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五十一章 根系(中杯)

  大概在半年前,江淼在整理實驗田的時候,發現三個新品種大豆有一種“返祖”的表現。

  在很多人印象中,大豆、水稻、玉米、小麥、小米之類的農作物,往往都是種一次,經過收割之后,下一年就要重新種植。

  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

  目前人類培育出來的絕大部分草本農作物,無論是豆科,還是禾本科,或者是十字科,它們之所以表現出一年,或者是一季生,那是因為人類的育種導致的,而不是它們本來就是這樣的。

  南方種過水稻的朋友或多或少都知道,水稻收割之后,如果不破壞其根系,加上合理的養護,是可以煥發第二春的。

  也就是說,目前人類所培育出來的草本農作物,它們的祖先很大一部分是多年生草本。

  而大豆的祖先之中,同樣有多年生的類型存在。

  其實現在南方地區的一部分野生大豆品種,仍然保留著多年生的生長特性。

  而江淼用于培育新品種的母本之中,就有幾個野生大豆品種,雖然經過雜交和基因誘導變異之后,這些野生大豆的基因在新品種大豆之中,只占據八分之一的遺傳基因。

  但是由于誘導突變出來的三個新品種,都出現了儲水根塊這個性質,這導致隱藏在新品種大豆基因之中的多年生基因群被激活。

  在實驗田之中,這些大豆在收割之后,經過半個月左右,就重新生根發芽起來,只要肥料光熱足夠,它們很快又會開結果。

  而且由于根系已經存在,并且發育相對成熟,本身豆科就天賦異稟,擁有固氮根瘤,經過一個季度的生長,形成的大量含氮根瘤,為下一次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有機氮。

  同時新品種大豆的另一個特性—儲水根塊,又給大豆二次生長提供了大量的水分、維生素,一小部分分和氨基酸。

  其實這些新品種大豆的根塊,有點類似于豆科的另一個分支:甘葛。

  雖然比起甘葛的葛根,仙豆系列的大豆根塊淀粉含量不高,水含量高達83,淀粉含量在3左右,剩下的12.8是纖維素,0.7是果,0.5是其他成分。

  由此可見,仙豆的根塊類似于根塊家族的水果—雪蓮果。

  當然,仙豆根塊是不能當水果吃,或者當菜吃的,因為這東西里面含有不在少數的胰蛋白酶抑制劑、大豆凝集素,如果沒有完全做熟,吃了會中毒。

  有了根塊的仙豆,直接被激發了隱藏在基因之中的多年生特性。

  只要補充一定量的磷鉀肥和微量元素,加上噴灑一遍植物生長激素、一遍葉面肥,二茬仙豆生長周期會比第一茬縮短很多。

  大概是第12~15天發芽,第28~30天開,第33∽35天開始結莢,第50~55天期結束,第65~68天第一批豆莢開始成熟,第85~90天,全部豆莢成熟,可以進行收割。

  第二茬的仙豆畝產,在實驗田中的測產,和第一茬沒有太大的區別。

  雖然生長周期短了十幾天,但是第二茬有先天優勢。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樣,在漠南地區仍然不能進行二茬生長。

  畢竟哲里木市一年多無霜期只有140∽160天,掐頭去尾之后,根本無法保證兩季大豆的生長。

  真正讓江淼驚喜的事情,是仙豆系列表現出來的耐寒特性,他在實驗室內模擬了漠南的氣候,發現仙豆的根系可以安全度過漠南的冬天,然后在第二年的三月份開始快速抽筍,其幼苗階段可以耐受零下10攝氏度,只要白天溫度高于零度,它們就會開始瘋狂萌芽。

