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在亞的斯亞貝巴!”
幾乎是在赫魯曉夫的飛機剛剛降落在亞的斯亞貝巴機場,在與其接壤的肯尼亞,一些人就盯上了這次訪問。
“這并不是一次單純的訪問!”
在蒙巴薩的代表處內,李剛強盯著地圖上,說道:
“接下來,他們很有可能會發起大規模進攻!”
李剛強口中的他們,指的正是在過去的近兩年里,在肯尼亞攻城掠地,控制著全國近三分之一土地的“肯尼亞自由軍”。
全世界都是自由軍,無論是西方世界支持的,還是蘇聯支持的,都可以叫自由軍。
至于是怎么個自由法,那就看他們的理解了。
不過,對于身為情報官的李剛強而言,那些所謂的“自由軍”不過只是俄國人的傀儡。
兩年前,正是在俄國人的支持下,所謂的“自由軍”才越過邊境,占領了肯尼亞大片的土地,盡管距離蒙巴薩還很遙遠,但是誰知道呢?一但英國人撐不住的時候,他們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也正因如此,代表處一直關注著本地的局勢變化。而身為代表的劉鴻英每天早晨的第一件,就是聽取情報官的報告。
“大規模的進攻?英國人呢?如果自由軍發起大規模進攻的話,那么他們能擋得住對方的進攻嗎?”
代表的話音剛落,李剛強就說道:
“馬爾科姆·麥克唐納那個家伙根本就是一個蠢貨,他既無法讓本地人臣服到英國的威懾之中,也不能有效的平定叛亂。”
李剛強口中的馬爾科姆·麥克唐納,就是肯尼亞的總督,歷史上,他是最后一任肯尼亞總督,正是他設計了肯尼亞的國旗、國徽,也正是他降下了英國的國旗。
但現在,倫敦還想搶救一下。畢竟,現在的肯尼亞是一頭奶牛。也正因如此,即便是有自由軍的反抗,英國仍然調動軍隊彈壓著這里的叛亂。
唯一的問題是…總督不夠強硬。
李剛強的回答,讓劉鴻英的眉頭皺成了一團兒,他沉默了片刻,然后說道:
“這么說,你認為這里的局勢岌岌可危了!”
“是的,”
李剛強拿出一些照片和資料遞給代表,然后說道:
“代表,一直以來肯尼亞自由軍不僅得到蘇聯的支持,而且還得到其它東歐和大國的支持,他們不僅獲得了大量的武器,而且其軍官大都在莫斯科等地接受培訓,現在英國軍隊所面對的并不僅僅只是一只游擊隊,而是一支獲得東方國家傾力支持現代化武裝部隊,他們甚至還有米格戰斗機!”
看著面前的照片,劉鴻英的眉頭皺成了一團兒,這些照片上既然有空中的航拍,也有記者們拍下的照片,自由軍并不是一支只有輕武器的部隊,在照片上,他們不僅有T31/85坦克,甚至還有T54坦克或者57坦克,他們不僅有各種各樣的地面武器,甚至還有空軍。
這樣的自由軍,還是什么游擊隊嗎?
在代表沉思時,李剛強繼續說道:
“8萬人!這是自由軍的兵力,而相比之下,英軍不過只有區區15000人,5倍以上的兵力優勢,是英國人無論如何都無法彌補的,或許皇家空軍可以用轟炸、炮擊等方式彌補兵力上的不足,但是最終還是會被擊潰。”
接著,李剛強看著代表,說道:
“除非,我們介入,否則,我不認為,英國人能夠阻擋得了自由軍的全面進攻,至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他們注定會失去這里,等到他們失去這里的時候,也意味著我們將會失去這里。”
李剛強的話音剛落,劉鴻英就說道:
“我們不可能失去東非!這里是我們的糧倉,我們可以失去任何地方,但唯獨不能夠失去這里!”
接著,劉鴻英說道:
“如果英國人撐不住的話,那么…我們肯定會自己上的!”
其實,馬爾科姆·麥克唐納已經撐不住了!
就在赫魯曉夫抵達埃塞俄比亞的當天,自由軍又一次沿著三號公路發起了進攻,盡管來自羅得西亞等殖民地的英軍戰斗非常勇敢,但是面對猛烈的進攻,他們還是被擊退了,千余名守軍不得不向后方撤退。
在消息傳出之后,亞的斯亞貝巴的埃塞俄比亞人為之歡呼著,其領導人門格斯圖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并且邀請肯尼亞非洲聯盟領導人喬莫·肯雅塔與赫魯曉夫一同參加民眾集會。
在集會上,赫魯曉夫將這一次勝利稱之為——“帝國主義者對非洲殖民政策的失敗!蘇聯將會支持非洲人民贏得自由!”
