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和尚一手持禪杖,一手持缽盂,從一處顯得豪華的府邸走出。
當然,這處豪華只是和這里相比。
和應天城,以及蘇州,鎮江等地的那些豪華府邸相比,要差的太遠。
可是這在安南,已經屬于頂尖的一批了。
擁有這處府邸不是別人,而是當今安南這邊的皇帝之子陳晛。
陳晛是道衍和尚來到這邊后,經過了一番仔細的思索,對安南這邊的局勢進行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所做出來的一個選擇。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更何況道衍還是從大明而來的和尚。
如今安南這邊名義上奉明朝為宗主國,其皇帝登基都需要先稟告大明,經大明同意冊封之后,才成為真正的皇帝。
有這么一層光環的加持之下,道衍和尚來到安南這里,天然就帶著一層天朝上國來人的優勢。
再加上道衍和尚是個真正有本事的人,是真的會念經。
儒釋道皆有涉獵,而且功底都不淺。
和尚不過是他的一個職業罷了。
在這種情況下,道衍來到這邊,不過是稍稍的展露了一些才華,很快便闖蕩出不小的名聲來。
成功的引起了世子陳晛的注意,幾次會見結束之后,很快就被陳晛奉為上賓。
說實話,如今的陳晛雖然為安南皇帝的世子,可是他并不是一個擁有實權的人。
甚至于就連當今的皇帝陳曔,也同樣做不到乾綱獨斷。
如今安南這邊的局勢,顯得很吊詭。
在皇帝存在的同時,還有著太上皇。
這太上皇還不是當今皇帝的父親,而是其兄長陳暊。
幾年前,安南這邊的老皇帝陳裕宗去世,留下了一道詔令,無子嗣的他,將皇位傳給了陳明宗之孫,恭肅王陳元昱之子陳日禮。
不過如今已經叫楊日禮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據說他是優伶楊姜之子。
楊日禮的母親有身孕時,陳元昱悅其艷色納之,及生,以為己子。
這楊日禮也是作死,表現甚為不濟,縱酒淫逸,日事宴游,好為雜技之戲這些也就算了,居然還欲復姓楊,宗室百官皆失望。
于是就開始抗爭,陳氏宗室群臣相會,迎立陳暊為皇帝。
陳暊最初尚有猶疑,但看見群臣再三懇切上書,誓死無易,便于當年的十一月率眾回都。
十三日,廢楊日禮為昏德公。
十五日,陳暊即皇帝位,改年號為紹慶,稱為義皇。
只是這陳暊并不怎么擅長帶兵,奪取皇位的過程當中,其弟弟出了很大的力氣,手中掌握諸多兵馬。
所以在當了兩年皇帝之后,陳暊便就以其弟弟陳曔立下的功勞大等為由,讓把皇位讓給了他弟弟,他則成為了太上皇。
可這陳暊雖然成為了太上皇,手里面依然掌握著很強的力量。
在道衍看來,他這個讓位并不是真心實意。
只是迫于形勢,無奈之下才做出此等舉動。
若陳曔這個做弟弟的,當上皇帝后能夠心狠手辣一些,把這成為太上皇的陳暊給咔嚓了,那么安南這邊的局勢,雖然短時間內會有一定的混亂。
可只要處理得當,很快就能徹底鏟除隱患。
但陳曔顯然不是這樣的人,思想比較單純,根本沒有如此做。
當上皇帝后,讓其兄長繼續當太上皇,不僅如此,對于太上皇經常插手政務等事情,也沒有絲毫阻礙的意思。
這在道衍看來,無疑是自取滅亡之道。
相對于這個手中握著軍權的弟弟,太上皇陳暊才是一個合格的權謀之人。
