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67章 大仙是怎樣煉成的

  莫大仙出生在古吉拉特邦的一個落后小鎮,沃德訥格爾。

  那里別說公路,就連鋪設水泥的單車道都沒有。

  泥土路旁常有駱駝拉著木頭拖車費力的往前走,車上高高堆著木材,不時還有婦女頭頂水桶從路邊走過。

  小鎮沒什么樓房,破敗的寺廟屋頂在木頭房子間若隱若現。街上有不少賣雜貨的窗口小店,或是隨處可見的茶水攤。

  莫笛的種姓叫甘奇,在梵語里表示制作食用油的人,屬于吠舍副種姓。

  他出生的年代,沃德訥格爾又小又窮。沒有電,更沒有自來水。

  教育水平低,醫療條件約等于無。除了偶爾可以在鎮上的小劇院看場寶萊塢電影外,還有一條通往艾哈邁達巴德的鐵路。

  那個年代印度人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十來歲,八成以上的人都是文盲。

  莫笛一家九口人擠在逼仄的土屋中,房頂是鐵皮的,就和城市里的許多貧民窟一樣。

  他小時候幫父親在火車站外濘泥的環島上賣茶水,周圍多是這種小攤或者賣苦力的人力車夫。

  火車站只有一個站臺和一條窄窄的鐵軌,瓦楞板制成的黃色雨棚充當月臺,棚頂上有小鎮的名字。

  學校就在火車站對面,放學后莫笛就去茶攤幫忙。他會拿著茶壺和杯子,跑到車廂里問有沒有乘客想喝茶。

  這樣的童年和印度大多數孩童一樣,不足為奇。要說莫笛的例外之處,那就是他喜歡去鎮子外的鄉村閱兵場。

  他打八歲起放學回家,不是去茶攤幫忙,就是扔下書包,跑去參加國民志愿團。

  集會現場,一群穿著制服和卡其布短褲、手拿棍棒的成年男子和男孩一起做團體健身操,唱愛國歌曲。

  這是右派印度教組織,在全印度有幾百萬成員,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分部所在。

  圣雄甘地是古吉拉特邦人,國民志愿團的發源地也是古吉拉特。

  最后甘地就倒在了國民志愿團人的槍口之下,聽起來很諷刺。

  因為這件事,國民支援團在幾十年中前后被禁止過三次。赫努努直言,“這些人手上沾有圣雄甘地的血。”

  這個組織本身不推舉候選人,卻擁有極大的政治影響力,印人黨就脫胎于此。

  許多黨內位高權重的政客,前期都是國民支援團成員。

  莫笛小時候就喜歡參加這樣的半軍事化集會,他還會到學校向同學們發表有必要尊重印度軍人的即興演講。

  每次能講十到十五分鐘,他的演講才能從那時候就開始鍛煉。

  在國民志愿團的影響下,莫笛堅信:偉大的印度文明被帶上了一條彎路。

  十八九歲時他和家里大吵一架后,離家出走。

  他不喜歡家里給他訂的娃娃親,他在蹣跚學步時就和鄰村一個叫賈蘇達本的女孩定下婚約。

  在十八歲時莫笛在家人的強令下與自己小一歲的女方舉行婚禮,但這顯然與他的個人意愿相悖。

  沒多久他就離家出走,據說是去喜瑪拉雅山進行朝圣之旅。

  兩年后莫笛帶著一小包衣服回家,但沒等他母親高興,第二天一早他又收拾包裹再度出發,這次是永遠離開。

  他先跑到叔叔們在艾哈邁達巴德的茶攤幫忙,沒多久又辭職,他不喜歡這種千篇一律的生活。

  后來他成為了國民支援團的全職成員,白天替領導們跑腿,晚上睡在地板的床墊上。

  他生活樸素、不喝酒、不吃肉,奉行獨身禁欲的原則。

  很難想象印度男人會和禁欲這個詞聯系在一起,就連甘地都沒成功。

  不過大仙就是大仙,他意志力極強,也極有主張。

  他在國民志愿團進步很快,不久就晉升成宣傳干事。

  因為搞宣傳,莫笛經常穿梭于各個城鎮,有時步行,有時騎小摩托。

  他的演講能力進一步得到強化,很快就成為他標志性的特色。

  印度進入緊急狀態那幾年,作為英迪拉.甘地的眼中釘,國民志愿團是重點打擊對象。

  莫笛只能東躲西倉,有時不得不喬裝打扮,從一個城市逃亡到另一個城市。

  他甚至打扮成錫克教的模樣,留著烏黑的大胡子,戴著墨鏡和白色包頭巾。

  那幾年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印刷和分發反對緊急狀態的小冊子,也因此國大黨成了他的一生之敵。

  他在組織內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開始親自撰寫宣傳手冊,去過印度的各大城市,包括政治中心新德里。

  許多人對他的印象是自信、善于爭論又極富魅力,敢于硬碰硬,又能說服他人。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莫笛引起了上層的注意,被抽調到成立不久的印人黨工作。

