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68章 經濟特區

  剛剛踏上班加羅爾的土地,羅恩就感覺到這里的不同尋常。

  機場是新建的,里面的地板和傳送帶發出耀眼的光芒,穿著統一的工作人員也非常友好、服務周到。

  停在機場周圍的藍綠色出租車都安裝了空調,非常舒適。

  光著這一點,就比孟買那里做的還好。

  當然這樣的出租車價格也不便宜,大概是德里和加爾各答那些破舊出租車的6倍。

  羅恩雖然不需要坐出租車,但從街頭一景就可以看出這座城市的生機勃勃。

  在去目的地的途中,他還順道去了這座殖民城市的地標,本森鎮。

  那是大英為己方建造的營地,很多建筑還帶有那時的風格。

  沒走多遠就能看到清正寺,寺院在夜間散發出日色和金色的微光。

  穿過寺廟,便是主教府酒店,灰色的石墻上爬滿了翠綠的常青藤。

  再往前走,就能看見杰亞馬哈爾皇宮。這座宮殿是對英式宅邸的諷制,因為它的地基與建筑相比,簡直大得不成比例。

  現在,人們把這座遺留下來的宮殿當成酒店使用。

  市區川流不息,穿過本森鎮清凈不少。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這座城市變得越來越擁擠了。

  蘇爾置業開發的經濟特區位于貝爾藍多湖附近,這里原本是漁民居住的地方。

  四年前被羅恩拿下后,原住民就漸漸遷走,當時為了動員拆遷也是鬧出了不少事情。

  即使蘇爾置業愿意給出補償金,有些漁民也不愿意離開故土。他們只會打魚,去了城鎮反而不知道怎么生活。

  后來在當地政府的協調下,事情才被漸漸壓了下去。

  這片區域的外圍修了一條筆直的八車道馬路直抵經濟特區,沿途有很多裝有空調設備的商業機構。

  其中還夾雜著當地的小公司,比如芒格洛爾素食和非素食店、安得拉風味美食店,多是本地人做的生意。

  這里看上去不是在建房子就是在拆房子,很難辨認到底是在建還是在拆。一堆石頭和磚頭剛剛被碾成碎塊,另一堆又成了新建筑的建造原料。

  濕地里的水反射著太陽光,那些深淺不一的藍色玻璃和灰色玻璃也反射著太陽光。

  玻璃被鋁制網架連接在一起,鑲嵌在混凝土和大理石中。

  有的磚墻外還鑲了一層鐵支柱,這些磚墻將建好的華麗軟件園包圍起來。同時,也環繞著曠野和荒地。

  對于建筑來說,土地是最基本的必需品,它未經修飾而且非常有限。

  合理規劃的辦公園區必須要建在土地之上,同時這些辦公園區的現代特征。

  如高端的光纖電纜、24小時不間斷的后備電源和高級安全保障措施,也必須在土地上得以體現。

  經濟特區之所以叫特區,就是因為它足夠大,而且還有好政策。

  印度政府批準的“蘇爾經濟特區”享有減稅、免稅的政策,且在基礎設施的配套上也給了一定的扶持。

  圍繞經濟特區的外環路上,各種現代化的元素隨處可見。

  技術園區整齊排列,衛星和網絡讓這兒的公司和西方辦事處能夠便捷溝通。

  在某座完工的辦公大廈的右邊有一片地,這片地被護欄圍住,也有保安看守,上面掛著一個牌子,寫著:在建經濟特區。

  已經建設四年,經濟特區卻只投入使用了一部分,只因它太大。

  越過這里便是貝爾藍多湖的村莊了,在一條狹窄的巷子里,有很多歪歪扭扭的混凝土房,建筑工人都聚集在一個茶鋪周圍。

  這個茶鋪還賣一些基本生活用品,像電池、香煙等。這里的長凳都是由磚頭砌成再搭上一個理木板,是印度再普通不過的場景。

  有時候附近的上班族,如果來得早了,也會到這個茶鋪坐坐,喝喝茶。

  這里時常有勞動婦女們經過,她們雖然看上去有些疲憊,但仍然很美。

  她們頭上插著茉莉花,看起來就像古代人。還有一些類似打扮的小女孩,偶爾會出來討錢,然后消失在村子的盡頭。

  另一邊是綿延的圍墻和隔離門包圍了整片區域,那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專門做軍工設計。

  戰斗機、直升機和飛行器,或者與美國人、魷魚人以及斯拉夫人合作的項目,都在這里生產。

  經濟特區深處還有科技園區、軟件園區、購物中心、酒店、現代寫字樓、咖啡屋、書店.