  從三月中旬開始生長,90天后,可以收割,時間差不多就是六月中旬。

  收割后,七月初開始二次生長開始,十月初豆莢全部成熟,考慮到要增加養分積累,因此拖延到十月底進行收割,收割完成之后,剛好來到十一月初。

  而漠南的十一月初,氣溫普遍在零下,這就會抑制仙豆的地下根系再次發芽,讓其保留在大量養分和水分度過冬天。

  這就可以實現一年收割兩茬大豆,而且使用這種方式,不用一年播種一次,也不需要澆水了。

  仙豆系列只有采用種子播種時,才需要在萌芽前期進行人工補水,提升其發芽率和生長速度。

  江淼的實驗田之中,那一片第一批種植的仙豆大豆,今年三月份已經完成了第三茬收割,產量不僅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10左右。

  特別是模擬一部分沙地環境的實驗田,第三茬大豆增產了17左右。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在于根系向周圍的沙土層不斷擴張。

  在紅壤黏土質農田、水稻黏土質農田之中,是不利于大豆根系快速擴張和深入地下的。

  而在沙土農田之中,仙豆系列表現出極其瘋狂的一面。

  它們第一茬的主根系集中在0∽30厘米的深度,一小部分毛細根可以達到110厘米的深度。

  到了第二茬,它們的主根系擴展到50∽60厘米的深度,毛細根延伸到的150∽170厘米的深度。

  而到了第三茬,主根系進一步延伸到100厘米左右的深度,毛細根延伸到270厘米深度。

  與此同時,它們的根塊重量和數量也會不斷增加,從第一茬的10∽15顆,3∽5公斤;到第二茬的20∽30顆,6∽10公斤;到第三茬的40∽60顆,12∽20公斤。

  這也是為什么仙豆系列會在第三茬開始出現產量飆升的原因,因為它們根部積累太多的水分和養分了。

  當然,根塊也不是沒有缺點。

  比如很多根塊都會生根發芽,這導致一棵大豆,第二茬就是冒出十幾顆棵,不過這可以通過人為除草的方式,將一部分多余的筍芽清除掉,通過去支強干,從而保證產量。

  不過到了第三茬,江淼估計仙豆的根系規模已經到了一個極限。

  這是基于農田種植密度決定的。

  周邊都是其他大豆的根系,自然沒有辦法進行主根系的擴張,如果是自然環境下,那估計仙豆的根系可以繼續向四面八方擴張,直到達到壽命終結的那一天。

  仙豆的基因之中,含有短絨野大豆的基因片段,這個野生品種也是多年生的大豆品種,通常可以在野外生存3年左右,但其極限壽命可以達到10年。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江淼估計在人工栽培環境下,仙豆系列的極限壽命應該在6~7年。

  不過考慮到多年生植物后期的產量會下降,在第5年就可以便拔除老株,開始補種新苗。

  當然,也可以挖掘地下的大豆根塊作為種子使用,這也和使用豆種差不多,甚至可以保證前期的生長速度更快。

  仙豆系列對于沙地土壤的改造效果,也是非常驚人的。

  本身豆科就會在根部形成大片含氮根瘤,加上仙豆系列如此龐大的根系和不斷增加的根塊,這會導致土壤的有機質飆升。

  其實計算一下就知道,因為終末期的仙豆,每畝在1.5萬棵左右,單棵的根系和根塊加起來差不多有30公斤左右,去掉水分,大概7.5公斤的纖維素、淀粉、果和維生素、無機鹽等,每畝可以增加112.5噸干物質。

  加上地上每年的兩茬的枯枝爛葉,每一株每茬可以產生40∽50克左右的干物質,5年就是6~7噸干物質。

  考慮到自然分解和植物本身消耗,大概會給土壤增加75噸左右有機質,相當于11.25厘米厚度的黑土。

  而當前東北地區的黑土土層,已經從上個世紀的70~100厘米厚,下降到只剩下20∽40厘米了。

  種5年周期的仙豆大豆,相當于人造11.25厘米厚度的黑土。

  哪怕以后大豆產能過剩,這些土地被仙豆大豆改造過的農田,也可以利用起來種植一些耐旱農作物。

  只要灌溉跟得上,甚至可以考慮種植一些耗水量中等的農作物。

  不過漠南地區估計就東部可以勉強種非耐旱型農作物,漠南中部和西部只能種大豆了。

  但是東北地區卻可以考慮,使用仙豆大豆對黑土地進行保育,只要種植五年仙豆大豆,就可以恢復10~11厘米的有機質土層,然后高強度耕種五年,如此重復進行,基本可以確保東北的黑土地的有機質含量不會出現大波動。

