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悠長的汽笛聲,這輛停在小站旁的火車,宛如一頭年邁的老牛,背負著沉重的鐵枷、轟隆隆的啟程了。
韓國是貧窮的,從這輛火車就看得出來了——火車還是殖民地時期遺留的大連的滿鐵沙河口鐵道工場制造的老式蒸氣機車,這種蒸汽機車在很多國家都已經淘汰了,只少數國家仍然繼續使用著。
可是在半島,老式的蒸氣機車仍然發揮著余熱,不是韓國人不想換,主要還是美國援助太少,自己又太窮。
買不起,就只能縫縫補補三年又三年了。
火車啟動的時候,擁擠的車廂里面變得安靜了下來,車廂里擁擠著的大都是到城市里務工的年青人,韓國的鄉村,所有的村子都是一樣的貧窮,很多年青人,這般剛滿十五六歲,就離開村子到城里去,雖然不見得能找到工作,但至少不用吃家里本就不多的糧食。
隨著火車轟隆隆的向前行駛著,一個又一個村子從列車車窗外劃過。
天色依然陰沉沉的,看不到一縷陽光。
這樣的天氣,似乎就是韓國應有的顏色——貧窮且落后。
包括漢城周圍的鄉村,亦是如此。
許多村子里基本上和一百年前沒有什么區別——到處都是低矮的茅草房。
磚瓦房屋的在韓國是極其少見的。
至于那些看起頗為現代的小洋樓,別說是村子里了,就是在鎮子里,也是難以看到。
除了遍地的貧困之外,韓國的森林覆蓋率也很低。
許多山坡上都是光禿禿的,只有稀疏幾裸大樹,看不到多少植物。
這也是有原因的,這個年代,許多老百姓家里都燒不起蜂窩煤,至于液化氣那種高大上的燃具,也是聞所未聞的。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韓國百姓都會跑到山上去砍柴。然后用這些柴火煮飯,做菜、煮豬食。
由于柴草的生長周期遠遠抵不上老百姓濫砍濫伐的速度,再加上老百姓們對柴火的消耗量又很大。
所以,山上到處都是光禿禿的了,到處長滿了野草,不過即便是野草也長不了多久,因為最近兩年,韓國紡織業初見發展,隨之而來對綿羊毛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很多韓國人在鄉村養起了綿羊,靠山吃山。
人砍柴,羊吃草…
只能說,貧窮是生態環境的第一大敵。
雖然天氣很是陰沉,但絲毫影響不到火車上那些打工仔和打工妹的心情。
要知道,在這個年代,工作是很難找的,能夠成功的找到工作,哪怕只是管一日三餐的工作,那也是十分幸運的一件事了。
所以,在火車上,人們都在那里憧憬著抵達漢城后,能夠一天吃三頓的美好時光。
不過,人們的美好憧憬會伴隨著火車的進站而結束,在火車于在鐵軌上停穩之后,月臺上立即就像炸開了的鍋似的。
數以百計的人們,會爭先恐后的往火車上擠。
那些擠不上來的,就從窗戶里爬上來。
爬不上來的,就在下面大喊大叫,或者是大聲罵著“西八”。
然后,火車再一次駛離開。
在列車駛離之后,坐在座上的男人,又一次對面前的女孩說道:
“佳美,不要怕,有我歐巴在,哪怕就是工作再難找,肯定也能找到工作,你只要好好的跟我在一起就行了,等到了仁川之后,咱們進了那個工廠,就可以天天享清福了,天天住在工廠宿舍里頭,上上班,干干活,早餐,午餐,晚餐,一天三頓,要是趕上的加班的時候,一天能吃四頓呢!
等發工資放假的時候,再出去看看電影,SEA的電影,然后再吃上一碗雜醬面,那日子,快活得像神仙哦…”
這個家伙一邊吹噓,一邊挑著眉毛。
那神情,說得工廠里面真有多么美好一樣。
其實,對于韓國人來說,什么血汗工廠,不血汗工廠的,他們一點也不在意。
畢竟,能吃飽飯,就已經是老天保佑了。
李佳美是個第一次出遠門的女孩,以前從來沒有走出過村子,至于什么血汗工廠不血汗工廠的,也不怎么了解。
對于工廠里面的生活,被男人這么一說,自然是深信不已。
但是跟她一起離開村子的,李鐵男卻警惕的很,雖然年齡不大,但是他知道,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么免費的午餐。
如果工廠真的有他說的那么好的話,全韓國人估計都跑到工廠里了,那么好的地方又怎么可能輪得到他們呢?
