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19章 道門八仙

  離恨天,兜率宮。

  八卦爐中的六丁神火幽幽閃爍,明滅不定,似藏天地之秘,蘊乾坤之變。

  “是我的先天純陽劍…”

  東華帝君心有所感,察覺到八卦爐中隱隱有法寶,正在煉制。

  而且,這法寶的氣息,他頗為熟悉,好似是他那柄先天純陽劍所化的碎片。

  不過,現在不是考慮這把先天純陽劍的時候。

  “九轉還魂丹…”

  東華帝君再次看了一眼那枚九轉還魂丹。

  雖對太上老君心存疑慮,但他深知,此刻絕非貿然質問之時,更不能沖動行事,與對方撕破臉面。

  畢竟,今時今日,局勢已然明朗。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人家若還笑著與你商談,那便是還念著幾分舊情。

  若自己一味無能咆哮,除了徒增笑柄,又有何用呢?

  東華帝君緩緩抬起頭,沉聲問道:

  “太上道祖,有何條件,但說無妨。”

  言罷,東華帝君又鄭重補上一句:

  “還請太上道祖明示。”

  大家都是聰明人。

  東華帝君心中明白,天下哪有免費的饋贈,又豈會有無端之恩?

  太上老君保全他的性命,算是還了東王公當年的敬茶之情誼。

  自此因果了結,彼此兩清。

  可如今,太上老君欲出手救活牡丹仙子,東華帝君深知,這背后定有所圖,必是要他東華帝君為太上道祖做些什么。

  “嗯…”

  太上老君微微頷首,目光望向遠方,似已穿透重重迷霧,看到了三界未來的風云變幻、興衰更迭。

  太上老君緩緩開口道:

  “東華帝君,如今因你反天之舉,玉帝請如來佛祖護駕,許了西方靈山佛法東傳之事。”

  “此舉看似是為了平定天庭之亂,實則卻為佛法東傳之事打開了方便之門。”

  東華帝君聞言,長嘆一聲道:

  “太上道祖,佛法東傳,此非我所愿也。”

  “我道門在東方傳承數以萬年,底蘊深厚,道法精深,豈容佛法肆意擴張,擾亂我道門根基。”

  “若佛法大興,我道門又該何去何從?”

  太上老君卻依舊面帶微笑,神色從容,說道:

  “帝君勿憂,此乃天道大勢,不可違背。”

  “天道輪回,自有其規律,我等只需順其自然即可。”

  “不過,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眼下有一時機,正是我道門當興之時。”

  “東華帝君,你本就是男仙之首,統率海外三仙,為東方道門之帝君。”

  “此一世,你雖無天帝之氣運,無法登臨天帝之位,但仍為東方木公之位格,身負東方道門帝君之氣運。”

  “東方道門之氣運,盡在你身。”

  “這氣運,乃天地所賜,蘊含著無盡的機遇與可能。”

  “大有可為。”

  東華帝君知道正題來了,他目光一凝,緊緊盯著太上老君,問道:

  “太上道祖欲如何行事?”

  太上老君神色莊重,緩緩說道:

  “老道欲‘借’你帝君之氣運,為我東方道門謀一番興盛。”

  “此外。”

  “帝君的氣運與東方道門緊密相連,我還需要帝君入我人教,為我人教子弟,去下界為我道門之人教傳道,便可將這氣運融入道法傳播之中。”

  “屆時,你傳道之處,便是道門興盛之所。”

  “你所到之地,信徒匯聚,道法弘揚,氣運自然隨之流轉,為我道門所用。”

  “雖西方靈山可能有‘佛法東傳,西行取經’。”

  “但日后,我道門也可再來一個‘道法西傳,東游傳道’,以助我道門大興。”

  太上老君的心中,自然早有謀劃…

  正如那句話:“紅花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

  闡教也好,截教也好,人教也好,其實都是道教,都是太乙玄門。

  這道門三教的三清道祖也是三團清氣所化,大家同根同源。

  就像是一朵荷花,有的是上面的紅荷花,有的是上面的青荷葉,有的則是下面的白蓮藕,雖然形態各異,卻一脈相承。

  道門三教本是同根生,曾于洪荒天地間各展風華,共譜道門輝煌的過往。

  那個時候,西方教不過大貓小貓三兩只罷了。

  奈何天道弄人,自封神大戰起,風云變幻,如今三教之境遇,已是天差地別。

  遙想當年,截教萬仙來朝,門下弟子如繁星璀璨,遍布三界。

  通天教主秉持“有教無類”之理念,廣納門徒,無論仙、妖、人、鬼,皆可入其門下,修習道法。

  截教勢力一時無兩,威震洪荒。

  然而,封神大戰,截教深陷漩渦,成為各方勢力角逐的犧牲品。

  萬仙陣中,截教弟子死傷無數,元氣大傷。

  大戰過后,截教覆滅,往昔的輝煌如夢幻泡影,消散于天地之間。

  在下界,截教的道統傳承幾乎斷絕,僅余些許殘篇斷簡。

  再看闡教,闡教的玉虛十二金仙曾是闡教的頂梁柱,個個神通廣大,法力高強。

  然而,封神大戰之后。

  闡教的玉虛十二金仙有的棄道入佛,投了西方佛門,尋求新的修行之路…

  有的則怕沾惹紅塵煞氣,再次面臨殺劫,紛紛閉關修煉,閉世不出,隱匿于深山古洞之中,專心修行斬三尸之道,以求自身超脫…

  封神之后,闡教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正如那句諺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闡教、截教可謂是鷸蚌相爭,最終兩敗俱傷,只留下滿目瘡痍的道門。