陳曔絕對玩不過他的兄長。
陳暊把皇位讓給他弟弟,不過是權宜之計,防止陳曔帶兵對他用強。
用不了幾年,這陳曔就會被其兄長太上皇陳暊給弄死。
陳暊這個太上皇,這些年可沒有閑著。
據他所了解的情況來看,一方面陳暊手里面,還掌握著諸多的權柄。
另外一方面,也在不斷的培養自己的勢力。
比如,外戚黎季犛就是他大力培養的人。
其手中已經握了很大的軍權。
而如今的皇帝陳曔,已經不顧諸多人的反對,準備對其宿敵占城用兵。
黎季犛也在其中擔任了很好的職務,一下子擁有了更多的軍權。
按照這么趨勢下去,如今的安南皇帝陳曔已然離死不遠。
按說,這個時候他去找陳曔,獲取陳曔信任,幫助陳曔平了局勢,很容易就能走上巔峰。
但道衍顯然并不會這般做,因為他此番前來,是要取安南奉于華夏,為華夏擴張領土的。
安南這里越亂,越有利于他渾水摸魚。
如此,他才好乘勢而起。
真要是幫助陳曔掃平了隱患,那安南這里,想要回歸華夏懷抱,可就不容易了。
所以道衍對于這些,是靜觀其變。
他只想靜靜在這里看血流成河,并順便選擇了陳曔的兒子陳晛。
畢竟陳晛如今只有十六歲,相當于陳曔這種老油子,更加的好糊弄。
且如今,他身邊并沒有什么出彩的人物。
他想要在呈現這里出頭,很容易。
而陳曔這個皇帝的地位,也注定了在他身死之后,陳晛這個世子掌握不了太多的大權。
將會被太上皇陳暊給壓制的很慘,道衍要的就是這么個效果。
若不被壓榨的很慘,那么他這邊又如何能讓其對自己言聽計從,并一步步反殺,最終將這里給弄成大明的?
如今的安南皇帝陳曔,雖然身體強壯,生龍活虎,但是在道衍看來,已經是一個將死之人。
他覺得,很有可能在這一次和安南作戰時,便會死于非命。
而不論陳暊這個太上皇,多么的想要將其弟弟處死后,把皇位收回,傳給他的兒子。
但是為了安撫人心,再加上為了對作為宗主國的大明有一個交代,都不敢把一些事兒做得明目張膽。
陳曔死后,太上皇陳暊雖無人能治,可道衍料定了,在陳曔死后這陳晛還得成為皇帝,只不過是個傀儡罷了。
若是沒有他在,這陳晛今后必然會被太上皇陳暊這個做伯父的,壓制的死死的,動彈不得,只能當一輩子傀儡。
什么時候陳暊這邊想要把皇位給收回,傳給他兒子了,就會將其給弄死。
可現在他來了,情況自然不同。
有他在,陳晛會一步步的掌權,并在安南這里開啟殺伐。
他要看安南這邊血流成河,也必然會血流成河。
而他在這個過程里,也將會培養自己的勢力,今后會借助當今世子陳晛之手,把該殺的人都給殺了。
并讓陳晛帶著人投靠大明,改安南為安南郡。
當然,今后陳晛若是不想做這些,那他這個和尚也是略懂一些拳腳的。
將會幫助他做出這樣的抉擇。
來到安南這里將近一年時間后,道衍和尚如今對于安南這邊的局勢,還有他這里又如何取下安南,并盡可能平和的將安南奉獻于華夏,為華夏添磚加瓦,有了一個明確的計劃。
當然,計劃歸計劃,想要將這些完成,這里面可太難太難了。
很多時候稍有不慎,便是滿盤皆輸。
但道衍卻有信心,能夠在這波譎云詭,復雜血腥的斗爭獲勝,將安南這里的局勢控制于手。
若是連安南這這地方都玩不明白,那他的這一身學問,也就白學了。
他之前所想的,在大明輔佐人造反,奪取皇位,那就更加的不可能了。
所以,這次的事情他必須要做好!
要是哪里沒做好,因此而丟了性命,那…丟掉就丟掉了。
是他技不如人。
若不能一展心中之所學,活著也沒什么意思?