  前期主要是爭取保守的高種姓群體、小企業主以及印度教思想體系這三類人的支持。

  莫笛越發的如魚得水,他工作很出色,尤其是在競選方面。

  最重要的一次是90年時,他協助印人黨領袖阿德尼瓦組織一場旨在煽動民意的游行,號稱“戰車之旅”。

  期間,阿德尼瓦乘坐一輛被裝飾成印度教神話中的戰車模樣的豐田卡車,走遍印度的大部分地區。

  他們的訴求是拆掉北方邦的巴布里清蒸寺,并在原址建一座羅摩神廟。

  嗯,沒錯,就是引發92年印牧沖突的巴布里清蒸寺。

  這里面有莫大仙的一份功勞,包括去年孟買的爆炸案。

  自那次之后,他就和印人黨高層建立起了聯系,尤其是得到領袖阿德尼瓦的賞識。

  只不過印人黨內部也斗爭極為厲害,莫笛和黨內高層瓦格海拉發生過摩擦。

  92年的時候他被排擠出政壇,隨后干脆在艾哈邁達巴德建立了一所學校。

  只不過沒兩年時間,在阿德尼瓦的堅持下,他今年又被召回印人黨工作。

  五年一次的邦內大選即將到來,明年二三月份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換屆。

  各大黨派摩拳擦掌,印人黨高層也決心拿下明年的選舉。

  在古吉拉特邦有90的人口都是印度教徒,印人黨發展這些年,實力已然足夠。

  如果明年勝選,那將是印人黨在古吉拉特邦第一次執政,意義重大。

  莫笛是黨內有名的煽動者,尤其擅長選舉工作。

  于是為了大局,黨內的爭斗進入低谷期,阿德尼瓦重新把被踢出局的莫笛撈了回來。

  剛一回到印人黨辦公室,莫笛就進入角色。

  他早上五點到八點來到位置上,安排四五個年輕人同時撥打幾名候選人的電話。

  這個時候大多數候選人都在睡覺,等個四五分鐘才有人接。

  年輕人將候選人叫醒的過程中,他會先和另外一兩個人交談。

  忙完了這些,他又開始積極聯絡企業主,以爭取選票,或是和他們談招商引資。

  羅恩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接到了莫大仙的電話,他是印人黨的選舉籌辦人。

  古吉拉特邦的印人黨總部,在邦首府甘地訥格爾,距離大都市艾哈邁達巴德很近,只有不到三十公里。

  羅恩從機場出來后,就乘車一路往北。那種寬闊的公路消失不見,交通變得擁堵,空氣污染嚴重。

  雖然已經是十一月份,但古吉拉特邦中午的太陽依舊炎熱,氣溫超過三十度。

  印人黨總部是一棟位于薩巴爾馬蒂河附近的三層現代建筑,帶有蓮花標志的黨旗耷拉在墻上,仿佛被高溫烤的蔫了。

  羅恩抵達的時候,有報紙記者等在院子里,似乎要采訪某個政客。

  大概是等的不耐煩,許多工作人員都躲在一旁的樹下乘涼。

  在接待人員的帶領下,羅恩走進一樓大廳。那里有一副印度地圖彩色沙盤,上面標注了印人黨在各邦的駐地。

  偶爾外面會傳來支持者的口號聲,只是因為天氣炎熱,喊叫聲顯得有氣無力。

  羅恩被帶進一間辦公室,莫大仙正坐在那里打電話。

  他嘴唇略厚,留著精心打理過的胡子,身上穿著棕色的庫爾塔衫,戴著金邊眼鏡。

  只一眼,羅恩就知道是他了,沒錯。那大胡子太有特點了,它依舊烏黑,還沒變得花白。

  莫笛精力旺盛,連續應付了四五個電話后,才有功夫抬起頭來。

  “蘇爾先生,你好。”他起身過來行合十禮。

  “你好。”羅恩朝他擺擺頭。

  “阿德尼瓦先生正好有空,我們去見他。”

  莫笛是個雷厲風行的人,他性格冷淡,執行力卻超強。

  偏偏又因為干過宣傳工作,口才極好。

  在去樓上辦公室的路上,他嘴巴不停,一直向羅恩灌輸在古吉拉特邦開設工廠的種種便利之處。

  邦內大選不是喊喊口號就行的,你還得拿得有出手的預支政績或者承諾。

  比如上臺后會引進哪些工廠、提供多少工作崗位、修建多少公共設施.

  如果能提前和知名大廠達成口頭協議,并獲得他們的支持,那就最好不過。

  黨派發言人完全可以拿這件事,向媒體吹噓未來他們執政后,將會有哪些激動人心的工程啟動。

  當然作為替他們站臺的商人,事后也會獲得常人難以想象的豐厚回報。

  羅恩就是這樣被吸引來的,要不然他何苦千里迢迢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古吉拉特來。

  剛剛嶄露頭角的印人黨,還是值得結交一番的。

大熊貓文學    我在印度當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