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依舊是剛剛的總統套房,但外面的會客廳很安靜。
剛剛貝爾已經把《香江行》的一些細節,跟考斯提甘說了,這下考斯提甘才明白,貝爾和陳瑾兩個人,到底下了多大的一盤棋。
這兩個人,野心可真不小。
但…考斯提甘喜歡。
他就喜歡跟有拼勁的年輕人合作,尤其是陳瑾這樣的青年才俊。
電科在華夏的影響力,也是考斯提甘很有傾向性的考慮一環;畢竟今時不同往日,好萊塢目前在主攻華夏,六大已經開始全民傾斜自己的政策。
原本老美的中心不是歐洲,就是日韓,要么墨西哥、俄羅斯等等市場。
華夏,其實就從未進入過好萊塢的視野。
這倒不是老美不看重,相反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華夏的潛力,多少的合資公司進駐華夏就看得出來。
但電影行業,確實沒有辦法。
因為華夏的國策,對好萊塢作品進入有諸多的限制,而且進口片的分成也低。
這就使得,這些家伙壓根懶得跟華夏啰嗦。
你愛進口進口,不愛進口我靠著其他地區的全球市場,依舊活的很滋潤。
哪怕華夏加入了WTO世貿,對電影的準入一開始也沒多大改變。
但是,今年不一樣了。
真的完全不同。
因為華夏的分成變了。
也就是所謂的電影分賬制度,做了巨大的革新。
國外的制片方,通過代理發行機構在華夏大陸上映電影時,不能直接出售版權,而是只能按照預先約定好的比例,從票房收入中獲得分成。
該模式自1994年《亡命天涯》引入華夏市場以來,通過配額不斷的調整,從一開始的10部增至現在的34部,而且分賬比例也從美方分賬13,優化到了今年的25!
20年不到,電影準入翻了三番,分成更是漲了一倍。
一切,都在今年。
25的分成,外加動不動10億人民幣的好萊塢電影,老美這還不沖的話,那真的是傻子了。
要知道,這25的分成,是刨去宣發費用的。
這在全世界都沒這樣的特殊性。
像國內電影,發行費就是很大的一塊費用,占據到815,要是加上不要命的那種鋪天蓋地宣傳,有的得劃到20的發行。
到手也就25不到。
所以進口片的政策,在今年幾乎跟國產電影的利潤差不多。
這就是華夏大陸分賬規則很有利的一塊,宣傳費用由國內發行方承擔,而國際慣例是為放映方支出。
而國內發行方,就兩家——中影、華夏。
而且,這還不算。
網絡流媒體的分賬也非常的可觀,華夏的幾個視頻點播平臺,都是可以收費劃分分成的。
一部電影6塊錢,片方到手能有一半!
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六大對于華夏方面的示好,當然是誰都看得到的。
賺錢嘛,擁抱華夏并不寒磣。
當然好萊塢電影對華夏的促進作用,也非常巨大。
2010年《阿凡達》的火爆,帶動了全國IMAX銀幕從22塊增長至783塊…甚至倒逼《流浪地球》等等國產大片提升工業化水準。
這就是華夏最擅長的鯰魚效應,把優秀的企業拉進來,另類的一種“師夷長技以制夷”!
老美不是看不到這一點,但有錢賺,暫時管不了這么多。
資本要的就是快速斂財的一個風口,早點落袋為安才是王道。
“如果,我是說如果,這部《香江行》是中美兩國一起合拍的電影,是什么樣的一個政策?”
考斯提甘顯然已經上鉤了。
而且他現在的資方相對論影業,不是沒有跟華夏合作的先例。
08年上映的《功夫之王》!
由雙J李聯杰和程龍,外加劉一菲一起主演的大作。
當年聲勢無比的劇烈,可惜也只有聲勢了,華夏加上港臺拿了1.85億人民幣的票房;全球也只有1.28億美金。
虧損嚴重。
這導致了中美合作項目的擱淺。
而今,華夏政策在變,市場在提升,考斯提甘顯然依舊想要試一試。
“這個劇本,我們華夏相關部門審查不一定會過!”
“但是如果中美合作的話,應該是能網開一面的!”
陳瑾說的也是事實。
如果是美國人投資,那審查又是另外一個方面;人性等等都是其次,主要看有沒有乳化攝政各種。
國內是尺度線,國外是政治線,完全的兩個方向。
“這樣我們分賬的比例可以更高!”
“宣發這一塊可以省不少錢…”
“還有北美這邊,也可以找發行!”