道衍和尚持著禪杖,拿著缽盂,一身袈裟向前走著。
在其身后,則跟著兩個安南世子陳晛府中的下人,對他是畢恭畢敬。
都覺得這位天朝上國來的道衍大師,是一個非常好的人,真正的得道高僧,慈悲為懷,精通佛法,聽其言語,往往讓人有種醍醐灌頂之感。
能被世子派遣跟著服侍這樣的高僧,是他們的榮幸。
卻根本不知道,他們眼中特別慈悲的高僧,心里面裝著怎樣的一頭猛虎。
“進一步千難萬難,退一步一瀉千里。
自從朱瞻基從交趾那邊退兵,承認了失敗后,大明就再也沒有拿回過交趾了 等到清朝時,乾隆末年曾和安南打過一場,先勝后敗。
隨著清軍的撤退,華夏就徹底的丟失了將安南那邊收回來的最后契機…”
武英殿內,朱元璋望著馬皇后出聲說道,聲音里也帶著不少的遺憾。
那么好的一片地方,愣是最終也沒能拿回來,不僅如此,那邊的猴子到了現代時,沒事還想跳一跳。
甚至于還有不少說兩廣等諸多地方,都是他們的等等。
看著這些,朱元璋就來氣。
而今重新來過,安南這邊必須要拿回來,成為華夏的交趾郡。
有道衍在,他覺得自己今后拿下安南,設立交趾郡,對安南進行統治,肯定會少上很多的麻煩。
對于道衍的才能,朱元璋可是很相信的。
這是一個被歷史證明了其能力的人。
是金子,放到哪里都會發光。
安南那邊的局勢雖不明朗,道衍準備一人取國,難度極大,簡直為常人所不敢想。
但是,想一想他輔佐老四所進行的奉天靖難,好像安南那邊的事也就沒那么難了。
他覺得,道衍很有可能會給自己送來一個大驚喜。
當然,就算是道衍沒辦法完成,他這邊也會自己動手將安南給取下。
安南,自古以來便是華夏之領土,怎能讓其長久的分裂在外?
“永樂七年二月,老四派使節赴韃靼,要求相與和好,朕主中國,可汗主朔漠,彼此永遠相安無事。
結果使節被殺,老四為之大怒。
言說逆命者殲除之!
當年七月,老四派淇國公丘福為征虜大將軍,率師十萬征討韃靼。
結果由丘福先率領的千余人馬到達臚朐河時,卻輕敵冒進、指揮失當,與武成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一同戰死。
其所率領的人馬,也在臚朐河覆沒。
消息傳回,老四震怒,決意親征。
永樂八年二月,老四率五十萬大軍深入漠北,親征韃靼。
五月,在斡難河畔大破本雅失里軍,本雅失里僅以七騎逃遁。
隨后,我明軍又擊破阿魯臺軍于興安嶺。
阿魯臺部眾潰散,阿魯臺攜家屬遠遁,明軍大獲全勝。
后來,阿魯臺降順,老四封其為和寧王。
在此之前,老四已封瓦剌首領馬哈木為順寧王、太平為賢義王、把禿孛羅為安樂王。
但瓦剌勢力不斷強大,不僅阻遏明朝到西北的通道,而且企圖控制韃靼。
所以永樂十二年二月時,老四再度出塞親征瓦剌。
六月,忽蘭忽失溫之戰,答里巴汗與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三王,率騎兵分三路列陣距明軍十余里的山頭上,約三萬余人,每人帶從馬三四匹。
明軍派兵向馬哈木挑戰,馬哈木派蒙古騎兵沖下山坡迎戰,被我明軍密集的神機銃炮射回,只好聚集在山頂。
此后,明軍的東西兩翼部隊挺進,雙方互有死傷。
傍晚,老四指揮數百精騎為前鋒,火銃隨后齊發,騎兵乘勢力戰,瓦剌部大敗。
王子等十余人陣亡,數千人被殺。
答里巴、馬哈木、太平和把禿孛羅脫身逃亡至土剌河。
明軍大破瓦剌后,向阿魯臺宣諭捷報,阿魯臺不久后便遣使來朝。
第二年,瓦剌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謝罪,恢復了對明朝的朝貢關系。
老四一共進行了五次北征,前面幾次北征,都取得了極強的戰果。
后面那些敵人變得狡猾,不再和老四硬碰硬,取得了一定戰果,卻并沒有先前那般顯著。
但整體上,卻大大的削弱了北面草原上的力量。
老四每次出征之時,都會讓太子來監國。
也是因此,后世有不少人戲言老四為其兒子的征北大將軍…”
朱元璋自然知道,自己家老四一生最大的追求是什么。
那便是想要證明,他取代朱允炆是合理的,他當上皇帝后,要遠比朱允炆強。
今后泉下若是遇到自己,能挺直腰桿。
為此,他努力了一輩子。
干的也是真不錯!
