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226章 震撼世界的時刻

  當太陽在西太平洋海域的躍出海平線時,“靜海號”巡洋艦的艦艏就撞碎了平靜的海面上。

  浪花在灰色的艦體兩側碎成雪白的泡沫。

  這艘巡洋艦艦正以20節的航速進行航行,甲板上的水兵們正在忙碌著。

  滿載排水量為9800噸的“靜海”號巡洋艦是SEA海軍的第一款巡洋艦,這款巡洋艦是根據伊朗海軍的訂單設計,它的形與永昌級相似,但卻增大了排水量并提高了作戰系統性能,以永昌的艦體為基礎建造,但卻沒有后者強大的進攻能力。

  在太平船廠為伊朗建造“外貿艦”時,正在進行“刑天之盾”試驗的海軍,要求東寧造船廠以其為原形設計了“靜海”號巡洋艦。畢竟排水量9000多噸的軍艦,體積擺在那里,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了。

  與其說“靜海號”是一艘巡洋艦,不如說是一艘海上武器試驗平臺,它是第一種正式使用“刑天之盾”的軍艦,配備以天穹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整合式水面作戰系統。

  與永昌級不同的是,它將單臂發射器換成垂直發射系統——八聯裝發射器十六組,艦身前、后部各裝八組,總載彈量122枚,使得面對飽和空中攻擊的能力大增,更能發揮“刑天之盾”系統一次處理大量目標的實力。

  而這一垂直發射系統不僅能夠發射防空導彈,而且還可以發射反潛導彈以及戰斧式巡航導彈。

  刑天之盾系統為靜海號提供極佳的防空戰力,使得航空母艦戰斗群有充足的力量抵抗蘇聯來自水面、空中、水下兵力的導彈攻擊。此外,刑天之盾系統也具有極佳的反導彈能力。

  他采用的天箭4型防空導彈,安裝有短肥型助推器,適配垂直發射系統的同時,導彈采用了現在基本上可以被視為“天頂星”技術的主動雷達制導技術及末端推力矢量控制技術,同時改進了戰斗部、自動駕駛儀和引信,使其能更有效的攔截彈道導彈。

  也正是憑借著這一技術優勢,讓它成為一款具備中段攔截能力的防空導彈。

  只不過對此世界是一無所知的。他們僅僅只是知道垂直導彈發射系統和相控陣雷達而已。

  畢竟這是一艘試驗艦,并沒有參加盟軍的任何演習,在過去的幾個月中,靜海號巡洋艦一直在西太平洋地區進行各種測試,以檢測它的武器系統。

  突然,艦橋內的紅色警報燈急促閃爍,作戰參謀捧著加密電報沖進指揮室,聲音因急促的呼吸而發顫:

  “緊急命令!立即終止試航,全速前往北緯26度、東經128度海區!”

  艦長鄒明雷抓起電報的手指在紙面洇出褶皺,海圖上的鉛筆標記瞬間被紅筆圈住——那片海域正處在琉球群島以東,雖然不知道為什么會下達這個命令,但是根據他們的作戰任務,在戰時,那一區域將是進行中段攔截的區域。

  雖然理論上,這一任務將由陸基攔截系統攔截,但是…現在陸基系統還沒有投入使用!

  也就是說,他們就是最后的“蒼穹之盾”。

  聯系到現在的局勢,鄒明雷的眉頭輕挑,命令道:

  “左滿舵!航向300!”

  “左滿舵!航向300!”

  舵手的應答聲剛落,巨大的艦體隨即開始轉向,甲板上的幾名水兵們甚至被慣性推得一個趔趄。

  主機艙傳來尖銳的轟鳴,四臺燃氣輪機如同蘇醒的巨獸,開始全功率運營,煙囪里噴出的淡灰色煙氣很快就消失在風中。航速表的指針瘋狂跳動,從20節、25節、30節…最終穩穩指向30節的極限刻度。

  與此同時,情報中心開始接到了新的命令,他們將前往任務海區進行一次真正意義上“攔截測試。”

  “這是在亮肌肉。”

  鄒明雷在說話時眉頭皺成了川字,這讓他那張被海風吹的幽黑的臉龐變得更加蒼老起來。

  “好吧,我們就是這個肌肉!”

