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3章 兵至嶺南,大庾嶺烽火

  與上一次離開洛陽時不同,歲月的更迭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時間的無情。

  顧燁如今也不再是那十二歲的少年,能帶給人無數的希望。

  對于朝中的不少人而言。

  此一役,他們渴望的不是大勝,而是顧燁能夠平安歸來。

  甚至就連鐘會都有些變了。

  他比顧燁的年齡更大,如今更是已經快要到了花燭之年,但仍是志氣不熄在朝堂之中馳騁。

  這也是顧氏出現所帶來的不同。

  在原本的歷史之中,鐘會可是忠心于司馬師之人,最后的下場也不盡人意。

  但現在——

  司馬家早已消失在了顧琛當初的鐵蹄之下。

  甚至就連丞相都是含笑而終。

  顧氏的出現,終是改變了太多太多的歷史,進而讓很多人的命運軌跡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昭德。”

  冠軍侯府,已經兩鬢斑白的鐘會緊緊盯著顧燁,似有千言萬語,但最后卻又只匯成了一句話:“無論如何,都要回來!”

  “咱們的大業還沒有完成,你無論如何都必須回來!”

  “必須回來.”

  他的眼眶漸漸紅了,嘴中也在不斷地重復呢喃著那四個字。

  顧易默默的看著這一幕。

  并未對顧燁進行太多的干涉。

  離別總是讓人沉悶。

  張華只會比鐘會更加在乎顧燁的安危,這些天來他幾乎徹夜難眠,想要從各種記載之中找出避免瘴氣的方法。

  雖然這些方法顧氏之中都有。

  但他也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為顧燁多一層保障。

  他也已經不再年輕了。

  與原本歷史之中的他相比,如今的他要更加努力許多。

  這也是現代之中越來越少的品性。

  他要對得起顧琛對他的評價!

  離別,就在這悄無聲息的氣氛之下到來。

  乾極十七年,八月;

  ——顧燁時隔數年時間后再出洛陽。

  臨別之際。

  劉諶攜洛陽萬民及朝堂百官送行。

  這個場面已經發生了許多次,但每一次的情形又都是這樣讓人動容。

  一代代的顧氏子弟為了天下為了家族前前后后的踏出這座城池。

  難掩的悲傷氛圍彌漫在整個洛陽城內。

  人群中,有白發蒼蒼的老者,拄著拐杖,眼中滿是不舍與牽掛;

  有懷抱幼兒的婦人,淚水早已浸濕了衣襟,懷中的孩子似乎也感受到了悲傷的氛圍,哇哇大哭;

  年輕的后生們,雖未落淚,但緊咬嘴唇,目光中透著敬重與擔憂。

  顧燁緩緩走到了劉諶面前,認真的朝著他行禮一拜,鏗鏘說道:“陛下,臣等定當拼死殺敵,不負陛下所托,不負大漢百姓!”

  “眾將士此去,務必小心,朕.”

  劉諶微微點頭,緩緩拉起了顧燁,聲音低沉卻充滿力量:“朕與百姓盼你凱旋!”

  盼你凱旋!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又包含了千言萬語。

  顧燁點了點頭,旋即轉身離去。.

  這一戰注定無比艱難。

  其致命之處,便是大軍行軍且還要面對環境的變化。

  這也是遠征嶺南所面對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

高溫瘴氣水土不服人口密集  實在是有太多太多的因素能夠讓漢軍患病,進而引發大軍的混亂。

  其實這也是封建王朝遠征最大的缺點。

  密集的大軍會成為細菌的溫床,在軍中彌漫。

  為此,顧易做了很多的準備。

  他將整個大軍分為了三路。

  ——東路大軍三萬從豫章郡沿贛江南下,經廬陵、南野,穿越梅關進入湞水,直取番禺。

  其中以水路為主。

  在此更是細分多部,就是為了避免大規模的傷病。

  ——中路大軍三萬自零陵郡疏浚秦代靈渠,連接湘江與漓江水系,直達蒼梧。

  目的便是為了徹底控制住漓江。

  只要能控制住漓江,便可以徹底切斷山越西逃的退路。

  并可以與東路形成鉗形攻勢,壓制嶺北僚人部落。

  西路四萬大軍自武陵郡沿沅江而行。

  其中細節多不勝數。

  顧易可謂是做了萬全的準備,包括扎營所選的位置;包括飲水時必須煮沸以及沉淀法,包括睡吊床防止蛇蟲等等一切,他都已經交代了下去。

  顧易能夠清楚感覺到相比于上次操控時自己如今的進步。

別的不說  他現在或許還比不過那些名垂青史之將對于整體戰局的判斷,但亦是已經有了總覽全局之能。

  這就是顧易的進步!

