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5章 與虎謀皮

  “殺!殺!殺!”

  日上三竿,當喊殺聲在山丹城內軍營作響,二百余人的隊伍正在校場上進行軍陣演練。

  所有的兵卒身披甲胄,手執長槍,腰系短兵與長弓。

  拿下山丹后,山丹折沖府便有了充足的軍械,因此總算達到了唐軍巔峰時人手一弓的標準。

  此時的山丹軍沒有了什么專職弓弩手,所有的一切都按照張淮溶留給劉繼隆的那本兵志進行訓練。

  同時,劉繼隆還摻入了自己的一些訓練方法,尤其是紀律這塊。

  距離張淮溶前往張掖已經過去了半個月,這期間劉繼隆已經帶著山丹的二百多兵卒分別操、練多次。

  “五日一操,兩日一練”成為了山丹城將士的常態。

  對此,劉繼隆也十分舍得,平日里兵卒每天發米三斤,操、練日宰羊數十只,盡數烹飪,供城內將士吃個飽。

  正如當下,二百余人正在操演,而軍營角落卻升起了炊煙。

  十口土灶,十口大鐵鍋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十余名五旬以上的老者正以火頭兵的身份,將野菜、羊肉處理。

  劉繼隆的身影也在其中,但并不是偷吃,而是指揮。

  “鐵鍋不比其它鍋,鐵鍋的菜容易熱,所以爆炒的時候需要注意火候。”

  他站在其中教導,而土灶上擺著的大鐵鍋,正是他讓人打造的鐵鍋。

  除了這十口大鐵鍋,他還讓人打造了一批中等型號的鐵鍋,分別給自己家、張淮溶及索勛還有城內校尉家送了去。

  唐代的鐵鍋相比較后世的鐵鍋,不管是造型還是技藝都略有不足。

  經過劉繼隆改良后,雖然技藝不足以量產到民間,可造型卻向后世靠攏了。

  這種一口大鐵鍋,能炒制幾十個人的飯菜。

  如今城內只有二百余兵馬,所以只砌了十個灶臺。

  等到龍首山和祁連城的兵馬返回,屆時還需要擴大幾倍,方能滿足弟兄們操練所需。

  “這軍營也需要擴大了。”

  走出廚房,劉繼隆對第四團的張淮滿說著,同時目光掃視軍營。

  張淮滿聞言樂呵呵道:“擴建也好,反正城內許多屋舍都沒有人住。”

  “你去安排吧,待日后大軍東進,肯定會提前增兵,這軍營得滿足兩千人的操練才行。”

  吩咐完后,劉繼隆便往校臺走去,在校臺上看著操練的兵卒。

  他內里穿著扎甲,外面穿著繡衫,頭上戴著幞頭,腰系長刀,走起路來虎步龍行。

  面對劉繼隆的掃視,校場上的兵卒都打起了精神。

  劉繼隆練兵嚴格,大操出錯可是要挨棍子的。

  “殺!殺!殺!”

  “好了!”

  在喊殺聲中,劉繼隆抬手叫停了操練。

  由于加練不過十日,因此在他叫停后,下面的隊伍還無法做到令行禁止。

  “休息半個時辰,吃了早飯后各旅返回營房午休,未時四刻吹哨繼續!”1

  “遵命!!”

  前排的三名旅帥、六名隊正異口同聲,同時對劉繼隆作揖行禮。

  劉繼隆掃視后頷首,轉身走入了牙門之中。

  不多時,隊伍便原地解散,但所有兵卒都小心翼翼的離開。

  這幾日他們可是見識到了什么是突發式訓練,每次他們放松去休息,結果立馬被旅帥們一道木哨聲給叫來緊急集合。

  經過了幾次的戲耍,他們也自然而然養成了習慣。

  好在這次是真的解散,他們終于松了一口氣,走到角落休息起來。

  半個時辰過去,伙頭兵們也將飯食給制作好了。

  隨著廚房方向擊鼓,二百多兵卒如餓虎撲食般沖向廚房,但很快就有序的排起了長隊。

  牙門門口,酒居延看著這一幕,臉上浮出笑容,轉身走入牙門內。1

  他朝廳堂走去,一邊笑一邊說道:“別將,您這練兵之法真不錯,這才多久啊,這群混賬都知道不排隊的后果了。”

  “呵呵,這還只是開始。”坐在主位的劉繼隆笑道:

  “戰場上拼的不止是甲厚兵銳,也拼的是紀律。”

  “我軍紀律在河西首屈一指,但放眼天下就不行了。”

  “古往今來,帶兵打仗不怕沖鋒,最怕撤退。”5

  直到二戰以后能做到有秩序撤退的軍隊都屈指可數!

  “紀律訓練好了,撤退上不出問題,那才是一支真正的軍隊。”

  參軍近一年,帶兵四個多月的劉繼隆也有了自己的感觸。

  別的不說,當初他作為塘騎的第一仗,其原因就在于撤退不及時,加上撤退路上紀律不行所致。

  如果當時李懷深能好好指揮,他們未必沒有突圍的可能。

  十個人都如此,若是幾百人、幾千人的撤退,那就更別說了。

  紀律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厚甲銳兵。

  “張司馬去了半個月還沒回來,看樣子這次是發生了什么大事。”

  酒居延坐到了左首第一位,同時說出自己的猜測。

  劉繼隆沒有看他,而是端起茶碗抿了一口茶。

  盡管并不好喝,但起碼有些味道。

  酒居延所說的,也是他所猜測的。

  不過前世歸義軍遺留的史料太少,所以他也不知道這次發生了什么事情。

  “別將、老酒,吃飯了!”

  馬成的聲音響起,只見他和耿明一人端著一個木盤走進牙門。

  不多時,二人便把盤子放在了桌上,木盤里放著兩大碗肉菜米飯。

  一人一碗,四人就這樣在牙門里吃了起來,每個人都吃得很香。

  只是他們沒吃幾口,便見張淮滿興高采烈的小跑進來。

  “別將!張司馬他們回來了!”

  “回來了?”劉繼隆幾人停下手上的筷子。

  “對,回來了,已經進了東門!”

  張淮滿高興地說著,劉繼隆也連忙低頭吃了幾大口,將剩余飯菜扒到嘴里后,顧不得哽咽,便將碗筷放在桌上,擦了擦嘴。

  “走,我們去迎接張司馬,你們繼續吃,吃完幫我收拾一下。”

  交代一番,劉繼隆便帶著張淮滿往外走去。

  酒居延幾人面面相覷,連忙低頭快速扒飯。

  與此同時,劉繼隆也帶著張淮滿來到了軍營大門。

  不等他們走出去,便見張淮溶他們一行數十人牽馬而來。

  張淮滿安排兵卒上去牽馬,風塵仆仆的張淮溶則是走到了軍營門口,抬手制止了正要作揖的劉繼隆。

  “走,去牙門談,另外讓人為我打一份飯菜!”

  張淮溶能在這個時間出現,顯然是著急趕回來,不然應該是在正午之后才對。

  劉繼隆跟上了他的腳步,心里不由生出好奇。

  眾人走入牙門內,馬成他們已經吃完了飯,將桌椅收拾了個干凈。

  張淮溶走上主位坐下,舒緩了一口氣后才對緊隨而來的劉繼隆道:

  “刺史與回鶻議和了!”

大熊貓文學    歸義非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