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二十八章、分兵

  遼東。

  趁著大虞忙于鎮壓內亂,無暇北顧的契機,呼格吉勒收編了分散在各地的韃靼部落,完成了對韃靼一族的整合。

  遺留下來的遼東舊民,投奔他們的鬼方、瓦剌、高句麗人,也被收編了進去。

  一系列的操作下來,治下人口直接翻倍,兵力更是突破十萬大關。

  不過這個迅速成長的韃靼政權,并不健康。

  在全民皆兵的制度下,青壯男子全部被編入軍中,農業和畜牧業生產都受到嚴重破壞。

  內部糧食自給率,不足需求的百分之二十。

  能夠維系政權運轉,沒有發生饑荒,全靠商賈們的功勞。

  隨著大虞內亂的爆發,糧食價格一路上漲,連帶著韃靼也跟著受傷。

  “單于,這是上個月的糧食采購清單,價格同之前相比又增長了三成。

  大米的價格高達九兩一石,面粉價格也來到了七兩一石。

  按照這樣的采購成本,繼續補貼族人,國庫怕是吃不消!”

  薩日娜憂心忡忡的說道。

  韃靼一族的財政稅收,約等于零。

  主要收入全靠——搶。

  不是搶南下大虞,就是去搶鬼方和高句麗人。

  誰和他們做鄰居,就算誰倒霉。

  本質上,呼格吉勒建立的韃靼政權,就是一家大型搶劫團伙。

  他們不是沒有想過用心經營地方,怎奈現實不允許。

  光治下的數十萬人口,要養活十萬大軍,根本沒有任何可能。

  在這種背景下,各種生活物資、戰略物資,都需要從外界采購。

  商人逐利,人家冒著殺頭的風險走私,沒有巨額的利潤,誰愿意干啊!

  “無妨!

  這些錢就當暫時寄存在虞人那邊,等穩固了后方,我們再出兵搶回來便是。

  順便還能替白蓮教義軍分攤一下壓力。

  萬一他們被虞朝剿滅了,我們的日子就難過了。”

  呼格吉勒豪氣的說道。

  誰是盟友,誰是敵人,他還是能夠分清的。

  雖然他們同白蓮教都沒聯系過,但有共同的敵人大虞在,他們就是最好的盟友。

  同大虞相比,韃靼還是太過弱小。

  只要切斷了走私通道,不用出兵進攻,也能把他們困死餓死。

  不光是韃靼,所有的草原民族,都對中原王朝存在依賴。

  別看他們現在隔三差五入寇搶的歡實,一旦中原王朝強大起來,情況就會顛倒過來。

  廣東巡撫衙門。

  “景總兵,主將的位置,你該站出來爭一下的!”

  安慶豐一臉郁悶的說道。

  原本以為舞陽侯會親自統帥大軍,根本沒有想過他會任命一人擔任主將,事先自然不會有準備。

  等他收到消息的時候,一切都塵埃落定。

  “巡撫大人,你沒開玩笑吧?

  三省聯軍以廣西官軍為主,我們廣東的軍隊在聯軍中墊底。

  巡撫衙門又給不了任何支持,你讓我拿什么去爭。

  能搶到先鋒的位置,都是本將反應快!”

  景逸風一臉淡定的說道。

  能夠擔責主將,誰也不想充當小弟。

  怎奈競爭對手太強,根本就沒法競爭。

  不光軍功差了一籌,麾下軍隊的實力,更是差距懸殊。

  本以為進入更富裕的廣東任職,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打造一支精銳強兵出來。

  可惜廣東的豐富資源,他根本無法利用起來。

  他也想過效仿李牧圈占軍田,自給自足解決大軍所需的錢糧,怎奈這些都是要墊錢的。

  沒有足夠的本錢,根本支撐不到糧食收獲。

  承包礦產失敗后,就斷了他空手套白狼的可能,

  畢竟,文官們也不是傻子。

  李牧能夠操作成功,那是第一次發生,誰也不知道連年虧損的國營礦場中隱藏了多少利益。

  現在最可行的,就是從戰場上淘到足夠的本錢,再回來經營軍田。

  不過這只能想想,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

  總兵任期不是無限的,萬一紙調令下令,那就給別人做了嫁衣。

  “哼!”

