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二十三章 尋求破局(中杯)

  江淼看了一眼秘書辦公室轉過來的一份文件。

  “海大集團?”

  “是的,這是他們今天早上發過來合作邀請。”商務秘書劉德明點了點頭。

  江淼一邊看,一邊問道:“有這個公司的情況嗎?”

  “有。”作為商務秘書的劉德明,自然知道要提前準備資料,免得老板詢問起來,卻表現出一問三不知的無能。

  他翻開另一份文件說道:“海大集團是一家知名的農牧業高科技企業集團,1998年成立于羊城,注冊資本超15億元,目前擁有600余家分子公司、近4萬名員工,2009年11月27日在鵬城a股上市,在全球飼料行業排名前五。”

  “其業務范圍涵蓋飼料、種苗、動保疫苗、智慧養殖、食品加工等現代農牧全產業鏈,其中飼料業務包括水產飼料、畜禽飼料和水產飼料預混料等,是主要營收來源,營收占比超85。”

  江淼眉頭一挑:“飼料生產企業?”

  劉德明補充道:“也是我們公司之前合作過的一個企業,我們的養殖場之前一直在他們那邊購買魚飼料。”

  “他們找我們合作開發飼料產品?”

  劉德明頭頭是道的描述著自己了解到的情況:“老板,其實他們公司的研發實力不弱,擁有一個中央研究院、三大研發中心、十余個研發中試基地,1700多名碩博組成的科研團隊,超46億研發投入,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技術體系,目前擁有發明專利技術200多件,在水產優質苗種選育、微生態制劑開發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對此江淼卻笑著搖搖頭:“如果真的那么強,就不會找我們合作了,你了解過這個公司的財務狀況嗎?”

  “有的,由于他們是上市公司,財報還是比較容易查找的。”

  “說說看。”

  “據他們披露的財報顯示,其2024年年度凈利潤為24.36億元,同比下滑11.13;其2023年年度凈利潤為27.41億元,同比下滑7.31;2022年年度凈利潤為29.57億元,同比增長80.74,今年的財報還沒有公布。”

  江淼看著海大集團去年一共銷售了2231萬噸飼料,其飼料產業占總營收的85左右,也就是說24.36億元之中的85,是飼料產業產生的凈利潤,即20.706億元。

  這意味著該公司去年,平均每噸飼料只賺92.8塊錢。

  看到這里,他就明白海大集團為什么急匆匆跑過來尋求合作了。

  因為今年魚粉魚油價格受到了秘魯漁場大減產的影響,市場價格已經連續5個月增長。

  目前粗蛋白含量67的秘魯魚粉或者北海道魚粉,每噸到岸價達到了1.6萬元左右。

  同樣,作為飼料原材料之中的大宗商品,豆粕今年價格也呈現出不小的漲幅,目前市場價是每噸3628元,比年初增長了14左右。

  這種情況下,各大飼料生產商將面臨嚴重的原材料漲價危機。

  但是目前各大飼料生產商都沒有辦法大幅度提價,因為現在全球飼料產業的產能處于相對過剩的狀態,大家都陷入了殘酷的內卷之中。

  漲價不僅僅是自己一家企業的事情,還要看友商愿不愿意同步漲價,不然只會把自己給漲死。

  各家飼料生產商的飼料批發價格,都壓著成本線,利潤非常低。

  比起其他飼料生產商,海陸豐公司優勢就非常明顯了。

  掌握核心原材料的生產。

  高效養殖的全新飼料配方。

  獨占兩個細分的魚類飼料市場。

  海大集團在海陸豐公司開始銷售飼料的前兩個月,并沒有發現什么異常,直到十一月初,他們在統計上一個月的各地銷量時,發現自家公司的鰻魚飼料,在粵東地區的銷售量出現明顯地下滑,才急匆匆派人調查這件事。

  這一調查,他們就發現了海陸豐公司正在銷售鰻魚飼料和埃及塘虱飼料。

  在繼續深入調查之后,海大集團的銷售部發現這個海陸豐公司非常不簡單,比起每年需要對外采購魚粉魚油豆粕玉米的海大集團,海陸豐公司在原材料上,初步實現了一部分核心原材料的自給自足。

