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048章 誰的眼淚在飛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在c707飛機緩緩于降落在機場上的時候,望著機窗外的冰天雪地,李毅安的心里閃過這個念頭。

  當然,他此時所想的并不是那部愛情電影,而是俄羅斯人的性格。

  “他們絕不會同情弱者的眼淚!”

  這才是俄羅斯最真實的一面!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因為軟弱只會激發他們的貪婪,刺激他們的野心!

  所以和俄國人打交道,要用他們能夠聽得懂的邏輯!

  “他們聽不進理智的邏輯,但對武力的邏輯卻十分敏感!”

  不得不說,作為冷戰的總設計師,喬治·凱南對俄國人絕對是了解到了骨子里!

  終于,飛機降落了,機場跑道之上,已經停了幾輛汽車,汽車旁邊站著幾個蘇聯人。

  “閣下,居中的那個人就是赫魯曉夫,根據之前的安排,您們將會在機場見面。”

  這并不是一次正式訪問,而是利用飛機中轉加油的機會,與蘇聯領導人進行面談協商解決目前的危機。所以,會談是非正式的。

  甚至就連迎接的人都沒有幾個。

  “這飛機可真不錯啊!”

  看著眼前的這架四引擎噴氣式客機,赫魯曉夫的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我們也要有!

  不僅要有,而且要更大,飛得更遠,最好能直接飛機到美國!

  在赫魯曉夫心念念著要有更大的飛機時,艙門打開了,很快一個穿著黑色大衣的年青人就走出了飛機。

  在走出飛機的瞬間,盡管寒風逼人,但是李毅安仍然在那里稍微停頓了一兩秒鐘,目光不由自主的環視周圍。

  這里就是莫斯科了!

  全世界工人階級的祖國…

  想到這,李毅安的嘴角上揚,然后便走下登機梯,在踏上蘇聯大地的時候,赫魯曉夫已經迎了上去,主動伸出手,說道。

  “歡迎您的到來!”

  與表面上的粗獷不同,從赫魯曉夫主動伸出手,李毅安就看出來,這家伙確實是想解決問題。

  “謝謝你的款待!”

  說話時,兩人的手握在一起,赫魯曉夫顯得很熱情,一見面就恭維著對方獲得的諾貝爾獎,并且稱贊李毅安的發明改變了世界。

  兩人就這么寒喧著,隨后在李毅安的建議下,兩人并沒有坐車,而是步行朝著機場大樓走去。

  “現在,我們兩國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張。”

  赫魯曉夫直接切入到了正題,說道:

  “如果我們任由局勢這樣惡化下去,那么下一步很有可能會爆發戰爭,閣下,我們都經歷過戰爭,而我目睹了更多的死亡,如果我們之間爆發戰爭,最終承受這一切的,不是別人,而是蘇聯和南洋的人民,作為領導人,我們有責任結束這場危機。”

  好吧,這就是很多人諷刺赫魯曉夫的原因——他不會拐彎抹角,也不會委婉客氣,從來都是直來直去。甚至在戰后主持烏克蘭時,都敢為了烏克蘭人向鋼鐵說“不”,即便是以失去鋼鐵信任為代價。

  無論外界如何評價,赫魯曉夫是少有的真正把民眾福祉裝在心里的人,雖然赫魯曉夫樓的面積很小,結構設計也不合理,但是卻解決了大量居民的生活居住問題,讓他們從地下室、工棚、危房和過度擁擠的合住房中喬遷了新居。而在此之前,蘇聯壓根就沒考慮過向民眾提供住房。

  至于被嘲笑“土豆加牛肉”,本質上也是赫魯曉夫致力于改善民生、提升民眾生活水平的舉動。正是在赫魯曉夫的一味“討好”下,蘇聯人的生活水平才不斷的提高,即便是在其下臺之后,繼任者也不敢打破這一切,甚至還要繼續提升民眾的生活水平。

  在后世有人說“是鋼鐵用鞭子驅趕著俄國人,把俄國帶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沒有人會提到正是赫魯曉夫折斷那根鞭子,讓俄國人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中過上了應該過上的生活。

  “閣下,我相信您的到訪,也是為了避免這一切!”