  最關鍵的是——

  顧易擁有著他們不具備的視野,通過現代的一些知識將種種可能面對的風險降到最低。

  他選擇八月行軍也是有著自己的判斷。

  正所謂秋高氣爽。

  春夏正是兩廣地區的雨季,這種時候動兵對于大漢將士們而言絕對會是一場災難。

  至于文鴦所率領的那些兵馬,顧易這一次也給了他獨特的安排。

  他放棄了漢軍的甲胄,而是讓他們采用了西南夷所編的藤甲。

  這也是顧易的綜合考慮。

  嶺南環境終是與中原有著極大的不同,漢軍沉重的甲胄在那種情況之下,或成為這些精銳的負擔。

  而藤甲則不同。

  且面對山越們的弓箭,藤甲便足以防御。

  這些人可都是精銳。

  顧易必須要讓他發揮出絕對的戰斗力。

  大軍一路前行。

  顧燁所在,正是此戰的主力所在——東路大軍。

  雖然顧易已經算是做到了這個時代的極限。

  但當大軍持續前行之后。

  各種問題仍是相繼出現在了大軍之中。

  傷病是無話可避的。

  長時間的行軍就注定會發生傷病,這也是遠征的必然性,顧易只能避免傷病的擴大。

  十月;

  大軍臨近嶺南,異常的環境終是引起了疾病。

  顧易立刻便在第一時間進行了隔離。

  除此之外,顧易更是將手中的三枚“避瘴丹”取了出來,將其中一枚進行化水,讓將士們喝下。

  雖然他也不知道經過如此的稀釋后,這“避瘴丹”到底還會不會起到作用。

  畢竟這避瘴丹只是個凡品道具。

  但無論如何,他都必須要試一試。

  至于剩下的兩枚。

  他得留著。

  一個是為了留給顧燁,另一個便是文鴦等大將。

  這是他必須要做出的取舍。

  顧易只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減少這其中所帶來的傷亡。

  至于中西兩路的傷亡只會更大。

  雖然顧易已經將一些基本的知識交給了這兩路大軍的將領們,但這一點也是必然的。

  消息不斷蔓延。

  如此規模的進攻,自然是早已傳了開來。

  無論是大漢也好亦或是顧氏也罷,都會讓山越不無比的忌憚。

  面對已經殺了過來的漢軍。

  山越部落們,立刻便派來了使者,想要見一見顧燁。

  畢竟對于他們而言。

  大漢與山越的政策已經持續了這么多年了。

  他們不理解顧燁為何要突然動兵。

  “吾再說一遍!”

  “爾等唯有徹底投降,尊我大漢律法,如若不然便要迎來我大漢天兵!”

  主帳之中。

  看著面前一種部落所派來的使者,顧易操控著顧燁冷聲說著。

  “大將軍”

  一眾使者的臉色都是無比難看,他們完全沒有料到顧燁的態度竟然會如此堅決。

  “我等部落已與大漢聯百年之好從未出亂。”

  “大將軍為何如此對待我等?難不成這便是大漢的禮儀嗎?”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

  都在強調著自己部落與大漢這些年來的修好。

  面對來勢兇猛的漢軍,沒有任何人想要直接開戰。

  但要讓他們完全融入大漢之中又怎么可能?

  這些使者十分了解大漢文化。

  他們想要用大漢的禮儀,來束縛住顧燁。

  這種手段或許對其他人有作用,但對顧易又怎么可能有影響?

  他根本就懶得廢話。

  也懶得舉例來反駁這些部落的使者在何時背叛過大漢,只是直接擺了擺手讓人將他們趕了出去。

  這一戰,注定無法避免。

  面對強勢的顧燁。

  這些山越們就如同往年一般,再一次的結成了聯軍。

  他們不可能投降。

  北疆的事時隔了這么多年,如今在嶺南也不再是什么秘密。

  可以說——

  若是真的投降了漢軍,受到影響的便是這些部落的實際掌權者。

  有他們在,便注定不可能和平收場。

  且對于這些人而言。

  他們不相信漢軍會一直停留在嶺南這種地方,哪怕他們就算真的打輸了這一仗,但漢軍也會如同當年一般直接離去。

  既如此,他們又有何畏懼的?

