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一十三章、豪賭

  京師。

  臨近年末,從各地趕來述職的官員不計其數,其中不乏達官顯貴。

  混跡在其中,李牧這個參將回京,一點兒波瀾都沒有激起。

  大家關注的重點是裁撤冗員。

  內閣搞出來的大動靜,折騰到了現在,也就勸退了一部分官員致仕。

  事實上,這些人根本不需要去勸。

  受落葉歸根思想的影響,官員在上了年紀之后,就會主動選擇告老還鄉安度晚年。

  所有人都清楚,內閣不可能讓自己的政令淪為廢紙,接下來必定有大動作。

  “干爹,內閣陷入了麻煩,我們的機會來了。

  連裁撤冗員的工作都做不好,若是讓陛下…”

  不等左天軍說完,左光恩的臉就黑了起來。

  “蠢貨!”

  “你當裁撤冗員,真那么好干?”

  “內閣那幫老狐貍,真想要減少官員數量,還會沒有辦法!”

  “遲遲沒有動作,那是人家想要把風險降到最低。

  戶部的賬目本相已經看過了,這個月的官員俸祿支出,減少了三萬兩。

  京中各級衙門的行政開銷,這個月也減少了兩萬兩。

  人員沒裁減掉,朝廷的經費開銷,就已經先降下來了。

  恐怕只有你這種蠢貨,才會認為內閣沒有作為!”

  左光恩沒好氣的訓斥道。

  能夠從眾多宦官中脫穎而出,可不是單純靠皇帝的寵信就行了。

  除了開國初年的宦官,多是一群文盲外,中后期的宦官都是精心培養的。

  宮中有專門的“內侍堂”,負責教授宦官讀書。

  能夠到皇帝、皇子身邊伺候的宦官,經史典籍,那是無一不通。

  知道的多,才知道內閣那群老狐貍的厲害。

  有精簡人員的刀懸著,各部才能心平氣和的接受削減行政開銷,官員們才會默認俸祿中寶鈔比例增加。

  一個月減少五萬兩的支出,看似數字不是很大,但時間周期拉長就不一樣了。

  一年減少六十萬兩的開銷,相當于財政收入的兩個點。

  按照目前的局勢玩下去,等這次裁員風波結束,大虞朝每年能夠節省一百萬兩的開支。

  對一個延續了兩百多年的王朝來說,能夠在不造成劇烈波動的情況下削減行政開銷,絕不是一般人能夠完成的。

  “干爹,朝廷剛在鹽稅上收獲一筆,現在又開始削減開銷。

  各地稅監的任務,也增加了不少,

  大家這么拼命的搞錢,朝廷明年真的要對遼東用兵?”

  左光軍關心的問道。

  經常挨罵,不等于他真就是蠢人。

  想要在宮中混的好,太蠢不行,太聰明同樣不行。

  有時候說幾句蠢話,同樣是一種邀寵的藝術。

  個人能力不成熟,才需要“干爹”培養。

  若是表現的過于能干,在需要的時候是左膀右臂,到了不需要的時候就成了心腹大患。

  時而機靈,時而愚蠢,也是一種生存之道。

  “你都能夠看出來的事情,這還用問么!”

  左光恩沒好氣的說道。

  作為身邊人,他非常清楚天元帝的身體狀況。

  皇帝明顯是沒幾年好活了,想要在生前解決邊患問題,不給自己留下遺憾。

  在這種背景下,朝廷自然需要搞錢了。

  一旦戰火重新點燃,雙方比拼的不光軍事實力,還有人力、財力、物力。

  “干爹,這一仗怕是不好打!”

