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108章 世界第三大經濟圈

  “林蒼佑是個聰明人!”

  放下那份大馬將用實行五年時間逐步推行包括“五險二金”的通告,李毅安頗為感慨的做出了這個評價。

  其實,當初在大馬獨立前,在支持誰作為大馬總理的問題上,李毅安曾考慮過不少人選。

  最終他選擇支持林蒼佑,并不僅僅是因為他存在抗戰時期,放棄私人診所,回唐山參加抗戰,而是因為他對大馬的未來有著非常清楚的規劃。

  這一點就是非常難得。

  而更重要的是,他制定的產業政策規劃,在李毅安看來也是非常現實的,從初期的紡織、玩具、鞋包等輕工業制造,到中期的機械、冶金、造船等重工業,他遵循著產業升級的步驟。

  顯然,他是做過功課的。

  而李毅安并不知道的是,在另一個世界,林蒼促是“檳城奇跡”的創造者,而在這個世界,他有了更大的舞臺,更好的環境,所以也就創造了“大馬奇跡”。

  “確實,他知道在什么時候,應該推行什么樣的政策,他確實非常聰明。”

  在李奕軒做出這個評價后,他又補充道:

  “父親,以大馬的經濟水平,他們應該是可以負擔這一支出的。”

  “本身就不是多么沉重的開支,畢竟,我們的社保體系和西方國家的不同。”

  李毅安之所以會這么說,是因為SEA的養老保險政策充分借鑒了后世歐美社會保險政策的失敗經驗。

  在社會保險的養老儲蓄上,歐美國家大多選擇的是現收現付制,即以當前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繳費來支付同一時期已經退休的一代人的生活開支。出于政治正確,西方政客一方面不斷增加的福利承諾,而另一方面卻因為人口結構的重大變化使這種制度面臨嚴重挑戰。

  而SEA養老金實行的是個人基金制,由個人每月將自己一部分工資收入存入“全民年金”的個人賬戶,退休后依靠所積累的繳費金額和投資收益安排老年生活。

  這一制度源于對人性的洞察以及“政府不搞施舍”的主張,雖然sEA基本上就是把錢往百姓口袋里裝,但絕對不是施舍。

  無論是員工股票,還是全民年金都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上的——首先你必須要工作。

  只有你工作了才能夠享受這些福利,如果不工作的話,僅僅只能享受基本的福利——也就是基礎醫療保障之類的。

  所以不搞施舍在這里一直是貫徹始終的。

  在李毅安看來人的產權意識是天生的,強制每個人為自己儲蓄,個人不僅會珍惜自己的財產,還會因擁有產權而產生歸屬感。由官方的包攬的養老制度必然懶漢滋生、資源浪費,沒有哪個政府可以在不提高稅收的情況下承當如此龐大的責任。

  從社會整體上來說,大多數人缺乏良好的自我約束力,很難主動儲蓄,也不具備投資能力。因此,SEA就強制要求每個人自工作之日起就為自己的住房、醫療、退休生活而儲蓄,所有賬戶存款由“全民年金”統一管理。

  這是在借鑒了歐美失敗經驗上制定的養老金制度,其實,歐美各國養老保險失敗的原因非常簡單——一個國家不論多么富有,也不可能挑起保健、失業和養老福利的重擔而不必大量抽稅。

  歐洲福利國家的失敗還不是不言自明的,它的害處需要兩代人的時間才會顯現,而站在在上帝視角的李毅安恰到好處的避開了這個坑。

  在SEA“全民年金”是由年金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和投資的,每年的收益都是非常可觀的,年收益超過15,最高時曾達到30。也正因如此,雖然根據年金管理規定,允許個人用其個人賬戶不超過5000元的公積金來購買200多種經核準的金融產品,也就是公積金投資計劃。

  但是,只有不到10的會員選擇自己投資,大部分會員選擇將資金留在年金賬戶由政府代為投資。

  這是因為多年來,“全民年金”被視為“全世界最成功的投資機構”。

  正是靠著個人儲蓄以及投資回報,95達到退休年齡的SEA人,都可以領取二檔養老金——在SEA年輕時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退休金都一律平等。

  注意這個制度適用“所有人”,無論他是農民、工人、服務員,還是律師、醫生、教師、政府高官,所有人的退休金都是平等的。

  而這個平等指的是三檔——以其個人賬戶總額是否達到對應檔級為標準,實際上也就是多繳多得。

  而約大多數人在退休時,都可以達到二檔。

  不過,這只是官方的基本退休金,是普惠性的。

  很多大公司為了保障員工福利,都會為其員工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做為補充,而這也是大公司受到人們歡迎的原因。

  但無論是“全民年金”,還是商業養老保險,所有老人拿到的錢,實際上就是自己年輕時候存的錢,這就避免了年輕人產生被剝奪感。

  其核心概念,并非“我養其他人”,而是“自己養自己”。

  “從整體上來說,“全民年金”的制度是合理的,而這些年金大部分是用來購買政府債券。剩下的錢,大部分交給投資部門進行全球投資。去年,我們最大的國企投資公司康和,靠投資賺了280億美元。”

  提到去年投資收益時,李毅安的嘴角輕揚,那280億美元之中,有超過100億美元,是在石油危機之中,通過在國際金融市場的投機對沖獲得的,去年,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收益年”——SEA百姓的“年金賬戶”收益率,普遍超過18!

