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5章 陰功之論

  “一輩子行善積德,只為了來世托生到中華之地,當個普通老百姓?”小羽嘴角抽搐。2

  即便知道這個世界的“蠻夷”,對中華上國無比敬仰、無比向往,可她還是被“上邦國籍”的價值給驚到了。

  潤人對米利堅綠卡的渴望,都不如此界外邦之人對上邦的仰慕。15

  “哎,羽兒你不要偏離重點。為父只是在用民間常識舉例。

  在西方諸國中,黎民百姓行善積德的主要目的,就是死后能托生到中華上邦。

  百姓愚昧,以為中華上邦什么都好。1

  當中華百姓,似乎都比異邦君王要快活。

  可我等權貴很清楚,哪個地方都有窮人和苦難。

  只能說中華上邦類似傳說中的西方極樂世界,屬于天下最精華之地。”

  頓了頓,虎臣又道:“你可明白為父的意思?涉及到陰功,名聲反而可能成為拖累。”

  小羽搖頭,很實誠地說:“羽兒不明白,名聲源自善舉,既然是善舉,被鬼神監察,只會不斷累計陰功。

  哪怕不指望未來托生到中華地界,有陰功也是好事,怎會變成拖累?”

  “你能保證遇善必行?”虎臣問道。

  小羽皺眉道:“羽兒只是隨性而為,遇到了,心情不算太糟,且不怎么費力,就做了。若實在太難,就不做唄。難道不做還是錯?”

  “不做就是錯,不止是錯,還是大罪!”虎臣沉聲道。

  “這是什么道理?好人就活該被道德綁架?”小羽道。

  虎臣搖頭道:“這不是什么綁架。假如一個臣子有忠貞之名,結果某天遇到國之大事,國君見他并無忠貞之舉,國君會不會只記得他曾經的忠,忽略今日的無作為,繼續把他當大忠臣對待?3

  幽冥地府的鬼神判官,不是為人間百姓服務的仆從。

  他們對待世間凡人的態度,比君對臣還要居高臨下。”

  說到這兒,他深有感觸地嘆息一聲,壓低聲音,道:“前夜你也見過宋爺,他只是西蜀地界的一個小小傳訊使,為父是堂堂大蜀騎都尉。

  為父面對他,開口閉口必稱‘爺’,態度謙恭猶如孝子賢孫。

  若有機會在雒都見到蜀王,你再看看他是如何敬重為父的。”

  小羽怔了怔,虎臣這番話說得很實在、很真實。

  她早先還真有點將地府鬼神當“天地法則執行人”的想法。2

  天地無私,大道至公。1

  所以天地規則的執行人,同樣要守規矩,且能做到絕對公平公正。

  可西游記里直白描寫了唐太宗地獄行的故事。

  陰曹地府不至于藏污納垢,距離“至公無私”卻有很大距離。

  地府全力配合佛教做局,對唐王各種拿捏,這能說“至公無私”?

  崔判官悄悄為唐王改壽元,輕而易舉就成了。

  判官改壽元的事后面還發生過多次。

  其實,小羽此時完全沒必要再參考西游記的劇情。

  因為關虎臣家有個顧家戀族的城隍老祖。

  關老祖就是現成的例子。

  虎臣對幽冥陰私的講述,必定非常符合現實,甚至就是關老祖對他的諄諄教導。

  見她若有所思的樣子,虎臣暗暗點頭,又繼續道:“真要說綁架,綁架‘好人’的也不是道德,而是名聲。

  你有‘大善’之名。1

  為了監督你,鬼神費時費力,結果你名不副實,鬼神焉能不怒?”12

  “鬼神怒了會如何?”小羽問道。

  虎臣道:“還能如何,多半狠記上一筆,死后算總賬。當然,陰曹鬼神眾多,習性不一,或許有嚴苛者,命鬼使喚你靈魂過去,呵斥或鞭打一頓。

  甚至直接在生死簿上勾掉你的小命。2

  可要說鬼神監察的效果......

