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394章 收買

  一個正常的勢力,在持續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身處其中的個體,特別是骨干高層,其經驗、眼界、手腕、心志......這一切看似虛無,實則至關重要的品質,也會隨著一起水漲船高。

  即便最初只是一個販夫走卒,可只要能完整經歷這樣的淬煉,也不會例外。

  因為不如此,這個人,乃至這個人所屬的組織,都不會走到最后,中途必然被淘汰。

  經過淬煉的,還不止于“個體”,還包括由這無數“個體”組成的“組織”。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凡有一處存在明顯的短板,這個勢力就出不了頭,更走不到最后。

  反過來說,只要是能走到最后,最終出頭的,基本就不存在明顯的短板,且必然存在超出水準之上的優秀特質。

  這是一個正常勢力崛起過程中,必然的經歷。

  可這樣的常識,放在“黑風軍”這個怪胎身上,就完全不適用了。

  在耿煊的強行助推下,大家的實力都在極短的時間內,突飛猛進。

  可除此之外的其他方面,卻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這也是很正常的。

  畢竟,即便是最早的一批元從,加入“黑風軍”也不到三個月。

  絕大多數,更是只有一兩個月。

  因為時間太短,實力的快速提升,并沒有讓這些人其他方面的品質跟著進步。

  甚至,連自我的身份認同,還有著以往烙印,“黑風軍”一員這個自我認知,還來不及深入人心。

  沙匪,水匪,商隊護衛,仆從,幫派成員,中低層將士,情報線人,信奉“蒼狼天”的部落民......

  當煊親自主事,制定決策,指明方向,甚至是親身行動,帶隊沖鋒時,這些問題,全都不是問題。

  甚至,因為“黑風軍”還來不及形成基于自身利益的“組織意志”,更方面他這個強人意志的貫徹實施。

  可當耿煊逐漸當起了甩手掌柜,充分放權之后,種種隱患便迅速暴露了出來。

  大家雖然聚集在“黑風軍”這一面旗幟之下,可所有人的身份認同卻還是原來那一套。

  再加上玄幽二州輕易入手這天大的餡餅砸下來,就像是一座寶山出現在他們面前,任由他們攫取。

  ......如此種種,若是軍中上下還是一團和氣,溫情脈脈,那才是見了鬼了!

  對于這些變化,耿煊都看在眼中,卻并沒有放在心上。

  對他來說,“黑風軍”就是一個工具。

  其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意圖。

  只要這一點不變,其他的都不重要,他也不會花心思在內部的梳理整頓之上。

  說得無情一點,便是真的發生了內斗,甚至因此出現了死亡,對他來說,也是“肉爛在了鍋里”。

  宋明燭說出的方法,也并不出奇。

  按照耿煊的安排,在徹底拿下玄幽二州之后,“黑風軍”會進行一次全面的酬功。

  借著這一次機會,將此前被壓了幾次的“紅運賜福”一次性放出去。

  這是一次惠及全軍的“福利”大放送。

  就連那些剛加入的,沒有立下什么功勞的新人,也會嘗到一些甜頭。

  而這樣的“甜頭”,是任何一個修煉者都無法抗拒的。

  剛加入“黑風軍”的新人中,有許多出身于地方各地。

  甚至,在各聚落之中,還有著極大的話語權。

  借著這層紐帶,“黑風軍”與地方已經有了極高的信任基礎。

  宋明燭建議,在完成“紅運賜福”之后,完全可以將他們中的一部分遣回原籍。

  用他們將地方殘存的修煉者給“置換”出來。

  而要完成這一切的重要前提,就是紅運給足。

  只有這樣,才能以紅運為餌,將這些分散、縮藏在二州各地的潛在抵抗者釣出來,并將之變成“黑風軍”的一份子。

  “......如此一來,地方潛在的隱患即便不會徹底消失,也會極大的削弱。

  若是做得好,咱們甚至能將二州境內所有修煉者,都納入‘黑風軍”,這可是董觀全盛時期,都無法做到的偉大成就!”

  “一方面,咱們的兵力規模,還會再次膨脹。

  另一方面,因為地方力量的削弱,咱們用于維持地方穩定的兵力也會變少。

  ......一增一減,除了玄幽馬的折損,短時間內很難彌補。

  咱們手中可用的兵力規模,比觀全盛時期,為南下準備的兵力還要更加龐大!”

  宋明燭最后一段話,已經隱隱點出“黑風軍”上下的雄心。

  他們不僅要全面攫取觀在玄幽二州的果實。

  董觀雄心勃勃的南下戰略,他們也要全面繼承!

  輕易入手的玄幽二州,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野心。

  他們還想要更多!

  對此,耿煊并不在意。

  唯一的代價,就是紅運的消耗會非常多。

  對現在的耿煊來說,這也是可以接受的。

  徹底奠定二州的荒原一戰,敵我雙方的“貢獻”全部算上,便給耿煊帶來了二百八十四萬有余的紅運點數。

  此后席卷二州的“急行軍”,雙方陣亡人數有限,全加起來也不足兩萬,總共也給耿煊帶來了將近二十七萬的紅運。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紅運進項,那就是遍布二州的、持續一兩個月的對部落民的搜捕殺,總共造成了將近二十萬的死亡。

  因為“神子”之名,這些死亡所帶來的紅名也全都匯聚到了他身上,雖然人均“貢獻”不高,可數量擺在那里,總共也給耿煊帶來了超過一百一十萬的紅運點數。

  這幾項全加起來,便給耿煊帶來了超過四百二十萬點的紅運收益。

  再加上“賬上”三四百的結余。

  哪怕這一次“紅運賜福”的消耗遠超以往,也不會給他任何壓力,輕易就能承受。

  是以,耿煊只稍加思索,便同意了宋明燭的建議。

  決定用紅運來一次遍及二州的“大收買”,達到“二州人才盡入彀中”的設想。

  想到這里,耿煊忽地想起一事,繼而想起被晾了多日的圣山大祭司。

  招來哈克,“去將人帶來吧,咱們好好聊聊。”

大熊貓文學    從滿眼紅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