  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自成立以來,它的股東總回報率為15.4,最近十年,股東回報率最高時曾達到了31,賺到的錢,也都回饋人民了。”

  “是的,父親,也正因如此,大馬和南洋經濟圈各國才會推行“全民年金”制度。”

  “這正是我們的示范效應,”

  李毅安笑著說道:

  “因為我們不搞房地產,所以整個南洋經濟圈都不搞這個,因為我們搞“全民年金”,他們才會搞相同的年金政策,現在…”

  手點著從駐大馬代表處發來的報告,李毅安說道:

  “大馬全面推行社會保障機制以及勞動標準法在企業的全面落實,對于整個南洋經濟圈都是有示范作用,現在的時機恰到好處…”

  李毅安之所以會這么說,是因為,五年之后,世界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經濟格局的變化。

  伴隨著東方大國國門的打開,世界貿易體系中將會再多一個成員,實際上也就是競爭者。

  如果現在,南洋經濟圈不完成社會保障機制尤其是勞動標準法案的落實,等幾年之后再做這些,就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問題——會有企業用腳投票。

  就像港島一樣,在七零年代八零年代的時候,遍地都是工廠,到處都是工業大廈,也就是工廠大樓。但是伴隨著勞工法案等措施的實施,再加上港島本身自由港零關稅的優勢,企業主們迅速用腳投票,紛紛將工廠遷往粵省。

  短短十幾年時間,原本名噪一時的港島制造,就變成了昨日黃花。

  當然,這里卻不一樣。畢竟,南洋自由貿易區實施的是對等關稅,而且這不局限于關稅本身,還有包括非關稅貿易壁壘,比如進口配額、指定進口代理商,附加稅等壁壘。

  就像與墨西哥進行貿易,墨西哥對進口的工業制成品收重稅,實施進口許可證制度,而SEA也是有樣學樣的對墨西哥征收高額關稅,實施進口許可證制度。結果導致墨西哥對SEA出口幾乎為零——畢竟,墨西哥的產品太低端,全世界都是同類產品。

  總之一句話,對信奉“公平”原則的SEA來說,他的貿易原則就是公平——主打一個,你怎么對我,我怎么對你。

  雖然這可以最大限度確保貿易公平。

  但是,有些事情,不得不提前做好準備。

  也正因如此,李毅安才會在月前的“貿易會議”上,與各部討論自由貿易區的勞工權益、社會保障體制等方面的問題,與美國動輒指責自己的盟友不同,SEA這邊更傾向于“委婉的建議”。

  當然了,如果他們不聽勸的話,李毅安的后招就是把兩者納入到“自由貿易協定”的修正條款里。

  誰不改,誰退出!

  當然,這只是下策。

  而現在大馬的帶頭,則大大的推進了這項工作。

  “有了大馬的帶著,接下來,棉蘭老、泗水以及暹羅、撣邦也會跟進的,嗯,不出意外的話,幾年后,自由貿易區基本上也就構建起了完善的社保保障和勞工權益保障制度,如此一來,我們才會真正走向成熟…”

  說到“成熟”時,李毅安的腦海中浮現出來的是什么?

  是歐洲!

  沒錯,就是歐洲,在李毅安的規劃之中,未來的“南洋自由貿易區”,應該是一個類似歐盟的團體,通過經濟上的一體化,一步步的實現其它方面的一體化。

  在這個自由貿易區之中,所有人都應該享受富足祥和的生活,而社會保障、勞工權益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必須要完善。

  而更重要的是,只有通過這些措施的完善,才能真正構建起消費市場——讓民眾敢消費。

  “當社會保障體系健全之后,民眾也就沒有了后顧之憂,他們就會像SEA人一樣,愿意消費,有了內部的消費,自然也就有了市場,有了市場,就有了經濟。到時候…嗯,大概是5年之后,我們將會成為繼歐共體、美國之外的世界第三大市場。”

  聽著父親的的期待,李奕軒想了一下,說道:

  “現在已經是第三大市場了,根據專家的估算,今年北美經濟圈的經濟規模是1.7萬億美元,而歐共體經濟規模是1.4萬億美元。而我們今年的GDP將超過6000億美元,大馬有可能突破300億美元——這是得益于石油漲價,其近海油田今年上半年的產量已經超過600萬噸,暹羅受石油漲價影響,預計今年的GDP增長速度低于8,但仍然會達到550億美元。泗水可能突破300億美元,棉蘭老是350億美元,撞邦85億美元,星洲55億美元,從市場規模整體上來說…”

  在心里稍微計算了一下,李奕軒說道:

  “一共是7640億美元。”

  在兒子得出這個數字之后,李毅安無奈的聳了下肩膀,說道:

  “你看,南洋經濟圈的經濟規模也就只是歐共體的一半,這就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距離歐美發達國家,還有相當一部分距離。”

  雖然如此,但是李毅安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畢竟,SEA的第三波經濟增長高峰期,將在明年到來…

  然后話音稍頓,李毅安的眉頭輕揚,用充滿信心的語氣說道:

  “不過,這并不是問題,三十年前,我們剛來到這里的時候,這里還是一片空白,可是我們卻可以在雨林中崛起,從無到有一步步的達到現在這一水平,而且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很快,整個南洋經濟圈都是如此,四年,最多五年之后,我們整體市場規模就會超過一萬五千億美元,等到那個時候,我們才有資格稱自己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在此之前嘛…要知道,蘇東經濟體的規模還是超過我們的。”

  隨后,李毅安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說道:

  “所以,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的。”

大熊貓文學    回到過去做財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