而這無疑也是在向全世界表明——蘇聯的立場,他們要在非洲給英國上強度了!
對于此,倫敦在通過外交渠道向蘇聯表示抗議的同時,在唐寧街,麥克米倫已經用非常認真的態度討論起了另一個問題。
“東非聯邦,先生們。”
在首相辦公室中,麥克米倫又一次提到了由坦噶尼喀自治領立法會主席道格拉斯·威爾遜提出來的“東非聯邦”的構想。
“現在我們必須要認真的考慮成立“東非聯邦”的利弊,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一點,在東非,僅僅只是依靠殖民地當局,已經無力維持當地的秩序了。”
說話的時候,麥克米倫將目光投向國防大臣約翰·普羅富莫,他并不知道,如果不是有人出手,這位國防大臣會成為扳倒保守內閣一發炮彈。
“約翰,如果穩定當地的局勢,我們需要投入多少力量?”
“再投入2萬軍隊以及至少10億英鎊,大概需要2年的時間,才能恢復當地的局勢,如果叛亂分子失敗后撤入埃塞俄比亞,那么,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幾年后,他們還是會再次發動叛亂的。”
作為倫敦有名的強硬派,約翰·普羅富莫在彈壓殖民地叛亂的態度上一直都是堅決的,也正因為他這個態度,才使得肯尼亞的局勢,到現在仍然保持著某種平衡,至少還沒有崩盤。
“那么,你對“東非聯邦”怎么看?”
聽著首相的問題,約翰·普羅富莫想了一下,說道:
“從某種角度來說,成立東非聯邦,有助于整合肯尼亞和坦噶尼喀的力量,充分動員當地的力量,進而平定當地的叛亂,但是,即便是如此,我們也不能夠在短期內放松在當地的投入…”
接著,他又補充道:
“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是我們保住肯尼亞和坦噶尼喀的唯一機會,所以,我認為成立東非聯邦,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而一旁的外交大臣亞歷克·道格拉斯霍姆則說道:
“可是首相先生,我們必須要注意到的是——美國人是不會贊同我們成立東非聯邦,并且以這種方式,繼續維持著與當地的聯系。”
美國人確實一直在處心積慮的瓦解英國的殖民統治,早五年前,在美國的支持下美國啟動了一項杰出青年培訓計劃,次年美國參議員肯尼迪——就是腦洞大開的那位,為這項計劃提供了資金支持,在另一個世界,該計劃為肯尼亞培養了建國之初70的政治領導人。
現在嘛…
雖然肯尼亞還沒有獨立,但是美國培養的“杰出青年”正在一點點的發揮著作用。
“美國人…”
麥克米倫的沉吟片刻,然后說道: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可能讓美國人滿意,而且我們更不可能用犧牲英國利益的情況下去討取美國人歡心,我們必須要考慮到自己的利益。”
雖然麥克米倫比不上他的兩位保守黨前任,但是,作為大英帝國最后的“帝國主義者”,他一直都堅持維護英國的利益,至少在一定程度上。
在二戰結束的十九年里,英國一點點的從崩潰的邊緣被他們拯救了回來,盡管其中不得不放棄大片的殖民地,但是英國正在回血,尤其是大洋銀行成立后,非洲等殖民不斷的向本土輸血,而英鎊又不需要考慮超發問題,在這樣的大好局面下,又怎么可能放棄殖民地呢?
“每一塊殖民地的放棄,都會帶來相應的連鎖反應,我們可以放棄肯尼亞,但是接下來我們會失去坦噶尼喀,羅德西亞,以及整個非洲所有的殖民地…”
這其實就是一種必然,有時候,放棄就是如此,當你開始放棄一塊殖民地的時候,就意味著會不斷的放棄。
最終將會失去全部!
對于英國來說,他們是不希望放棄的,至少不希望以這種方式放棄。
“所以,我們必須要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維系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的聯系,并不僅僅只是英聯邦而已…”
事實上,現在對于英國來說,雖然英聯邦是英國的驕傲,所誰都知道,這個英聯邦是什么貨色。
說一個最大的笑話——印度還是英聯邦成員呢。
可那又怎么樣呢?
也就是形式上的成員而已。
麥克米倫說道:
“我們需要以一種更穩固的形式,建立我們與殖民地之間的聯系。”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