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云詭波譎(中杯)

  外面輿論嘩然的時候。

  江淼卻一臉風輕云淡,正帶著郭站長等人,在拍攝著鰻魚養殖基地、草莓大棚、育種實驗大棚、智能大棚和實驗室。

  全副防護服和頭盔,讓幾人仿佛處于外太空的空間站。

  “江總,你們的防護措施非常全面呀!普通員工也是這樣級別的防護嗎?”

  面對鏡頭,江淼微笑著回道:“是的,因為這是為了避免人體攜帶的雜菌污染種植區域,同時也是為了員工的健康考慮,畢竟長期從事栽培食用菌行業,有可能會被其中的食用菌的孢子感染。”

  “這確實需要考慮。”郭站長又笑著轉過頭,看向一旁正在采收著白松露的員工,他好奇地問道:“這個料袋,可以生產多少白松露?”

  “每袋60∽120克左右。”員工有些靦腆地回道。

  郭站長非常驚訝:“真的?”

  江淼配合著拿出一個電子秤,然后放在一旁的手推車操作臺上:“郭站長,我們可以隨機采收幾個料袋,看一下重量。”

  “好,那我就不客氣。”郭站長指了指幾個料袋,采收員立刻扒開料袋表面的泥土和草木屑。

  不一會,五顆白松露就被扒拉出來,其形態比較規整,普遍呈現出團塊狀,這也是它的專業學名被命名為“白塊菌”的原因。

  五顆新鮮出土的白松露,陳列在眾人和鏡頭面前。

  郭站長已經戴著手套的手,輕輕拿起一顆白松露,放在了電子秤上,頓時電子秤的顯示屏上,跳出了一個數字:103g

  很快五顆白松露都上了電子秤。

  結果分別是103克、94克、116克、81克、96克。

  郭站長又轉過頭,笑著看向林書雅問道:“看來平均每袋產量就在100克左右,林女士,這樣一畝智能大棚可以布置多少白松露栽培料袋?”

  “我們一般一層布置6000袋,上下可以布置6層,一共是3.6萬袋。”林書雅對答如流。

  郭站長繼續問道:“這樣一算,豈不是一畝可以生產3600公斤?不知道目前的生長周期是多久?我聽說川省攀市的農林研究院,仿自然栽培的白松露,需要6∽8年才可以收獲。”

  “是的,目前我們公司的白松露畝產在3600公斤左右,而生長周期則是95天,這是包括其他準備工作和采收時間的。”

  “也就是說,一年可以種3.5茬?”

  林書雅笑著點了點頭:“是的,不過我們還要考慮到智能大棚的維護,以及定期對大棚內部進行一次全面消殺,因此每年生產3茬,是一個比較適合的周期。”

  “江總,這一片智能大棚有多大?”

  “150畝。”

  “讓我捋一捋。”郭站長假裝思考:“150畝,每畝3600公斤,一年三茬,一年可以生產1620噸,平均每天生產4.4噸左右。”

  江淼笑著配合著:“沒有錯。”

  “我打聽到,目前國際市場上的白松露價格已經下跌到了每公斤4500元左右,不知道未來白松露的價格會不會繼續下跌,讓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一飽口福?”

  江淼直言不諱地解釋起來:“短期內不會,因為目前我們的產能,剛剛好可以滿足全球高端市場的需求,除非進行大規模擴產,不然價格仍然會維持在每公斤1000∽4500元左右,考慮到收回科研成本和其他投資,這個價格至少會維持五六年左右,然后再逐年下降。”

  “原來如此,確實,對于農業企業而言,前期的巨大投入,肯定是需要收回成本。”郭站長對此也一臉理解。

  畢竟將價格打下來容易,問題是企業前期的巨大投入無法快速回本,這會導致資金鏈被拉長,從而出現繼續研發的投入不足。

  “其實對于白松露而言,我對白松露的定位是調味品,因此普通工薪階層想嘗嘗鮮,也可以網購我們公司接下來要推出的特別嘗鮮款,40塊錢50克。”

  這顯然是一條植入廣告,也是江淼和郭站長商量過的,10秒廣告,價格收是3.2萬。

  郭站長拿著一盒嘗鮮款的小球白松露介紹起來:“這個價格確實非常給力,海陸豐公司的白松露香味、鮮度、大小都可以和意大利白松露相提并論。”

  “而在此之前,意大利白松露在國內的零售價普遍在每公斤1萬以上,也就是說,50克意大利白松露至少需要500塊錢。不過,江總,這種小球白松露,和大球白松露之間有什么區別嗎?”