  同一時間,北太平洋,一如往常一般,浪濤起伏不定,海上狂風大作。

  這正是北太平洋的秋天。

  肆虐的寒風從北冰洋襲來,席卷著大海,在海上掀起起伏的浪濤。

  水下百米處,“鞭韃者”號戰略核潛艇的艙內一片肅靜,只有顯示器的綠光在水兵們臉上流轉。

  艇長張偉倫凝視著屏幕上跳動的坐標,指尖在紅色發射按鈕上懸停——這是代號“蒼穹”的實彈試驗最后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倒計時10秒。”通訊器里傳來基地的指令,張偉倫深吸一口氣,按下按鈕的瞬間,潛艇尾部的發射筒猛地噴出高壓水流。

  波濤洶涌的海面被撕裂了,只見浪濤與之間一道白色水柱沖天而起,裹挾著淡藍色的水霧砸向半空。緊接著,橘紅色的火焰從水霧中炸開,破浪潛射彈道導彈的第一級發動機轟鳴著,將導彈送上天空,沖破大氣層。

  此時,三萬六千公里高空的同步軌道上,“天眼3”預警衛星的紅外探測器正以每秒千次的頻率掃描著地球。當那道火焰突破云層的剎那,衛星立即捕捉到異常熱源,數據流如瀑布般涌入地面站。

  預警衛星是借助高敏度紅外探測器通過探測彈道導彈發射時的尾焰來探測彈道導彈,但缺點是虛警率比較高,對陽光、隕石、大火、火山爆發等自然現象識別能力低。

  可即便如此,預警衛星仍然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遠程早期預警方式。

  與此同時,防空司令部指揮中心的警報聲刺破了凌晨的寂靜,巨大的電子沙盤上,代表導彈的紅色光點正沿著拋物線急速爬升。

  兩分鐘后,琉球的遠程預警雷達站,同樣也發現了正在進入上升段的目標。

  琉球的遠程預警雷達,是SEA與英國、澳大利亞聯合研制的遠程預警雷達系統,隸屬于戰略性防衛任務,主要用于探測洲際彈道導彈和太空目標。該雷達采用雙面陣天線,工作頻率420450兆赫,探測距離一般為4800公里,對高彈道、雷達截面為10平方米的潛射彈道導彈的探測距離可達5550公里。

  從兩年前開始部署,首先安裝在琉球以及英國北部。

  “琉球雷達站確認目標,速度7.2馬赫,預計彈道頂點860公里。”

  作戰參謀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繃。

  雖然這是一次提前通報各國的試驗,但是在這個高度敏感的時間和海域,任何導彈發射都足以牽動神經。

  同一時間,琉球以東海域,滿載排水量超過9800噸的“靜海”號巡洋艦正劈波斬浪。艦橋頂部的相控陣雷達罩內數百個T/R模塊如蜂巢般運作。

  當紅色光點出現在雷達屏幕的瞬間,指揮中心內的警報器發出短促的蜂鳴。艦長鄒云雷盯著屏幕上不斷刷新的參數,雷達指揮手指在鍵盤上不時上敲擊:

  “鎖定目標,計算攔截窗口,‘SNMD’系統啟動。”

  水兵們的動作沒有絲毫遲疑。武器操控臺前,操作員迅速輸入指令,垂直發射單元的艙蓋悄然打開,露出三枚攔截彈。

  “攔截彈準備就緒,一級發動機預熱完成。”

  “目標進入中段飛行,距離預定攔截點1200公里。”

  “目標現飛行高度213公里,進入攔截區域…”

  鄒云雷深吸一口氣,下達命令。

  “實施攔截!”

