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
極光城。
2029年12月09日。
極光城的2區浮島平臺,已經抵達了這里近半個月。
在此期間,基地長齊鑄鋼、安保隊長林國濱、后勤部部長馬飛云,生產部部長蕭榮等人,按部就班的開展各項工作。
此時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已經下起了鵝毛大雪。
而南半球的南極洲,卻開始進入極晝的夏天。
面積已經達到近17萬平方公里的太陽能光伏薄膜,讓極光城的用電根本不需要啟動核聚變裝置。
隨著極光2區的抵達,該區內部配套的大量室內農場,在這半個月期間,進入了生產階段。
極光2區的室內農場分為5個類型,分別是糧食農場、蔬菜農場、水果農場、蘑菇農場、專用作物農場。
其中的蔬菜農場內部。
生產部部長蕭榮正和負責該農場的技術員張孟秋,在考察著其中一個室內種植室。
通過監控攝像頭的畫面,蕭榮目光有些驚訝:“張技術員,這就是從海陸豐公司引進的超級砧木嗎?”
“…”有些古板的張孟秋面對突然的問話,呆了幾秒才回道:“呃…是的。”
蕭榮倒是沒有覺得被冒犯了,畢竟很多技術員就是這種性格,他耐心地問道:“聽說采用這種超級砧木,只需要90天左右,就可以收獲第一批蔬菜水果?”
有些回過神來的張孟秋,加上是自己的專業,他便滔滔不絕地解釋起來:“嗯,這個種植室栽培的品種是白玉黃瓜,現在已經嫁接了13天了,再過77天左右,就可以收獲第一批白玉黃瓜,之后每隔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再采收一次。”
“也就是說,明年二月份前后,我們就可以獲得第一批自種的蔬菜水果量?”
張孟秋卻搖搖頭:“不,我們現在就可以收獲一些蔬菜水果了。”
“哦?這么快?”
“就這幾天,南瓜種植室那邊的南瓜藤生長速度太快了,必須進行控苗,可以將一部分南瓜藤采摘作為蔬菜。”
蕭榮一聽到南瓜藤,臉上也露出一絲懷念:“原來是南瓜藤,我老家也吃這個,一般是來涼拌或者和雞蛋一起煎,既然南瓜藤可以吃,那豌豆尖呢?我們應該有種植豌豆吧?”
“有,就在16室。”
“看來過幾天,我們就不用吃干燥蔬菜和洋蔥土豆胡蘿卜了。”
蕭榮這些天可是吃洋蔥土豆胡蘿卜,給吃怕了,除了補給過來那幾天有綠葉菜,加上他們自己發的花生芽、黃豆芽之類,其他時間只能吃那些耐儲存的蔬菜水果,現在他一聽到洋蔥土豆胡蘿卜,就胃口大失。
兩人在走廊逛了一圈。
整個2區的面積不大,但對比同樣噸位的船舶,其內部面積卻大了近3倍左右。
該浮島平臺一共有60米高,一共有20層,每一層大約6萬平方米,相當于每一層的面積為90畝左右,扣除掉隔斷墻、走廊、配套區域,每一層可以用來作為種植的面積,大約為75畝左右。
其中蔬菜農場,占據了3層,合計有225畝室內種植面積。
為了避免頻繁打開種植室,導致里面的二氧化碳濃度下降,因此這些室內農場都配備了專業的農業機器人,替代了很多機械性的人工勞作。
比如澆水、打葉、摘心、授粉、打藥、疏花、采摘這些環節,現在都被各種機器人全面替代了。
“這就是機械蜜蜂?”蕭榮看著一個盒子里面,類似于蒼蠅大小的機械小蜜蜂。
張孟秋點了點頭:“是的,這就是機械小蜜蜂。”
而一旁的機械小蜜蜂操作員,則通過平板電腦,打開遙控程序,激活了眼前這個種植室內部的一盒機械小蜜蜂。
機械小蜜蜂的小翅膀高頻扇動著,然后按照系統監控到的情況,給種植室內的南瓜花進行授粉。
之所以采用機械小蜜蜂授粉,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機械小蜜蜂不需要穿防護服,或者重新調節室內空氣之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而且機械小蜜蜂的能耗并不高,國內十幾家研究和生產機械小蜜蜂的企業,這幾年都蓬勃發展起來,就是因為室內農場很難通過天然蜜蜂進行授粉。
如果是普通室內農場,采用人工授粉也勉強可以。
但類似于海陸豐公司搞的超級室內農場,里面采用了高氧高二氧化碳空氣,如果再采用人工授粉,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
要么農場工人穿著防護服和帶著氧氣瓶進去工作。
要么重新調節室內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
這兩個方式都不是一個好選擇。
畢竟穿著防護服和防護頭盔,工作起來非常不方便;而重新調整室內的各種氣體濃度,又加大了種植室的能耗,同時還會干擾農作物的生長進度。
因此思來想去,還不如全面機械化方便。
更何況,現在的年輕人誰愿意干那些重復的機械性勞動?