  江淼笑著搖搖頭:“沒有什么太大區別,兩者的菌種都是一樣,主要是生長過程中,因為一些細微的環境變化,導致一小部分白松露生長得比較小,但是其風味積累都是達標的。”

  “那我就放心了。”郭站長放下手上的嘗鮮款小球白松露,又看向林書雅:

  “林女士,你接下來有什么計劃?繼續研究白松露?還是向其他沒有被人類征服的食用菌發起挑戰?”

  林書雅自信地說道:“白松露栽培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繼續研究的價值不大,我近期確實打算研究其他食用菌。”

  “方便透露一下嗎?”

  “自然可以,我近期打算研究羊肚菌大規模量產技術。”

  郭站長眉頭一挑:“哦?據我所知,目前國內的羊肚菌已經可以人工栽培了,林女士是打算讓羊肚菌變得更加高產嗎?”

  說到了自己的專業領域,林書雅越發自信起來:“是的,其實在研究了白松露的人工栽培技術之后,我認為共生類型的食用菌,并非難以攻克,而且所有的食用菌都存在一個最佳生長環境,只要我們可以在智能大棚之中,就這些條件湊齊,那產能可以實現跨越式的提升,生長周期也可以壓縮到了幾個月,就如同白松露那樣。”

  郭站長笑著面對鏡頭,用抑揚頓挫地語氣說道:“相信全國的觀眾朋友和郭站長一樣,都非常期待可以林女士將羊肚菌、雞樅菌、紅菇之類,又好吃又產量稀少的名貴食用菌,研究出人工栽培技術,讓這些山珍飛入尋常百姓家。”

  很快第二期視頻,就在當天晚上剪輯出來。

  顯然17村頻道也知道林書雅的熱度很高,因此快馬加鞭完成了視頻剪輯和二次配音,便將視頻發出來了。

  這個視頻一播出,播放量直線上升。

  阿b平臺上的17村社交賬號。

  一小時累計播放量已經突破50萬次,評論更是達到了4萬多條。

  其他社交軟件上,甚至連國外的油管、x等平臺,都呈現出播放量節節攀升的情況。

  x平臺上的視頻下方評論區。

  西西里島的安妮:我的天?白松露人工栽培技術?

  羅馬執政官:這就是傳說中的發達國家粉碎機嗎?我們又一個產業被攻陷了,誰來拯救歐洲?

  波斯貓:期待。

  桿菌又胃生:白松露而已,不及我天竺瑪莎拉。

  李維德:昨天晚上已經在半島酒店吃到了,味道不錯,和意大利白松露沒有什么區別。

  美食作家蔡饕:前天去內地吃了一次,味道和意大利白松露差不多,但有點小區別,海陸豐白松露那種泥土芬芳比較柔和一些,而且甜味更加明顯,比較適合東方人的口味。

  榴蓮園里的刺猬:蔡老師都這樣說,我非常期待在大馬可以吃到。

  開源馬圣:祝賀你們又取得一個技術突破,期待在阿美麗卡可以吃到你們的產品。

  小澤三郎:國內為什么研究不出這種技術?東瀛越來越差勁了,以后只能跪地上仰望爸爸了。

  只喝可樂的伍德:這技術肯定是從阿美麗卡竊取的,不可原諒。

  如果是國外的社交軟件上,對于海陸豐公司的白松露人工栽培技術,評論是偏向于技術本身和對于意大利白松露的產業影響。

  那此時國內的社交軟件上,評論區可謂是群魔亂舞狀態。

  有人贊嘆技術牛批。

  有人陰陽怪氣白松露價格太高。

  有人抨擊漢東大學和杜博倫父子。

  有人故意玩梗。

  有人質疑林書雅太年輕了。

  有人惡意引戰。

  總之,互聯網上主打就是物種多樣性。

  說不定現實中唯唯諾諾的宅男,在網上就變成了舌戰群儒的斗士,或者變成口出狂言的狂生,或者化身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噴王,或者肆無忌憚的放飛自我。

