傀儡的小皇帝。

  這事兒,也它娘的算是一個奇觀了。

  “那…他怎么還亡了國?”

  這話說完之后,又一個猜測浮現心頭。

  “是不是他才當上皇帝,很快大明就沒了。

  本來大明就病入膏肓,沒給他太多施展才能的機會?”

  朱元璋再次搖頭:“妹子,不是。

  他足足當了十七年的皇帝。”

  嗯?!

  馬皇后徹底的呆愣了,腦子里面亂糟糟的,再也想不到什么合理的猜測了。

  這事情也太奇怪了,奇怪到了讓人完全無法理解的地步!

  “妹子,這事兒…該怎么說呢…情況很復雜。

  關于崇禎朱由檢,他的事聽起來確實讓人難以理解。

  不過,我和你一說你也就明白了。

  不可否認,崇禎這孩子確實勤政,也是憂心國家,想要讓我大明變得更好,要解決大明存在的諸多問題。

  可是,該怎么說,他的能力太不行了,想法太過于簡單。

  典型的努力越多,錯的越多。

  越是勤政,大明亡的越快。

  倘若崇禎上臺之后,別那么勤政,還不小可能,大明不會有那么多的問題。

  最起碼能多存在上幾年。

  很多時候,聰明人的十分努力,都比不過笨人特別努力的靈機一動。

  更何況,崇禎還是足足努力了十七年。

  崇禎他上臺后,就被那眾多的文官們給忽悠傻了。

  當時朝政混亂,斗爭及其嚴重。

  尤其是宦官和文官之間的爭斗,更是如此。

  咱雖然一直不贊同后宮干政,但那也得分情況。

  到了那個時候,文官們的權勢,實在太大,行事也太猖狂了。

  皇權在諸多地方,受到了極大的壓制。

  為了能彰顯皇權,奪回一些皇帝的權力,只能是將宦官給扶持起來,和文官們進行打擂臺。

  在那種情況下,宦官集團已經成為了,皇權的一大延伸。

  是皇帝手里的一把刀。

  朱由校在的時候還行,魏忠賢這些,便是他給扶起來的。

  用來和那些文官們進行撕咬。

  他躲在皇宮里做木匠活,不理會那么多的唧唧歪歪。

  崇禎上臺后就不一樣了。

  那種多的文官們,像是蒼蠅看到的血的蒼蠅一向,一擁而上,對著崇禎那是各種的忽悠。

  別管是關外的韃子,還是國內的流民,亦或者是天災人禍,全部都能往宦官頭上扣。

  皇帝問策,別管問什么,得到的答案都只是一個,那就是誅宦。

  就仿佛把宦官給誅殺了之后,諸多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一樣。

  然后,朱由檢就相信了,開始著手誅宦。

  我大明的宦官,和唐朝時的那些宦官可不一樣。

  唐朝是宦官掌軍,那對于皇帝說殺就殺,想要換哪個就換哪個。

  可我大明的宦官,卻沒這樣的能力。

  魏忠賢被人稱作九千歲,可謂是權傾朝野。

  但是崇禎這個剛登基的皇帝,說殺就能殺,就像是殺一條狗那樣簡單。

  不可否認,宦官也干很多不當人的事兒,不是個什么好東西。

  魏忠賢更談不上好東西。

  崇禎殺了也就殺了。

  可是,崇禎把魏忠賢給廢了之后,沒能再找出一個人來接替魏忠賢,去制衡那些文官們。

  這就是最大的錯誤,然后事情就炸了。

  朝廷收不上稅了。

  大明到了后面,堪稱“眾正盈朝”。

  那些一心為國,嘴里面說的很好的人,馬上就讓崇禎見識到了他們的厲害。

  魏忠賢在的時候別管怎么說,最起碼能把稅收上來,這對于大明而言,便已經是特別重要的了。

  一個朝廷手里面沒錢,那事情有多嚴重,妹子你肯定知道。”

  馬皇后點了點頭,這點她確實是深有體會。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一個國家沒有錢,那也同樣是不成。

  “大明那個時候,可謂是內憂外患,又有天災人禍。

  天災這事兒怎么說呢…歷朝歷代基本上就沒有斷絕。

  我們華夏地方太大了,每年都不是這里有災,便是哪里有災。

  又有幾個皇帝當政時,天下各處都是風調雨順的?

  不可能的!

  每年都有災難才是最正常的狀態。

  我大明現在就處處風調雨順嗎?

  不一樣不是這里旱了,就是那里澇了?

