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230章 宇宙時代的規則制定者

  全球的電視機屏幕上,畫面都在重復著同樣的片段:蘇聯火箭炮的炮口焰在真空中呈現出奇異的球形,月球迫擊炮發射時畫面。

  還有那些穿著宇航服在月球上笨拙的行動著戰斗著的宇航員。

  當然還有那輛被摧毀的月球車。各國的新聞主持人們翻來覆去地說著同一句話: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月球戰爭”,可沒人能說清這場戰爭的意義——那些在屏幕上閃爍的光點,是炮彈,是爆炸,還是某個年輕宇航員犧牲前所看到的最后一點光亮。

  而地球上的人們是反應各異的,有些人在那里大喊著“這太瘋狂了”;也有一些人開始爭吵,有人說“應該阻止他們”,有人反駁“所有的爭端都是因為月球沒有國界”。

  是的,月球是沒有國界的。

  因為月球沒有國界,所以才會發生這么多沖突。

  在這一刻,便是最無知的人們也開始反思了,反思所謂的外太空條約的狹隘。

  “或許外太空條約帶著人類對未來美好的想象,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因為沒有國界線,所以,沖突也就不可避免了,弱肉強食將會成為月球以及外層空間的生存法則,現在我們是否應該反思這一切呢?”

  在nbc電視新聞臺,節目主持人對著電視攝像機用語重心長的語氣發出了這一警告。

  而這一警告也得到了普遍性的認同。畢竟,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沒有國界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弱肉強食,意味著強取豪奪。

  意味著紛爭,意味著戰亂。

  不過現在人們更關注的是蘇聯宇航員的命運在他們的月球車被摧毀之后,等待他們的會是什么呢?

  人們站在電視機前,無論他們持以什么樣的立場,站在什么樣的角度,現在他們所能做的也就是祈禱而已。

  而在38萬公里之外,鮑里斯躲在被摧毀的月球車后方,而瓦西里正在調整炮口,他已經用大炮瞄準了對方的月球車。

  “隊長,我隨時可以摧毀他們的月球車,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同歸于盡。”

  瓦西里的聲音通過內部頻道在所有蘇聯宇航員的耳機里響了起來,這些宇航員握了握手中的火箭步槍。

  他們或是抿了抿嘴唇,或是用堅毅的眼神看著遠方的敵人。

  有時候雙輸總好過單贏!

  而在對面,張邦德用望遠鏡觀察著對方。

  “隊長,我們還有炮彈。”

  隊員的手指扣在迫擊炮的激發按鈕上。

  只要一聲令下,他就會把炮彈傾倒在那些俄國佬身上。

  把那些人徹底的解決掉。當然他也知道現在壓根兒就沒有這個必要,因為那些俄國佬正在一秒一秒的向死亡走去。

  但是張邦德沒有下達命令,他知道現在俄國人的處境。

  “他們的氧氣快耗盡了。”

  現在怎么辦?

  他們就這樣站在那里對峙著,而與此同時,地球上的人們同樣也在注視著太空。

  數十億人的心跳聲重迭在一起。電視機里的畫面還在繼續,那些只有幾分鐘長的片段,卻像一場沒有盡頭的噩夢,在每個觀看者的瞳孔里,映出都是某種絕望。

  這場戰爭會以什么樣的方式繼續進行下去呢?

  很快,電視里的新聞就被sEA在西太平洋地區進行的彈道導彈中段攔截所吸引了。

  盡管在此之前一些關注新聞的人,就了解到他們將會進行一次彈道導彈實驗,甚至認為這是一次戰備檢驗,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沒有想到,這是一次攔截實驗。

  這是月球上的戰爭,向著地球蔓延的象征。

  那么,戰火會在地球上蔓延嗎?

  就在人們透過電視機看著月球發出祈禱的時候,包括白宮,唐寧街,愛麗舍宮等多個國家的領導人準備呼吁和平的時候,在莫斯科和長安他們就目前的局勢進行著討論的時候,

  在月球上的張邦德他先是看了看身邊的戰友,然后又看了一眼地上的月球迫擊炮,稍微沉思了一會兒,他首先關閉了與地球指揮中心的聯絡,用內部通訊頻道說道:

  “好了,兄弟們,我們現在是在太空上,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都是海軍,在這里所適用的應該是海上的規則。

  根據國際海事法則,當發現有船只遇難時附近過往船只都有營救的義務,這是好心人法則。也是海上的基本規則。

  而根據海軍的交戰規則,在敵人的軍艦被擊沉之后,必須要營救落水人員,哪怕他是敵人。

  嗯,我想…這里雖然是月球,但這里同樣是浩瀚的太空,是一座海洋,所以我們需要遵守這一規則。

  當然,現在決定權在你們的手里。”

  在張邦德的話音落下之后,海因里希首先回答道。

  “隊長,你說的很對,我們不能夠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因為氧氣耗盡死在這里。”

  李東平隨后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我同意,隊長,我們都是地球人來到太空,最終目的是為了征服太空,而不是為了殺死我們的同類。”

  很快他們全員通過了這個決議。

  于是,地球上的人們通過礦場上的監控攝像頭看到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張邦德走出了隱蔽身體的巖石,他張開雙臂以表示自己沒有攜帶武器,就這樣向著蘇聯人的方向走了過去。

  見到這一幕,那些蘇聯宇航員愣住了,顯然他們沒有料想到對方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他想干什么?”