  “本撫好心提醒,你居然不當一回事。

  白蓮教鬧的這么兇,若是成為聯軍主將立下大功,沒準能夠被封爵。

  錯過了這次機會,有你后悔的時候!”

  安慶豐怒斥道。

  倒不是他存心挑撥離間,純粹是被局勢給逼的。

  內心深處,他比誰都清楚,景逸風沒有機會。

  舞陽侯不可能放著更能打的親信不用,跑去提拔一個外人。

  鼓動兩人相爭,主要還是他想爭主將的位置。

  只有營造出李牧不能服眾的畫面,才有可能讓舞陽侯妥協,任命一名文官都師。

  廣西和福建巡撫不在跟前,他這位廣東巡撫,就會成為首選。

  除了貪圖名利,避禍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最近這些日子,為了籌集軍餉,他得罪了不少人。

  想要消除隱患,最簡單的操作就是往上面爬。

  大虞現在最缺能打的文官,如果他能夠在圍剿叛軍的過程中立下大功,戰后更進一步是必然的。

  哪怕為了以文御武的國策,文官集團也要捧他上位。

  只要他上去了,籌餉過程中的些許不愉快,廣東地區的士紳們都會選擇性遺忘。

  福州府。

  “什么,讓李牧擔任主將,這不是亂彈琴么!”

  巡撫衙門中,接到公文的章景逸,忍不住怒斥道。

  三省聯軍十幾萬人,全部交給一名武將指揮,傳出去了他們都會被人嘲笑。

  以文御武,可是國策。

  最近百年時間內,都沒有哪個武將,能夠獨自指揮五萬人以上的軍隊。

  事實上,任命舞陽侯擔任三省總督,都在朝野上下引發了軒然大波。

  只不過永寧帝性格固執,一旦認準了的事,九頭牛也拉不回來。

  文官們對這種情況不滿,卻苦于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反對的并不激烈。

  這次的情況不一樣。

  一旦開了這個頭,誰也不敢保證會不會發生第二次。

  多發生幾次之后,以文御武的國策,就成了一個笑話。

  “巡撫大人,現在這個時間,搞不好大軍都已經出發了。

  我們就算是反對,也改變不了什么。

  要怪就怪安慶豐那蠢貨,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居然還能出這種事!”

  一旁的布政使開口勸說道。

  作為文官陣營中的一員,對這種破壞規矩的事,他們必須要反對。

  可除了團體利益外,還有個人利益要考慮。

  站在個人仕途的角度,他們需要的是盡快平定白蓮教之亂。

  讓李牧擔任主將確實出格了一點,可是是同剿滅叛軍相比,也不是無法妥協。

  事后朝中的同僚們要記恨,那也有廣東的官員頂在前面。

  他們是福建的官,不可能長期待在廣州。

  對那邊的變故不知情,完全說的過去。

  “風大人言之有理,不過此風不可長,我等還是要想辦法規勸一下總督大人。”

  章景逸緩緩說道。

  內心深處,他已經接受了這種結果,但明面上依舊要表明反對立場。

  能做的就這么多,讓他因為主將的人事任命,同舞陽侯翻臉是不可能的。

  官場上混,最忌諱的就是意氣用事。

  在不觸及自身核心利益的情況下,誰也不愿意當惡人。

  真要是得罪了上司,穿起小鞋來,那是會斷送仕途的。

  外界的紛紛擾擾,沒有影響李牧的好心情。

  前線主將的位置,并不是什么常設官職,甚至都沒有品級。

  可這背后代表的意義,卻非比尋常。

  萬事開頭難。

  能夠在文官一家獨大的局面下,撕開這道口子,無疑是一個好的開始。

  屁股決定腦袋,爬到了都指揮使的位置上,李牧不可避免的要陷入文武之爭。

  作為一名武將,肯定要站隊武將陣營。

  得到舞陽侯的任命之后,李牧沒有絲毫拖延,在最短時間內揮師北伐。

  “韋總兵,你麾下的部隊,什么時候能夠抵達前線?”

