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988章 行業龍頭的氣度

  在這個寒風臘月里,目標與非目標客戶群體都知道了尉來推出一款面向C端市場的A級純電轎車。

  官方媒體也給予這款車型極大的關注,已經拿到車型的一些機構已經開始分析起星途S01這款車型,試圖從中計算出這款車型的總成本。

  起售價12萬元起,他到底賺錢嗎?這其中的意義可是非常重要的。

  “論營銷能力,我們比不過尉來,論手里的資金我們同樣也跟尉來沒辦法比,我們用什么方式在這場競爭當中保持住秦系列的優勢?大家都說說自己的看法。”

  星途S01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無論是配置還是參數方面,都要優于現有秦EV的版本,BYD從船夫哥開始,自上而下給予了極大的重視。

  在星途大規模營銷的同時,BYD內部也在想著對應的政策,看看如何穩固秦系列的銷量,同樣的問題,在小朋汽車內部也正在進行。

  要說最為頭疼的并不是船夫哥,而是何小朋,星途S01的定價直接沖擊了他們目前銷量核心的產品,如果說與秦系列的差價只有一萬元,消費者可能感受還不深。

  但是星途S01與G3可是有著五萬元的差價,這都夠買一輛知豆彩虹了,且配置方面星途S01還更高,消費者不可能無動于衷。

  小朋的股價自打星途S01開完發布會之后,表現就極為的低迷。

  就如同權威媒體關注一樣,因為這款車它不僅僅只是便宜,背后代表的意義是非凡的。

  不同于燃油車,無論是傳統車企業還是新勢力品牌,或者是特斯拉,在那個蠻荒年代進軍純電汽車領域,都是不約而同的選擇把車子的價位定得高高的。

  迪子第一款面向純電市場的正經車型E6,定價是30.98萬元至36.98萬元,這個是2011的,這個價格可是一點都不低,雖然有補貼,但是定價就是定價。

  誰都知道10萬元至15萬價位的車型最好賣,銷量一直是最高的,但是到目前為止,為什么沒有車企敢大規模推出這一類的車型呢?

  哪怕是大眾,他們的ID系列也只是把價位打到30萬元以內,就這已經引起極大的轟動效應了,互聯網上的大眾吹就像是過年了一樣。

  好賣是好賣,但更低的價格就意味著利潤更低,成本控制更難,想要實現盈利的困難程度更高。

  說白了就是想要在低端車型里賺錢的難度,其實要比高端車型更難,奢侈品可以靠品牌溢價獲得巨額的利潤,但是普通消費品可沒有這方面的優勢。

  “尉來已經具備了進軍大眾市場的能力,既然有這個能力,進軍這個市場就是順理成章了。”

  最近一段時間的檀錦程,也是頻頻亮相,出席各類活動期間也不再吝嗇于記者的提問。

  “嚴格意義上來說,S01是目前第一款真正意義的大眾市場車型,對于這一點,尉來全體上下都非常的自豪。”

  以往還能拿補貼,現在補貼幾乎沒了,雙積分政策是很香,但是也是需要銷量來配合的,沒有銷量所謂的雙積分政策對于主機廠商來說就是無用的。

  真正的市場環境之下,15萬元以下的市場可不好混,這玩意兒可不是說你簡簡單單推出一款車型就行了,你得掙錢啊。

  十幾年的時間,尉來在新能源方面的車型,除了埃安系列定價一直都是在20萬元以上,初期玩的是30萬元以上的市場,對外的說法是做高端。

  但是根本原因還是沒有實力造15萬元以下的車型,趁著有補貼的機會,利用政策積蓄自身的力量。

  當然,做高端品牌形象也確實是企業的戰略,這兩者并不沖突。

  秦系列與埃安系列,雖然也是面向大眾市場的車型,但多數做的也是B端市場的生意,這跟真正的C端消費市場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的。

  大規模的采購,一次性的訂單,除了能夠保證生產線穩定之外,利潤率也更加有保證。

  “一款真正意義上面向大眾市場的車型,所代表的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星途S01的推出,意味著我們尉來整個整車生產線已經成熟了。”

  “在成熟的產業基礎上,我們有能力造出更加優質,更加便宜的汽車,來服務于消費者。”

  檀錦程自信滿滿,但是給予同行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整個二月份,互聯網上除了討論回不回家過年,哪里又出現了多少例之外,星途S01與知豆彩虹的熱度也非常的高,某音上的話題熱度一直穩居前十。

