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鋰電池,光伏,新能源汽車等新能源產業大爆發的年代。
半年度營收超過去年全年在這幾個行業里,并非什么特別新鮮的事兒,按照不完全統計,上半年營收超過去年全年的至少有七家。
而達到這個標準的準上市公司,也有好幾家,拿原材料爆漲的鋰電池行業來說,天齊鋰業上半年度的營收相較于去年暴漲了508,半年度的營收幾乎是去年全年的兩倍。
而錦新時代與尉來集團都已經接近于這一標準了,包括BYD也是如此,全行業的大爆發,這在A股甚至于全世界的資本市場都是比較難見的。
上一次這么大規模的爆發,幾乎所有的人都吃到肉這種,還是互聯網電商的爆發期吧?
不過這也只是新能源產業,除了尉來與BYD這兩家大爆發的新能源整車制造商,以及像賽力斯這種快速成長的新勢力品牌之外,其余傳統廠商上半年的營收可都不怎么好。
絕大部分整車廠商的營收都是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還是受到了燃油車的拖累,包括悅馳汽車在內的都受到了不小的拖累,不過對于尉來集團整體而言,2022年上半年度的營收是喜人的。
新能源業務增速超過預期,107.42萬輛的整車銷量,已經完成了今年銷量預期的一半了,全年的企業戰略正朝著預定的方向發展。
“考驗就在今年下半年了。”
四月份滬市全面爆發的特殊事件,影響了整個事件的走向,自四月份之后全國各地就陸續的爆發,延期的帝都車展最終還是取消了。
而蓉城,羊城等等國內重要的車展,要么延期,要么草草舉行了事,下半年大部分重要的線下活動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尉來自四月份帝都車展延期之后,就決定不再以集團層面組織參加車展。
新車的發布,大部分也是以線上的形式為主,至于說當地的經銷商以及子公司,若想利用尉來的品牌參加展會,集團公司并不會阻止,但需要提前報備方案,若是出現方案不符合企業文化,引發輿論爭議的營銷,需做好應對措施。
“滬市那邊的供應跟得上吧?”
“跟得上,我們優先把車型往滬市那邊一些。”
新能源政策正在不斷的調整,除了補貼會逐漸減少,回歸正常之外,最大的變化就是牌照的發放,從2023年1月1日起,滬市將不再發放混合動力的專用牌照。
對于像是北上廣深出生以及生活的大部分人來說,牌照比一輛車貴屬實是再正常不過了,尤其是以帝都與滬市最為夸張,新能源汽車的時間窗口,解決了大部分人的牌照困難。
而一旦混合動力車型綠牌的停發,又將堵住他們一條獲得牌照的路子,所以今年剩下的幾個月里,包括BYD的DM系列,星河系列以及L等增程式車型,成了滬市老百姓搶購的目標。
“那就行,等到明年再發布一款L系列,那這樣的話咱們在L系列上的布局就差不多完成了。”
從不理解,被貶低式的認為依靠冰箱彩電大沙發來賣車,到處大企業陸陸續續的發布增程式車型,現如今就連死嗑純電的小朋汽車都有增程式車型的計劃了。
很明顯的就是增程式熱賣的邏輯各大車企已經搞清楚了。
從車型配置上來看,各價位檔次的增程式車型電池容量通常在50度到100度之間,續電續航能力基本在150公里至300公里以內。按照國內車主日常通勤日均約50公里計算,增程式車型滿足了90車主的通勤需求,完全可以當成是純電車型來使用。
而長途續航方面,超過1000公里的續航能力,也足以保證大部分人的高速通行,新能源政策的優惠以及路權增程式均能享受,駕駛體驗上也能夠兼顧純電的平順以及燃油的可靠。
在補能方面,雖然現在大力推行快充,國內充電樁的數量也在快速增長,但是三四線城市以及老舊小區,依舊還是充電難,高速服務區充電樁在高峰期依舊是排隊嚴重。
增程式車型對于充電的依賴性較低,即使沒有充電樁,用戶也可以直接加汽油,無需為充電刻意規劃行程,這種不挑補能場景的特性,完美適配了基礎設施不均衡,不完善的現實,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
這是用戶層面的,而對于車企層面,技術門檻低,增程式是包括混合動力以及純電技術在內的三大技術當中,結構最為簡單的。
當一項技術最為簡單,而市場又能夠接受,是不是過渡,能過渡多少年根本不重要了,開干就是了,先把錢賺到手再說。
從這里也能夠看出菊花商業嗅覺上的敏銳,當所有的車企或是因為看不上,或是因為拉不下臉而沉浸在對增程技術的爭議之時,他們二話不說就是拉著賽力斯開干。
大嘴更是從之前各種噴,轉為各種夸,讓賽力斯繼尉來之后第二家吃上增程式大肉的車企。
從尉來到菊花,再到長安深藍,零跑等等品牌的加碼,以及小朋這樣的新玩家準備入場,增程式車型的市場越來越大,價格覆蓋了15萬元至50萬元區間,這已經不是所謂的過渡方案了,而是切切實實的主流了。
2022年,增程式車型占據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3.6的市場份額,年均復合增長超過100,預期到2024年,增程式車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將提升至10以上,整體銷量達到100萬輛以上。
“老板你真的不去歐洲了?讓我去的話行嗎?”
