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507章 帝國的農場

  “英國人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即使是身處非洲,赫魯曉夫不僅在第一時間知道了英國將向長安派出特使的情報,而且還知道他們將要討論的內容。

  首相說個笑話盧比揚卡先笑了——這從來不是笑話,而是事實,畢竟,唐寧街早就被俄國滲透成了篩子的。

  “他們居然要讓一個幾歲的王子去統治東非…這可真是可笑至極!”

  將情報合上,遞給一旁的隨員,雖然嘴上說著可笑,可是赫魯曉夫的眉頭卻皺成了一團。

  “這也意味著李要來了…”

  提到“李”的時候,赫魯曉夫的眉頭鎖的更緊了,就內心深處來說,只要有一絲可能,他都不愿意和李毅安發生沖突。

  赫魯曉夫是了解李的,他從來不是一個會吃虧的人,就像在雅加達,雖然他停止了空中的轟炸,但是特種戰爭并沒有停止,現在雅加達當局完全處于劣勢。

  至于向雅加達派遣軍隊的想法…赫魯曉夫動過,但是他很清楚,不能那么干,因為那里是sea的紅線。

  sea的紅線不是用來織地毯的,而是真實存在的,任何國家踩上那道紅線,都會付出代價…

  “真的很麻煩啊!”

  嘴上這么說著,赫魯曉夫的目光不由自主的投向了窗外,公路兩側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玉米地。

  這些玉米地是本地的農場!

  由蘇聯援建的農場,在過去的幾年中,上萬名蘇聯工程師、農業專家以及農場工人,在這片土地上耕耘著,曾經荒涼的土地,變成了現代化的農場。

  “那就是友誼引水渠吧!”

  赫魯曉夫指著遠處的水渠問道身旁邊的蘇聯大使。

  “是的,就是它將的水源從河道引入農場,在過去的幾年中,在蘇聯工程師的幫助下,他們修建了376座水庫還有18356公里的水渠,靠著現代化的灌溉設施,這里的土地才變成肥沃的農場…”

  大使在回答時,又特意說道:

  “我們的農場。”

  “是的,是我們的農場!蘇聯的農場!”

  即便是懷揣著要解放全人類的夢想,但是赫魯曉夫的言語之中,還是不由自主的流露出了他內心中的真實想法。

  蘇聯的農場!

  即使是這里是另一個國家,那又怎么樣呢?

  是蘇聯建設了這里的一切。

  滿懷期待與激動,一行人終于踏上了那片農場土地。路途的遙遠與顛簸,在這一刻仿佛都化為了無形,因為眼前這片遼闊的玉米地,早已將赫魯曉夫心中的疲憊一掃而空。

  農場經理熱情地在前面帶路,他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腳步輕快地帶領人們穿梭在那一片片一望無際的玉米地,向他們介紹著農場的生產情況。

  “…我們現在正在進行新的試驗,以秸稈作為主飼料養牛,然后再將牛糞制成堆肥,施種到田間,作為肥料使用…”

  其實,也就是國際谷物公司的作法,不過,在這里則變成了蘇聯農業專家的創舉。

  “這樣很好,既收獲了玉米,也獲得了牛肉,你們在盡快總結出經驗,在國內進行推廣…”

  赫魯曉夫看著那些玉米,它們長勢喜人,玉米桿在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即將豐收的喜悅。

  “看這片玉米地,長得多好啊!”

  赫魯曉夫驕傲地指著那些玉米對人們說道。

  “我早就說過,玉米,玉米才是最重要的糧食,它可以作為飼料,變成肉,供應到我們的餐桌上…”

  作為大名鼎鼎的玉米帝,赫魯曉夫對于玉米的癡迷程度,完全因為一個原因——人民要吃肉!

  米高揚立即跟著附和道:

  “是的,尼基塔,有了玉米,也就有了肉,有了肉,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提高了…”

  “是啊!只有人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我們才能讓全世界證明——我們才是人類的未來!”

  赫魯曉夫的神情中充滿了期望,那是對未來的期望。

  “您看,那些收割機來了…”

  只見遠處一臺臺收割機正轟鳴運轉。只見一排排玉米桿在龐大的收割機下應聲倒下,然后被拋棄在一旁的空地上。緊接著收割機出谷口不斷的噴吐出玉米粒,黃燦燦的玉米粒像河水一樣被灌輸到卡車車廂里。

  赫魯曉夫站在玉米地旁,看著那些忙碌的工人們。他們之中有蘇聯人,有本地人。

  他們有的駕駛著收割機在玉米地里穿梭,有的則駕駛著卡車將玉米粒送往農場的烘干廠,在那里經過烘干后,就會裝上火車,運往港口,經過蘇伊士運河,運回蘇聯。

  這些玉米用來償還蘇聯貸款的,雖然他們每年出口幾千萬噸玉米,可埃塞俄比亞欠下的債務并沒有減少多少,畢竟,他們每年都需要進口大量的化肥以及農業機械,而且門格圖斯還需要壯大他的軍隊,這意味著他需要更多的軍火。

  總之,埃塞俄比亞的債務在不斷的增加之中,而玉米就是他們還債的一種方式。

  只要一想到年可以在這里獲得上千萬噸玉米,赫魯曉夫的內心就是激動的,畢竟,正是在他的支持下,埃塞俄比亞才成為了蘇聯的農場。

  當然了,赫魯曉夫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誰?