  韶州城下,李牧關心的問道。

  兵貴神速的代價,就是很多軍隊跟不上。

  本來作為中軍的廣西兵,硬是跑到了前面,同前鋒部隊幾乎同時抵達。

  充當后軍的福建兵就尷尬了,行軍途中就落后了一大截。

  官軍圍困韶州城都兩天了,還有幾支部隊在路上磨蹭。

  “李指揮使放心,最遲明天晚上,定會趕到前線!”

  韋致遠當即保證道。

  不同于其他將領,他現在正處于戴罪立功階段。

  在之前的廣東保衛戰中,他是一路吃敗仗,損兵折將無數。

  能夠保住位置,完全是因為“平賬”有功。

  “不必讓他們來前線了!

  剛剛收到消息,贛州的敵軍主力已經北上,看樣子是沖著南昌去的。

  此刻贛州兵力空虛,正是我們收復失地的最佳時機。

  本將決定改變戰術,讓你率領福建的兵馬轉道進入江西,向贛州府發起進攻。

  收復贛州之后,可以試探性的向吉安發起進攻。

  至于收復韶州府的任務,就由景總兵負責了。

  本將不日將揮師北上,攻取永州府!”

  李牧的命令,把眾將嚇了一跳。

  說好的三省聯軍,這戰斗才剛剛開始,又被拆分開了。

  一旦拉開了距離,三路大軍就要各自為戰,他這個聯軍總指揮使的權力必定大減。

  站在權力的角度上,最佳選擇是拉著三省大軍一起行動,一路穩扎穩打。

  “李指揮使,叛軍最是狡猾。

  看似他們在全力進攻,忽視了后方的防御,可誰也不能保證這不是敵人的陰謀。

  如果敵人早有準備,我們一旦分兵,怕不是叛軍主力的對手!”

  韋致遠當即反對道。

  自己麾下的部隊是什么貨色,他最清楚不過了。

  真要是能打,也不至于被一支叛軍偏師,壓制在福建無法動彈。

  跟著三省聯軍一起行動,還可以蹭蹭功勞。

  如果單獨行動,那就只能自己承擔全部的風險。

  “放心好了,叛軍野心大得很。

  他們想要的是萬里山河,根本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敵人此刻的戰略重心,不在我們身上。

  不可能為了誘使我們進攻,就留下如此明顯的破綻。”

  李牧淡定的說道。

  破天荒的選擇分兵,可不是他腦子進水,更不是嫌棄麾下兵多。

  真正目的,還是為了避免被豬隊友坑。

  戰場之上,從來都不是軍隊越多越好。

  很多時候,豬隊友造成的破壞,比敵人還要可怕。

  參考景逸風就知道,在廣西的時候,率領本部兵馬打了不少勝仗。

  進入廣東之后,麾下指揮的軍隊數量大增,卻沒有能夠拿出手的戰績。

  這其中固然有給養不足的因素,但豬隊友拖后腿,也是不爭的事實。

  因為身份的緣故,這些破壞團結的話,他不能說出來。

  可預防措施,還是必須要有的。

  只要主力部隊能夠收復失地,不斷把戰線向前推進,其他兩路大軍就算吃了敗仗,也可以遮掩過去。

  報喜不報憂,也是大虞軍隊傳統技能。

  前面的湖廣戰線突然崩潰,就是最好的例子。

  外界只看到了最后決戰的失敗,卻忽略了在主力決戰之前,官軍就一路敗北的事實。

大熊貓文學    復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