一句話,就是中美合作是利益最大化,國內外都可以找發行公司,而不是打包賣發行權這種。
電影好,那就皆大歡喜;不過電影爛,虧的也多。
但打包賣錢,價格是死的。
例如《金陵》,北美再高票房其實都跟陳瑾無關,因為他已經3000多萬打包賣掉了。
“所以,只需要找一個發行?”
考斯提甘看出了陳瑾唯一的需求。
北美這邊得找一個靠譜的發行,把《香江行》的院線上映時鋪滿,而唯一能做到的,就只有六大和寥寥幾家影業,例如現在外界有全球第七大影業之稱的獅門。
但獅門的發行比起六大來說,還是弱了很多。
相對論影業這種,都是依附的六大,靠的還是環球的支持。
沒有環球,它制作的電影都不知道怎么上映。
六大在北美確實幾乎呈壟斷之勢,并且院線都得聽他們的。
原因很簡單。
院線要求著他們放映大片,不然他們喝西北風?
后世全美最大的院線AMC就直接倒閉了,今年不出意外會被萬達給收購,但最后還是賣了。
這一點華夏就不一樣,制片方得求著院線多給排片。
不像好萊塢大片的排片壓根不需要你多擔心,上映就直接拉滿的。
而且院線給大片的分成讓利也相當可觀,分成有的高達60,是階梯收費;陳瑾《香江行》要想在北美上映,肯定得舍棄一些利益,讓六大進來掛個名,這樣上映后才有保障。
“我們的目標,當然是北美上映的影院數量,這個得有保障!”
陳瑾看了貝爾一眼,考斯提甘了然的點了點頭:“明白,我boss肯定很有興趣!”
“不,邁克爾!”
貝爾不希望相對論影業牽扯進來:“chan的意思很明確,他只想跟環球、華納幾家合作!”
這也是貝爾的訴求。
“我不保證可以說服那些傲慢的家伙…”
考斯提甘攤了攤手:“《香江行》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項目,而且《殺手:龍》證明了chan和他團隊的能力,但六大…不會放在眼里的!”
“不是我們的項目不行,而是…投資!”
“投資太小了!”
“我的意思是,我們得去說服我的boss,他能讓六大對我們的項目點頭!”
“或者,去找傳奇!”
考斯提甘的這個建議,陳瑾聽明白了。
這其實也是之前貝爾處處碰壁的原因。
他去找六大,六大哪怕對你項目有意思,其實也不會多看兩眼的;哪怕貝爾主演,哪怕陳瑾拿出了《殺手:龍》這樣的項目粗剪!
六大投資的電影太多太大了,《香江行》算什么小卡拉米?!
華納環球親自參與的項目,那都是幾億美金的投資;幾千萬他們也是交給旗下獨立院線的。
除非,《殺手:龍》第一部大爆,就跟原本的《疾速追殺》一樣,那六大就是另外一副嘴臉了。
現在,他們高高在上。
而考斯提甘嘴里的傳奇,就是目前全球最炙手可熱的獨立制片公司。
甚至他在全球乃至華夏的影響力,堪比六大影業。
相對論,其實跟傳奇屬于一樣性質的公司。
兩家都是為六大服務,只不過相對論出品的一些電影,名氣沒有傳奇那么火爆罷了。
這些年相對論唯一拿得出手的電影,只有《速度與激情》系列;而傳奇,手握DC的重炮。
貝爾的蝙蝠俠三部曲、超人系列,金剛哥斯拉環太平洋,都是這家出品的電影。
IP屬于華納,但制作都是傳奇出馬,這幾年項目也是越做越大。
它一開始制作的也是1億美金以下的電影,但就是越來越成功了,導致了拍的片子都是華納跟他一起掛名。
這家企業屬于華爾街,是由華爾街巨頭跟華納一起牽頭,讓金融熱錢滾進好萊塢賺錢的騷操作。
相對論的boss萊恩·卡瓦諾同樣來著華爾街,跟傳奇扮演一樣的路子,但他運氣…就沒傳奇的那個boss托馬斯·圖爾來得好。
不過傳奇未來,也被財大氣粗不把小目標放在眼里的萬達給收購了。
萬達下了一盤大旗,又是影業新秀又是院線,但玩的太大把自己給玩崩了。
現在么,只是一切的開始。
“邁克爾!”
陳瑾看著考斯提甘,聊了這么久他感覺這個制片人還是帶著一絲真心的。
至少他確實想跟他合作。
當然也有可能是陳瑾的錯覺,不過不管怎么說,推心置腹說一番話很有必要。
“我跟貝爾的這個項目,其實不太希望另外有公司介入!”