  當然,很大一部分人,其實是沉默的絕大多數,他們更多偏向于理性的贊美和討論。

  之所以評論區看起來群魔亂舞,原因就在于互聯網和大數據推薦,會根據每一個人在網上的瀏覽詞條、瀏覽內容,不斷將相類似的內容推薦給相應的人群。

  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出現極端言論扎堆出現的場景。幸好關注農業頻道的人群,比較偏向于傳統派系,雖然偶爾有一些雜音,但是整體氛圍還算比較好。

  不過其他媒體的評論區,情況就有些不一樣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

  輿論壓力越來越洶涌起來。

  漢東大學不得不在自己的官網上,發表了暫停杜博倫博士生導師的職務,同時表示學校已經介入調查,目前成立了專項調查小組,會盡快給社會各界一個交代。

  本來已經打算連夜離開漢東省,前往魔都暫避風頭的杜博倫父子倆,此時卻被磨刀霍霍的何副校長一行人攔截了下來。

  “杜大教授這是要去哪里呀?”

  平日里趾高氣揚的杜博倫,此時臉上只剩下驚恐萬狀,因為他看到了何副校長一旁的幾個人后,就知道這件事已經沒有了回轉的余地。

  只見其中一個中年人拿出一份文件打開,遞到杜博倫面前:“杜博倫,請跟我們走一趟吧!”

  “爸!快給爺爺打電話呀!”還沒有認清現實的杜瑾軒口不擇言地說道。

  “閉嘴吧!”杜博倫對著兒子怒吼起來,他知道自己栽了,這個時候搬出一個退休的老爹有什么用。

  畢竟人走茶涼的情況,那是難以避免的。

  畢竟杜家只是一個學閥家族,在家族之中,他已經是這一代中,在國內學術界爬得最高的一個了。

  當然,他的一個師兄比他還厲害,問題是現在的情況,他那個師兄根本不會出手,畢竟杜博倫的那些事情,已經被錘實了,根本不存在誣陷的情況。

  這個時候,他那個師兄如果選擇幫他,估計要直接引火燒身。

  但凡是聰明人,就不會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幫杜博倫,選擇沉默才是王道。

  更何況,兩人之間僅僅是師兄弟,又不是親兄弟,哪怕是親兄弟,這個時候都不會隨便幫忙。

  杜博倫和杜瑾軒父子倆面如死灰,在月色下,被一起帶走了。

  顯然這一次江淼準備證據太充分了,根本不會給杜博倫父子倆狡辯和蒙混過關的機會。

  還在學校的宋磊,自然在暗中關注著這件事。

  隨著杜博倫父子倆進入喝茶,何副校長也沒有閑著,他迅速將還在學校的宋磊五人,都召到了學校的教導處。

  本來就懷恨在心的宋磊,自然非常配合,除了他收到神秘郵件這件事,以及暗中讓弟弟賣黑料的事情,其他事情他都一五一十交代了。

  其他博士生,同樣對于杜博倫父子倆沒有什么好感,紛紛交代了那些論文是他們代筆或者研究的,以及杜博倫如何脅迫他們。

  甚至抗不住壓力的魯嵐,還爆料自己被杜博倫搞大過肚子,去年偷偷回家引產。

  隨著這些學生的爆料,那比網上曝光還多好幾倍的內容,讓何副校長等人直呼好家伙,同時他們也非常清楚,這一次杜博倫父子倆將徹底無法翻身。

  “何校,這一份資料非常有用。”一個眼神笑瞇瞇的中年人,拿著其中一個學生供出來的資料說道。

  “哦?是哪方面的內容?”