  船夫哥說得沒錯,論營銷能力以及資源,前些年在互聯網里的布局此時已經顯現出來,易車,汽車之家,某音等等專業平臺與流量聚集地,都有檀錦程的資源。

  此外,尉來APP經過這么多年的推廣,用戶數量已經累積到了1300多萬,日活躍用戶維持在百萬左右,月活躍突破250萬。

  對于一款小眾中的小眾APP,這個用戶數量以及日活并不低的。

  尉來社區里關于星途S01的討論度也很高。

  這一個月里,尉來在營銷方面投入大大的增加,給予同行的壓力也非常的大,尤其是野心勃勃的BYD與吉利。

  秦系列是目前BYD的主售車型,面對著市場競爭,BYD最近也是動力十足。

  船夫哥深知,此時打價格戰沒有什么意義,更多的還是要以技術突破的方式來應對市場的競爭,畢竟到目前為止,星途S01雖然熱度極高,但具體的銷量還是個未知數。

  如果在這時候就開始打價格戰,那只能說是自亂陣腳了,沒看尉來自家的埃安系列到目前為止沒什么動靜嘛。

  迪子的應對方式也很直接,那就是通過技術驅動的方式來促進銷量的爆發。

  “BYD的核心技術是混動,DMi超級混動技術,以超低油耗,長續航為核心賣點,這是帶動插電混動車型銷量的核心因素。”

  在秦EV的基礎上,BYD制定了秦PLUSDMi版本,試圖通過油電同價的策略,來面對接下來的市場競爭。

  另外在純電領域,BYD深知在這方面與尉來有一定差距,這種差距并不只是單純的技術層面,而且還包括消費者的品牌印象。

  多年的競爭,國產品牌插混買BYD,純電買尉來,已經在消費者當中形成了的相當深的印象。

  要想在純電領域與尉來保持競爭關系,最重要的是改變消費者的印象,同時也需要推出更多的車型,只有一個秦EV系列與星途S01保持競爭,還是有些難。

  海豚,海鷗的研發開始提速,海豚計劃當中的上市被提速了。

  內部動作不斷的還有吉利,在長城漸漸被尉來取代之后,奇瑞還在布局,BYD,吉利,尉來就是國產自主三強,別看2020年度長城汽車的銷量比BYD多了幾十萬輛,但是熱度可真不如BYD。

  畢竟這年頭,談新能源是時尚。

  采用多品牌戰略布局的吉利,在二月份悄悄成立了極克智科技有限公司,此前隸屬于領克汽車電動汽車事業群的極克,開始布局獨立事宜。

  極克001,正在路上,同樣預計今年上市。

  目前吉利旗下純電車型賣得最好的是幾何系列,幾何A與幾何C是吉利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主力,這個品牌市場知名度并不是很高。

  最開始這個品牌定位是高端純電,后來發現在高端純電領域混不下去,又轉到入門級,做的生意其實跟埃安系列是差不多的,以B端市場為主。

  不過幾何的銷量水分挺大,單單吉利自身的曹操出行,占據著網約車市場不小的份額,面向B端市場的幾何系列,更多的還是內部消化掉了。

  真要說目前吉利在純電領域賣得最好的,那還得是帝豪EV。

  這位吉利的大爹,在燃油車時期以一己之力撐起了吉利的銷量,保住吉利的根基,在新能源時代,又充當了吉利的先鋒,真就是妥妥的任勞任怨了。

  帝豪之于吉利,真的就不是一個汽車品牌這么簡單。

  另外,除了極克獨立之外,吉利還在加速推動著混動技術的落地,他們內部研發的雷神超級混動技術,已經開始應用于星越L系列上了。

  除了BYD以及吉利之外,奇瑞等等國產品牌,也在星途S01的壓迫之下,加速了技術研發,新款車型推出的計劃。

  “檀總這次是把車市帶火了啊。”

