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五十二章 圍爐煮酒,劍至百靈

  “為何先是百靈谷?”

  程心瞻問。

  在他看來,苗人最擔心的是天象,不應該是先談自己的合道之地或者說先在哪里起壇結陣祈晴雨嗎?亦或是召集各方頭領,開一個戰前的動員會或是計劃會。怎么會是百靈谷呢?

  攘外必先安內?

  如果這樣的話,顯然烏蒙王才更有威脅才是。

  這時,寨主反問道,

  “據我所知,現在南派魔教,應該只知曉先生去過青龍洞吧?”

  程心瞻聞言點了點頭,因為青龍洞的護山大陣是把大山藏于虛空,四面無遮攔,又有法寶青龍鐘,牢扣苗疆地脈,將望春山緊鎖,這是青龍洞五境開山祖師留下來的手段。即便是他,也不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覺的破開虛空與青龍鐘進去,只能以外力強攻,這樣一來就不可能不引起魔道警覺。

  另外,象龍占據了紅木嶺,離青龍洞極近,有什么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妖王注意,所以程心瞻一開始就沒想過能瞞得住。他在望春山外說的那些話也是故意的,就是要當著魔頭的面激一激青龍洞,叫其騎虎難下,也讓魔教把目光都投過來。

  至于仙人洞和蚩尤洞,這兩家都是有迷障遮攔,以云瘴鎖山,而且覆蓋范圍極廣,就連魔教也無法完成全方位的監視,所以程心瞻都是趁著魔教的目光還停留在青龍洞的時候悄然入山,既不顯得自己咄咄逼人引發三家應激抵抗,也好讓魔教掉以輕心。

  “這就對了。”

  老寨主點頭,說,

  “現在,趁著魔教還沒反應過來,或者說,還沒有采取什么具體的措施,魔龍表面上還是要遵守自己的法誓,我們先把百靈谷給拿了。”

  聽到老寨主這樣說,程心瞻便問,

  “那百靈谷有何特殊之處?”

  這時,紅冠先生閎嘉文代為作答,

  “百靈谷本身倒沒有什么太大威脅,麻煩的是百靈谷主人天蠶仙娘。”

  “愿聞其詳。”

  “蠶娘是異種天蠶蠱蟲得道,天蠶蠱在我苗疆蠱蟲里,基本就是到頭了,品階極高,對其余蠱蟲有天然壓制。打上照面,三境以上的蠱蟲實力要減半,三境以下的蠱蟲,直接不能動彈。

  “而且天蠶蠱還有一道神通,能吐「牽機絲」,這蠶絲扎到其余蠱蟲頭上,立馬就能操縱蠱蟲,反噬其主,極為厲害。蠶娘修到四境,一張口,千絲齊出都不成問題。這對我苗人的戰力壓制太厲害了。

  “廣法先生,我口中的苗人還不止是說蚩尤洞以及普通的苗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身在苗疆就沒有不用蠱的。伏霞湖也用蠱,他們用血蠱,近些年也開始用水蠱;仙人洞用氣蠱、云蠱和火蠱居多;青龍洞則喜用藤蠱、鱗蠱和光蠱。這些都是要受影響的。”

  程心瞻聽著眉頭一皺,蠶娘投魔都幾十年了,既然她對苗人的影響如此惡劣,那按理來說,只要蚩尤洞能辦法,肯定是早殺了,能拖到現在,只能證明蚩尤洞對此無能為力,他略有不解,便問,

  “閎道友,您是陽禽重明雞得道,按理來說是先天厭勝這些蟲怪之流,同為四境,您竟然奈何不了那蠶魔嗎?”

  閎嘉文聞言苦笑,回答,

  “確實不能,雞禽雖克制蟲屬,但也講究跟腳位分,就我當前種血來講,確實對天蠶起不了太大作用。這就好比狐貍吃雞,但當今天下,除了四境往上的九尾天狐,也沒有哪個狐精敢說能厭勝我一頭。

  “但您是不一樣。”

  閎嘉文話鋒一轉,看著程心瞻,兩眼炯炯有神,振奮道,

  “您是領會了丙火真意的,而且有昴宿內景神在身,還有與之匹配的兵器。昴宿為雞禽頂峰,我敢說,天下間沒有哪個蟲子是不被昴宿厭勝的,也沒有哪個狐精敢說自己能厭勝昴宿。當年的五毒天王何等了得的兇魔,不也死在您的劍下嗎?”

  顯然,蚩尤洞確實是一直在關注著程心瞻的,連他的內景神、飛劍和過往戰績都一清二楚。

  “這沒問題!”

  程心瞻也是一口就答應下來。無論是湘苗反攻還是自己修到四境圓滿出山行走,總要找一個大魔頭來祭旗才是。既然如今湘苗兩地都看上了蠶娘,那就是她了。

  其余三人聽言均是松了一口氣,面露喜色。

  “不知先生對蠶娘可有了解,需不需我來為先生講一講百靈谷和蠶娘?”