  說罷,赫魯曉夫就一臉坦誠的看著李毅安,在通過外交渠道得知李毅安將會中途轉場莫斯科時,他就明白了一切——他的那封私人信件起到了作用,對方是在給他梯子!

  而現在赫魯曉夫的坦誠,讓李毅安點頭說道:

  “是的,這正是我來到這里的原因。”

  “為了解決眼前的危機,只要你們承諾撤出埃及,保證不推翻埃及現政府,那么蘇聯將不會反對將蘇伊士運河交給國際管理。”

  這就是小國的現實,在大國的談判之中,小國的利益從來都是被犧牲的。只是剛一見面,赫魯曉夫就把埃及給出賣了。

  “沒有問題,國際管理是保證蘇伊士運河正常通行的唯一選擇,我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沒有理由不撤軍的。”

  在李毅安答應時,他甚至都沒有考慮過英國以及法國的意見。

  當然,赫魯曉夫也沒有考慮,換句話來說——現在是兩大國之間的談判,至于英國和法國都不重要!

  “那么我們之間,就只剩下一個問題必須要加以解決了!”

  在一間奢華的候機室里,赫魯曉夫看著李毅安說道。

  “匈牙利,我們需要你們從那里撤出去。”

  面對赫魯曉夫的要求,李毅安不加思索的答道。

  “我想這正是誤會的根源,你應該知道我們從來沒有進入過匈牙利,目前在匈牙利,只有20多萬蘇聯軍隊,而且你們還準備派遣更多的軍隊。”

  直視著赫魯曉夫,李毅安說道。

  “但是在那里卻沒有一名南洋的士兵,抵抗你們的是匈牙利的民眾,而不是南洋。”

  這些都是實話…無論對方相信與否,這都是事實。

  赫魯曉夫當然知道他說的是實話,但他們也就是提供了除了派兵之外所有一切幫助。

  這不是幫助,什么是幫助?

  “但是你們的援助是他們抵抗下去的勇氣。”

  “匈牙利人抵抗下去的勇氣是他們的愛國之心!即便是沒有我們的援助,他們也會戰斗下去,直到你們摧毀那里的一切。”

  面對反駁,赫魯曉夫沉默了下來,他從一旁的煙盒里拿出一根香煙,抽了起來,而李毅安則抽起了雪茄。

  他們都陷入了沉默之中,但是這樣的沉默并沒有持續多長,在一根煙抽完后,將煙蒂按滅于煙灰缸里的赫魯曉夫,抬頭直視著李毅安說道。

  “蘇聯和南洋不一樣,南洋有大海來遮擋敵人,但是蘇聯沒有,德國人的入侵,讓我們損失了幾千萬人,幾乎每一個蘇聯人都在戰爭中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兄弟、兒子,戰爭帶來的慘痛教訓,讓我們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安全,無論是北約帶來的威脅,亦或是德國復仇主義的威脅,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緩沖區,用于保護我們的安全,如果匈牙利變成了伱們的地盤,那么蘇聯就完全暴露在你們的威脅之下!”

  這就是典型的創傷應激反應了,赫魯曉夫和其它的蘇聯人一樣,同樣也患上了“ptsd”,只不過作為個人,對于這種癥狀他們是不自知的,而且在未來的幾十年中,整個蘇聯都沒有走出“ptsd”,甚至直到其滅亡。

  “我們對匈牙利沒有任何興趣,而且我們也承認蘇聯在匈牙利享有特殊利益,所以,我堅持認為,未來的匈牙利應該說是中立的,非傾向性的,甚至可以解除他的武裝,由大國簽署一份協議,共同保護他的中立和國家安全!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應該在匈牙利有軍事力量存在。”

  李毅安的建議剛提出,赫魯曉夫就反駁道。

  “閣下,你并不了解,我們和你們不一樣,如果匈牙利離開了這個大家庭,那么,就很有可能有下一個,而現在,納吉已經走的太遠了,他不僅僅是要退出華約、他還動搖了根本,影響到了蘇聯以及整個東歐的安全。”

  整個東歐的安全…不就是你們扶持的傀儡政權的安全嗎?

