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意義上來講,趙珣跟黃龍士說的這些東西也算不上忽悠,很多大羅就是這么干的。
創造世界,演化文明,通過各種奇葩的方式論證自己的道。
但這個世界是什么情況?
他真的不知道。
他現在還夠不上那位孟天尊。
不過,能把黃龍士這個鄉窩寧忽悠走就行了。
靖安王世子在誠元殿擊敗棋甲黃龍士的消息還沒有等到第二天,便已經傳遍了太安城。
隨之一同傳出來的還有陛下很欣賞趙珣,謂其為宗室麒麟子。
所以,接下來的日子里,趙惇都是在迎來送往中度過的。
除了那些見過一面的二代們,還有便是朝堂重臣家的二代們。
朝堂的重臣,他也見了好幾個,其中大多數都是青黨成員,甚至還有一位柱國出面。
青州盛出京官,朝中青州出身的官員自成一黨,可與張首輔、顧大將軍以及各國的亡國遺老爭權,與他們的團結是分不開的。
靖安王府雖然是宗室的藩王,但到青州之些年,身子夠軟,已經漸漸的融入了青州本地,與青黨之間的關系也日益密切,如今,王府世子不但在畫道上獨出一幟,開創了一個流派,還在棋道上擊敗了那位名滿天下的黃龍士,激的黃龍士拂袖而云,站在青黨的角度上來看,這是一件足以大漲聲威的好事。
所以對他這個世子,自然是熱情非常。
當然,這也與他們得到了宮中確切的消息有關。
陛下的確是對這位靖安王世子贊不絕口,欣賞異常,這才是青黨大佬們愿意出面的關鍵之所在。
要知道,青黨是從來不參與到藩王之間的斗法的,更不要說藩王與皇室之間的斗法了。
沒有得到這樣確切的消息,那位柱國是不會輕易出面下場的。
這一番迎來送往的交際和誠元殿斗棋事件熱度差不多的時候,已經一個月過去了。
送走最后一位訪客,趙珣便閉門不出,外面的風風雨雨,他已經不打算參與了。
離陽王朝將各地的二代拉到太安城熱熱鬧鬧的溜了一圈之后,不出意外的,在一個半月之后便通知各家的世子少爺們,可以離開太安城了,除了趙珣。
當然,趙珣不是被扣下了,而是皇帝要在他離開之間,單獨召見他一次。
太安城,皇宮大興殿 這是宮中的一間偏殿,但在離陽王朝卻十分重要。
嗯,其實就是開小會的地方,與慶余年世界的臨湖殿差不多。
“聽說,你最近很忙啊!”
當趙珣進入大興殿,一套禮數的程序還沒有走完,耳邊便傳來調侃的聲音。
趙珣不禁苦笑道,“沒辦法,人紅是非多啊,黃龍士的名氣太大了,贏了他一局,臣的名聲也跟著大了起來。”
“倒是人之常情。”趙惇點了點頭,“今日尋你過來,是有一件事情問你。”
“請陛下吩咐。”
“你對如今天下怎么看!?”
“呃?!”趙珣愕然抬頭,一臉懵逼,過了好一會兒,方才苦笑道,“陛下,您這個題目實在是太大了,臣年紀太輕,還沒有考慮過這種事情。”
“真的沒有考慮過嗎?你是個天才,還是藩王之子,難道你就不想繼承你爹的王位,世襲罔替嗎?!”
“想過,靖安王位世襲罔替是我父王畢生的心愿,臣自然是想過,但有些事情是強求不得的,臣一直在想辦法,打消父王這個念頭。”
“嗯?”這回輪到趙惇意外了,“靖安王的王位,你不想要?”
“臣,志不在此。”
“話是如此說,但你只是你,這個王位你還是可以傳給自己的兒孫的,你不想要,難道他們也不想要?”
“扯特么蛋的兒孫。”趙珣心中暗罵了一句,“陛下,臣在來京的路上曾聽到過一句鄉間哩語,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臣覺得非常有道理。”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趙惇右手輕輕的敲擊著龍椅的椅背,過了好一會兒,才道,“有點道理,可惜,說這話的人,一定是沒有兒女的。”
“誰知道呢。”趙珣笑著附和道。
“看的出來,你志在儒道,既然志在儒道,又在上陰學院呆過三年,想來,對這天下局勢你也有所了解吧?我聽說上陰學子的策論寫的好,辯經的本事也是極高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現在的上陰學宮,已經不是以前的上陰學宮了,策論與好,辯經也罷,都是清談罷了,或是狗屁不通,或是落不到實處,臣這一次離開太安城,便準備回上陰學院,打他個落花流水。”
“哦!!”趙惇眼中一亮,哈哈大笑的贊道,“好,好啊,的確是我趙家的麒麟兒,我趙家子弟,就該有這樣的氣勢,既然你有些雄心,那朕就提前祝你旗開得勝了。”
“謝陛下,臣必不讓陛下失望。“
“嗯,既然你有心在上陰學宮發展,那第一炮可就要打響了,你可有什么想法?!”
“陛下,臣有本奏!”
似乎早就預料到了這一點,趙珣一笑,從袖中摸出了一本奏折,雙手呈上。
“這是…!”趙惇驚奇的看著趙珣,今日召見,短短幾句話的工夫,這趙珣便讓他驚訝了三次,著實讓人意外。
接過奏本翻開,眼前便是一亮。
“好字!!你這字,不比黃龍士差啊!”
“陛下謬贊了,字乃小道爾。”
“也罷。”趙惇笑了笑,將目光落到了奏折的本身,然后,他的眼睛就離不開了。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
西漢賈誼陳政事疏 文抄嘛,誰不會呢,抄詩詞,呵呵,詩詞是什么,能治世么?逼格終究是太低了!
要搞就搞大的,正好,他要奪取儒道的氣運,而儒道為什么能夠成為三教之一,與佛道兩教分庭抗禮,靠的是什么?
不就是入世嘛!
儒教,是治世之教,是幫助統治者維護統治的學問,所以才會被統治者扶持,獨尊儒術。
賈誼是誰?
西漢歷史上最為人惋惜的政治天才,憑著三篇文章,奠定了其歷史地位,過秦論不必去說,與此界歷史有些違背,但一篇《陳政事疏》一篇《論積貯疏》卻是流傳千年的儒家經典。
而西漢初年,諸侯林立的政局又與現在離陽王朝的政局類似,找第二元神幫個忙,本土化一下,還是很簡單的事情。
事實證明,他這一手,還是很唬人的,趙惇盯著那奏折整整看了半個時辰,一動不動,直到,將整篇文章看了三篇,這才輕輕的將奏折合上,抬頭望向趙珣,目光顯得十分復雜。
“這,都是你寫的?!”
“這是臣的一點淺見,請陛下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