一至六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260萬輛,尉來以27.03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通過增程式的增長,也算是切入到了混合動力市場,撬動BYD在混合動力市場的份額。
每賣出去四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是尉來的,這個市場份額可能在外界看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是對于檀錦程來說,已經很滿意了。
年銷量的提升一個級別,也就意味著企業的投入必須再上一個臺階,從2020年至2022年這三年間,對普通人來說可能不太友好,但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其實影響都是偏正面的。
三年的時間,給了企業很大的發展空間,像是他們這樣的出行企業,更是需求大幅度上升,從前大家都活在安逸的環境里,各大對于基礎設施的投建也非常大。
去哪里都方便,根本無需擔心出行的問題,而通過這三年,大部分人意識到有一輛車,哪怕是兩輪的,對自己以及家人非常的重要,從前所謂的環保出行,也不再被刻意宣傳。
沒有這三年,想要普及個人出行消費觀,顯然不可能這么快,眼下國內市場一切正常,出口就成了尉來接下來的重點。
新能源出口方面,國內依舊是特斯拉,上汽與尉來這三強為主,特斯拉占據著出口半壁江山,滬市超級工廠超過50的產能用于歐洲出口。
尉來要想在出口方面有所突破,除了在歐洲地區辦廠,規避10的關稅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銷量提上去,尉來海外分公司,因此有一個針對于歐洲市場的5計劃。
那就是保持尉來在歐洲市場5的市場份額,以今年歐洲地區全年250萬輛銷量預期來計算的話,尉來需要在歐洲地區拿下全年12.5萬輛的銷量。
而隨著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持續上升,尉來要保證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僅僅只依靠于現有的銷售模式肯定是不行的。
尉來走出的第一步,就是再次擴大品牌在歐洲地區的影響力,在大街上能夠看到更多的尉來車型,租車公司就是尉來最好的合作伙伴。
SIXT成了尉來最優的選擇,作為歐洲最大的租車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擁有2100多個網點,車隊規模超過24萬輛,SIXT有意至2030年將電動化車輛占比提升至70與90之間。
尉來是除歐洲地區品牌以外,在歐洲知名度最高的兩大品牌之一,相比起另一大品牌特斯拉,尉來擁有高性價比和成熟的技術,雙方的合作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值得一提的是,SIXT于1912年創立于慕尼黑,但是現今總部卻是位于佛羅里達州的羅德岱爾堡,截止2022年,業務覆蓋全球105個國家,占據著德國租車市場32的份額。
“通過與SIXT的合作,尉來可以更加快速的切入到歐洲主流消費場景,繞開傳統經銷商網絡建設的漫長周期,直接觸達個人用戶和企業客戶,我們對于這一次的合作相當的滿意。”
9月1日,出席簽約儀式的李響,面對歐洲以及全世界媒體的長槍短炮,侃侃而談。
不過內心的李響多多少少還是有些腹誹的,這樣的場景按理來說應該是老板出席的,但是老板不愿意出國,理由是國內市場更加的重要,L9是本月開始交付,他得盯著。
但是按李響的猜測,老板這很明顯的是不想出國,一慣以來老板就是這種風格,能不出國就不出國,這幾乎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不過沒辦法,誰讓他是CEO呢,這事兒派他出面也不算怠慢。