  在波蘭,所謂的波蘭軍隊里將軍基本上都是俄國人,所謂的高層官員也都是在俄國生活多年的波蘭人,甚至就連同匈牙利的納吉,那也是在俄國生活的幾十年,在你們組建匈牙利政府的時候,先挑選了一個領導人,然后又挑選了一批官員。在半島那邊也是如此。

  這就是蘇聯式的作法,也是他們為什么害怕匈牙利離開華約,因為他們害怕其它的國家,也會有樣學樣,甚至就連同匈牙利事件,本身就是受到波蘭的影響——波蘭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自主權,只不過匈牙利這邊,走的更遠了一些。

  “所以,你必須要明白一點——我們絕對不會充許發生在匈牙利的事情,發生在東德、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

  直視著李毅安,赫魯曉夫繼續說道。

  “所以,在匈牙利的問題上,我們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任何退路,如果我們讓步了,我們可能會失去整個華約,到時候,我們就會重新變成一個脫掉裙子的娘們,而那種局面,不僅僅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同樣也不是你們,或者說你們在西歐的朋友們所愿意的看到的,因為我們經歷過戰爭,我們不會在戰爭爆發時沒有做好準備,那個時候,如果發生戰爭威脅,我們很有可能會在第一時間先發制人!”

  赫魯曉夫并不是在發出威脅,而是在講述一個事實。事實就是他們需要一個安全空間。一個保護自己的空間,這也是蘇聯會扶持一群傀儡的原因,那些傀儡本質上就是蘇聯的盾牌。如果沒有這個盾牌,只有老天才知道一群患有“ptsd”的家伙在面對可能的威脅時會干什么,到那時候,他們恐怕真的會在歐洲種蘑菇。

  默默的抽著雪茄,沉思良久之后,李毅安才說道。

  “可是,你應該明白,從全世界看到你們的坦克進入布達佩斯時,當整個匈牙利都在抵抗你們的入侵時,你們就已經失敗了,或許你們可以用更多的軍隊去占領匈牙利,去摧毀它的政府,重新建立一個受你們控制的政府,但是這么做的政治代價,你們可以承受嗎?”

  面對李毅安的反問,赫魯曉夫并沒有立即反駁,而是又點著一根香煙,抽了一口,說道:

  “如果沒有你們的援助,或許這一切早就結束了。是你們的幫助,給了納吉以及匈牙利人勇氣。”

  “同樣,如果沒有你們的鼓勵,納塞爾早就簽署停戰協議了,我們都很清楚,人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國家同樣也是!”

  赫魯曉夫的眉頭一擰,表情中盡是不悅。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沒有反駁。他只是靜靜的抽著煙,良久之后,他才說道。

  “在匈牙利的問題上,在我們內部,有很多人指責我的軟弱,這是我們出兵的根本原因,我不得不在這個問題上轉為強硬態度,以避免在政治上陷入被動。”

  赫魯曉夫一邊抽煙,一邊說道。

  “但是現在我們看到,那里的局面已經失控,不僅僅是納吉走的太遠了,還有我們與你們之間的對抗,實際上,這個問題已經不僅僅只是匈牙利問題了,而是我們兩國之間的問題。”

  對于赫魯曉夫的說法,李毅安并沒有否認,而是直接了當的說道。

  “所以我來到了莫斯科,就是為了解決問題。”

  然后,先抽了一口雪茄,李毅安說道。

  “好吧,既然你們覺得納吉走的太遠了,那就把他拉回來。”

  “拉回來?”

  赫魯曉夫反問道。

  “怎么拉回來?”

  “我們一同努力,你們不是已經在索爾諾克成立了以卡達爾為首的工農政府了嗎?”

  這個作法真的很俄國,那邊還沒有解決納吉,這邊就自己動手成立了新的政府,不過就李毅安所知,新政府的首腦卡達爾在未來走的是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而匈牙利也整個東歐集團最另類的國家——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他的經濟自由化一直在推行之中。

  也正因如此,在東歐劇變之后,匈牙利是最早從經濟動蕩中恢復過來的國家。

  “合作吧!匈牙利政府之中加入你們的人,然后把納吉拉回到你們可以接受的道路上,但是你們必須要撤軍。”

  李毅安開出了他的條件,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當然維護小國的利益了,就像現在一樣。

  “那么匈牙利呢?”