  閎嘉文道。

  “有勞您給說說。”

  程心瞻對蠶娘有著一些淺顯的了解,都是來自于鄧青陽。鄧青陽與蠶娘對峙幾十年,交過不少次手。他跟程心瞻提過,蠶娘也是老牌元嬰了,入四已經有不少年,元嬰穩固,締結了道域,但還沒有度過災劫。

  這個妖魔不擅近身,專以蠱蟲對敵,有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毒蟲。攻伐寶貝是一根長鞭,蠶絲絞成,另有一套鈴鐺法寶,能惑人心神,也能護身。

  對于蠶娘,程心瞻大概就知道這些,此時有苗疆當地的高手愿意再給說一說,他當然也是想聽的。雖然他對自己如今的境界戰力比較自信,但是對敵人多了解一分,也就多省力一分,勝算也就更大一分。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便是如此。

  于是,閎嘉文便道,

  “蠶娘是締結了元嬰道域的,她那道域喚作「織繭天籠道域」,道域中是縱橫交織的蠶絲,極為鋒利,又堅韌不可掙脫。早年間她有一個仇家,我們苗疆雷公山的大妖髭蟾,這也是一個了不得的異種,跟腳不差天蠶。這兩人互為天敵,一直不對付,不過蠶娘先于蟾公入四,自那之后蟾公就徹底銷聲匿跡,躲藏著不肯出來。

  “蟾公其實是在暗地里一直尋機入四,并真險些讓他成功。可惜他命不好,閉關成胎的時候胎音泄露了一聲,馬上就被蠶娘找上門來。當時蠶娘元嬰穩固,并已經締結了道域,把這「織繭天籠道域」施展出來,將蟾公團團圍困。蟾公本事跟腳高,本事了得,肚子里能藏雷,而且也是修到坐胎境,真拼起命來,那威力也是相當驚人的。

  “可是,就是這樣一頭大妖,在「織繭天籠道域」里一點浪花沒翻出來,連蠶娘的面都沒見著,就活活被蠶絲絞死了。”

  閎嘉文說的很鄭重,想來那個蟾公當年也確實是個有本事的。不過可惜,破四的時候沒有藏好自己。這讓程心瞻想起了自己點化的射蜮,也是在破四時被人偷襲而死,到現在都不知道兇手是誰。

  “蠶娘之前在九嶷山倒還好,但現在回了百靈谷,那里被她拉了大量的蠶絲,又布置許多毒蟲,與她的道域相配,虛實相合,要更難對付。”

  閎嘉文提醒說。

  程心瞻點點頭,認真聽著。

  接下來,閎嘉文挑著重點,又給程心瞻仔細介紹了蠶娘身上的幾件厲害法寶以及幾種大有能耐的蠱蟲。

  其中最為玄奇的,非情蠱莫屬。

  這情蠱在閎嘉文口中顯得極為神異,說是非女子不能養成,而天下男子與之對敵都要受到影響。即便是意志堅定的,也難以對蠶娘下死手,要是那些自制力差些的,反過來還要對蠶娘言聽計從。

  與此同時,這情蠱又稱「百靈蠱」,能誕下「子嗣卵」,此卵有異能,能與天下蠱蟲相配。一旦有哪類蠱蟲因數量太少,要瀕危絕嗣,可取蠱精注入「子嗣卵」,此時無需同類母蠱受孕,任一種蠱精在卵中都可發育生長,破殼而出時便是一只新蠱。百試百靈,因而得名。

  “竟這般神奇?”

  程心瞻訝然。

  閎嘉文點頭,

  “正是,但情蠱是極難培育的,在我苗疆大地上都絕跡好多年了,數百年來,目前只有蠶娘一個人養出來。也正是因為此蠱特殊,所以滇苗湘的許多蠱道高手都圍攏在蠶娘身邊聽命,方便求卵。另外,也正是因為有情蠱,所以百靈谷內的蠱蟲數量是最多的,許多寨子要是有蠱蟲絕種,也會來百靈谷求蠱配種。”

  程心瞻了然,難怪,難怪蠶娘在苗疆地位如此之高。當年此妖投魔,造成的影響巨大,連帶著許多散修和旁門都投了魔,根源就在這里。

  接下來,閎嘉文又細細說了一些注意事項,老寨主和白凱風也都補充了些。吊壺里的酒添了又添,說完時已經夜半,都到丑時了。

  最后,閎嘉文也覺得沒什么可以細說的了,便問,

  “不知先生打算何時動手,屆時我可以領先生過去,為先生掠陣。”

  程心瞻今夜喝的比較盡興,見吊壺再度見底,便催促著老寨主趕緊添酒,自己葫蘆里面的是喝一口少一口,可不敢再往外交代。此時聽閎嘉文詢問,他便回,

  “那就現在吧。”

  “現在?”