  而西方佛門這個“漁翁”最終得利,趁機興起。

  而人教,雖秉持無為而治的理念,順應天道,不刻意強求。

  但如今,截教覆滅,闡教隱退,維護道門道統的重任,還是落在了人教身上。

  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卻也需有人傳承弘揚。

  若無人傳承,再精妙的道法,便如那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終將枯竭,道門也將逐漸衰落。

  不過,人教本就隨心自然,既可出世修行,如閑云野鶴,逍遙于天地之間;亦可入世,濟世度人,拯救蒼生于水火之中。

  他人教原本人丁稀少,門下子弟并不多。

  但如今,風云變幻,佛法東傳之勢如洶涌浪潮,席卷而來。

  眼下,截教覆滅,道闡教隱退,西方佛門崛起。

  太上老君深知形勢嚴峻,若道門再不有所行動,必將在這場信仰之爭中逐漸式微。

  而如今三清圣人均不在三界之中。

  那他太上老君,便是如今三界內的“太上道祖”,是道教之首。

  三界之中,道門以他為尊,尊他為“太上道祖”,他也需為道門謀劃。

  于是。

  太上老君已經決定,要大開他的人教之門,廣收人教弟子,讓人教弟子入世修行,濟世度人,在下界傳道。

  如今佛法東傳之勢已成,那西方佛門可借著這股勢頭,在下界廣收信徒,聲勢浩大。

  那么,道法又為何不可西傳?

  “西行取經”可,那“東游傳道”又何嘗不可?

  此也是順勢而為之事。

  這正是:“道法自然,清凈無為,人間本位”。

  什么是清凈無為?

  即,他對任何事情都持任其發展的態度,既無為,又無所不為。

  他不刻意去干預,卻能在關鍵時刻,順勢而為,推動事物的發展,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此時此刻。

  離恨天,兜率宮中,仙霧繚繞,八卦爐中的六丁神火正熊熊燃燒。

  對于這“道門人教下界傳道”之事。

  太上老君端坐于“風火蒲團”之上,雙目微闔,心中早已勾勒出一個宏偉且精妙的計劃——“道門八仙”之計劃。

  當然了。

  這道門八仙之數,絕非隨意而定;這道門八仙人選,更非隨意湊數。

  這道門八仙分別對應八仙涵蓋“男、女、老、少、富、貴、貧、賤”八類社會角色。

  恰似一幅完整的社會眾生相。

  道門人教八仙,即:

  男(呂洞賓)、女(何仙姑)、老(張果老)、少(藍采和)。

  富(韓湘子)、貴(曹國舅)、貧(漢鐘離)、賤(鐵拐李)。

  在道門八仙的奇妙組合里,每位仙人都對應著獨特的意象與身份,又和道門八卦各相對應。

  其中,呂洞賓對應著道門八卦中的“乾金”之象,乾卦純陽,故稱“純陽呂祖”,寶劍亦曰純陽劍。

  其劍氣縱橫間,盡顯乾金之威。

  有溫婉動人的女仙何仙姑,她代表著坤土之象,她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是為“柔土”。

  還有身世坎坷的鐵拐李,他屬于“兌金”之象。

  鐵拐李以鐵拐為足,鐵屬金,足居下而屬陰,故呈“柔金”之象,與呂洞賓所代表之乾剛之金,對比鮮明。

  鐘離權,他的性格剛猛,手持寶扇一扇便能生火,代表“離火”之象。

  八仙各自代表道門八卦之中的乾金、坤土、震木、巽木、坎水、艮土、離火、兌金這八個卦象。

  其身份也各異,如呂洞賓曾為書生,何仙姑乃少女之姿,張果老為耄耋老者,藍采和為翩翩少年,曹國舅乃皇親貴胄,鐵拐李乃跛足乞丐…

  在這道門的人教八仙之中,值得一提的是,鐵拐李的姓氏“李”,其實就是太上“李老君”的李。

  鐵拐李(原名李玄)乃老子李耳的同族后人,直接師從太上老君,得其真傳。

  而鐵拐李又先后點化其他人成仙。

  故此,鐵拐李是為八仙之首。

  這道門八仙皆出于太上老君的門下,或為其徒弟,或為其童子,或為其徒孫…

  因此,這道門八仙也可以說是“人教八仙”。

  太上老君心中的“道門八仙”之計劃,即讓“男、女、老、少、富、貴、貧、賤”道門八仙入世修行,歷經人間百態,最終證得仙道。

  他們將以自身的經歷和修行,向世人展示“眾生皆可成仙”的概念。

  即,在這三界眾生的心中埋下一顆求道的種子。

  他要這三界眾生,皆知,只要誠心向道,無論男女老少,無論貧富貴賤,只要誠心向道,“機緣”到了,自可成仙。

  這顆“求仙問道之心”,便是太上老君垂釣三界眾生的餌料。

  他要讓這顆“求仙問道之心”的種子在眾生的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此才為道家長興的萬年大計!