因此,對于這個家伙說的話,他連一個字都不相信。聽他這么一說,他立刻就將腦袋扭到一邊。
看都不想看這個家伙一眼。
不過不想看歸不想看,李鐵男還是小心著唯恐這家伙騙走了堂妹,畢竟,堂妹長得很漂亮。
不過,他并不需要提防多久,只過了兩個多小時,火車就抵達了漢城,沒辦法,半島不大,坐火車也就是幾個小時的功夫,
和所有人一樣,第一次來到漢城的李鐵男和堂妹李佳美,都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很新奇,一出車站,他們就好奇的張望著周圍。火車站前到處都是背著或者提著大包小包的男男女女。
其它人大抵上也都是如此,在火車站附近,總會有一些人打量著這些人,要是看到單身或者兩三個年青女人,就會有幾個模樣英俊,打扮入時的男人走過去,幾番勾搭,便把女人勾走了,至于女人會到什么地方?可能是妓院,也可能是舞廳,總之,有各種各樣的可能。
不過,對于李鐵男堂兄妹兩人,很少有人會感興趣,畢竟旁邊有男人盯著。
除此之外,在火車站附近,還有一些人在那里舉著紙牌,吆喝著“工廠招工”,往往,這邊聲音一落,那邊就圍上一群人,人們七嘴八舌的問著工廠的事情。
什么收入啦、伙食啦,如此種種。
很快,就有人被說服,和其它人一起坐上卡車,前往仁川的工廠。
韓國的工廠以仁川數量最多,高達好幾百家,大都是這些年從海外吸引來的投資,而且都是一些玩具廠、服裝廠或者鞋帽廠,其中以SEA老板投資的工廠數量為最多。
而李鐵男兄妹兩人去的那家工廠,就是這樣的工廠——而且還是火車上的那個家伙介紹的。
因為第一次出門的李鐵男,壓根就不知道應該相信誰,不過還好,那個叫金仁昌的家伙,雖然嘴上說的工廠像天堂似的,但他口中的工廠確實是存在的,甚至還是仁川最早的幾家工廠。
不過和仁川所有的工廠一樣,這家服裝廠同樣也是血汗工廠——每天需要工廠15、6個小時,十幾個人擠在一間宿舍里。
在卡車將要進廠的時候,金仁昌指著工廠大門說道:
“鐵男,佳美,你們看,工廠到了,我沒騙你們吧…”
“這就是工廠嗎?”
人們紛紛站起身來,看著這座工廠,他們早就被忽悠得一愣一愣,巴不得能夠早點進入這個天堂一樣幸福的工廠廠里面去上班。
對于這些來自鄉下的人來說,天堂是什么?他們并不知道,許那些傳教士對于天堂有這樣那樣的描述,但是對于這些鄉下人來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天堂,那就是能吃飽飯的地方,只要能吃飽飯,那個地方就是天堂。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而一路上人們所討論的正是——在工廠之中,工廠每天管三頓飯,而且每頓都能吃飽。
“一會兒進了廠子,咱們正好趕上飯點,到時候大家都能吃上白米飯。一碗吃不飽的話還能再吃一碗。”
作為廠里的老工人,金仁昌在那里炫耀了起來。
“那我要是能吃三碗呢?”
李鐵男有些緊張的問題,從小到大他的飯量一直很大,所以從小到大從來沒吃飽過。那年18歲服兵役的時候,他以為自己到了軍隊就能吃飽了,結果到了軍隊之后發現…還沒有在家吃的飽。
“哪怕你就是能吃4碗,只要你能吃的下去,就不會有人攔著你,不讓你吃。”
金仁昌得意的炫耀道。
“你知道為什么大家都愿意到這些外資工廠嗎?
不僅僅是因為工資高,最重要的是人家真的讓咱們吃飽飯,一碗不行就吃兩碗,兩碗不行,吃三碗。”
天底下居然有這樣的好事兒?
在這一瞬間,李鐵男有些不太淡定了,他壓根兒就不相信天底下會有這樣的好事兒。
居然可以讓人隨便吃飯。
“歐巴,這里真的可以隨便吃飯嗎?”
李佳美也有些不太相信了。
“放心吧,雖說在工廠里干活兒是辛苦了一些,但是,吃飯真的可以吃到撐。”
說話的時候,金仁昌有些感慨的說道。
“其實過去我也不太相信,可到了這里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吃飽的感覺!”
吃飽!
別說是金仁昌了,汽車里的其他人基本上,在他們的記憶里從來就沒有吃飽飯這一說。
在李鐵男兄妹和其它二十幾名工人坐著招工的大卡車滿懷期待的進入工廠的時候,站在辦公室窗邊的馬志偉,叼著棉蘭佬產的雪茄,頗為得意的說道。
“這也是一個機會啊…”
作為最早在韓國投資的人,在過去的幾年間,馬志偉的這間服裝廠,憑借著廉價的勞動力,由小到大,僅僅只用了五六年的功夫,就發展成為一家擁有幾千名工人的大廠。
按道理來說,他應該滿足了。
但就像當年身為公司中層管理人員的馬志偉,不甘于平庸一生一樣,他現在同樣不甘于現狀。
“也就是三四年的時間,要是抓住機會的話,回報肯定會非常豐厚的…”
嘴上這么說著,馬志偉便走到了辦公桌邊,又一次翻看著桌子上的那份報紙。
報紙是今天的,雖然是韓國的報紙,可馬志偉閱讀起來一點也不困難,因為報紙上都是方塊字,在韓國方塊字早就取代了諺文,無論是在官方,還是民間層面上,原因無他,太多的韓國人想要到海外務工,所以他們都在努力的學國語。
不過,對于這些東西,馬志偉一點都不關心,他所關心的是報紙上的一篇新聞,這則看起來并不怎么起眼的新聞,刊登在幾個大塊新聞中間的,篇幅不大,只有豆腐塊大小。
他拿起報紙又一連讀了好幾遍。就在他看著新聞的時候,心里的那個念頭就堅定了下來。
換了普通人,他們會對那則新聞看上一眼,然后就拋之腦后,可是馬志偉并不是那樣的人。
他是一名商人,而且還是不甘于現狀的商人,而且他很擅長抓住機會。那則晚報上的消息看不太分明,上面的標題是九點鉛字印的,內容說的是韓國計劃修建高速公速。
這個新聞看起來并不怎么起眼,但是只有商人才知道其中貯藏的商機,而新聞的標題非常簡單:
樸統領會見SEA高速公路專家。
請:m.minguoqiren.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