  你停下車子、來到路邊,會發現人們站在中央自然保護區里,溫和的清風撫弄著棕相樹叢。

  整齊的混凝土柵欄圍繞著行人,將鋼鐵和玻璃筑成的大廈團團圍住。

  超過四千英畝,十七平方公里的經濟特區。

  大而遼闊,直擊你的眼球。

  “這里可以成為任何一個地方,”負責項目的查克說,“我們可以把這里建成亞利桑那,我曾去過那里,當地的景象跟這里非常相似。這就是我們帶給印度的世界一流的建筑。”

  “不錯,這正是我所需要的,絕對的國際化。”羅恩滿意的點頭。

  “先生,我帶您去看看別墅區。”

  “好。”

  經濟特區稱得上是真正的城鎮,比陽光智慧城市大了十倍多。

  這里建的不僅有公寓,還有別墅。靠近貝爾藍多湖,不整點湖景房那簡直浪費。

  沿著一條一直通向無垠的巖石帶和青翠的灌木叢的泥路前進。

  路的右邊有一個大坑,這是一座大廈的地基。左邊是一排灰色的大樓,這些大樓周圍都是來來回回的卡車和不斷傾倒沙子的載重機。

  成群的青少年勞工開始換班,他們雖然年齡小但是很強健,衣服上都被濺上了泥點子。他們路過一個警示牌,上面赫然寫著:禁用童工。

  嗯,沒人在意。

  兩座大廈中,有一座大樓有霍尼韋爾公司的標志。

  這是一家美國的五百強企業,他們把印度的總部大樓就放進了蘇爾經濟特區內。

  隔壁就是香格里拉五星級酒店,管理它的物業公司來自香江。

  作為高標準、人口密集的經濟特區,光是五星級酒店就有三座,都是連鎖品牌。

  更遠處還有五座公寓大廈和度假村,全部為這里將來上百萬的人口服務。

  走到馬路盡頭,這里有塊地被鐵墻圍住,欄桿已經有銹斑。

  一個保安守在這里,他穿著灰色的雨衣和黑色的雨鞋,看見羅恩他們來了,他趕緊打開大門。

  查克把車開進去,然后停下了車。羅恩隨意打量了幾眼,感覺自己像是走進了一個美式郊區。

  這里的道路筆直而且形狀規則,道路把房子規規矩矩地連在一起,房子前面還有草坪和裝有卷簾的車庫。

  人行道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個鐵藝燈,燈旁的棕桐樹還沒長高。這些房子基本都沒建好,也沒有人住。

  查克說為了保持這些房產的價值,蘇爾置業故意把房子都建成統一的模樣。

  都是兩層高,都是紅色瓦片的坡屋頂,房子前面的草坪也不允許圍柵欄,不過他們允許住戶在房子后面的草坪周圍種植灌木林,以此來保護隱私。

  查克就近走到一棟房旁,這里的墻壁還沒有刷漆,屋里的地面還用平板蓋著。

  工人們把大的黃色花崗巖切制成小塊,用來完成墻面的裝飾。

  這種風格是業主特別要求的,當然,這也獲得了蘇爾置業的批準。

  查克打開了屋子前門,帶羅恩去看看那個天花板很高的大廳。

  即便裝修還未完成,這座房子看起來也已經很不錯。

  它象征著一種圓滿的生活,舒適且現代。羅恩很自然地想到曾經電影里見過的美國郊區,就和那非常像。

  房子右邊是主臥室,旁邊是一個更衣室。房子的后面,是院子。透過這里的窗臺,可以看見外面的草坪和隔壁的房子。

  看得出來查克對別墅的布局非常滿意,一直熱情的向羅恩介紹這里的裝修配置。

  廚房中間擺著一個大理石面的吧臺,上面安裝了火爐。正上方有一個奇怪的裝置,一直連著天花板。

  羅恩打量了兩眼問,“這是排氣裝置?”

  “是的,”查克說,“整個廚房里的材料,大到大理石,小到最小的配件,都是從意大利進口的。在印度可沒有質量這么好的東西。”

  他帶羅恩來到一個L形的柜臺邊,這個柜臺從上到下都是小抽屜。

  “來,先生,我幫你演示看看它是怎么運作的。”

  查克一邊說,一邊拉開一個小抽屜,“即使你使勁往回推,它也不會砰的一聲關上。”

  他使勁推了一下抽屜,兩人看到,內部的機械裝置緩慢地拉回抽屜,發出輕柔的聲音。

  羅恩露出了然的微笑,這玩意兒后世很常見。但放到這個時候的印度,確實很高檔。

  “即使在美國,也沒有這么好的東西。”查克說。

  “重要的是讓業主感到物有所值。”羅恩點頭。

  他們上了樓,來到通道口,里設置了一個書房,還有三間臥室,每間臥室都配有浴室。

  “房子的精裝修預計多久完成?”羅恩問。

  “再有兩三個月就會全部竣工,到時候這樣的房子至少報價150萬美元。”

  “這么高?”羅恩有些驚訝。

  “事實上,它現在已經值130萬美元了。”查克神秘一笑。

  能在這里上班的人很多都是跨國公司的高管,他們追求現代化的生活,最好是向西方看起。

  因此蘇爾置業開發的這幾十套別墅,早早就被他們盯上。

  首期二十套房產,均價百萬美元,幾乎被搶售一空。

  說實話建設它們的成本,半價都不到,重要的是地段。

  媽的,果然還是房地產賺錢。

  羅恩對經濟特區工作園區那邊的情況,更感興趣了。

大熊貓文學    我在印度當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