如果要讓農業留得住人,減少勞動強度和工作時間,那就是一個非常有必要的手段。
比如眼前的機械小蜜蜂,可以替代農場工人給蔬菜水果進行人工授粉,其成本并沒有增加多少,但是效率卻狂飆。
畢竟人很容易疲憊,機械不容易疲憊。
高度自動化的機械小蜜蜂,通過高清監控攝像頭,加上系統的農業AI分析,可以精確給每一朵雌花進行人工授粉。
一只機械小蜜蜂一天可以2萬朵花進行人工授粉。
如果讓農場工人給同樣的農作物進行人工授粉,哪怕是比較好操作的花朵類型,一個農場工人一天可以人工授粉的數量,差不多就是8000朵花。
看起來,人工隊也就比機械隊弱一倍多。
但是實際上,工人又不是鐵打的,一天人工授粉8000朵花,勞動強度太高了,不僅僅非常消耗體力,還非常耗費精神,這會嚴重影響后半部分的人工授粉質量。
因此很多農場越來越傾向于采用機械小蜜蜂替代工人的手工授粉。
這其實也是大勢所趨。
如果僅僅是幾百萬畝室內農場,那雇傭農民工進行人工授粉,還勉勉強強可以做得到。
但如果這個規模擴大到上億畝呢?
這個規模的室內農場,如果都要使用農民工進行手工授粉,那至少要雇傭30萬名專業授粉農民工,給這上億畝室內農場全年進行手工授粉。
可室內農業又不僅僅只有授粉這一個環節,還有其他一系列環節,那豈不是要雇傭幾千萬名農民工?
如果規模繼續擴大呢?
現在要實現物質的極大豐富,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置條件,那就是個人產出必須非常龐大,才有可能實現全社會的物質極大豐富。
比如,一個農場工人人均每年生產1噸糧食,那他的個人產出,只能供應兩個人的食品需求。
可如果一個農場工人人均每年生產10噸糧食,那他的個人產出,就可以供應二十個人的食品需求。
要養活全國14億人口,前者就至少需要7億農場工人,后者則只需要0.7億農場工人。
就以海陸豐公司的漠南哲里木分公司為例子,當地的大豆農場工人,在包含行政管理和附屬服務人員的前提下,人均每年生產200噸左右的大豆。
這就意味著,海陸豐公司的大豆農場可以用極少的農場工人,近六七百倍人口的大豆需求。
只有每一個人的產出都很高,讓全社會實現物質極大豐富的可能性,才會越高。
現在亞洲聯合體的電力非常便宜,各種機械的生產成本也不斷下降。
眼前這些機械小蜜蜂,一盒100只的機械小蜜蜂,集中采購的價格是每盒1000塊錢,差不多可以使用兩三年左右。
而這樣一盒機械小蜜蜂,每天至少給10畝室內農場的蔬菜水果進行授粉,如果遇到花量比較少的蔬菜水果,每天甚至可以授粉幾百畝。
農業機械設備、農業機器人不斷被應用,究其根本,一方面其實是機械的生產成本下降了;另一方面則是機械的各項性能提升了;最后則是整個亞洲聯合體的農場工人待遇不斷提高。
這些因素倒逼各個室內農場,不得不使用機械替代人工。
比如張孟秋這農業技術員,他月薪為1.5萬元左右,加上過來南極洲工作的特種補貼,一個月加起來差不多是3.6萬元的收入。
本土普通農場工人的收入,差不多就是6500塊錢起步,東南亞稍微低一點,也是每個月4500塊錢起步。
面對不斷調整的農場工人工資待遇,如果農場和農業企業不想辦法,那肯定會被市場淘汰。
至于不斷提升生產力,以后會不會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
這是有可能的事情。
但這也不是現在需要太操心的問題。
為什么?
