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031章 舊時代的告別

  北影廠1200人,其中有不少家庭。

  比如父母都是廠里職工,生了個孩子也進廠,一家三口都是電影人。所以按戶算的話,大概有幾百戶,以往搞活動,一戶派一個代表就行了。

  但這次不同,真的全員集合。

  大食堂的桌子搬走,臨時變成了大禮堂,根本坐不下,貼墻站了一堆人,門口也擠了一堆人,還有擠不進去的在外面聽消息。

  退休的老同志也出山了,白發蒼蒼在前面坐了一排,個個身上都有歷史。田壯壯靠墻站著,神色復雜,身邊則是一群青年電影人,他自然是領頭的。

  臺上擺了三張長桌,左、中、右涇渭分明。

  宋充已經不露面了,左邊坐著一位副廠長叫馬秉煜、一位老同志代表大導演水華、一位普通職工代表、一位中層干部代表。

  中間是老廠長汪洋、廣電領導、真理部領導。

  右邊只有一位,陳奇。

  “安靜一下,我們開會了!”

  廣電領導擔任主持人,對著麥克風道:“今天開會的目的都清楚,我不啰嗦了,說一下流程。由北影廠的同志發問,陳奇同志解答,底下的人有問題也可以往臺上遞條子。

  一一解答過后,集體表決,我們三個人做個見證。”

  “好,開始吧!”

  話音落地,立時鴉雀無聲,馬秉煜咳了咳開口問:“陳奇同志!我想問兩家單位合并之后,北影廠會以怎樣的形式存在?”

  “跟現在沒有變化,對內我們叫集團公司,對外還是北影廠,只是兩家單位統一管理。”

  “那廠里的債務問題怎么解決?”

  馬秉煜是個老實人,說起來有點難堪,但現在不是要面子的時候。陳奇也直接問:“你們到底有多少債務?”

  “一千五百萬左右!”

  “我接了!”

  嗡嗡嗡!

  底下一陣騷動,三分驚詫帶著七分嫉妒,媽的!東方公司到底有多少錢啊?隨后,問題多了起來,底下的也遞條子,漸漸得寸進尺:

  “你能保證職工利益么?”

  “退休金會漲么?”

  “在職人員的工資會漲么?”

  “能去香港拍戲么?”

  “停停停!”

  陳奇不耐煩,打斷道:“這樣問沒意義!我直接把事情說明白,然后你們表決,行就行,不行拉倒,節省點時間。”

  他不管對面如何,開口道:“我從來不是北影廠的正式職工,但我出于對北影廠的感情,愿意試一試,看能否扭轉廠里不良的經營狀況。

  但我也可以不試!

  我不欠你們任何東西,我來是情分,不是本分。當年我在廠里,不少人針對我,今天就坐在下面呢!我沒必要討好你們,趁早歇了漲工資混吃等死的心思!”

  嗡嗡嗡又是一陣騷動,還真有懷著這種心思的家伙,面露憤慨,準備帶節奏高喊:“那用你接手干什么?我們照樣能過!”

  “就是啊!”

  “這會沒有開的必要!”

  “安靜!”

  坐在中間的三個人幾乎同時開口,維持秩序,廣電領導無奈道:“陳奇同志,你也不要說得這么絕,大家好好商量嘛!”

  陳奇聳聳肩,繼續道:“如果說我有什么承諾,只有兩點:第一東方公司會把債務接下來,第二我會保留北影廠的招牌,你們可以使用北影廠的名頭生產作品。”

  “我簡單講講合并之后的調整方向,我們會成立四大創作中心,以后所有的生產計劃都要圍繞四大中心進行!”

  “首先是主旋律創作中心,我已經邀請老廠長擔任顧問,專門生產主旋律作品。

  如今國家提倡主旋律,而且我覺得會越來越重要。我對主旋律的經驗少,我希望廠里的老前輩、老同志擔起責任來,繼續創作生產。我們還很需要你們貢獻力量,你們也幫年輕人把好這關。”

  哎呀!

