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當日三皇大道宗的群修現身已經過去了數月,傳聞中的“媧皇補天法”歸入三皇道統,整個九山八水千里福地無不沸騰。
這座古老的道統為此舉行了無比崇高的祭天大典,送那莫靈女冠的魂燈入得祖師殿,幾名老真人相繼現身,引動紅云千里,萬道朝拜。
而黎卿作為外來的看客,亦是參與了其中大典。
五方仙門的甲子大斗就將在不久后開啟,以長生藥的靈葉為花榜提名之獎勵,這仙門大比居然還有如此底蘊。
黎卿為那三皇宗送了一份金帖后,亦是有了參與的打算。
恰逢那莫靈仙子得授仙峰,續承補天法脈,正值繁忙之際,黎卿也便領了三皇符詔,暫且寓居于這座天都最古老之一的仙門福地中。
這座三皇福地,以九座山脈八道江流縱橫勾建,九山之間共分九洲,八水之下聯袂諸泊,洲渚之上,鶴鸛汲水,百獸漫游。仙峰之頂,道人采露,修法織云…
饒這滿山風光亂人眼,卻絲毫不能讓黎卿的心頭動上一分的波瀾,此刻的他,心中的所想皆是那馬上就要舉行仙門大比。
將一元尊道大法舟泊于云渡之頂,黎卿負手于那云上蒼山,辨析云天諸氣,感悟這江北之地的六氣變化。
古之煉氣士,雖常居于深山福地之中,但從不拘于一山一水,反而其足跡遍布天都,幾乎,每一座有名的仙山皆有他等的身影。
天地之大,生得風景萬千,每一方天地,六氣側重不同,變化各異,孕育出來的道蘊自然也各有特色。
天南幽高,江南溫潤,江北巍然,東海浩瀚…每行一處,那外天地間的六氣便是一個新的循環,與黎卿周天內天地相觸碰,大益一元始氣。
觀蒼山云海煉氣之余,那赤龍蜿蜒,游曳于霧云之間,亦是自在…
“府主,莫靈仙子來了。”
云天之上,久不見黎卿身影,但那隨一元尊道大法舟而來的律令老道徒觀望片刻,卻是將一枚詔令打上云天之間,將傳信送到那隱匿于云中的黎卿手上。
空暇數月有余,這還是那位莫靈仙子第一次來尋府主,只怕是有些要事,難以耽擱。
只見那詔令入空十數息后,云海翻騰,先是半片火燒紅云落下,有赤虬盤空,吐焰弄火,龍吟之聲震響數十里,于是那降真道人步履云空,一步一步的自虛天之中踏下,四向云霧似是已被馴服,三五結簇化作云階承托于黎卿足下,如若天人臨世。
云光飛掠似是白虹一般,倏忽間便落得仙峰道場之內,這是黎卿第一道遁術,自那頂上慶云法中參悟諸氣而得的白虹遁法!
遁者,遷也,亡也,無可捉摸也!
與先前純粹倚靠的法力的乘風飛遁再也不同,遁法之所謂遁法,那便是除了些許特定的禁法外,難以被尋常手段阻擋攔截,有著最為靈巧的機動性。
白虹遁光一息十里,落至寓府之中,莫靈仙子此刻早已端坐在其中,手捧一茶盞,與剛剛歸來的黎卿頷首一笑:
“聽聞黎兄在此山中坐觀云海,餐風飲露,大衍諸法,可是對那將要開始的仙門大比有信心了?”
此番仙門大比名額已經參報上去了,青丘山中登門婿、天南觀中鬼郎君,二者皆是榜上有名,一時也令五方仙門之中詫異不已,許多歷屆未曾出現過的面孔出現在其中,參比的人數一度超過了五百人。
如此,黎卿有幾分緊迫感也不是不能理解了。
畢竟,于他等而言,或許那長生藥未必敢去奢望,龍虎大丹、道法經卷卻是未嘗不可一爭!
“仙門道宗底蘊磅礴,菁英之士多如過江之鯽,黎某怎敢空談信心?”
“倒是仙子此番,亦要參加么?”
黎卿抬步上前,搖頭撇開了那莫靈仙子的調笑,再自殿側的童子手中接過茶盞,坐到另一側反向這女冠提起問來。
畢竟,這莫靈仙子承玉靈補天道統遺脈,身上便有法寶,再加上三皇大道宗賜予的法寶如意,拂塵法衣…將那南來途中消耗的護道諸器再度補充完好,論戰力,她或許還在黎卿之上?
確有爭奪大比的實力!
然而那女冠聞言之后卻輕輕搖頭:“不了,近日方才安頓,吾亦沒有太多的心思去涉獵其他諸務。”
“將玉靈法統諸經與三皇真文互換重編之后,我亦須得請動山門行走,收攏那流亡四海的玉靈道人,于補天峰上重聚玉靈法統。”
這是兩名陰神真人對其許下的承諾。
玉靈宗已經覆滅,但修玉靈法箓的道人卻是仍有殘留,三皇道宗可為她廣發傳訊,收攏流亡諸道,在三皇宗內重建一峰。
只待莫靈仙子將那玉靈宗內諸多典籍編入三皇經中,重聚玉靈法脈亦不會有甚隱患,反而讓這大道宗內多了一座峰頭,亦多了一管新血!