  嘿,看看這天下欺世盜名之輩還有多少,就明白了。2

  為父跟你說這些,只是為了提醒你,積陰功也是一種修行,其難度不亞于仙道修行,需要持之以恒,拿出大毅力、大決心。”

  小羽眼神奇怪地看著他。

  對陰司之事有如此高明且深入的見解,伱為什么沒大受警戒、洗心革面,成為一個大好人?

  “若羽兒一直待在西蜀,有老祖宗庇佑,能否稍微欺世,盜點小名?”1

  虎臣把眼一瞪,喝道:“你又夾腦風了?說的是什么話!”1

  小羽連忙低眉順眼,擺出乖巧的模樣,道:“羽兒說錯了,羽兒只是敬仰老祖宗,渴慕祖宗的關愛。”

  虎臣又盯著她看了一會兒,才點頭道:“老祖宗慈祥可親,最照顧聽話的后輩。但你不會在西蜀久留。

  進入了南瞻中華,祖宗的蔭庇便照顧不到了。”

  小羽道:“羽兒明白了,羽兒和義父一樣,不修陰功。”4

  虎臣表情略微僵硬。1

  這便宜女兒,果然是個夾腦風。

  “不,為父在教育你,憐憫路邊白骨,是你自發的天性,最好能持久堅持下去,而不是一直隨心所欲。

  就像人父見兒女在書法上有天賦,會鼓勵兒女認真對待書法,好好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白白浪費了天賦。”

  小羽蹙眉道:“可羽兒堅持不下去,好人太難做。”

  虎臣道:“為父只是讓你在憐憫路邊骨這件事上堅持下去,并非做個十全十美的大善人。

  若你真能在各方面都有大德行,你不是在積累陰功,你是圣人降世。”

  小羽驚奇道:“義父,您的意思是,按照陰司制度,若一個人堅持埋路邊骨,卻殺人放火、忤逆父母,依舊有陰功?”

  虎臣搖頭道:“你還是沒明白為父先前強調的‘名聲’。

  你今天埋了山野露骨,他們只是傳揚這件事,而不會另外編一件,夸你敬老憐幼之類的。

  你沒敬老憐幼的名聲,鬼神又怎么會專門拿‘敬老憐幼’之事考察你?

  陰司確定你埋路邊遺骨之名為真,會為你記上陰功。

  你在其它事上德行有虧,等死后進入地府,照樣會扣陰功。

  但是一個真心憐憫路邊露骨的人,怎么可能不憐憫、敬愛活人?”3

  小羽還是覺得虎臣的話有點邏輯不通。

  “既然在其它方面德行有虧,依舊要扣陰功,在一件事上死命堅持有什么意義?”

  虎臣有點不耐煩了,“如果你今天沒主動掩埋路邊遺骸,為父怎會憑白讓你堅持干這件事?1

  你有這種天性,為父就教你如何開發這一天性。

  開發天賦的關鍵是堅持。

  還是用書法天賦舉例。

  某人有書法天賦,其父幫他成為書法大家。

  某人除了書法,一無是處,他或可憑書法入貴人青眼,謀得高官顯爵。

  再不濟,也能在廟前替人代寫書信,養活一家老小。”

  小羽道:“義父言之有理,可羽兒沒指望走‘陰功’之道。”

  無論虎臣怎么講道理,都避不開一個前提條件:死后入地府,等待輪回的審判。

  那些指望下輩子能有個好胎的人,才需要認真聽虎臣這番金玉良言。

  她要修仙,要跳出五行之外,把生死輪回踩在腳下!1

  虎臣又瞪起眼睛,“你知道世上哪種人名聲最臭、最不可交往嗎?