  在眾人的驚訝中,作為指揮官的鮑里斯,也走了出來,張開雙臂朝著對方走去。

  “他們要干什么?”

  在這個時候無論是莫斯科還是萬戶角,指揮中心里已經亂成了一團,他們嘗試著與月球上的宇航員進行聯系,但是,他們發現與月球上的宇航員失去了聯系。

  蘇聯人那邊失去聯系倒不奇怪,畢竟他們的月球車被摧毀了,沒有月球車的轉接,自然無法與地面指揮中心進行聯絡。

  而張邦德他們呢?

  他們和指揮中心之間的通話受到了月球輻射的干擾。

  就這樣人們只能通過礦場和新希望1號礦車的監控攝像頭,看到兩名宇航員在一點點的靠近彼此。

  終于,他們在距離四五米的地方停了下來。

  他們互相看著彼此就像戰斗開始之前一樣。

  “指揮官先生,我們都非常清楚你們現在的處境——你們的氧氣即將耗盡,如果沒有補充的話…”

  不等張邦德說完,鮑里斯就回答道。

  “指揮官先生,我們是絕對不會投降的。”

  “當然我也不是過來勸降的。”

  透過面罩,張邦德可以看到對方神情中的驚訝:

  “雖然我們剛剛發生一場戰斗,我們都為此付出了代價,這場戰斗是我們的職責使然,現在這場戰斗已經結束了。我認為就目前的情況,我們應該向你們提供幫助…”

  “提供幫助?”

  鮑里斯有些驚訝的看著對方,顯然他沒有想到對方會主動提出幫助。

  “是的,現在我們身處月球,在這里地球上的很多規則都無法運用,但正像大航海時代時的先驅者們一樣,他們之間或許會發生沖突,爆發戰爭。

  但是當船難發生的時候,良知會驅使著他們向對方提供幫助,這正是人類最終征服地球的根本原因——競爭者之間同樣可以存在著合作。

  而不應該僅僅只是是你死我亡的爭斗。

  我們現在都是這個新的太空大航海時代的開拓者,所以,我們有必要通過我們的行為去樹立一個規則,而這個規則將有助于我們人類對太空的征服。

  我相信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的身上,你們也一定會做同樣的事情。

  您認為呢?指揮官先生?”

  面對對方的坦誠,鮑里斯看著他然后說道:

  “您說的很對,指揮官先生。非常感謝你和你的部下向我們提供幫助,我和我的同志們非常感激,并且愿意接受你們的幫助。”

  盡管他們穿著厚重的宇航服,但是在接受對方釋放的善意之后,鮑里斯伸出了右手,而張邦德也伸出了右手。

  他們就這樣在月球上握手,隔著厚重的宇航服。

  這個畫面被攝像機拍攝了下來傳播到了地球上,地球上的人們雖然不知道他們在說什么,可是他們能夠看得懂這個動作,這是充滿善意的動作。

  這次握手象征著和解,意味著和平。

  38萬km之外的月球上,幾分鐘前還在互相廝殺的宇航員們用握手和營救向地球上的人們展示了一個現實——人類只有如此才能夠真正征服太空。

  看著電視屏幕上的畫面,看著那些蘇聯宇航員走向新希望1號礦車,李毅安笑了起來,

  現在的這種結果遠遠比當著全世界的面把那些人全部解決掉更好。

  當然了,也可以切斷電視信號,讓全世界去猜測那些蘇聯宇航員的命運。

  但是在全世界的面前,有時候表演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全世界所看到的是什么呢?

  是蘇聯人進攻在前。但是在他們進攻失敗之后,在他們面臨死亡的威脅之后,是sEA的宇航員向他們伸出了營救之手。

  這就是一場輿論戰。

  一場蘇聯人永遠都贏不了的輿論戰。

  他們曾經想用輿論來挾持sEA,可是現在呢?

  全世界只看到了sEA的善舉!

  一邊朝著辦公桌走去,一邊說道:

  “今天我們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們的精神。全世界都看到了我們所體現出來的風度和仁慈。

  現在是時候結束這場沖突了。”

  在說話的時候,他拿起了電話,然后說道:

  “接克里姆林宮…”

  分鐘后,電話接通了,電話的另一頭傳來了勃列日涅夫的聲音。

  “李,很感謝你給我打來的電話,我相信你同樣也在電視里看到了那個畫面,我想,我們不應該把月球上的沖突延伸到地球,同時我認為這場沖突應該以其和平的方式結束,就像他們在月球上的握手一樣。”

  聽著勃列日涅夫的建議,李毅安表示贊同道:

  “是的,你說的沒錯。既然我們可以在月球上和解,那么我相信在地球上同樣也是如此。

  不過我認為為了避免下一次沖突的發生,我們有必要就一些問題進行商討。比如月球的分割——一個沒有國境線的月球是非常危險的。您認為呢?”

  “是的,我也這樣認為。”

  勃列日涅夫立即表示了贊同,他說道:

  “過去我們之所以簽署外太空條約,是因為那個時候我們都不認為在短期內我們人類有能力在月球或者其他星體上長久的生存,但是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為了持久的和平。

  對月球進行相應的分割,是極其必要的。而且也是迫在眉睫的。”

  勃列日涅夫的回答讓李毅安笑了起來,這一切正是他所需要的,通過一場危機來化解潛在的矛盾,并且實現對月球的分割。

  請:m.badaoge.org

大熊貓文學    回到過去做財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