  這不僅僅對于東北黑土地有效果,對于黃土高坡、華北平原地區的農田,同樣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育效果。畢竟近幾十年來,黃土高坡、華北平原的農田土壤有機質,下降得非常厲害,而目前市面上的有機肥價格又不劃算,大量補充有機肥對于農民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可以采用輪耕的方式,將土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種植小麥玉米小米,一部分種植仙豆大豆,五年之后進行交換種植。

  而且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坡的降水量和光熱條件比漠南好很多,仙豆大豆根部的干物質積累速度會加快,如果考慮到土地利用率問題,完全可以在第三年就就仙豆大豆的根系粉碎還田。

  不過江淼也知道人口稠密的華北平原要搞到大片農田很困難,加上當地人地矛盾嚴峻,海陸豐公司就不去華北平原湊熱鬧了,到時候直接賣種子就可以了。

  而黃土高坡那千溝萬壑的地形,加上當地環境保護的要求,同樣不適合海陸豐公司進入。

  這也是江淼為什么挑選了漠南東部作為第一批大規模實驗田的原因。

  江淼在主基地考察之后,又來到了附近的第二基地,這個基地就在銀沙灣景區附近。

  這個基地同樣有500畝,也是在公路不遠處的民房后面,由一大片沙地改造而成。

  負責這個基地的人,是漠南分公司副經理吳松,他是當地人,吳松只他的漢名,他還有另一個名字那日蘇·兀良哈。

  “大松,現在這個基地情況如何?”

  昨天晚上已經一起吃過飯,江淼自然知道對方的名字和號。

  吳松苦笑回道:“老板,現在工程隊人數不夠,這邊就用水泥柱和鐵絲網包圍起來,然后放了四個集裝箱房在這里。”

  “可以請當地的施工單位,盡快安排羊舍和牛舍的建設。”踩著松軟的沙子,江淼來到沙丘上。

  放眼望去,這邊的沙漠沙丘高度更高,更加密集。

  隔壁還保留著3.3萬畝面積的銀沙灣景區,有不少游客正坐著沙地越野車,感受著這凜冽寒風下的大漠風情。

  “這一片沙漠的沙丘太大了,不要改造了,直接撒播大豆種子和苜蓿草籽就可以。”

  呂偉斌過來實地考察之后,就發現這邊的沙漠流動沙丘面積非常大,他昨天晚上就給江淼提了建議:“我也是這樣想的。”

  大豆除了大豆豆實可以作為油料和飼料,其豆苗也可以作為牧草使用,而且其效果和苜蓿草差不多。

  因此呂偉斌在考察之后,打算奢侈一點,直接將這苜蓿草和大豆進行混播,而且不改造沙丘地形。

  達到生長到80天左右,直接進行收割,將鮮草和豆莢全部粉碎成為草粉,可以直接喂養牛羊,也可以做青貯料。

  當然,這種不改造地形的后果,就是有一部分區域的豆苗和苜蓿草無法通過機械化收割。

  但是這無關緊要,因為收割不了的豆苗和苜蓿草可以放牧,讓牛羊去吃就可以。

  因此對于這35萬畝沙漠,容易改造就改造成為可以大規模機械化的大豆田,改造難度太大的,就直接繞過鋪設草方格固定起來先,然后撒播大豆和苜蓿草籽,作為牧場使用。

  呂偉斌已經派人通過無人機航拍,測繪了塔敏查干沙漠的粗略地形情況,其大型流動沙丘和半流動沙丘,大概有7萬畝左右,加上附屬的區域,大概就是10萬畝。

  吳松喝了一口水:“老板,我認為可以增加一批草方格布置車。”