  “匈牙利已經宣布了他們的選擇——退出華約,保持中立,但是可以是傾向性的中立,比如…如果華約和北約發生軍事沖突,那么蘇聯軍隊將可以不受限制的進入匈牙利,借道匈牙利進行軍事防御。”

  其實李毅安說出來的這個條件,根本就是脫褲子放屁,所有人都很清楚,哪怕是匈牙利保持中立,如果華約和北約發生軍事沖突,那么,蘇聯人到時候肯定還是會接到匈牙利的,無論他們愿不愿意。

  但是寫在條約的話,就是把這一切合法化,就等于給俄國的一個臺階。現在他們所需要的就是這個臺階。

  “嗯…僅僅這樣的話,我很難向我的同僚們交待。”

  思索片刻,赫魯曉夫說道:

  “那么問題就變得很嚴峻了,。”

  看著赫魯曉夫,李毅安提醒到。

  “你應該明白。現在局勢已經發生了變化,并不僅僅只是南洋,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西方國家都已經對匈牙利產生了興趣,一旦他們介入之后,那么局勢就有可能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但是對于我們來說…”

  用美國來威脅蘇聯的時候,李毅安特意強調到。

  “但是我們并不在意未來的匈牙利是屬于東方還是屬于西方,我們所在意的是這片土地恢復和平,并且,最大限度的保證他們的自由。”

  話已經說的非常明白了,現在只有南洋才會和他們就匈牙利問題進行真正的談判。一旦美國插手,所有的一切都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這既是提醒,同樣也是在警告,赫魯曉夫想了一會,說到。

  “我們不可能立即撤軍,我們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必須確保聯合政府的穩定!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看到了我們的軟弱,而且…”

  盯著李毅安,赫魯曉夫說到。

  “我希望這是最后一次,因為你必須要明白,我們不可能在同樣的問題上再做出任何讓步!”

  蘇聯當然不可能再做出任何讓步,能夠在匈壓力問題上做出這么大的讓步已經是他們的底線了。

  底線…南洋的底線是底線,蘇聯的底線同樣也是。

  “當然,”

  李毅安說到。

  “就像我之前說的,我們對東歐沒有任何興趣,而且,我們同樣也尊重俄國在東歐的利益,而這種尊重是相互的。”

  這既是理解,同樣也是在告訴對方…南洋的底線在什么地方!

  點了點頭,赫魯曉夫說到。

  “我希望在彼此尊重的同時,我們能夠在未來展開更廣泛的合作。”

  “我認為我們應該進一步加深了解,消除誤會。”

  李毅安抱著嘗試的心態說道。

  “比如,開放兩個國家的旅游,南洋擁有俄國所沒有的熱帶陽光和沙灘。而俄羅斯擁有南洋沒有的冰雪,這樣的旅游資源如果能夠充分利用起來的話,完全可以那我們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他們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彼此。”

  最重要的是…俄羅斯的女人啊!

  這里可是有著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單身女人,那些單身女人們需要的是什么?

  當然是男人了!

  而南洋目前的性別比還是不夠健康。還有好幾百萬單身漢,這樣的社會問題,當然要解決了。

  管他什么鐵幕不鐵幕的,總要嘗試一下吧。

  “開放旅游…”

  赫魯曉夫說到。

  “這個問題不是我能決定的,我們需要進一步的討論。”

  討論唄!

  到最后你們肯定需要南洋的硬通貨!你們的身體總是會誠實的!

  李毅安笑了笑,然后看著赫魯曉夫提議到。

  “我覺得,為了世界和平,我們應該喝一杯,你覺得呢?”

  對于李毅安的這個提議,赫魯曉夫當然沒有拒絕。

  一瓶伏特加可以拉進所有人之間的距離,一瓶伏特加下肚之后,他們兩個人也就成了老朋友…

  (本章完)

  請:m.minguoqiren.la

大熊貓文學    回到過去做財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