  作為飼料行業的巨頭之一,海大集團的飼料研發部門實力非常不錯,很快就根據飼料樣品,加上銷售部收集到的各種信息,在通過初步檢測之后,就發現了海陸豐公司生產的飼料,不僅僅配比非常精細,而且可以高效降低料肉比、壓縮鰻魚的生長周期。

  其中的鰻魚去腥飼料,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喂養實驗,他們發現確實可以有效減少鰻魚體內的土腥素含量。

  這件事很快就驚動了海大集團的董事長兼總裁薛化。

  海大集團的管理層連續開會了好幾天,最后還是選擇先嘗試和海陸豐公司接觸。

  本來他們公司的高管之中,是有人提議收購海陸豐公司的,也有人提議直接模仿對方的飼料。

  然而當他們深入了解過海陸豐公司的底細之后,就閉口不談收購和“借鑒”飼料配方的事情了。

  原因非常簡單,他們發現海陸豐公司的盈利非常驚人,今年上半年已經繳納各類稅金超過兩億元,從其經營狀況來看,下半年估計盈利會更高。

  海大集團去年營收1103億,全年凈利潤不到25億。

  海陸豐公司半年的凈利潤就超過5億。

  看起來海大集團規模龐大,可這有什么用。

  年度凈利潤兩者相差不大,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一個是泥足巨人。

  一個是短小精悍。

  而且海陸豐公司的短小精悍,那只是暫時性的,類似于未成年人的沒有發育完全,過幾年再來看一下,估計就會變成全國性,乃至世界性的龐然大物。

  至于借鑒配方的想法。

  在調查了海陸豐公司注冊的163個鰻魚飼料專利配方、67個埃及塘虱飼料專利配方之后,海大集團的所有人都打消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

  這種明顯的專利族,就說明海陸豐公司非常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而飼料作為外銷產品,對方只需要一查,拿著飼料去檢測一下,就知道飼料的大概情況。

  作為本來就是如履薄冰的海大集團,加上上市公司的特性,這種明晃晃侵犯其他公司專利的行為,打官司是贏不了的。

  到時候反而會吃雞不成蝕把米。

  因此再三考慮之后,薛化還是決定和海陸豐公司合作。

  江淼此時手上的合作邀請上,就是對方希望在生產魚粉魚油上,引進喂養埃及塘虱的4號飼料配方。

  對于海大集團的想法,江淼可以猜出一二,大概率薛化是想通過大規模自產魚粉魚油,壓低飼料居高不下的生產成本。

  而對方提到了另一個合作,那就是他們公司承諾不會進入去腥飼料中的細分領域,希望海陸豐公司可以研發配套的去腥飼料。

  也就是說,海大集團打算通過埃及塘虱魚粉魚油,壓低自己一部分普通飼料的成本,從而實現降本增利。

  但是由于埃及塘虱魚粉魚油做飼料,會讓水產品體內的土腥味不同程度增加,嚴重影響水產品的品質。

  而這個時候,就需要使用海陸豐公司的去腥飼料。

  江淼思考了片刻,抬起頭來吩咐道:“德明,通知海大集團,我明天中午可以見他們。”

  “好的。”劉德明點了點頭,同時他心里面也不覺得老板的語氣有什么問題。

  畢竟這個合作是對方主動找上門來的,而不是海陸豐公司求著對方,江淼自然不會過去羊城浪費時間,如果對方真有誠意,就親自過來洽談。

  劉德明剛剛回復對方郵件,不到半個小時,就收到了回復。

  海大集團也非常清楚誰是大小王,表示他們董事長明天中午會親自前來洽談合作事宜。

  第二天,中午。

  江淼和蔣海波、以及價研辦公室秦漢明、商務秘書劉德明,在實驗區的餐廳接待了從羊城過來的薛化一行人。

  “薛總,請坐。”

  “江總,久仰大名了。”方臉的薛化看起像四十多歲,其實他今年已經55歲了。

  江淼給對方倒了一杯茶:“薛總喝茶。”

