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92章 海灘上的深思

  夏天的加州,重點當然在陽光、沙灘、比基尼!

  尤其是洛杉磯,有很多著名的海灘。不光是沖浪的好去處,更是年輕男女的約會勝地。

  為了補充自90年秋天在阿拉斯加蘇醒以來,沒有好好曬過的黃太陽。亨利這段時間都會自備沙灘椅,在洛杉磯幾處著名的海灘灘輪流駐足,一待就是一整個白天。

  圣塔莫尼卡海灘、威尼斯海灘、馬里布海灘、曼哈頓海灘、何爾摩沙海灘、祖瑪海灘、斗牛士州立海灘、多克威勒海灘。

  每一處都有其獨特的自然風光,以及許多亮麗的風景線。諸如波濤洶涌、臀海翻騰、蜜腿如林,著實讓人看得目不暇給。

  不得不說,亨利首次有了曬太陽的動力。就想天天曬,曬不膩的。

  當然,也僅限于曬太陽。還要限制自己的超級能力發揮,譬如那雙可以看到原子層面的眼睛。

  真看到那份上,是要形容原子核和電子軌跡的平衡之美嗎?

  不過亨利在這里曬太陽,超級大腦也不是就這么放空,無所事事。

  今年是1994年。對亨利而言,明年1995的大事件就是微軟的Windows_95系統發布。

  以一只鼠標控制光標,點擊圖標,如此能進行大部分的計算機操作。讓計算機用戶不再需要去背誦那繁復的指令和參數,這無疑大大降低了計算機的使用難度。

  雖然亨利有以CK的名號,發布Linux的視窗套件。但Linux終究不比微軟這種以公司為主導,整合了諸多功能的操作系統軟件。

  光是視窗套件配適Linux版本的問題,遇到不能用的情形,使用者有沒有辦法重新編譯套件,使其可以配適自己的操作系統。對很多使用者來說,就是有如天塹的難關。

  兩者間不光功能與效能無法相提并論,使用門坎也有天壤之別。Linux的唯一優勢,就是它屬于開源的免費軟件。而微軟的Windows_95死貴!

  可是亨利的著眼點,并非支持Linux去搶微軟的個人計算機市場。而是即將伴隨而來的全球信息網(World_Wide_Web)風潮。

  盡管IE與網景的瀏覽器大戰也相當精采,看起來有機可趁。

  但亨利想發展開源的免費瀏覽器,就會遇到跟Linux類似的問題。大家雖然很喜歡用免費的東西,大多數人卻沒有辦法接受免費付出勞力去維護與改版。

  除非真的有興趣去搞公司,否則按照自己在Linux上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玩法,是打不贏像微軟這種銀彈充足的正規軍。頂多當個攪屎棍而已。

  然而不管是搞搜索引擎,搞入口網站,或是將來只能放在暗網的平臺,最重要的部分是部署這些軟件的服務器。

  亨利在洛杉磯的租屋處,雖然手搓了一臺比現今計算機都還要先進的服務器級計算機。但這臺計算機的用途,主要是作為試驗平臺,而不是真的當服務器用。

  在今天之前,CK大佬所需要的網絡空間,都是靠小丑論壇所傳播出去的蠕蟲,在各大校園的服務器中偷偷占用一小部份資源,部署自己的東西。

  這些偷偷部署在別人家的網站時常失效。

  有些是被管理員發現,所以被刪除了。畢竟都是幾年前的老技術了,CK在部署之后可不會刻意去維護或升級。被現在的高手發現異常,然后清理掉,也不是什么讓人意外的事情。

  有些干脆是設備損壞,自己裝在里面的東西當然就沒了。那些管理者可沒有義務告訴CK設備淘汰了,趕緊把自己的數據轉到新設備里。

  所以為了應付即將而來的網絡浪潮,亨利興起了建立永久服務器的想法。

  當然這所謂的永久,并不是指望它能使用上千百萬年,永遠也不會壞。而是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地點,不會被外人破壞,或因人為干涉而被迫搬遷。

  除了地點外,要運行服務器還有兩大必要條件。一是電力,一是通信網路。這些也不能被人卡著脖子,說斷就斷。

  亨利可沒有半點要在這上面持續付費的想法。所以電力要想辦法自產,而通信網路則打算用接入既有電纜的方式,白嫖美帝的頻寬資源。

  要符合以上三點要求,最適合建立永久服務器的地方,是海底!

  海底在隱蔽上的優勢不用多提。

  雖然沒能從托尼·史塔克手中搞來方舟反應堆的設計,但電力的產生方式可以利用洋流帶動渦輪發電。

  洋流本身具備穩定流速與流向的條件,可比太陽能或風力還要穩定多了。只要想辦法提升發電的效率就好。

  通信網路當然是盯上海底電纜。以亨利在水面下的作業能力,在既有的海底電纜上額外接出一條線也不是什么難題。

  綜合以上三點,亨利必須找到一處海底電纜經過,且有洋流通過的海底地形。是否平整倒不是那么重要。真有需求,亨利在海底整地就好。

  而且服務器部署在海底,還有一項額外的優勢,那就是能用水冷的方式替服務器設備降溫。

  首先要強調的一點,純水不導電!水會導電,是水中的電解質在作怪。

  所以只要內外層徹底隔絕,不讓海水進入設備內部,是可以讓服務器內部完全浸泡在純水中,以進行散熱。

  這種水冷方式,還可以省下風扇,變相降低服務器整體的耗電需求。將電力用于提升效能或擴充設備。

  所以這段時間,亨利熱衷于在各地海灘曬太陽,也是為了尋找合適的海底地點,建立自己的永久服務器。

  只要初期遠距離探測有符合條件的,亨利就會親自下水確認。

  才不是光為了保養眼睛而來!咱是有正事的!

  第一具海底服務器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實驗這個想法是否可行,能不能禁得起大量部署。

  在實際使用的時候,會不會有什么在前期計劃沒有預料到的缺陷需要修正。

  亨利終究不是那些鈔能力驚人的真大佬,可以隨隨便便就搞個秘密基地,或是超級計算機、服務器隨便建也不會被人發現或破壞。

  更不用說在這上頭的持續性費用支出了。假如按照正規途徑的話,電費要付,通信費用也要付。以亨利的小金庫,根本折騰不了多久。

  除了尋找合適的部署地點外,亨利同時在琢磨著服務器的設備。

  從芯片到硬盤,現有的市售商品都不符合亨利的需求。既然一切都要靠自己自制,那么服務器的設計與布局就不需要考慮什么通用規格。

  最重要的考慮,就只有整體耗電功率。如何精準地計算出來,并設計對應的洋流渦輪發電機。

  可以說這具海底服務器,對一直自制計算機硬件的亨利,就像是一次小考。

  假如自己想在科技側上有所建樹,而不是單純靠超級力量解決一切問題,又沒有鈔能力打底的話,這就是一道必須跨過的難關。

  這一關邁不過去,未來也別搞這一塊了。乖乖使用超級力量,砸扁一切阻礙吧。

大熊貓文學    漫威咸魚氪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