“我們只是想搭上六大,在發行商占據一些便宜,當然,我們可以出讓一部分的分成…”
不過,可能陳瑾想的太過美好了。
現實并沒有這么順利,哪怕在陳瑾看來六大什么都不用做,就能《香江行》上映賺到一大筆錢。
他只需要安排個發行就行。
但事實上,六大就是最大的金字招牌。
華納、環球即使一分錢不出,想跟他們合作的大有人在。
這就是現實。
貝爾的主演,只是市場有一定的票房號召,在資本眼里,其實壓根不值一提。
這就是一個好萊塢演員的尷尬之處。
你可能有點價值,但對于六大來說,不算多;我隨便換人都無所謂的那種。
“我明白你的意思!”
“其實,我的建議就是跟我們相對論,或者傳奇合作,這是最好的出路!”
“讓他們聯系六大來安排首映的影院…”
考斯提甘在那笑著道:“而且我們還便宜,如果你真的不愿意我們投錢,我boss應該也會愿意,他最近有些焦頭爛額,正缺少打響市場的作品!”
兩家都是來自于華爾街的公司,一家目前做的蒸蒸日上,一家除了《速激》曇花一現后,還被母公司環球收回了IP沒有啥后續,換你你是啥想法?
“成功了,我們才可以有跟六大談判的底氣!”
“而且,你華夏的身份目前很占優勢!”
六大可以不把陳瑾、貝爾放在眼里,但他們肯定看重華夏的市場。
只要陳瑾證明了他華夏的票房號召力,還有制片、制作拍攝的能力,未來六大可能也會求著陳瑾拍電影。
這才是逆襲。
“邁克爾,你對《殺手:龍》感興趣么?”
陳瑾突然殺了個回馬槍。
“嗯?”
考斯提甘愣了下,但下一秒就瞬間反應了過來:“你是說?”
“《殺手:龍》我有信心可以我們國內過審,爭取全球上映,原本我是想參加電影節交易海外發行權的,現在我有了新的想法!”
一旁的貝爾顯然也聽明白了。
《殺手:龍》!
如果這部電影北美上映成功的話,六大顯然也會關注到陳瑾的。
但事實上,陳瑾壓根沒有《殺手》續集跟北美合作的意愿,他只是為了《香江行》項目而拋出的誘餌。
開玩笑,《殺手》系列那可是《疾速追殺》宇宙,陳瑾怎么可能跟六大合作這個IP。
《香江行》合作的話還是可以的。
這是一個陳瑾上映的策略。
《殺手:龍》如果北美成功,那《香江行》必定也能成功,到了那時,《殺手2》在北美的話語權,陳瑾就會無限拔高自己的話語權。
說不定那時候,他在北美也能有一定的影響力,跟李聯杰程龍那樣。
“如果是《殺手:龍》的話,那就更好不過了!”
《香江行》只是一個還沒開始的項目,而《殺手:龍》的粗剪考斯提甘都看過了。
要說他傾向于哪部電影能成功,那肯定是剛剛看的這部。
成片就快完成了,他都看出了電影里面蘊含的商業性。
“我愿意出讓5的份額,相對論得確保我北美的上映影院…”
考斯提甘有些笑了:“相對論找環球要發行,也是需要花錢的!”
“那是你boss跟環球的事情…”
“哈哈,如果真想合作的話,我們應該好好坐下來談,不是么?”
其實在陳瑾拋出份額的那一刻,在場所有人都清楚,局勢已經變成了最終的份額和上映影院問題,而不是合作。
合作已經開始了,從考斯提甘跟陳瑾談判的一開始。
現在陳瑾只想做的就是,通過相對論影業的翹板,來讓《殺手:龍》獲得更高的票房。
從而,讓《香江行》的項目變得更加值錢。
這是陳瑾現在要做的事。
之前《殺手:龍》賣掉北美發行權的事,已經變成了找一家北美當地的發行“代理公司”,獲得北美這邊上映更多的院線支持。
只有兩家利益捆綁,才能票房最大化。
而在一開始排片充足的情況下,《殺手》和《香江行》這兩部在原本時間線市場上驗證過的電影,陳瑾是充滿信心的。
只要院線開的足夠多,票房肯定不成問題。
前世兩部電影的票房沒炸起來,還是因為北美這邊找不到好發行的緣故。
至于《疾速追殺》,投資方其實都沒想過這部電影未來能火成這樣。
這也是現狀。
除了陳瑾之外,其實包括考斯提甘和貝爾,也只是覺得《殺手:龍》上映可能有票房,《香江行》劇本還不錯的階段,他們壓根不知道兩部電影的后續。
而陳瑾,是清楚的。
所以割讓利益獲得更大的收獲,這完全是非常可行的政策!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更大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