  一名優秀的企業家,一家市場龍頭企業,帶來的意義是非凡的,在檀錦程深度布局車規級半導體行業,尉來重點營銷星途S01與知豆彩虹的同時,市場的變化悄然發生。

  一直以來,檀錦程的性質是冒險當中帶著了謹慎的,在他看來尉來目前的短板還有很多,面臨的競爭壓力也不小,所以做事一直是循序漸進。

  拿每年年初公布的銷量預期這點來說,尉來很少會放衛星,往往都是往低了說,尉來一直是以這種謹慎的態度發展著。

  但是在外界看來,尉來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了。

  零部件供應商方面,尉來有屬于自己的一級供應商,能夠給市面上近半數的新能源車型提供市面上最好的電池解決方案,也能夠保證自家的電池供應,降低大量的成本。

  同時,有著全世界最高動力電池產能的錦新時代,還能夠保證像特斯拉,寶馬等等這樣全球知名企業電芯的供應安全,市場地位超然。

  二月初的時候,錦新時代公布了2020年度的全年營收預期,495億元至505億元間,其中動力電池板塊業務的營收預期在390億元至395億元之間。

  僅僅只是一家子公司,營收就達到了500億的規模,整個集團今年的營收妥妥超過2000億元,誠然尉來還有著不小的短板,例如老被檀老板掛在嘴邊的供應鏈安全問題。

  單只看這個營收,就已經是國產自主品牌的第一了,吉利雖然車子賣得多,但是他們在其他新能源零部件供應方面的業務不如尉來,而同樣在新能源零部件業務板塊表現出色,還有電子業務的BYD,他的整車銷量又落后太多。

  拿這一次星途S01的推出,這就是一次行業的顛覆,以技術,產業鏈的優勢,推動著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普及。

  這就是行業龍頭應有的氣度,無論是哪一個行業,總不可能一直靠著補貼過日子。

  尉來帶動了熱度,其他主機廠商甚至于零部件供應商也不可能只讓尉來專美,2月10日,臘月二十七,大眾宣布旗下的ID4.X,起售價格降至19.98萬元。

  同時,大眾還宣布計劃于今年十月份推出ID.3,這是一款基于MEB純電平臺打造,后置后勁,搭載125KW電機,全系續航為430公里。

  官方指導價格為15.98萬元至17.38萬元,這是目前大眾最便宜的新能源車型。

  雖然臨近過年,但是大眾的消息還是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跟江淮成立合資公司之后的大眾,這是也要加入到主流市場的競爭當中了。

  此外,市面上在售的ET5,ES3,毛豆3毛豆Y等等主流車型,也先后悄悄的上線了優惠計劃,以應對接下來的市場沖擊。

  相比起毛豆3,星途S01的售價只有一半,對于以科技力著稱的特斯拉,帶來的沖擊同樣不低。

  “可不是嘛,也不知道我們的車子上市會怎么樣。”

  帝都,雖然已經是臘月二十七了,但是雷布斯還在小米總部辦公。

  小米的造車團隊已經初步組建完成了,目前正在緊鑼密布的計劃著加速他們的造車項目,雷布斯親任小米造車項目負責人。

  沒能挖到胡爭楠,雷布斯也挖到了不少知名人物,有北汽極狐的總裁,寶馬i品牌的外觀設計師,微軟人工智能的專家,中興通訊的副總裁。

  除了這些精英之外,剩下的就是小米內部的人員調崗了,在其他中高層方面,小米也在包括尉來,吉利,BYD等等新能源汽車優勢企業里挖了不少的人。

  初創團隊組建完成,小米造車項目正式浮出水面,剩下的就是找個時間對外公布了。

  按照雷布斯以及小米集團的規劃,在造車項目上小米計劃十年之內投入100億美刀,首期投資100億人民幣,這些資金都將通過小米集團自身來解決。

  跟檀錦程一樣,身為資本的雷布斯以及小米集團,同樣以現金流著稱,小米的賬戶里叭著大量的現金,足以支撐起小米的造車項目,因此也沒有必要獨立于小米之外。

  不過眼下,小米第一步要解決的就是造車資質的問題。

  新能源汽車實行嚴格的雙資質制度,先要通過發改委備案建廠資質,再通過工信部審批產品準入資質,對于新入局者,第一步就是要解決生產資質的問題。

  實際上從2017年5月開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就已經暫停審批了,江淮大眾是暫停之前的最后一家獲批企業,到目前為止,四年時間過去,擁有雙資質的新能源車企還停留在15家。

  2017年五月份之后成立的新能源車企,想要合法造車,無非是要么收購,要么走代工路線,通過代工企業的資質來完成生產。

  小米,毋庸置疑的是走代工路線,因為到目前為止,這玩意兒基本已經買不到了。

  要買也不是沒有,那就是像尉來那樣,收購如知豆這種瀕臨破產或者已經進入破產程序的企業,通過重組的方式擁有生資質,但是顯然雷布斯是不會干種事兒的。

  從投資風格上來說,檀錦程的投資風格更加的全面,可以理解為資本以及產業整合的模式,只要有利于企業或者自身的發展,他是不介意接手經營困難的企業。

  揚子汽車是如此,魅族手機是這樣,利帆汽車以及知豆汽車都是如此,國民技術同樣是如此,檀錦程有足夠的耐心,以時間換空間的方式來整合這些企業。

  至于說整合失敗了,那又如何?