  “江總客氣了,這一次我們來訪,主要是想和貴公司達成合作,不知道江總有什么條件?”做技術出身的薛化也沒有彎彎繞繞的意思。“貴公司想通過養殖埃及塘虱緩解原材料供應壓力,這確實是一個好想法,對于埃及塘虱產業的規劃,我也有自己想法。”江淼緩緩說道:

  “如果貴公司自己養殖,那綜合成本可壓縮到每公斤埃及塘虱1.5元,以我們公司特殊配方喂養的埃及塘虱,粗蛋白含量在25左右,每噸埃及塘虱可以生產373公斤魚粉,加上其他成本,每噸魚粉成本大概在4400塊錢左右。”

  薛化點了點頭:“確實,這一點我們確實可以做到。”

  “這就是矛盾的地方,目前我們公司的埃及塘虱統一收購價為3塊錢一公斤,當然我們下個月開始,也會調低為2.5元每公斤的收購價格,這意味著我們每噸魚粉成本為7000左右。”

  聽到這里,薛化已經明白了其中的矛盾。

  雙方成本出現了這2600塊錢的區別。

  顯然這筆錢,就是海陸豐公司讓利給養殖戶的。

  可海大集團大概率是自己生產埃及塘虱,因此這一份錢肯定變成其利潤空間。

  江淼可不想便宜了對方。

  畢竟埃及塘虱還有魚油這個副產品,價值也非常高。

  思考了一會,薛化開口說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不如這樣吧!我們每生產一噸埃及塘虱魚粉,可以給貴公司支付1000塊錢專利費如何?”

  “低了,別忘了還有魚油。”

  “1500,這基本是我們的極限了。”

  “1600,剛好你們的成本可以卡在6000。”

  薛化和幾個管理層小聲討論了一會,然后點了點頭:“可以。”

  “合作愉快。”

  薛化心里面苦笑,這就是技術領先的強勢。

  如果他們不使用海陸豐公司的專利飼料,埃及塘虱的養殖成本會提升到2元每公斤,而且魚肉粗蛋白含量也只有20~22左右。

  雖然國內有一些小魚粉工廠,成本可以做到每噸4000~5000塊錢。

  這是怎么做到的?

  當然是使用邊角料和市場不要的半腐爛水產品,這種魚粉的質量非常差,不僅僅變質速度非常快,而且很容易讓喂養的水產品和牲畜禽鳥得病,或者出現育肥效果不明顯的情況。

  加上這種魚粉都是小廠生產的,產能非常不穩定,沒有辦法大批量供應。

  類似于海大集團這種大型飼料廠,是不會采購這種劣質魚粉的。

  而進口魚粉,哪怕是在最便宜的年份,最差類型的秘魯65粗蛋白魚粉,每噸到岸價也是6000塊錢起步。

  也就是說,海大集團哪怕是接受了海陸豐公司的霸王合同,其每噸魚粉的總成本,也才6000塊錢而已。

  關鍵是掌握了一部分核心原材料的供應,這對于海大集團才是最關鍵。

  不然,一旦國際上有什么風吹草動,魚粉豆粕玉米價格飆升,他們又會陷入被動,將公司的利潤吞噬掉很大一部分。

  沒有自己的原料供應渠道,有時候連議價權都沒有。

  目前國際上的10大魚粉生產商,除了第二名的可卡賓公司被中漁集團收購了之外,其他九個都是外企,而且和abcd四大糧商、西方資本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海大集團為了打破這個困境,必須和海陸豐公司合作。

  薛化很快就討論起另一個合作項目:“我們想和海陸豐公司合作研究更加優秀的飼料,不知江總意下如何?”

  然而江淼卻搖了搖頭,他可知道自己的研究風格異于常人,如果和海大集團合作,對方派遣過來的研究人員,很可能會發現異常,因此他拒絕了這個提議:

  “薛總,這種聯合研發太麻煩了,專利權歸屬,資金投入比例,雙方研究員人員的貢獻,以及技術保密等,都很容易出問題。”

  “好吧!”薛化也知道這種事情很難。

  畢竟海陸豐公司的技術強大,而海大集團規模龐大,到時候研發項目誰說了算,這很容易引發矛盾。

  他便退而求其次:“江總,我非常敬佩貴方的研發實力,如果未來貴公司有需要大規模生產的飼料,我們海大可以為你們提供代工服務。”