  “關于杜博倫老婆唐可的,根據那個學生的描述,他曾經被杜博倫送去唐可開辦的新時代信息咨詢服務公司,進行過一些比較特殊的培訓,后來這個學生覺得這個培訓有點異常,便借口生病,沒有參與。”

  何副校長瞬間反應過來:“你是說?這個唐可有可能是在給外面做事情?”

  “嗯!”

  “你們繼續,我馬上去打電話。”

  其實這件事江淼早就知道,不過他也非常清楚,這種情報可不是一個學生可以隨隨便便收集到的,因此他才沒有在一開始就放在給宋磊的郵件之中。

  反正這種事情,很快就會拔出蘿卜帶出泥。

  果然不出所料,這些學生眼看杜博倫倒臺,又有“黃瀚文”背刺在先,他們覺得自己沒有必要為杜博倫隱瞞什么,干脆一股腦將事情捅出來。

  今晚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

  正在魔都安享晚年的杜博倫父親,此時正在別墅大廳中著急地打著電話。

  “喂,吳信呀!是老師我…”

  “哦?原來是老師,這么晚了,還沒有睡覺嗎?我這邊正和幾個同事在辦事,一時間走不開,過幾天我再打電話給老師賠禮道歉。”

  對方根本沒有給杜永峰說下去的機會,直接先發制人,然后就掛斷了電話。

  “嘟嘟嘟…”

  聽著被直接掛斷的電話,杜永峰臉色都仿佛一塊放久了的豬肝:“呼呼…好好好,真是我的好學生,忘恩負義!”

  一旁的兒媳婦唐可,也是一臉焦急:“爸!你快想想辦法,瑾軒可是您的大孫子呀!”

  “急什么。”杜永峰再打了一個電話,可這個電話的主人更加直接,干脆就是不接聽。

  隨著一個個電話打出去,然而那些學生沒有一個愿意幫忙,或者干脆避而不聽。

  杜永峰被氣得胸口不停起伏,趕緊含了幾顆硝酸甘油片,緩解一下胸口的疼痛,然而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心臟起搏器,已經和手機連接了信號。

  就在此時,別墅門鈴響了起來。

  保姆趕緊去開門。

  過了一會。

  十幾個穿著黑西裝的人員,從驚慌失措的保姆后面涌進來。

  看到這一幕,唐可臉色一變似乎想起了什么,額頭上更是冷汗直冒。

  杜永峰瞪大眼睛,然后低沉著聲音質問道:“各位,我兒子僅僅是學術不端,有必要鬧到這種地步嗎?”

  為首的中年人看了一眼杜永峰,然后將目光轉向已經汗如雨下的唐可:“唐可女士,你的那家咨詢公司業務很廣泛呀!都做到了阿美麗卡去了,不如跟我們回去談一談,你們公司是如何運作的吧?”

  “什么?”杜永峰目光一愣,隨即顫顫巍巍看向兒媳婦:“唐可,你…”

  顯然他已經猜到了唐可的公司做了什么,這讓他一瞬間怒極攻心,心臟仿佛被一只大手捏住一般,嘴唇迅速變得醬紫起來。

  中年人眼看不對,立刻喊人:“立刻送他去搶救。”

  “爸!”唐可也是手足無措。

  不過隨即杜永峰卻再次恢復了一點精神,但是他的一半身體僵住了,這是中風偏癱的跡象。

  在眾人手忙腳亂之中,杜永峰被送去醫院搶救。

  而唐可也被帶去喝茶了。

  一夜之間,杜家就陷入了分崩離析。

  杜永峰中風偏癱,目前正在醫院搶救,不過就算是搶救過來,半身不遂也是難以避免的。

  第二天,杜家的其他人也受到了各種傳訊,這其中包括杜永峰的學生,杜博倫的學生和朋友。

  那些去過唐可公司的人,更是直接進去喝茶。

  連林書雅都被特定請去談話了一個多小時。

  始作俑者的江淼,則陪著書雅過去。

  在回來的路上,書雅一臉震驚:“沒有想到,那個唐可竟然做了那種事情,之前她還想安排我去她的公司實習,幸好沒有去。”

  “好了,一切都過去了。”江淼笑著摟住她,安撫著她有些不安的情緒。

  (本章完)

大熊貓文學    我看到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