  唐太宗的貞觀年間,少有天災的年份,只有短短幾年。

  剩下的將近二十年,那都是天災不斷,又是蝗災,又是地震,又是洪澇,又是干旱的…

  可不一樣留下貞觀之治,至今讓人向往?

  說到底那些面對天災無能為力,把很多事兒都給算到天災上的,是自己無能,各方面都爛了。

  甚至于面對遭受大災的百姓,不僅不賑濟,反而還要加征賦稅。

  種種操作簡直離譜。

  所以,是人禍加劇了天災。

  大明收不上稅,朝廷手里沒有錢,許多事兒都干不了。

  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原因。

  崇禎本人也確實問題很大,他本身沒有被當成帝王培養過,就是一個王爺。

  后面他兄長去世之后,被選做了皇帝。

  崇禎的性格缺陷很大,一開始有多信任的文官,后面就有多不信任文官,被文官們整的不自信了。

  在一些事情上,容易二級管。

  而且還是個不粘鍋,不敢擔責。

  遇到大事情,就是總想讓朝臣們先開口,一旦出了什么問題,有了風吹草動,就會將眾人護在身前。

  把罪責這些,都給按在之前開口說話辦事的,那些官員員身上。

  下手處理起他們來,也是毫不手軟。

  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多了,很多人都總結出來的一個道理,那就是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不干不錯。

  于是,本來就懈怠的人,那再懈怠起來,就更是理所當然,心安理得了。

  遇見事兒了,也大多裝死,沒人敢再沖到前面去。

  在用人方面也同樣不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些,他是沒有記住分毫。

  在很多事情,都特別的急切,只想立刻就看到做出功績來。

  別的不說,看看崇禎朝時,換首輔的速度就能略見一斑。

  崇禎在位十幾年,首輔就任命了十九個。

  這樣的操作,那就真正干的好事情,才是怪事!

  一個首輔剛上來,各方面的事情都還沒有摸清楚,來不及做事,就被換下去了。

  哪能干得好?

  太急躁了!”

  朱元璋說起崇禎的種種操作,忍不住大搖其頭。

  崇禎的這些種操作,那是真的讓人窩火。

  將他氣的肝疼!

  皇帝不是這樣做的,事情也不是那么辦的。

  其余不說,單單只是身為一個皇帝,卻怕擔責任,扛不住事,只這一條就不行。

  馬皇后聞言點了點頭,一下子理解,崇禎會成為亡國之君了。

  這性格以及做事的手段,確確實實很不行。

  沒有一個君王應該有的智謀手段,也沒有相應的定力。

  又怎么能做好皇帝?

  還當真是如同重八所說那樣,他要是別那么勤政大明,大明或許還能再多挺一些時間。

  “當然,大明到了那個時候確確實實是病入膏肓了,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到崇禎頭上,肯定是不對的。

  但要說崇禎沒錯,不需要擔責任,那也同樣不可能。

  妹子,咱大明那個時候的情況是真嚴重。

  天災不斷,不僅大面積的連年大旱,而且還遇上小冰河時期。

  小冰河時期就是說,天氣越來越冷,溫暖的時間比較短。

  氣候整體要冷上很多,不利于耕作。

  到了崇禎最后幾年時,還遇到了瘟疫,死了很多人。

  而朝堂之上,官員們也不行,爭斗的厲害,敢做實事的少,多夸夸其談之輩。

  地方官府那就更爛了。

  很多人當上官后,不是想著如何為國辦事,而是如何撈錢。

  各個地方上,問題同樣特別嚴重。

  比如晉商,那是各種的賣國。

  和遼東女真各種的做生意,把大量的物資,賣給遼東那邊。

  還和遼東的這些關外的韃子,各種眉來眼去,為他們當奸細,刺探情報,做帶路黨。

  東南這邊,則成為了眾多士紳們的自留地,不和朝廷一心,只想著交稅。

  將眾多本應該交給朝廷的稅給瓜分了。

  軍隊也爛了,明軍很多都發不起響,有些士卒們甚至于還要餓著肚子來做事。

  當時都流傳著一句話,叫做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滿餉在何處?遼東皇太極。

  如此情況下,還想將士有多少戰力?

  而且那個時候,將領地位也特別的低下,被文官們踩在腳下。

  早在好幾十年前,乃至于近百年,那些名將,見了朝廷文官,都要行跪拜禮,自稱門下走狗!”

  什么?!

  馬皇后聽到這話后,一下子變得震動了起來。

  這…怎么會變成這個樣子?!

  大明的勛貴呢?大明的那些武將呢?

  怎能被文官們,騎在頭上給欺負成這個樣子?!

  請:m.badaoge.org

大熊貓文學    從現代歸來的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