  “這個可以考慮。”江淼笑著點了點頭。

  有時候代工也是一個選擇,特別是要在短時間內爆產能的情況下,選擇海大集團這種大型飼料生產企業,對方有一大批閑置的產能。

  如果自己組建工廠,周期會被拉長,初期成本也會飆升。

  但是江淼并沒有完全信任這些代工企業,萬一對方出問題,或者突然終止合作,那會讓公司的飼料供應出現問題。

  因此就算是要找海大集團代工,海陸豐公司也需要有自己的工廠,避免出現突發狀況,而陷入供應斷裂的情況。

  從剛才的談話之中,薛化也初步了解到江淼的性格和行事風格,顯然江淼是一個掌控欲很強的人,要不然也不會選擇注冊個人獨資企業了,從這一點上來看,他基本可以猜出對方不會將飼料代工完全交給海大集團。

  他笑著岔開話題:“江總,你們有沒有研發其他魚飼料的想法?”

  “確實有,不過這需要時間。”江淼自然不會說,自己已經知道了絕大部分水產品的基因,可以根據這些水產品的基因,給它們專門定制飼料。

  畢竟飯要一口一口吃。

  如果一下子推出太多高效飼料,不僅僅會沖擊市場,還會引起外界的關注,這并不是江淼希望看到的情況。

  “對了,江總,你們公司可以去掉埃及塘虱土腥素的飼料配方,能不能一并授權給我們公司?”薛化并不打算錯過這個機會。

  江淼看了一眼對方:“薛總是想去掉埃及塘虱的土腥味?從而避免影響高含量的土腥素影響銷售吧?”

  “正是。”對此薛化也沒有否認。

  “倒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們的埃及塘虱生產成本會增加,哪怕是你們有飼料成本的優勢,每公斤的綜合成本仍然會達到3.3元左右,再加上給我們的授權費用,每噸魚粉的綜合成本會達到11200元。”

  聽到這里,薛化才知道自己想得太簡單了。

  如果可以直接這樣做,江淼早就這樣做了。

  11200元每噸魚粉的成本,如果以現在國際魚粉價格達到每噸17000元的大背景,自然是有利可圖的,而且是利益巨大。

  問題是國際魚粉市場的價格,一方面受到秘魯漁場的沙丁魚捕撈量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到了飼料生產商的采購量影響;最后就是那些大型魚粉生產商也可以聯合起來調整市場價格。

  一旦,海大集團大規模通過埃及塘虱獲得魚粉,那國際市場上的魚粉價格肯定會暴跌。

  如此一來,如果海大集團的魚粉成本是每噸11200元,那國際市場的魚粉價格只要低于這個價格,就會導致海大集團的魚粉和相關飼料失去競爭力。

  反倒是一開始的每噸6000塊錢那個版本的成本,才是最有競爭力的版本。

  畢竟從秘魯運輸魚粉到東亞的沿海港口,最便宜的時候,到岸價才每噸6000元。

  如果對方繼續降價,海大集團還可以向海陸豐公司請求減少授權費用,這也是薛化要求的補充條款。

  這主要是為了提防爆發價格戰。

  秘魯魚粉的成本并不低,單單是從秘魯沿海運輸到東亞沿海,運輸費用就在每噸840~1000元,這種硬性成本是很難壓縮的。

  薛化認識中漁集團的高管,對方向他透露過中漁集團控股的可賓克公司一些情況,比如秘魯魚粉的毛利大概在每噸200~1000塊錢左右。

  這意味著在價格最低年份,哪怕是那些秘魯魚粉的生產商不打算賺錢,銷售價格也不能低于每噸5000元,低于這個價格就要倒貼。

  而海大集團的生產成本是每噸4400元,加上1600元給海陸豐公司技術授權費。

  在必要的時候,肯定只能通過減少給海陸豐公司的授權費用,從而維持雙方價格的平衡。

  吃了午飯之后。

  傍晚的時候,雙方的法務就討論好了相關的條款。

  江淼和薛化兩人,分別代表海陸豐公司、海大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本章完)

大熊貓文學    我看到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