由于現在地緣ZZ關系,雙方在談判初期都相當的低調,國內僅有幾家媒體進行報道,而歐洲本地媒體前期的態度也較為謹慎,沒有過多的評論。
在簽約之前,歐洲媒體關注最多的還是尉來技術層面,商報給出的評論是,相較于歐洲車企在電動化進程當中的供貨周期長,生產進度緩慢,以尉來為首的ZG車企已經在電池技術上實現超越,產業鏈成熟,給出了正面評價。
不過在簽約之前,部分媒體對于此次的合作仍持懷疑態度,大部分媒體認為SIXT選擇尉來的原因,并非出自于技術優勢,而是因為價格的原因。
商報給予的是正面評論,但是關于此次合作的負面評論也很多,圖片報稱此次合作是“占領運動”,SIXT成了代理人,焦點周刊更是直言這是對德國汽車制造商的一記耳光。
因為SIXT未選擇大眾ID.4的原因,部分激進的ZK,甚至上升到ZZ層面,公開質疑這一次的合作,低調也是不得已。
“我們在歐洲有自己的整車制造工廠,也有自己的電池工廠,這次的合作完全是基于市場規則與技術實力,尉來將通過本地化生產,本地化服務的方式,服務于歐洲客戶。”
國際事業部總經理于利國同樣在簽約儀式上回應了公眾的質疑,目前圖林根電池工廠擁有年產14GWh的產能,已經完全實現正常化生產,另外還有規劃當中的匈牙利生產基地。
客戶方面,重新簽訂供應合同的寶馬,其i系列的電池供應全部由德國工廠直供,奔馳,大眾,沃爾沃,斯特蘭蒂斯,特斯拉客戶等則以出口與直供的模式相結合。
匈牙利工廠投產之后,對歐的電池供應將實現100本土化供應,除了寶馬這個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之外,尉來與歐洲諸多知名車企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千絲萬縷。
一方面像奔馳,大眾這樣的企業,電池供應尤其是在歐洲地區的電池供應,暫時還離不開尉來,全世界范圍內,優秀的電池供應商就那么幾家,而在歐洲直接建設工廠的更是少之又少。
拿奔馳來說,其旗下的EQ系列,電池供應當中有40來自于尉來,而大眾這次跟尉來直接競爭SIXT的訂單,為此不惜動用ZZ力量,來試圖打壓這一次的合作。
但是大眾的電池供應同樣離不開尉來,ID.3以及ID.4系列的電池供應,均來自ZG區,錦新時代與寧得時代這兩家企業,為其提供電池供應。
歐洲企業的焦慮也正是來自于此,一方面他們離不開我們的供應鏈,尤其是在電動汽車這一塊兒,目前全球范圍的內產業鏈都離不開我們的零部件廠商。
單單在甬城地區,優秀的新能源零部件供應商就有很多家,這些都是他們不容忽視的,老美還能夠用芯片拿捏一下,而歐洲車企卻難有這種優勢。
國內市場,BBA的份額一年比一年少,為了銷量,寶馬MINI都上架尉來APP了,產業鏈方面的優勢也不再明顯了,歐洲媒體以及Z客的焦慮也可以理解。
按照德國工業協會的統計,2022年,歐洲本土車企在電動車市場上的份額從之前的78快速下滑至65,特斯拉,尉來以及ZG地區其他品牌進軍歐洲市場,給予了歐洲本土車企前所未有的沖擊。
以尉來為例,最早以錦新時代為跳板進軍歐洲的尉來,這些年在歐洲的布局越來越快,圖林根以及建設當中的匈牙利電池工廠,收購福特在德國的整車制造生產工廠。
另外在服務網絡上的擴張,在與特斯拉打了長達半年的官司之后,尉來海外分公司立馬官宣了與殼牌的合作,開放歐洲30萬個充電樁,并建立350個服務網點,承諾48小時響應售后需求。
在渠道建設方面,除了在德國,法國以及北歐等核心銷售區建立起更多的直營門店以外,還與歐洲的大型經銷商集團合作,降低渠道成本。
歐洲本土化的生產,國內產業鏈的優勢,降低整車BOM成本15至20,這是歐洲本土車企難以企及的。
除了這些之外,尉來在本土化方面顯然有更深的理解,出口歐洲的車型沒有直接照搬國內的車型,而是在針對性的開發適合于歐洲的車型。
例如說在合規方面,滿足了歐盟對于電池安全,碰撞測試,數據隱私等嚴苛的標準,ET5車型迅速在歐洲銷量實現翻倍,針對于北歐的寒冷,強化了低溫電池續航,車機系統也預裝了歐洲主流導航,支持多語言切換的語音助手。