  整個山越聯軍立刻便梅關古道南段布下了防御。

  這也是漢軍踏入嶺南以北的門戶之一。

  山越雖然在整體上落后大漢。

  但經過常年的接觸,對于漢軍一些作戰方式也有了了解。

  最關鍵的是——他們熟知當地的地勢。

  漢軍確實要突破梅關古道。

  他們的猜測并沒有錯,但他們唯一算漏的,便是顧翰的存在。

  顧易此行并未指望顧翰能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幫助。

  于他而言。

  顧翰已經做得夠多了。

  他保持著顧氏子弟的習慣,給顧易送回了嶺南之地的堪輿圖。

  有著這個東西便足夠了!

  乾極十八年,十一月。

  顧易正式開啟了對于梅關古道的進攻。

  令文鴦為先鋒正面攻城,吸引守軍注意力。

  而暗中派出奇兵。

  攜鉤索,沿樵夫小徑繞至山越寨后,制造混亂。

  這一戰顧易必須果決。

  就如同當初北疆之戰一般,想要一戰定勝負。

  顧氏在山越還是有著聲望的。

  只要他能夠將這些人的抵抗之心打到崩潰,便能夠在短時間內徹底掌控整個嶺南。

  至于拖著打。

  那對于漢軍來說便絕對就是自我消耗。

  山越的抵抗十分具有部落性。

  面對文鴦的進攻,他們只是在抵抗了幾波之后,便徹底察覺到了文鴦的勇猛。

  知道不可硬撼其鋒芒。

  隨后立刻便利用起了地方的特色,在抵抗的同時,竟然用部落之中所豢養的蜜蜂來侵擾漢軍。

  這確實是顧易沒能料到的手段。

  當密密麻麻的蜂群沖出蜂巢之時,甚至就連文鴦都難以發揮出自己的實力。

  密密麻麻的蜂群總是會找出藤甲的漏洞。

  顧易立刻便想出了對策。

  他讓將士們點火生煙驅散蜜蜂,并不斷地收緊包圍圈,為奇襲部隊制造機會。

  這些部落的手段確實千奇百怪。

  對于當代而言,或是無解,也同樣具有著迷惑性。

  稍有不慎便能讓人以為他們能操控猛獸。

  但這些手段對于有著現代知識的顧易而言,根本不足以影響到大局。

  至于漢軍軍心?

  顧燁在此。

  漢軍軍心豈有動搖之理?

  這一戰,對于山越部落們而言注定無比絕望。

  他們的種種手段面對漢軍時根本無用,由于科技水平的落后,他們的兵器也好箭矢也罷也根本穿不透藤甲。

  所造成的傷亡,甚至都比不過因為疾病而死去的將士。

  乾極十九年,一月。

  一場大火徹讓整個梅關古道的戰事落下了帷幕。

  漢軍正式突破嶺南的門戶。

  殺入嶺南。

  同時間,中路大軍亦是遇到了敵人。

  雙方于秦堤鏵嘴開啟大戰。

  山越部落于靈渠投下毒草,企圖讓漢軍從內部崩潰。

  但也好在顧易在此之前便教給了將士們過濾法,包括將水煮沸騰等。

  此法雖不能徹底過濾掉一切毒素。

  但別忘了,漢軍原本便有著自己的手段。

  當發現飲用水出現問題之后,漢軍在一系列的基礎之上,又加上了明礬去除雜質。

  在這種種手段之下——

  本就不能算是致命的毒素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當這種手段失去了作用之后。

  漢軍的優勢就完全體現了出來,雖然漢軍仍是無法解決環境因素帶來的弊端。

  但這又能如何?

  大漢的整體實力本就要超出山越太多太多!

  這是山越無法彌補的劣勢。

  三月;

  西路大軍于辰溪鱷潭伏擊。

  面對滔滔不絕的漢軍,整個南疆震動。

  自昔年大漢孝武皇帝之后,整個南疆再次迎來了他的征服者。

  且這一次——

  相比于當初要更加的堅定!

  顧易并不是為了一時的功績,他要的是嶺南徹底融入九州!

  最起碼不能像現在一般,與九州格格不入!

  “炎漢一朝是我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具魅力的王朝之一。

  不僅僅是因為其獨特的政治特色,有著能與君權同行的“十方征伐使”,包括科舉制的形成。

  更是因為其在乾極一朝所實行的民族融合政策。

  此舉徹底扭轉了我國自古以來,漢夷對立的局面,更是為我國民族統一發展奠定了足夠的基礎。

  毫無爭議的是——

  縱觀后世所有王朝皆是能看出炎漢制度的些許影子。

而平定北疆與嶺南  也徹底說明了,炎漢的整體實力已經徹底超越了此前的所有王朝。”

  ——《炎漢王朝興衰史》

大熊貓文學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