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八十一章|鋼鐵碰撞(下)

  萊茵金屬公司制造的sFH32型150毫米榴彈炮——瓦爾蘭德人引以為傲的重型火炮,它們本應像雷神之錘一樣重創敵人,卻因為被發現而遭到107毫米加農炮的長程炮擊。

  帝俄空軍列裝了一種雙座偵察型拉沃契金戰斗機,搭乘超自然能力戰士之后,偵察機可以在低空以蛇形航線進行大范圍心靈感知偵測。

  顯然帝德炮兵只披掛了防空偽裝網,忽視了心靈感知與遮蔽的重要性。

  加農炮與榴彈炮通常承擔著不同的任務,軍屬加農炮團的主要職責是反炮兵,也就是壓制敵人的炮兵陣地。

  一發又一發107毫米高爆彈從15公里外飛來爆炸,帝德炮兵們被迫尋找掩護,持續不斷的炮擊完全壓制了第42步兵師的師屬炮兵。

  當千余帝俄步兵發起沖擊時,僅有零星的迫擊炮彈落入人群,阻礙甚小。

  那個情景就好像擲入浪潮中的幾粒石子,濺起了幾朵水花,再無其它作用。

  面對數量眾多的坦克,通用機槍也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往往連一條彈帶都沒掃射完就會招致坦克的關照。

  面對洶涌沖來的步兵集群,前沿陣地與主陣地的帝德士兵們進行了勇敢的抵抗。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在殘破不堪的主陣地上,白刃戰將戰斗烈度推向最高峰,雙方人群混雜在一塊兒扭打廝殺。

  所有能殺人的東西全被用上了,刺刀、工兵鏟、撬棍、槍托、鋼盔…甚至是拳頭和牙齒!

  一名帝德列兵用小鐵鍬劈倒了與之搏斗的帝俄上等兵用,滿臉是血,可還沒他抹去臉上的鮮血,一柄莫辛納甘三棱軍刺就捅穿了他的身軀。

  兩種語言的怒罵、吼叫、慘嚎回蕩在血肉橫飛的戰場上。

  有那么一瞬間,戰斗形態仿佛回歸了千年前冷兵器時代的野蠻與暴虐。

  激烈的爭奪戰持續了半個鐘頭,帝俄坦克集群和第二梯隊的步兵開始一起沖擊,決心徹底撕碎這段防線。

  “中校!撤退!我們沒時間了!”一名上尉聲嘶力竭地呼喊道。

  二線陣地的急救站中遍地都是血污,中校的左臂被子彈洞穿,血流如注。

  他推開試圖為他包扎的醫務兵,拔出了魯格手槍。

  望著所剩無多的殘余官兵,他用嘶啞的嗓音開口道:“士兵們,二十多年前,你們的父輩在西線擊退了瑪麗安娜人瘋狂的沖鋒。現在,我們面臨更嚴峻的情況。威斯特伐利亞步兵團也許會是第一個毀滅的團,但絕不可能是第一個撤退的團。”

  中校命令一名士官長帶領幾人護送團旗離開,其余人向主陣地發動反擊。

  主陣地已被敵人攻占,數不清的坦克和步兵正在迎面推進。

  一百余人高呼著“瓦爾蘭德萬歲”沖向數倍于己的來犯之敵,就像掉入激流中的塵土,很快就消散得無影無蹤…

  勢單力薄的第126‘威斯特伐利亞’步兵團面對絕對優勢的敵人進行了頑強抵抗,但防線很快被突破。不久,第42步兵師與友鄰部隊的接合部就被撕開了一個兩三公里的口子。

  9月1日下午15時整,帝德第25步兵軍已經被基本壓制。

  與之相比,更北邊的第10步兵軍更加倒霉,其下轄的第30步兵師聲稱有幾百輛坦克突破了前沿陣地。

  隨著浮橋架設完畢,一輛又一輛坦克駛過了維斯瓦河。

  在西岸登陸場進行倉促的集結后,坦克部隊便馬不停蹄的向瓦爾蘭德方面快速機動。

  其實坦克師和摩托化步兵師都還沒有完全集結,一百多輛坦克和千余步兵就迫不及待地發起沖擊。

  相比較步兵部隊的拖泥帶水,打個步兵團都費了幾個小時的勁,裝甲部隊要凌厲干脆許多,僅耗時兩小時就徹底動搖了瓦爾蘭德一整個師的陣地。

  幾輛BT-7甚至一股腦兒的沖到了第30步兵師的師部附近瘋狂掃射開炮,雖然很快被反坦克槍擊毀,但卻切斷了該師的中樞。

  瓦爾蘭德陸軍裝備的7.92毫米反坦克槍和37毫米反坦克炮在對付T-26和BT-7的時候還能發揮作用,但對于T-34簡直毫無意義。

  “我們的防線幾乎要被撕碎了!裝甲部隊必須立刻支援!否則我們就完蛋了!”

  賴歇瑙上將在集團軍指揮部焦急無比——坦克集群正面強攻的威力也太出乎意料了吧?

  用手忙腳亂和焦頭爛額來形容瓦爾蘭德陸軍一線部隊此時的狀態再準確不過了,可以說伊凡羅斯方面步炮坦協同之犀利完全打懵了他們。

  事實上,伊凡羅斯的行動自然不是完美無瑕的。

  在沃卡地區,一個坦克營太過激進的脫離步兵部隊,結果闖入雷區被困在里邊進退兩難,全營被帝德士兵們用反坦克炮當成靶子打,全軍覆滅,只有三個人僥幸棄車突圍。

  在一個叫瑪可的小鎮,集團軍參謀安東諾維奇上校被己方炮兵誤炸身亡,臨死前還在咒罵愚蠢的炮兵指揮官。

  稀奇古怪的錯謬并沒有影響戰局,勝利的天平正在向伊凡羅斯帝國傾斜。

  漫長的戰線上徹夜激戰,喘息之機寥寥無幾。

  不知不覺黎明初顯,戰斗來了到第二天。

  一整個上午,伊凡羅斯方面都在不遺余力地嘗試擴大突破口,而瓦爾蘭德方面則依托殘破的第一道戰略防線死守不退。

  賴歇瑙上將期盼的援軍及時趕到,帝德陸軍仍然保持著幾十年來的高超組織能力。

  伊凡羅斯兵鋒直指羅茲——華莎以西的最大城市。帝俄第5坦克軍作為急先鋒已經深入瓦爾蘭德境內90公里,士兵們站在坦克上能夠用望遠鏡看見羅茲市內的高樓大廈。

  第5坦克軍下轄第4坦克師和第7摩托化步兵師,以及最為精銳的兩支部隊——近衛第1‘索洛維約娃’坦克旅和近衛第2‘奧爾洛娃’坦克旅。

  索洛維約娃原意夜鶯,因此近衛第1坦克旅又叫夜鶯部隊;奧爾洛娃原意獵鷹,因此近衛第2坦克旅又叫獵鷹部隊。

  二者下轄的坦克營與普通部隊混編T-26和BT-7不一樣,全部裝備T-34巡洋坦克,都安裝了電臺。

  車組編制也是極為特殊的,四分之三的車組都是三加一配置——三個女兵與一個男兵駕駛員;車長是具備心靈感知能力的、通信員是具備心靈交流能力的、炮手是具備超速反應能力的。

  其實這也是伊凡羅斯“集中運用好東西”思路的一種體現。

  “注意!十點鐘方向發現敵方坦克!”

  一名車長探出身子,通過望遠鏡她看見了遠方出現了許多原野灰涂裝的坦克。

大熊貓文學    槍炮,少女與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