產品定位方面,尉來的推出了2.5萬歐至3.5萬歐之間的經濟型車型,還計劃推出續航里程超過700公里的高端車型,填補奧迪以及寶馬的空白區間。
品牌營銷方面尉來同樣下足了功夫,有自己合作的KOL,為尉來提供發聲渠道,在當下環保正確的理念下,尉來定期公布碳足跡報告,迎合歐洲環保政策。
此外還通過贊助歐洲足球聯賽,電競戰隊等等,提升品牌知名度,拉近與普通消費者的關系。
尉來目前是德甲,法甲,意甲,西甲以及英超五大聯賽的贊助商之一,另外立足于德國的尉來,對于足球文化豐富的德國包括德乙等下級聯賽的支持力度也很大。
在圖林根等工廠本地,甚至支持他們的社區聯賽,這種與當地打成一片的操作,獲得了當地居民很大的好感,甭管是在哪里,人情世故都是必須的,老外同樣非常需要這樣的人情世故。
這些必要性的花銷,給尉來的經營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而位于歐盟區的英國,尉來也有建立工廠的計劃,不過不是重新建立,而是把海瑟爾工廠改造一番,羅賓丹霍爾姆激進的電動化政策,讓路特斯有意關閉位于海瑟爾的汽車工廠。
停售燃油車,海瑟爾工廠對于路特斯這樣的體量的車企來說,確實是沒太多存在的必要了,不過如果換作是尉來,海瑟爾工廠還是大有益處的。
英國地區由于不屬于歐盟,很多政策都不太一樣,本土化的生產確實是要方便太多。
目前尉來在歐洲主流市場在售的車型共計四款,均來自于E系列,售價從2.9萬歐元至7萬歐元不等,明年還計劃推出一款運動轎跑,一款中型SUV以及電動巴士。
“2023年,尉來將在歐洲新增200家門店,全系車型通過了EuroNCAP五星以及歐洲ECER100電池安全標準。”
“另外,在充電兼容方面,支持CCS2快充歐洲標準,接入本地網絡,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限時優惠活動,進一步提升我們在歐洲地區的銷量。”
李響把簽約儀式搞成了尉來在歐洲的規劃發布會,分享著尉來在歐洲的計劃,不過這也不是他傲慢,而是他與于利國分工的不同。
與SIXT的合作,主要是由于利國促成的,李響只是作為總公司代表參與簽約儀式,因此在回答問題上各有不同。
本次與SIXT的合作計劃,是一項覆蓋從2022年至2028年的六年計劃,尉來在六年內向SIXT提供至少10萬輛的電動汽車,首批交付時間在今年的第四季度。
而首批交付的車型為ES3,這款在德國地區預售價為3.8萬歐元,續航里程超過400公里的車型,雙方合作的前三年,尉來預計交付量占比超50。
主要覆蓋德國,法國,英國以及荷蘭四大市場,后續逐步擴展至其他歐洲國家。
另外,雙方還將在充電網絡協同,售后服務體系,數據共享和迭代等等方面深度合作,尤其是最后一項數據方面的合作,對于尉來而言至關重要。
雙方計劃通過租賃場景積累的用戶數據,優化下一代車型的本地化設計,例如說針對歐洲用戶偏好調整懸掛系統和車機交互邏輯等。
這也是為什么激進Z客把SIXT打成“德JIAN”的緣故了,如今這個時代,數據之于企業甚至于更大層面上的,都是至關重要的。
不過這些人拿SIXT也沒有太好的辦法,與尉來的合作對于SIXT至關重要,他們可以節約至少15至20的成本,這些成本直接體現在與競爭對手的優勢上面。
比起采購ID.4,采購尉來的車型每輛能夠便宜1.2萬歐元,而根據SIXT以往的數據統計,尉來的智能溫控系統和L2級輔助駕駛功能,使其在租賃市場的客戶滿意度較同類車型高出12個百分點。
“大眾在電動智能化方面推得最多的車型就是ID3與ID4,看看這兩款車在國內的銷量就知道他們有多拉胯了。”
說起來電動化還是歐洲人先搞的,這些老牌企業以及他們所屬國,當初喊得一個比一個響亮,什么2025,2030年全面淘汰燃油車之類的。
然而,搞了十幾年,混得最好的反而是跟尉來深度綁定的MINIEV,說出去真是讓人好笑。
上半年,南北大眾,包括捷達在內的所有子品牌,新能源汽車加起來一共賣出去7.59萬輛,再看看寶馬MINI,著實讓他們羨慕得不行,尤其是加入到尉來APP之后。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