  閎嘉文吃了一驚,添酒的老寨主和白凱風也都詫異看過來。

  “先生這是要煮酒斬妖魔嗎?那老漢這回多添些酒,叫沸慢一些,好叫先生回來時正好喝上。”

  老寨主湊趣說。

  閎、白二位眼中也流露出異樣的光彩,都知道廣法先生從無敗績,但先生入四后還未與人真正交過手,沒想到這第一仗來的如此突然,如此豪情。

  通曉萬法的四境大圓滿啊,不知動起手來會是怎樣的聲勢。又是否真能在煮酒之間斬魔而還,成就一段傳奇故事呢?

  “我為先生引路!”

  閎嘉文霍然起身。

  “我為先生駕風!”

  白凱風也要去看個熱鬧。

  “不必,不必。”

  程心瞻卻是搖了搖頭,拉兩人坐下,說道,

  “不必如此麻煩。”

  閎嘉文有些急,連道,

  “先生,百靈谷兇險,谷中還有一眾高手與蠱蟲,蠶娘占據地利人和,先生不可大意。還是莫要孤身前往,且讓我等隨同,也好有個照應。”

  “老寨主,不用換!”

  程心瞻抬手去攔老寨主,有些哭笑不得,老寨主不知從哪里摸出來一個像米缸一般大的巨型吊壺,要來換火塘上的小吊壺,看來是想要給程心瞻留足充裕的時間。

  攔下老寨主,程心瞻對三位說,

  “你們不必去,我也不孤身去,咱們繼續喝酒。”

  程心瞻此話一出,把三人弄得一頭霧水,又說現在去斬魔,又說人不必去,什么意思,廣法先生是要請他人代勞?代勞當然并非不行,只是換做他人前往,只怕起不到對蠶娘的厭勝功效,會事倍功半吶。

  三人滿腔疑惑,不過還未等三人問出口,程心瞻就自己給出了答案,

  “貧道認真聽了幾位對蠶娘的介紹,我看我就不必親自過去了,由書劍代勞應該足矣。我們繼續煮酒,商量商量下一步該怎么做吧,三湘那邊的道友還在等著貧道的信。”

  “什么?!”

  三人異口同聲叫了出來。

  這一次,程心瞻直接以行動回答。

  只見他懷里躍出一團靈光,左眼中迸發出一道劍光,隨后劍光刺破虛空,靈光搭乘著劍光遁走,一閃而逝,就此不見了蹤跡。

  “添酒。”

  程心瞻催促老寨主,換大吊壺不必,一時半會熱不起來,但酒是不能停的。

  苗、滇、荒三境交界處,南盤江北岸。

  此地群山簇擁,水流密布,便造就出許多幽深陰濕的山谷與峽谷。這其中要數百靈谷最為有名。

  百靈谷之名源自于山谷主人天蠶仙娘。天蠶仙娘在苗、滇、荒三境疆域均有顯名,其人蠱術了得,谷中蠱蟲眾多,前來求蠱、醫蠱、配蠱之人絡繹不絕,所求無所不應,百試百靈,因而得名。

  此地原本是個旁門勢力,仙娘一心育蠱,不問山外事,是個世外高人一般的人物。不過四十多年前,受南派宗祖蝕真大圣上門親邀,百靈谷劃歸了魔門,仙娘外鎮三湘九嶷山,這百靈谷便瞬間冷清了不少。

  不料,東邊還是山高水深,難以撼動,蠶娘未曾在三湘開辟出一番嶄新基業來,反而是在前些時日灰溜溜的跑回來了,聽說傷的不輕。

  不過到底是人的名樹的影,只要蠶娘那一身玄奇的蠱術還在,那身邊就必然少不了擁躉。三地的蠱師們聽說蠶娘敗逃歸山,不但不曾嗤之以鼻,反而是一擁而上,來到百靈谷邊搖旗吶喊,以表忠心。

  然而,不知蠶娘是心灰意冷了,還是實在受傷過重,回來之后并不出門見客,反而是興起了煙瘴,把山谷緊鎖,連個面都沒露,也不曾傳出什么消息來。

  只不過,山谷外的一眾擁躉卻都是些不輕易言棄的,圍著不走,就地挖洞建廬,說是隨時候命,聽從差遣,要生死追隨,助蠶仙再興大業。

  時間來到這夜丑初,只聽“轟”的一聲,一道炸雷般的巨響在苗疆西南角的上空綻開,滾碾群山。圍攏在百靈谷四周的魔道蠱師們嚇了一跳,紛紛抬頭去看。便見頭頂虛空裂開了一條巨大的縫,那顆金燦燦的、明明已經沉入西山的太陽不知為何在夜間出現,從這縫里飛了出來,把群山照亮,然后往百靈谷墜去。

  太陽照亮的不僅僅是群山,還有這些魔道蠱師們驚恐的面龐,緊接著,這些蠱師們便同山林里的鳥獸一起,四散往外,亡命奔逃。

大熊貓文學    蜀山鎮世地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