老四后面不斷的進行北征,就是想要通過他的努力,把草原給徹底的征服,把北面的問題給解決了。
從而將他靖難成功,以及削藩后,把自己這個父皇,所建立的分封藩王,防范草原的防線給重新建立起來。
可惜的是,哪怕到他去世,也都沒能將草原徹底弄干凈。
尤其是又有朱祁鎮這么一個氣死人不償命的玩意,那真真的是把老四的諸多心血都給糟蹋了。
朱元璋看看自己家妹子,想了一下,終究還是決定先把這件事給按下,今后有機會了再和妹子說。
不然,他真怕自己家妹子在連番受刺激之下,會承受不住。
“除了五次親征大漠,打出赫赫聲威之外,老四還將觸手給伸到了西域,在西域那邊設立哈密衛進行駐軍。
最為重要的是,還設立了努爾干都司。
永樂元年,老四派人至奴兒干地區招撫,次年各部歸附,朝廷任命各首領為指揮同知等職。
其后數年,大明即以此為基礎,逐漸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個衛。
永樂七年,在當地官員忽剌修奴的建議下,在黑龍江入海口一帶成立都指揮使司以統轄各衛。
以康旺為都指擇同知,王肇舟為指揮僉事。
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的統治范圍,東南起日本海,并包括庫頁島,西至斡難河,北抵外興安嶺…
只是,當時對于東北的經營還是不夠重視,該地官員大多成為世襲而不受中央控制。
宣德九年時,正式撤銷奴兒干都司…”
提起這個,朱元璋就來氣,恨不得將老四的那個好圣孫給抽成個球,捶個半死!
這朱瞻基什么混到東西!
是真它娘的崽賣爺田不心疼!
他爺爺打下一點兒江山容易嗎?多好的地方,結果愣是就被他這般輕易的給丟了,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
好多東西,那都是一旦丟了,今后都很難再重新獲取…
若是這些地方還握在手中,那么到了現在時,東北那一大片的發展,將會更好。
多好的出海口,多少的土地,多少的礦產,就那般的拱手讓人了!
想想就讓人為之心痛。
“老四南征北戰,還積極的向西進取,不斷的開疆拓土。
在老四的永樂年間,我大明的疆域達到了頂峰。
將這些全都給算上,我大明國土面積,差不多有一千萬平方公里。
但可惜,老四所獲得的這些疆,后面子孫不爭氣,守不住,大部分都給還了回去…”
馬皇后在邊上聽得眼中異彩連連,自己家老四竟然如此之神勇!
竟然干出來了這么多的事情,開疆拓土啊!想想就讓人覺得神往!
怪不得能被后世稱為永樂大帝。
單這赫赫戰功,就已經超過了許許多多的人了。
唯一可惜的,就是如同重八所言那樣,后世子孫不爭氣,崽賣爺田不心疼。
把老四辛辛苦苦打的疆域,了很多都給白白的丟了。
若是能守住,那該有多好?
誠如重八所言,只有疆域廣闊的國家才能成為強國。
彈丸之地,根本沒有任何成為強國的潛質。
“重八,老四文治如何?”
“文治自然是不錯的。”
朱元璋點頭肯定:“若只有武功沒有的文治,也沒辦法稱為永樂盛世。
在文治上面,老四也干出了很多事兒。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永樂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
馬皇后聞言,不由一愣。
望向自己家重八的目光,都有些變了。
朱元璋也是忽然間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忙閉上,卻為時已晚…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