  當然了,太上老君的這個“道門八仙”之計劃,與截教、闡教還是有所不同。

  截教的教義開放包容,幾乎來者不拒,無論是仙、妖、人、鬼,只要有心向道,皆可入其門下。

  然而,截教這種過于寬松的教義,也導致了門下弟子良莠不齊,道德約束較為寬松,最終在封神大戰中遭受重創,幾乎覆滅。

  而闡教則重視根骨資質,幾乎是只收人類精英和先天神靈。

  其教義隱含等級觀念,將萬物分三六九等。

  其中,資質差的,闡教基本不收。

  闡教的這種教義雖保證了門下弟子的整體資質較高,但也筑起了一道高高的門檻,將許多有向道之心的普通人拒之門外,使他們失去了成仙的機會。

  很多渴望求仙問道的人,壓根連闡教的門都進不去。

  而他太上老君今后的人教,則將會在這兩者之間取了個“平衡”。

  即,人教既許普通人成仙之機緣,讓那些心懷向道之心的凡人,無論男女老少,無論貧富貴賤,無論是什么年齡…

  即使是資質差一點的凡人,也沒關系,皆有機會踏上修行之路。

  但同時,也會對他們進行多番“考核”。

  只有那些真正心懷善念、意志堅定、有修行毅力之人,才能得到人教的認可,才能成為人教弟子,踏上成仙之路。

  在這宏大的計劃中,太上老君決定以“白牡丹仙子的復活”為餌,以“東華帝君的道門帝君氣運”為刃,推動道門八仙歸位。

  具體而言,便是借助東華帝君以自身的“東方道門之帝君氣運”為祭品,向天地祭祀,激活道門八仙之命格。

  待東華帝君氣運消散,其原本所擁有的帝君權柄,將如星辰碎裂般分化為八道仙源。

  這八道仙源,分別對應著道門八仙的“本命劫數”,猶如命運的絲線,將八仙的命運緊緊纏繞在一起,讓他們在歷經劫數中不斷成長,最終證得仙道,更進一步,是為“人教八仙”。

  但這其中,東華帝君本是洪荒世界的先天純陽之氣所化,曾為“三界準天帝”,后降為“道門帝君”。

  如今又要為了道門興盛,再降位格,恐怕會成為普通上仙,也就是個普通的“純陽真人”了。

  太上老君心中雖有“一絲不忍”,但為了道門的長遠發展,卻也“只能狠下心”來。

  他深知,奪別人氣運這種事情,皆有因果糾纏。

  太清圣人可能無所畏懼,但他太上老君還是要注意一下。

  最好還是“東華帝君”這位正主,他甘愿獻祭,他“心甘情愿”地配合。

  這樣,最好不過。

  “借我氣運一用…”

  太上老君的話語在帝君耳邊回響,那看似簡單的請求,實則暗藏玄機。

  東華帝君心知肚明:

  “太上老君這借…其實不過是個冠冕堂皇的說法罷了,說到底,就是直接拿了。”

  “畢竟,氣運這東西,一旦借出,便是有借無還,如同潑出去的水,再難收回。”

  回首往昔,第一世,他是東王公,乃先天陽氣的化身,為洪荒男仙之首,擁有天帝氣運,更有準圣之姿,威震洪荒,

  那時的他,受萬仙敬仰,風光無限。

  然而,命運弄人,世事無常。

  后來,他的天帝氣運,后被昊天所得,成全了昊天。

  第二世,他成為東華帝君,東方木公,東方道門之帝君,有大羅金仙之姿,在道門之中亦是地位尊崇、舉足輕重的人物。

  可如今,若這東方道門之帝君的氣運再散去。

  到了第三世,他恐怕就和普通的散仙沒什么區別。

  恐怕太乙金仙之境便是他修行的極限,什么“純陽帝君”?

  那以后,他也只能算是個“純陽真人”了。

  可是他有得選嗎?

  若他不答應太上老君,牡丹仙子便無法復活。

  牡丹仙子為他而死…

  而且,若佛法真的東傳大興,道門式微,他身為東方道門之帝君,又豈能坐視不管?

  沉默良久。

  東華帝君終于開口道:

  “太上道祖,若我答應將吾之氣運給予你,自愿以自身氣運獻祭。”

  “并且,我入人教,傳道法,助道門大興,你可否保證牡丹仙子能順利復活?”

  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決絕。

  太上老君微微一笑,說道:

  “帝君放心,老道既已應允,自會全力以赴。”

  “只要帝君依我所言行事,牡丹仙子定能重歸世間。”

  “老道還可吩咐月下老人,許你和牡丹仙子在下界有一世情緣。”

  “只不過,正如玉帝所言,從此世間再無東華帝君。”

  “那個你,已經不再是你了。”

  “東華帝君,你,可接受?”

大熊貓文學    西游妖帝:從小蛤蟆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