  但是雷布斯可不是如此,雷布斯的投資風格更加接近于純資本,他投的企業要么是看好的行業在風投輪介入,要么就是在行業以及企業發展成熟期,尋找投資機會。

  整合破產企業這種事兒,純資本是很少去做的,費時費力。

  哪怕是在科技制造業,無論是手機還是汽車行業,雷布斯介入的時間點都非常的微妙,真要說起來,那就是完全成熟了。

  小米手機成立的時間點是山寨機橫行的時代,雖然說市場混亂,但是無論是產業鏈還是產業模式,通過山寨機以及合約機,還有蘋果的推動,都讓智能手機進入到了成熟期。

  小米在手機產業成熟之時介入,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整個行業的優勢,有最成熟的代工廠,有好的屏幕以及CPU,只需要完成行業整合,就能夠快速介入消費市場。

  汽車行業也是如此,發展到2021年,國產新能源的產業鏈已經完全成熟,小米不需要去頭疼產業鏈的問題,而產業鏈整合,這又是雷布斯的優勢。

  這也是大部分小米還有雷布斯黑粉黑他的地方,指責他摘桃子,大家伙兒把市場搞成熟了,他進場了。

  但是從企業經營角度來說,這一點無可厚非,利用起自己的優勢,最快速度的介入一個市場,這就是最正確的選擇。

  “年后于總聯系一下北汽那邊,我們要盡最快速度拿到生產資質。”

  從北汽極狐挖來他們的總裁,與其說是小米挖的,倒不如說是帝都方面的意思。

  要說也是北汽了自己不爭氣,在新能源汽車第一階段,北汽絕對是風云人物,銷量以及投入方面都是第一陣營,很長一段時間,北汽的車型都是銷量排行榜的前三。

  很可惜,在補貼政策落幕,進入到真正市場競爭的環節期又掉隊了,如今現代也不行了,新能源方面表現也不佳,雖然還在繼續加大投入,但掉隊了就是掉隊了。

  在商用車方面,折騰了一通的福田也掉隊了,如今北汽就靠著奔馳過日子。

  北汽還是那個北汽啊,它但凡爭氣點兒,估計就沒有小米造車了。

  “沒有問題,集團初步的計劃是以北汽越野為主體,來給小米汽車代工。”

  “行,那就這么定下了,年后大家都辛苦點兒,咱們得加快速度了。”

  雖然很早就有一個造車夢想,但是真正開始造車了,雷布斯也是壓力重重,首先要在集團內部統一思想,在造車這個問題上,小米集團內部是有兩種觀點的。

  但是真正介入到這個行業,他才知道有多難,同時他內心對于檀錦程也很是佩服的,這么多年以來,檀錦程一點一點的積累,賺到的錢以及資源幾乎都往造車方面傾斜,一點點的把尉來做到行業頭部。

  不真正進入到這行,是理解不了的。

  不過既然上馬了,那就得好好干。

  “可惜啊,原本想把尉來研究院的院長給挖過來,只不過檀總太過于雞賊了,老早就做好了準備。”

  挖胡爭楠是一方面,通過胡爭楠能夠帶過來尉來研究院一批優秀的人才,這樣的話小米造車進度就是要快上很多,只是檀錦程對尉來研究院嚴防死守,雖然挖過來一批人,但并沒有達到他預期的效果。

  倒是在吉利那里挖過來的一批人不錯。

  在2020年與2021年交界之時,小米正在加速著他們的造車計劃,菊花廠在造車業務方面的思路也開始清晰起來,雖然與賽力斯合作的第一款車型,成為了市場的炮灰,沒賣出去幾輛。

  但也正是通過與賽力斯的合作,清晰了菊花廠在造車領域的模式,去年11月25日,任總簽發了內部決議,重申了菊花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的戰略,明確了菊花作為智能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的定位。

  不過,在具體執行方面,菊花顯然不只是滿足于類似于博世那樣的零部件供應商地位。

大熊貓文學    2003:從外貿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