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325章 龍翻身,國運衰

  抄了一座名剎,僅收獲的糧食就比得上一個州府的官倉。

  更別提那些數額不菲的香火錢。

  這如何能讓凈軍首領,停下繼續抄寺廟的步伐。

  那些想要逃糧稅的刁民們,只要把糧食往大山里一藏,包袱一卷就可以躲在外面幾個月不回家。

  但寺廟卻搬不走,廟里的和尚也跑不了。

  凈軍們索性就專挑大大小小的寺廟下手。

  對那些上繳香火錢和糧食態度積極的,多少還會給對方留下點口糧度日。

  那種和臭石頭一般,拒絕上供也不懼生死的僧侶,碰到凈軍手里的火器,也都沒能有個好下場。

  這幫閹人說開槍就開槍,半點不含糊。

  在一個,有數千武僧拱衛,且供奉大唐高僧舍利子的名寺中。

  對方武僧的身手很是不凡,三兩下還把凈軍的火器給繳獲了不少。

  氣急敗壞的凈軍首領,直接給主持和尚下了最后的通牒:

  如果不拿出多少量的糧食和香火錢來,他們就要一把火燒了寺里的這千年建筑。

  一萬凈軍,一人往寺廟里丟一把火是個什么場景?

  主持和尚還真不敢賭!

  最終只能做出了退讓。

  上供吧!

  啃下了硬骨頭,周圍其它寺廟再無阻擋。

  就在凈軍首領這種無底線的騷操作中,數以萬石的米面和數量龐大的香火錢陸續往商都運了回去。

  經手的這些閹人,更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你問皇城是個什么態度呢?

  自然是舉雙手贊成的!

  都要餓死皇帝和太后了,誰會在意這些糧食和香油錢的出處呢?

  攝政王在朝堂上更是口出狂言:

  “佛祖要是怪罪,就怪本王好了!本王這個閹人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文武百官,誰敢勸諫?

  不讓抄寺廟,攝政王就要讓凈軍抄他們家!

  兩相對比,那還是讓這些閹人去禍害寺廟吧。

  反正,佛祖慈悲!

  什么樣的惡人,只要放下屠刀都能渡!

  不想。

  就在第十八家寺廟遭到凈軍洗劫時。

  商都以東三百里的皇陵,當天夜里就發生了震感頗強的地震。

  邶太祖的地宮陷入了,如萬丈深淵的地縫中。

  奇也奇在這里。

  皇陵如此大的地震,卻沒有波及到周圍的州縣。

  離得近的。

  最多也就是房屋裂開了口子。

  沒有無辜百姓因此而傷亡的。

  沒過幾日,就有一首由某高僧圓寂前編寫的童謠,傳遍了商都附近的幾個州府。

  童謠是這么唱的:

  皇城高,民心低,賦稅重重如山積。

  金鑾殿上笑聲朗,田間地頭淚漣漣。

  廟宇靜,香火寒,佛光難照苦難間。

  僧侶乞食街頭巷,皇恩浩蕩何處尋?

  龍翻身,國運衰,風雨飄搖何時休?

  童謠聲聲傳四海,只盼天明照九州......

  聽聽,聽聽。

  龍翻身,國運衰!

  這就是說,邶國的國運到頭了!

  滿京城,真的沒有大臣聽見這種童謠嗎?

  聽見了,又能怎樣?

  宮里如今正經主子就三人。

  太后娘娘、小皇帝和攝政王。

  老皇帝的數百嬪妃們去家廟的去家廟,家里托關系花了大價錢的,差不多也都“死遁”了。

  有了凈軍送回來的錢財和糧食,皇宮里裁員后剩下的這一千多人,日子還真是比任何時候都要滋潤。

  地龍翻身?

  不是沒有百姓傷亡嗎?

  邶太祖的地宮被埋進深淵里,不是更好?

  省的有那盜墓的打里面陪葬品的主意!

  沒有百官會在這個當口,讓一個不到一歲的小皇帝為地龍翻身下罪己詔。

  總之,內城的達官顯貴照樣歌舞升平。

  外城的百姓們卻是處于人心惶惶中。

  童謠的內容,大家都入了心。

  不少百姓四下里議論開來:

  “龍翻身,國運衰!看來老天爺是在給我們示警,不然,為啥龍翻身只單單禍害了皇陵呢?”

  “哪有千年不換的朝代,兩百多年的國運也不算短的了!就是不知道接下來,又要落到誰家頭上。”

  “我才不管金鑾殿上那一把椅子誰坐,如今家里這日子是真過不下去了!賣細糧的糧鋪關門數月,菜市場上粗糧也沒得賣,每日就那么一點葷腥也輪不到咱!更可氣的是,腦袋大的倭瓜都敢賣一錢銀子一個!”

  “誰說不是啊?我家已經連著吃了半個月的倭瓜粥和蘸醬茄子胡瓜了。那些糧鋪到底甚么時候才會開門啊?”

  “沒指望!聽說糧差們下鄉半個多月,都沒能征回糧稅來。”

  “不能夠吧?幾千天,城外可是有一百多輛馬車往內城拉東西,看那車轍的深度,就是糧食無疑。”

  “呵呵,沒聽那首童謠前半段是怎么唱的嗎?那幫閹人,都逼著人家高僧街頭乞食了!喪心病狂啊,居然連寺廟里的香火錢和糧食都敢收刮!”

  “別說,你還別說!會不會就是那幫子閹人對佛祖不敬,才降下龍翻身把太祖皇陵給埋了的懲罰來?”

  “有道理,人在做,天在看!”

  “那以后,誰來管我們的死活啊?”

  “管不了!至少明年秋收前沒指望。”

  “為啥啊?”

  “我家有大舅的侄子的表叔就是糧差,聽他傳回的消息,說下面村子十個有五六是空的!人都不在,誰種田?今年秋,能收到糧食的田地估計都不到四成!”

  “嘶!”

  四成田地種出來的糧食,還有得賣嗎?

  即使有賣的。

  萬貫家財在這樣的物價中,又夠生活幾個月?

  “聽說,邊軍把北方的韃靼和西北的胡人全都打得潰不成軍了。你們要離開的,趕緊趁現在各地還未發生大規模的戰亂趕緊走吧。”

  “金先生,您的意思是,年前還得亂?”

  “皇城根下的老百姓都要餓死了,其它州府難道比這里的日子更好過?聽我的,帶上所有的家財去北方,可以去西北,也可以去幽州!總之,越快離開越有活命的機會......”

  金先生可是鄰居街坊中,學問最高的人。

  他的話,一傳十,十傳百。

  知道他品性的人都深信不疑。

  于是。

  繼家徒四壁的難民逃荒后,就連商都外城那些小有家產的百姓,都陸續開啟了新的移民潮......

大熊貓文學    豬肉西施她,干活比殺豬還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