  左天軍神色凝重的說道。

  剛剛遭遇遼東大敗,又急匆匆的準備反攻,誰的心里都沒底。

  哪怕不懂軍事,他也知道這一仗,想要大獲全勝很難。

  可對宦官來說,皇帝的意志就是天。

  天元帝想要在生前解決邊患問題,他們沒有任何理由拒絕。

  站在左光恩的立場上,他同樣需要對外戰爭的勝利。

  只有掃平了邊患,鞏固了皇權,天元帝才能放心的從宗室中過繼兒子。

  輔佐幼帝這種大事,皇帝肯定要交給親信來完成。

  這意味著他的政治壽命,將大幅度延長。

  內閣極力配合皇帝,同樣也是如此。

  輔政大臣誘惑,就是天元帝開出的價碼。

  盡管事情從來沒有明說,但聰明人都看了出來。

  倘若對外戰勢不利,那么為了江山社稷,新帝就只能挑選成年君主。

  一朝天子一朝臣。

  天元帝信任他們,不等于下一任皇帝也信任他們。

  參考歷史經驗,每次皇權更替,對高層官員都是一場災難。    運氣好的,支撐三五年后被換掉。

  悲劇的過不了年,都要給新人騰位置。

  在這方面,大家的利益,和皇帝是一樣的。

  按照宗法制度,過繼的兒子,同樣也是兒子。

  后面的香火祭祀,肯定少不了。

  為了自己的皇位合法性,新帝也會努力抬高天元帝的地位。

  若是換成兄弟就不一樣了。

  人家的皇位合法性,可以來自他這個兄長,也能夠來自死去的先帝。

  顧念兄弟之情的話還好,要是心懷怨念,還不知道怎么抹黑。

  哪怕這一代給面子,下一代侄子起來后,祭祀待遇也會直線下降。

  對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天元帝來說,自己的身后事,也是選擇新君的重要參考因素。

  權衡利弊之后,索性就選擇賭一把大的。

  不說直接掃清外患,只要對外戰爭中能有一場勝利,消除京中大爆炸帶來的惡劣政治影響。

  他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從宗室中過繼兒子,延續他這一脈的香火。

  再次來到京師,李牧的感受是截然不同。

  上一次過來的時候,他是自己靜悄悄的入城。

  這次明顯不一樣,遠方望去就發現有族中同輩,早早在城外等著了。

  身份地位決定話語權,在李氏宗族之中,他已經算是杰出人才。

  雖然眼下只是一名參將,但作為兩大家族聯姻的紐帶,最差也能夠熬出一個總兵官。

  有實權的總兵官,在大虞朝的政治地位,已經不低了。

  現在不是開國初年,皇帝嚴防勛貴做大的時候。

  眼下是皇帝希望勛貴能夠再次立起來,制衡那些不怎么聽話的九邊將門。

  最近這些年,勛貴子弟不斷進入邊軍、地方軍。

  可惜大部分都沉淪下去,能夠立柱腳的是鳳毛麟角。

  李牧搗鼓的揚州營,最少從目前來看,算是不錯的。

  簡單的寒暄幾句之后,在族人簇擁下回到府中。

  “諸位兄弟,先稍事休息。

  待我洗漱一番之后,再和大家敘舊!”

  李牧挽留住了想要告辭離開的眾人。

  在官場上混了這么長時間,人情世故方面,他已經大有長進。

  人家不辭辛苦跑到城外來迎接,怎么也要招待一番。

  何況剛到京師,他還有許多事情需要了解。

  眼前這些族兄、族弟,無疑是打探消息的最佳人選。

  “牧堂兄,請自便!”

  李森笑呵呵的說道。

  宗族中也看身份地位,在一眾同輩中他的年紀雖然不大,但身份卻是最高的。

  作為鎮遠侯的長子,哪怕是庶出的,也沒人敢輕視。

  如果侯府夫人生不出嫡子來,理論上他就是第一順位繼承人。

  從眾兄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來,大家對他還是很信服的。

  當然,這種事情大家也就私底下想想,明面上絕對沒人敢說出來。

  侯府夫人可不是好惹的主,萬一傳出了閑言碎語,那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

  包括李森自己,也是盡可能的低調,絕口不提繼承之事。

  在侯府下一代繼承人的問題上,除了鎮遠侯之外,就數侯府夫人的話語權最重。

  侯府三兄弟誰能夠過繼到侯府夫人名下,誰就是合法繼承人。

  大虞朝奉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度,嫡排在長前面。

  李牧離開之后,小院中一下子熱鬧起來。

  長年生活在京中,又是本家的兄弟,從小就一起長大,早就熟絡了。

  反倒李牧這個遠房親戚,因為接觸的不多,關系相對生疏一些。

  關系生疏,不等于大家對李牧就不熟了。

  因為仕途上的異軍突起,李牧在他們父輩口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儼然是“別人家的孩子”。

  待李牧洗漱完成歸來,發現自己已經成了眾人談論的主角。

  偷聽了幾句之后,李牧很快發現不對勁。

  在眾人口中,他都快要被神化了。

  什么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戰場上用兵如神,連斬敵將上百人。

  假的實在是不能再假,感覺就像是在硬吹。

  偏偏眾人的表情做不了假,大家明顯是信了。

  因為聯姻需要,提前進行造勢可以理解,但這么吹噓未免也太過了。

  “咳咳!”

  李牧的咳嗽聲,打斷了眾人的討論,場面一度陷入尷尬。

  (本章完)

大熊貓文學    復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