答案就在于亞洲聯合體的24億人口。
如果每個人年均消費200公斤主糧、100公斤肉類、500公斤蔬菜水果。
24億人口每年就需要4.8億噸主糧、2.4億噸肉類、12億噸蔬菜水果。
再加上植物油、蔗糖、豆絲、煙草、紙張之類的農副產品。
整個亞洲聯合體至少還需要維持1億人左右的農業直接從業者,大約2億左右農業間接從業者。
更何況,亞洲聯合體的農產品可不僅僅供應內部,還可能要供應其他友好地區。
這些農業從業者生產的農產品越多,那社會供應的物資就越龐大。
與其擔心產能過剩。
還不如全面推動50歲退休、每周雙休、工作日工作六小時之類。
就比如極光城的農場工人們,他們就一天工作六個小時,每周雙休,還可以每年組團去澳洲、南美洲旅游。
未來本土如果真的出現產能過剩,那就通過這種方式,控制勞動力人口的規模。
畢竟將退休年齡調低到50歲,再推動全民15年義務教育,那就意味著勞動年齡將變成21歲到49歲,一生只工作28年左右。
那亞洲聯合體的青壯年勞動力,一下子將減少超過三分之一。
如果再加上各種超長產假和年假、節假日放假。
產能過剩根本不足為慮。
通過這種方式人為減少勞動人口,同樣可以控制產能過剩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可以轉變成為正面影響。
畢竟我們要創造的未來,不是一個越發達,就越不幸福的世界。
人類的未來應該是科技越發達、生產力越高,幸福就越高的世界。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這個未來世界,只能叫賽博朋克。
或許極光城的工作人員,不清楚什么是未來世界,但他們此時此刻已經半只腳踏進了未來,只是身處其中,他們并沒有察覺到而已。
蕭榮逛了一圈農場后,他回到1區的辦公室,遇到了從南極洲內陸回來的科考隊隊長湯廉新 “阿榮,你這邊的情況如何?”
“咦?你們回來了?”看到老同學,蕭榮還挺高興:“晚上吃一頓?”
湯廉新指了指手表:“晚上?現在是凌晨了…”
反應過來的蕭榮拍了拍額頭:“呃?你瞧我這記性,在南極洲這邊,我都快分不清晝夜了。”
“你在這邊分不清,我去南極洲內陸更分不清,極光城內部還有模擬晝夜的系統,我們在冰原上,那真是一片白茫茫。”
“這一次考察的情況如何?”
湯廉新笑著坐下來:“還可以,我這一次主要是實地考察那些被光伏薄膜籠罩的區域,發現了一些情況,有好有壞。”
“那你用不用回去寫報告?”
“不差這一兩個小時。”
“那倒也是。”
“我跟你說,這一次考察過程中,我們發現由于光伏薄膜的覆蓋,導致一部分冰蓋厚度增加了,但不好的地方,則是南極洲的內陸冰蓋比往年同期變冷了不少,我進去的時候,遇到了好幾場大暴雪。”
蕭榮嘆息道:“也不知道這種改變是好是壞。”
“別亂想,至少可以壓制全球海平面繼續上升,這一點是無可否認的。”湯廉新無所謂的回道,緊接著他又想起來一件事:
“對了,阿榮,前幾天我不是發了一份郵件回來?這么基地長那邊一點動靜都沒有?”
“你是說澳洲的凱西站科考隊人員,打算過來參觀的事情?”
“是呀!”
“這件事有點復雜,由于我們這邊有不少需要保密的東西,基地長這幾天也在和上面溝通,至于結果如何,那就看上面的想法吧!”
湯廉新也想起來了極光城的情況,畢竟這里有可控核聚變裝置,如果隨便允許外來人員參觀,一旦出現泄密情況,將非常麻煩。
蕭榮拍了拍他肩膀:“走吧!別想太多,我們去吃早餐吧!”
“也好,我都一個多月沒有吃一口真正熱乎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