  “可以,你們向采購部發清單。”

  嘴唇干裂的劉治本,擦了擦被風沙迷了的眼睛,然后說道:“老板,如果今年只能改造20萬畝沙漠,我建議將剩下的沙漠全部混播上大豆和苜蓿草,反正我們的種子足夠。”

  “你們看情況安排。”

  呂偉斌拿下墨鏡:“如果是這樣安排,老板,我認為有必要采購一批大型聯合收割機,雖然本地聯合收割機隊可以聘請,但他們的規模沒有辦法滿足我們的需要,就算是北大荒集團旗下的收割機隊,其收割時間也和我們差不多,加上距離因素,可能會導致我們大豆田錯過收割時間。”

  江淼也覺得這個安排比較妥當:“你們計算一下,盡量購買工作效率比較高的大型聯合收割機,減少駕駛員雇傭規模。”

  “好的。”呂偉斌笑著補充道:“其實我們布局大型聯合收割機,如果周邊有其他種植戶,他們肯定也需要,到時候還可以賺一筆收割費。”

  “不要擔心錢,現在錢,很快就可以連本帶利賺回來。”

  吃了一嘴沙的江淼,趕緊從沙丘上下來,用礦泉水漱了漱口,這個季節的哲里木市風大沙多,特別是正在這種沙漠邊緣,不一會就渾身風塵仆仆。

  上了皮卡車。

  江淼苦中作樂,笑著地說道:“明年有機會再來,估計就看不到這漫天風沙了。”

  “這倒是非常有可能。”呂偉斌可是看過仙豆系列在實驗室沙地的表現。

  “老板,你可能要失望了。”吳松苦笑著:“咱們這里的風沙,有本地的原因,還有一部分是北邊鄰居的原因,就算是將整個漠南噸沙地沙漠都變成草地,也只能降低風沙,沒有辦法完全避免。”

  “漠北嗎?”

  “就是那邊。”

  眾人聊著天。

  不一會,車隊又來到了一個地方,同樣是在養畜牧河邊上。

  門口的招牌已經更換上新的,新招牌上寫著:海陸豐公司(漠南分公司)庫倫養殖基地。

  進了養殖基地。

  里面有不少正在咩咩叫的小尾寒羊。

  下車后,一股羊騷味和牛糞味,還夾雜著一絲青草味,當地人習慣了就聞不太出來,而初來乍到的江淼,一下子就被沖得腦瓜子發懵,過了幾分鐘才緩了過來。

  “老板,羊舍味道有點重。”呂偉斌就一瓶白油遞給他。

  吸了一口白油,江淼才精神了起來:“這味道,不熟悉的人,確實有點難受。”

  吳松說話轉移一下注意力:“老板,這個養殖基地是一家冀南的企業過來投資的,不過由于這兩年牛羊肉價格一直低迷,加上那個企業資金出了問題,便被我們收購了。”

  “這基地可以養殖多少牛羊?”江淼看著不少空蕩蕩的羊舍問道。

  吳松回道:“可以養殖15000頭羊,或者養殖5000頭黃牛,不過這家企業的草料配套有些不夠,加上牛羊肉價低迷,他們這兩年的存欄量一直在減少,目前只有1700頭小尾寒羊。”

  “要擴大規模,將這個基地的存欄量拉滿。”江淼又轉過頭看向劉治本:“治本,你安排一下配套設施,無論是草料加工設備、有機肥發酵設施,還是獸醫設備,都要盡快落實。”

  “沒問題。”劉治本點了點頭。

  其實海陸豐公司現在進入漠南養殖產業,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地方,就是羊肉牛肉價格低迷,要大規模收購羊羔和牛犢比較容易,甚至可以購買到不少可以繁殖的種羊種牛。

  有弊的地方,則是要面對市場價格的低迷。

  不過對于海陸豐公司而言,現在的市場價格不算什么,大不了使用自己的牧場牧草,這可以減少很大的成本支出。

  (本章完)

大熊貓文學    我看到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