  不在乎死后報應的人!7

  當一個人尚且不敬畏鬼神,不在乎陰司功德,他會敬畏活人制定的律法,會在乎父母君王的權威?”12

  小羽苦著臉道:“羽兒不是這個意思。羽兒當然敬畏鬼神,也想要大功德。

  還在沙丘當蠻夷時,羽兒便祭拜天地,供奉三清玉帝和佛陀。

  只是羽兒自覺鄙陋,不堪名列‘功德榜單’。”

  “為父當然知道羽兒你是好孩子,為父希望你將自己的‘好’,展現給別人看,可明白?”虎臣道。

  “明白。”

  ——無論自己本質是什么,任何時候都要把樣子做好,讓人和鬼都挑不出毛病。5

  小羽心里對虎臣有了幾分真誠的感激。

  若非他今天耐心提點,她未來可能犯下很多沒必要的錯,還會白白浪費自己的“天賦”。

  唔,她對虎臣的感激還是太淡了。

  她應該感激涕零的。

  等真正融入這個人、神、鬼、仙雜居的世界,等親眼見證眾多與陰功相關的現實案例,她只恨不能穿越時間,從未來回到今日,給虎臣好好磕幾個。4

看來魂飛魄散了  虎臣說的全都是金玉良言,還是普通人一輩子也難以接觸到的知識點。

  嗯,虎臣把關老祖對他的教導,都傳授給了小羽。

  關老祖是府城隍。

  人間陰司風評與功德相關的事務,是他的本職。

  ......

  這一晚,小羽睡得并不安穩。

  大概白天太過疲累,野外露營又沒條件熬暖神湯,她靈魂又有不穩之狀。

  不過這次魂魄并沒離開身體。

  小羽曉得自己有離魂之癥,精神能保持幾分清醒,不會像第一次那樣亂跑。

  她被一片灰蒙蒙的黑暗包圍,遠方隱約傳來一道聲音。

  “小人廣寧府段玉函,攜小兒段桂生,拜謝羽小姐救護之恩!”

  “羽小姐使小人殘軀得以完整,還讓小人與老父從此免于風侵日曬、雨打雪寒之苦,桂生銘記五內,永世不敢忘懷。”

  聲音距離很遠,模模糊糊,若隱若現,但不斷重復,還勉強能聽清楚。

  小羽心有所悟,卻沒任何回應。

  不知過去多久,那兩個聲音消失不見......又不知過去多久,小羽又隱隱約約生出一種奇異的感應——有點像昨天傍晚撿起大骨棒時的感覺。

  “咦,段老叔,桂生兄弟,你們又出來趕齋了。”

  那聲音像是在對她說。

  然后她聽到“自己”說:“王二哥,我和父親也聽到叫喊了,疙瘩屯李善人家今夜放齋,我們過來討口熱飯吃。”

  是桂生在說!

  王二哥道:“前兩天也有人家祭祀鬼神,桂生兄弟怎么沒來?

  還有段老叔,你不是說他腦袋痛,不良于行嗎?”

  桂生喜道:“我們今天又遇到關家羽小姐啦!”

  王二哥聲音中都透著驚恐,大叫:“天吶,怎么又遇到那個煞星了,你們父子上輩子造了什么孽!”

  “羽小姐是好人啊!她幫我找齊了右腿,你看,我現在能跑能跳了。還有,我父的頭疾也被她醫好。臨走前,羽大善人還幫我們父子修了一棟石宅。

  那石宅冷是冷了些,但能遮風擋雨,還忒結實呢!”

  桂生說完,段老爹也連連附和,道:“羽小姐是我們父子的大恩人,她真的很好人!”1

  這些不是小羽聽到的全部,后來段家父子跟王二哥趕齋,還有零零星星的話語傳入她耳中......嚴格意義上講,是她聽到了一部分桂生聽到的話。

  難道還是因為桂生身上殘留了“虎嘯刀”的“刀氣”?1

  小羽就在迷迷糊糊中熬到了五更天。

  五更天,帳外已傳來刀鞘甲胄碰撞的金鐵之聲。

大熊貓文學    公若不棄,愿拜為義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