  這話說的老同志們格外舒坦。

  他們最怕合并之后,自己就被丟棄了。結果陳奇專門給找了一條賽道,還讓汪洋做顧問,他們對汪洋是服氣的。

  其實國內拍的主旋律作品質量很好,只是不符合商業市場。因為市場一定趨向大眾化,而大眾化的東西一定是俗的、娛樂元素高的。

  后世《紅海行動》《戰狼2》之類的新時代主旋律,本質上是明星陣容商業模式,再塞進去一個主旋律內核。

  “其次是合拍片創作中心,以后香港會有大量的劇組過來,以他們出資金、我們出人力場地技術的模式合作。同時,我也會挑選精英人才去香港拍戲。作品會在兩地上映,也可能出海…”

  這回輪到中年職工和青年職工興奮了,傻子都知道這個部門最賺錢,最能見世面。

  “再有是電視劇創作中心,如今電視劇產業越來越繁榮,我們得轉變心態,不能總以老大哥自居。電視劇也是藝術,千萬別小瞧,而且題材豐富,限制少,崗位多,有利于發揮。”

  聽到這里,有腦子的都明白了。

  廠里1200人,很多人沒活干,陳奇在將他們劃分群體,提供不同的工作。擅長主旋律的去拍主旋律,最有本事的去搞合拍片,差一點的去拍電視劇,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這還沒完。

  陳奇繼續道:“第四個,叫實驗創作中心,為什么取這個名字呢?我們把它當成一塊實驗田,簡單說就是承包。”

  “這個中心人員不固定,根據具體項目運營。有項目就做,沒有就不做。

  比如你想做一部戲,那就立項,我給你一個電影指標允許你用北影廠的廠標。你承包了這部戲,自己籌集資金、做劇本、找導演、找演員,自負盈虧。賺錢了單位不要,你們自己分。拍完戲項目就解散。

  如果我覺得劇本不錯,或許也參與投資,但不搶你們的利潤,只按照投資比例收取應得的那一份。”

  其實就是民營電影公司那一套,但現在沒法搞民營企業,只能在計劃經濟的框架內試試水,搞個低配版。

  這四大創作中心,基本把所有人都囊括了。

  而且最大限度的削減成本:主旋律有國家撥款、合拍片是香港掏錢、承包是自籌自資,只有電視劇自己掏錢,還沒有商業銷路——電視劇也是陳奇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北影廠的癥結概況起來:控制成本、增加產出、穩定收益、提供工作。

  “哦,還有一點!”

  陳奇頓了頓,道:“電影廠制度曾經輝煌無比,但面對改革大潮已顯得力不從心,大家都清楚。如何改革是個復雜的問題,今天不談,以我個人來講,我覺得電影廠制度有非常好的一面。

  比如師徒傳承。

  一個新人進來,要慢慢磨練,費上幾年功夫才能獨當一面。雖然過程有點長,但保證了從業人員的扎實基本功,拿出去不丟人。

  我很擔心這個傳承有一天會丟掉,以致我們的影視行業中充斥著大量濫竽充數、不懂裝懂的傻逼!

  攝影的不會攝影,只會拍那一種鏡頭;打燈的不會打燈,只會打那一種效果;做造型的不會做造型,干什么都是一身出殯的白衣服…那就廢了!”

  “我會盡量守住底線,讓電影看上去像電影,讓電視劇看上去像電視劇,這是我個人的一些念想。”

  “好了,你們可以表決了!”

  陳奇放下麥克風坐直身子,表示不再開口。

  現場沉默了一會,廣電領導道:“那我們開始吧,人太多,就用舉手來做決定。我們先說好,一旦通過就意味著大家同意并入東方公司,以后要聽從管理,服從安排。

  我們幾個在此見證,你們也要派代表寫保證書,不得反悔…”

  他剛要指揮,汪洋拍了拍他,拿過麥克風道:“我來吧!”

  老廠長親自指揮,看著底下道:“反對的舉手!”

  舉起大概十分之一的樣子。

  “支持的舉手!”

  黑壓壓一片,仿佛一桿桿向舊時代告別的旗幟。

  田壯壯紅著眼睛,也舉起了手,他知道這是北影廠最好的出路。

  謝鐵黎神色憂傷,他不同意,但他救不了大家。

  王好為、張金玲、劉小慶、蔡明、江淮延等等,這些第一批接觸陳奇的,目光定格在臺上,也不知此刻在想什么。

  龔雪自然也在下面,只有她沖陳奇眨眨眼,表示祝賀。

  人數對比一目了然,汪洋卻還停頓了幾秒鐘,仿佛在確認結果,隨后才宣布:“經全體職工大會表決同意,北影廠并入東方公司!”

  (冇了…)

大熊貓文學    1979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