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最后一個畫面,是部分表演嘉賓上臺,站在李谷一的后面,伴隨著“難忘今宵”一起拍手。
而電視屏幕上,滾動出全體演職員的名單。
陳奇不在側臺了,跑到觀眾席看著,這人一多,舞臺就擁擠,央視已經在建設新大樓了——就是彩電中心,86年竣工,到時演播廳就大了。
彩電中心一直用到新世紀后,然后大褲衩開建,那演播廳就更恢弘了…不過跟他沒關系,他又不是呂總。
“青山在,人未老,共祝愿,祖國好!”
演員們發自肺腑的開心,觀眾們發自肺腑的鼓掌,沒有一個提前離開的。終于,在《難忘今宵》的余韻悠長中,此刻已是12:20分了。
“好!”
導播喊了一嗓子,切斷了畫面:“晚會結束!”
“辛苦大家!辛苦了!”
“嘩嘩嘩!”
又是一陣掌聲,大家這才稀稀拉拉的散開。
而大部分表演嘉賓,第一時間就是找陳奇,趙麗蓉先過來,握著他的手很激動:“真不知說什么才好,感謝您讓我來,我這歲數都琢磨退休了。”
她今年56歲,在劇團確實到了該發揮余熱的年紀,她86年進入影視圈,88年第一次演小品,沒成想比唱評劇還輝煌。
“您藝術生命長著呢,退什么休啊?一會派車統一送你們,先歇歇。”
“誒誒,好!以后有事您說話,不含糊!”
趙麗蓉又不傻,知道春晚意味著什么。
她走了,陳佩斯和朱時茂接上,然后是宋丹丹、侯耀文、牛群等人,都是要感謝陳奇。最后李谷一出乎意料的也過來了。
“陳老師,多虧您才有這么精彩的晚會!”
“不敢當,大家的功勞!”
今年的氣氛比去年還好,演員們身在其中,更受感染,他們表演起來也很帶勁。李谷一唱《難忘今宵》的時候,眾人在她身后拍手,汗毛都豎起來了。
她悄聲問:“陳老師明年您真不搞了?”
“嗯,沒時間!”
“唉,那怪可惜的。”
李谷一跟他握了握手,有些惋惜的離開了。
隨后,領導們過來問候,吳冷西的態度依舊熱情:“小陳啊今晚你當立首功!過后也要休息了吧…哦,有時間我們好好聊聊。”
等他們走后,現場只剩一些工作人員了。
大家都以為陳奇還要講兩句做結尾,誰知他只是拍了拍黃藝鶴,一句話沒說,拉著龔雪,帶著父母,毫不留戀的出了演播廳。
眾人面面相覷,還真有那心思浮動的,不自覺就被陳奇的“人格魅力”所征服,想著要是能追隨他該多好啊!
沒錯,陳奇這種腦洞大開、行事無忌的做派,很符合一些年輕人的胃口,這工作一天天多刺激,比在央視強。當然他們也只是想想。
還是老黃站出來,說了幾句場面話。
方才還熱熱鬧鬧的演播廳,眨眼變得空空蕩蕩。
“砰!”
“嗤嗤嗤!”
午夜,鞭炮聲依舊在響,大雜院的人們看了四個多小時的晚會,也是疲憊又興奮。
大爺的前列腺算練出來了,以后一泡尿能憋倆小時。
孩子們都困了,嘰嘰喳喳做著最后的吵鬧,然后像電池沒電了,一秒鐘沒了動靜。大人們還能閑聊一會,特別精神的還能翻桌再吃點,順便把孩子的新衣服擺在床頭。
這年頭,也就過年能吃點好的,穿件新的。
在生活水平低下的時候,春節是團圓、年貨、發獎金、放鞭炮、吃肉、裁衣、休息等諸多元素的綜合體,所以才如此的懷念。
兩輛面包車,先送演員們。
陳奇一家等到1點多鐘,才穿過漆黑的京城街道,回到了樂春坊。
燈光亮起,前院還留守著幾個人,陳奇拿了一摞紅包,里面是十張大團結,一個一個發,道:“大家辛苦了!任務完成,都早點休息!”
“陳老師,那個MV啥時候拍呀?”李玲玉問。
“過幾天就拍,行了行了,先休息吧!”
他們回到后院,爹媽自去睡了。
龔雪燒了水,倆人擦擦身子,泡泡腳,往床上一躺,同時發出一聲:“累死我了!”
“幸虧明年你不做了,就算你做,你也別找我當主持人,真不是人干的活兒。”
“你這話讓劉小慶聽去,她能掐死你!”
陳奇摟著她,笑道:“春晚確實不是人干的活兒,這就變成常例了,年年得搞。那些工作人員、演員,怕是年年不著家了!”
他做了兩屆就累死累活,很佩服那些釘子戶。
像李谷一,參加了22屆春晚,馮鞏更牛,參加了33屆。也就是說,馮鞏33年不能在家過除夕、吃團圓飯,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明年就好了,明年除夕我們什么工作都不做,開開心心的過年…”
龔雪用鼻子蹭著他的臉,笑道:“我給你做八寶飯、炸春卷、包餃子…我當著全國人民的面說出來,我得說到做到呀。”
“喲,那明年咱們是兩口人還是三口人?”
“那看你努不努力嘍!”
說著枕邊情話,你儂我儂。
這一夜,正是狂風掃落…什么也沒發生,倆人累得要死,說著說著都睡了過去。
80年代,春節三天假。
如果碰上周日怎么辦呢?誒,不會調休的。比如初二趕上周日,周日本來就應該放假的,不應該算在春節里那就多補一天假,給群眾們放四天!而且下個周日正常休息。
不過可惜,今年沒趕上。
陳奇好好休息了幾天,陪著費祥去見各位領導。
原本侯德劍是最受優待的,費祥又把侯德劍比下去了,他如果愿意定居大陸,那得對標部級工資待遇。不過費祥明確表示,不會定居,但會把事業重心轉過來,這倒沒什么,人家在臺灣鐵定被封殺,還有啥可說的?
去年春晚結束,陳奇直接飛柏林。
今年在國內他也是第一次看到了春晚對老百姓的影響。在上班的第一天,全國各大報紙齊齊發文,頗有萬物競發,生機勃勃的意境。
“群眾需要這樣的一臺晚會!”
“從臺灣歌星到游子歸來——獨家揭秘費祥的成長故事!”
“雅俗共賞,內容精彩,緊跟政策步伐,唱響時代旋律!”
“已經舉辦兩年的春節晚會正式確立了地位,可以預見,它會成為大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它會成為演員們集體向往的舞臺,它更是目前最具影響力和傳播性的一檔電視節目。”
“大膽估計,在除夕當天至少有3億觀眾收看了春晚!”
“本報簡單做了一次調查,春晚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群眾的娛樂生活和社會流行趨勢,已然成為了一種文化熱點。”
當然也有批評的,比如《羊肉串》,是否有打擊個體戶積極性的問題啊?
還有《英雄母親的一天》,是不是說電視臺的節目在弄虛作假啊?
但這種聲音很快淹沒在群眾的贊揚之中,人們太需要娛樂了,難得有一臺能光明正大播出的晚會,還如此好看,大家支持還來不及。
而在群眾之間,春晚的流行度就更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