  火控員按下發射鍵:

  “攔截彈發射!”

  三聲悶響接連響起,垂直發射的攔截彈拖著白色尾跡沖上云霄,彈體分離,第二級發動機點火加速。

  在突破大氣層的瞬間,彈體分離,第三級發動機點火。

  太空中,它們依靠自帶的雷達和紅外引導頭不斷修正軌跡。此時,靶彈正處于無動力飛行的中段,這也是實施攔截的最佳時機——其飛行高度在300公里以下。

  距離碰撞還有10秒時,攔截彈啟動末端制導,彈頭內的主動雷達鎖定靶彈。5秒,3秒,1秒——太空中沒有聲音,只有兩團火光在寂靜中驟然綻放,靶彈被精準引爆,碎片如流星雨般墜入太平洋,在海面上激起細碎的漣漪。

  指揮中心內爆發出短暫的歡呼,鄒云雷卻迅速收斂笑容,看向屏幕上剛剛收到的加密報文——那是來自聯合觀測站的確認信息:攔截成功!

  他知道,這一刻不僅被記錄在試驗日志里,更被太平洋彼岸的無數雷達和衛星,清晰地看在眼里。

  而更重要的是,攔截的畫面,被觀測站的光電觀測器記錄了下來,接下來,就是讓全世界為之震驚的時刻了!

  客廳的熒光燈管發出輕微的嗡鳴,電視的屏幕上突然被一陣急促的警報聲撕裂。畫面里,,白色的潛射導彈便如巨鯨擺尾般破水而出,尾焰在浪花中炸出橙紅色的光團,拖著濃煙直刺蒼穹。

  “…從太平洋北部海域發射的‘破浪’潛射導彈…”主播的聲音帶著電流雜音,畫面突然切換到驅逐艦的甲板——三枚攔截彈如同被激怒的火龍,從垂直發射單元呼嘯升空,尾跡在海藍與天藍的交界處拖出一條長長的尾焰。

  沙發上的觀眾不由得前傾身體,手也無意識地摳進扶手的布面。

  “注意畫面切換!”主播的聲音陡然拔高,屏幕瞬間切至觀測站拍攝的太空攔截畫面——漆黑的太空背景下,幾道亮白色的光帶正在急速靠近,那是從“靜海號”巡洋艦上發射的中段攔截彈,拖著尾跡在近地軌道劃出精準的弧線。

  三秒的死寂后,太空深處突然綻開三道刺眼的閃光。強光透過屏幕漫溢出來,照亮了觀眾驚愕的臉,那些閃光持續了整整兩秒,才化作緩緩擴散的光暈,像三朵盛開在真空里的銀白色睡蓮。

  “成功了!我的上帝,真的成功了!”

  主播的聲音帶著抑制不住的顫抖,手指重重敲在解說臺上: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中段反導攔截試驗!各位觀眾看到的閃光,正是攔截彈在大氣層外200公里處精準命中目標!”

  他轉過身,背景畫面切換成世界地圖,紅色的導彈軌跡被一道醒目的藍線攔腰截斷。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面對曾經懸在人類頭頂的核利劍,第一次有了可靠的盾牌!”

  主播的手掌重重按在代表蘇聯的區域,說道:

  “長期以來蘇聯對西方世界的核威懾,從這一刻起被有效遏制——我們有能力在敵人的導彈抵達本土前,就將其摧毀在太空中!”

  電視屏幕的光映在觀眾們的臉上,有人激動地揮舞拳頭,有人對著屏幕里的閃光默默鼓掌。

  但是更多的人卻是沉默著,現在,哪怕就是最無知的人,也知道,游戲的規則在這一時刻被改變了。

  窗外的夜色正濃,城市的霓虹燈在玻璃上投下斑斕的光斑,與屏幕里那幾道象征著“安全”的閃光重迭在一起,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希望照亮了。

  而此時,星空上,明月高懸…

  請:m.badaoge.org

大熊貓文學    回到過去做財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