此事倒是不急,此刻莫靈仙子來卻是為得黎卿而來。
“我觀道友神通道法了得,玄陰一氣渾厚似海,已有人君之氣象。”
“然性命交修缺一不可,道友的命功有些偏頗了!”
玉靈補天一脈,最擅的就是命功之造化,自然是一眼就看出來了黎卿路子。
依她來看的話,這位黎道友怕不是與幽天鬼神影響過深,連人體密藏的龍脊與下丹田都盡為玄陰精源,若是再往下發展,他這一副身軀自然而然的就要走向玄陰尸解的結局了。
天都群修皆是六陽過甚,須得借助幽天魂道靈材方能結陰神,而黎卿卻是反過來,玄陰過甚,反倒命修不成了。
“補天道經,決然是給不了道友的,在下亦知曉黎道友與吾初遇,就是惦記著那補天法是否?”
莫靈仙子偏過頭來,似笑非笑的打量著黎卿。
這個世界上絕沒有莫名的挺身相助,或可說是一見鐘情,或可說是有利可圖,或可說是念頭通暢…事起之初,總歸是有原因的。
倚黎卿的孤高性子,絕不可能是因其相貌言語,素不相識之下,也就那《玉靈補天法》一個理由了。
“哦?”
這女冠如此,倒讓黎卿眉頭一挑。
他還真沒想過要奪其法門神通,畢竟,自家修行的神通經卷已經是不少了,畢竟單單是這一練氣道都讓他有些吃力了。
初時攜力這女冠,也只是不想讓那十一曜天宮得逞罷了!
不過,他亦不屑去解釋,輕咦一聲后,竟似是默認了一般。
“妾身并非是過河拆橋,挑拮道友。”
莫靈仙子見黎卿興致陡失,哪里還不明白這位黎道友有了幾分芥蒂,出言解釋的同時,只見這女冠右手一翻,將一尊雕刻著天人浮雕的三足玉鼎托于掌心之中,輕移至黎卿身前。
“補天道經關系到道統承付,不可輕擅,但那補天神通卻是可以的。”
“鼎中有二丹,為玉靈道統十三代前開始鏖煉,至今已有八百載了,雖仍舊未煉作無瑕,但已然成丹。”
“昔年宗門覆滅,連北帝都未得之,當然也無幾人知曉,此刻,可予黎兄一枚。”
這女冠亦不是個會說話的,本是想找個能看的由頭送予黎卿一枚玉靈五色道丹,以全萬里護送之誼,但話一出口聽起來反倒成了詰問。
此丹可并非是凡物,比之那龍虎大丹,玉液金丹還要珍貴上數等!
玉靈丹者,五色補天術也,這是那北地的玉靈宗效仿補天之神話收攝天外之精,地脈之靈,灌以三才,調理五行…歷十數代人前仆后繼所練作的天丹。
這五色補天丹并非藥丹,而是塑體外丹,一丹入腹,無其他任何妙用,卻獨獨能成就冰肌玉骨,煉作玉精圣靈之體。
此丹非常丹,更似一枚“妖丹”。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益有余。
這補天道丹則是粗暴地跳出了所謂的天人之樊籠,吾獨獨損天道而補一人之道,收攝大道諸蘊,入得一人之身,一丹煉得白骨如玉,肌如冰,血似幽泉水。
你道玉靈補天一脈最重的底蘊是何?
也不待黎卿動作,莫靈仙子抬手擋住了其出言。
“道友或是有心,抑或是無意,但著實曾為這玉靈道脈雪中送炭,讓我等度過了最難捱的一段時日。”
“我已拿其中一丹吞服,半甲子之內必能以玉靈法證得陰神,這是承襲道統的回饋!”
“你服一丹,必得天人之姿,補天道箓會永恒的銘刻在那冰肌玉骨之間,損天道而奉一人…”
或者說,這補天法本來就是玄門命功中的妖法,且算是吃人的術,連這一世道韻都無不可食,反回饋術者。
若有此圣靈之骨體,玄陰一炁對黎卿而言便再也沒有限制,或許,他能直接借此重塑道體,以全紫府道基,真正地登上南國仙門的舞臺。
這也是這女冠在得了大勢,撬開寶鼎之后,第一時間趕赴而來與黎卿共享的原因。
正如莫靈仙子所言,結其因者自會得其果。
若無黎卿出手,這五色補天丹恐怕終將被那槐連的兩位鬼神得了去,又或是將落到那十一曜天宮的某兩位手中。
正是有了黎卿當日的一動念,這玉靈道統中走到了窮途末路的二人,方能歸入南國仙門,方才有重開寶鼎之日!
一飲一啄,變化所得定數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