  是長安的那位老朋友。

  當年kgb獲得的一份情報讓赫魯曉夫把目光投向了非洲,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蘇聯對非洲的援助就發生了一些變化,并不僅僅只是援助,而是在援助之外去獲得一些回報,比如糧食。“在我們的幫助下,這個國家越來越現代化了…”

  赫魯曉夫的心里如此想著,他一邊和身旁陪同的埃塞俄比亞官員興致勃勃的聊著,一邊朝著那些工人走去。

  雖然工作看起來十分辛苦,但工人們的臉上卻始終掛著滿足和喜悅的笑容。

  “你們辛苦了!”

  赫魯曉夫走過去向他們打招呼。

  “不辛苦,不辛苦!看著這些玉米一點點長大,然后收割下來,就很有成就感啊!”

  一位蘇聯的農場工人抬起頭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對赫魯曉夫說道。

  “更重要的是我們都知道,這些玉米會變成餐桌上的肉,讓所有人都能吃到更多的肉,喝到更多的牛奶…”

  赫魯曉夫點了點頭,說道。

  “這也正是我們在這里工作的意義,我們幫助埃塞俄比亞人建設他們的國家,而這里產出的玉米,將會出口到蘇聯,變成農業機器以及其他現代化的工業設備,幫助他們實現國家的現代化。”

  這樣的話顯然是說給身邊那些埃塞俄比亞官員們聽的,那些官員們無不是紛紛點頭稱是。

  對于埃塞俄比亞而言,他們確實在這種農業建設之中獲得了極其豐厚的回報。大量的公路,鐵路,水庫及其他的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改變著這個國家的基本面貌。

  幾年前,在門格圖斯發動軍事政變廢除皇帝之前,這個國家是什么樣子?

  是貧窮的,落后的,幾乎沒有任何現代化的設施。

  可是現在呢?

  不僅有了現代化的農場,而且在首都等地還建起了現代化的農場,這些變化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自然也是為之欣喜的,畢竟,他們親眼目睹了國家的變化,目睹了國家正在一步步的有了現代化國家的樣子。

  或許是因為內心比較激動,赫魯曉夫甚至親自駕駛了卡車,跟隨著玉米收割機一起收獲的玉米。

  這天在這片豐收的農場上,赫魯曉夫仿佛也變成了他們中的一員,與這片土地和這些玉米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不知不覺間,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

  赫魯曉夫站在農場里,看著那些還在忙碌的身影和那片已經收割得差不多的玉米地,心中充滿了感慨。

  “這就是蘇聯的農場啊。”

  雖然蘇聯遠在萬里之外,但是這里生產的糧食最終將會運往蘇聯,然后變成牛肉,豬肉,牛奶等食物。出現在蘇聯的市場上。

  看著面前的農場,赫魯曉夫默默地許下了一個心愿:未來整個非洲都會是蘇聯的農場。

  有了非洲作為蘇聯的農場,那么蘇聯人的生活水平肯定會超過美國的。

  回憶著在美國訪問時所看到的美國普通人家的生活,赫魯曉夫的內心深處是渴望的,他渴望著所有的蘇聯人都能夠像美國人一樣過上富足的生活。

  這是一種非常單純且質樸的愿望。

  “好了…無論如何,蘇聯都必須要守護好非洲。”

  接著赫魯曉夫對米高楊說道:

  “你看…”

  手指著已經收獲后的田野,赫魯曉夫說道。

  “這就是我們的生命線,”

  米高楊點了點頭贊同道。

  “是的,尼基塔,你說的沒錯,這里確實是我們的生命線。”

  在幾年之前,米高揚是沒有辦法理解在非洲開設農場這種事情的。可是現在呢?面對著眼前這片遼闊的農場,他很清楚對于蘇聯而言,這些農場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食物,意味著更好的生活。

  “因為這里是我們的生命線,所以我們必須要不惜一切代價守護這里,并且…”

  赫魯曉夫的語氣變得更加堅毅:

  “還要幫助其他的非洲國家獲得獨立,并且幫助他們去是他們的國家。”

  而這意味著什么呢?

  那就是在非洲要和李發生直接沖突了。

  夕陽下,赫魯曉夫望著遠處,在心底自言自語道。

  “好了,李,希望你能夠理解,蘇聯人民同樣也是需要吃肉的。”

  是的!

  作為蘇聯的領導人讓人民吃上肉,這正是赫魯曉夫的責任:

  “我相信你肯定也會理解這一點的,我的老朋友,畢竟和我都是一樣的,都希望我們的人民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

  (本章完)

  請:m.minguoqiren.la

大熊貓文學    回到過去做財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