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432章 亂了全亂了

  雖然什么XX灣底下的煤和鐵,高速路上的護欄鋼這些都是段子,但是防一手總沒錯。哦,對了,水管是真的能造槍,洲服第一男槍認證,戰績可查。

  外商部的同志記得很認真,不管是不是要按照這個意見來做,但是這些意見都很寶貴、很有前瞻性,做不做先不說,聽一聽那是絕對沒錯的。

  至于長臂管轄、一滴血原則、股權穿透這些東西,高振東沒提。太超前了,而且這種東西是需要足夠的實力才能執行,現在考慮還有點太早。這些東西可是大殺器,但是也是需要環境的,現在的經貿環境,說這些暫時大可不必。

  再說了,這些東西不用自己說,時候到了,按捺不住的敵人自然會把這種經濟核武器當作常規武器用,提醒我們的同志。說實話,把經濟核武器當作常規武器用,這種腦回路上輩子的高振東是怎么都沒想明白的。

  送走外商部的同志,高振東想了想,開始嘗試著在系統里搜刮著什么,有些東西,現在可以提上日程了,因為慢慢的,我們也開始要大量使用這些高級貨。

  薄海邊某地,一處隱秘的單位內。

  “武總,委里又有新要求了。”一位同志拿著一份文件,匆匆的來到了自己的子系統總師面前。

  武總其實并不姓武,他這個稱呼,是從自己負責的子系統名稱得來的,為了方便稱呼,同時又盡可能防止在日常工作中因為稱呼習慣問題暴露個人信息,他們單位就形成了這么個習慣。

  武總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伸手接過了同志手上的文件。

  這一看,讓他瞪大了雙眼。

  “要求設計水下發射載具,通過533魚雷發射管發射導彈武器?”

  這個要求可有些新鮮。

  不是說他們不想魚雷發射管發射導彈,畢竟隨著導彈的發展,所有人都看到了導彈的前景,從水下裝備上發射導彈,必定是大勢所趨,必定會到來的。

  這里的導彈,不包括戰略彈道導彈,那其實是另外一個體系的東西,這里說的導彈,指的是從潛艇本身的體系里發射。

  所以這件事情總歸會發生,但是這個要求來得有些突然。

  在這之前,完全沒有這種需求,怎么突然之間就有新要求了。

  而且關鍵是,武器系統根本就沒有制導導彈的可能,這種潛艇的研制,本身也不是為了去反艦或者是防空,這種潛艇的核心任務,其實只有一個。

  ——反潛,同時保護另外一種潛艇。

  實際上,在白熊千古之前,五大國的同類潛艇都只有這一個任務,至于后來花旗的弗吉尼亞級,那是因為對手沒有了,想省錢,才搞的多用途。

  弗吉尼亞在他們看來,其實就是一種低端貨,真正的高級貨,是建造更早、只有3條的海狼。那貨沒別的任務,就一個,反潛。只是海狼的價格,實在是過于燙手,連花旗都吃不消。

  后來等到他們感到事情不妙,開始研究建造新一代同類潛艇哥倫比亞級的時候,就又更多的回到了海狼的路子上。什么對陸打擊、反艦等等,統統都不重要,還得是反潛!

  所以這位同志奇怪的正是這一點,這東西在他們正在研究的裝備身上,那是真的沒有用,反而會分散裝備的能力,影響核心任務的完成。

  畢竟大家都知道,潛艇這東西就那么大點兒,每多一個功能,就要分走相應的資源。

  在某些時候,增加一點反艦能力,還沒有把艙段節約下來多帶點食物和水來得重要。

  而且這份要求里,也并沒有提到對武器系統的火控子系統進行升級,以配套相應的搜索制導能力的安排。

  這就很奇怪了。

  看來這個武器,是不需要制導,或者說有什么特殊的方式,不需要潛艇進行制導。要這么說的話,反倒是讓他想起一種類似的東西來——彈道導彈。

  理論上,彈道導彈可以只需要裝訂自身坐標和目標坐標就能發射,剩下的事情都由制導系統去解決。

  可是魚雷發射管發射彈道導彈?他忍不住笑了起來,自己這個想法也忒不靠譜了。

  雖然從6080年代,圍繞核武器投射手段,各種各樣的腦洞層出不窮,有從飛機上發射彈道導彈的,有從貨船底部下放發射裝置從水中發射的,但是從魚雷管發射無疑是最不靠譜的一種。

  因為魚雷發射管就放不下太大的導彈,就算能成功發射,也壓根打不了多遠。

  有這功夫,還不如去折騰那條正在改裝的常規潛艇,雖然只有兩根管子用于試驗,但是好歹人家那是正經彈道導彈。

  不過命令就是命令,他還是看了下去。

  “要求發射的導彈長度不低于6.3米,直徑520毫米。嚯,這可夠極限的…不對,該不會這個導彈的尺寸,就是卡著我們發射管的尺寸來的吧…”

  否則不可能這么巧,他粗估了一下,現有魚雷發射管能支撐的,這個尺寸差不多就是極限。他們不像空軍,他們倒是不太需要考慮重量限制。

  他不知道的是,其實不止是他們的魚雷發射管,這個尺寸還綜合了多種發射平臺的限制和需求。

  說得直接點,這個尺寸就是花旗嚴選,那是相當的值得信賴。在II0世紀5090年代,他們是真的既負責畫PPT又負責落地,只是后來就變成專職的PPT畫手,再后來,連PPT都夠嗆了。

  “發射深度不低于30米…這個倒是好辦,原本魚雷的最大發射深度就比這個深。嘶不對,還要平衡水壓,這東西需要運輸載具從魚雷管出去,30米好幾個大氣壓了,不考慮壓力平衡,出水還是會有問題。”

  武總已經深深的鉆進了這個發射系統的初步設計里面。

  原因很簡單,里面有一句話讓他尤為激動。

  “…以確保II型艇成功之前,在應急情況下的戰略打擊能力…”

  這就是委里最終的決斷。

  巡航導彈這個東西,不但要搞,而且要上艦、上艇!

  這里的艇,不是導彈艇。

  上艦是為了獲得超遠程反艦能力,將在研的大氣波導超視距雷達的性能發揮到極致,而上艇,則是利用潛艇的靜音性能,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獲得對遠海敵人的戰略打擊能力。

  畢竟在I型艇都還沒成功的今天,II型艇短期是指望不上的,但是好在經過評估,I型艇的靜音性能會非常好,好到讓任何人都難以置信的程度。

  畢竟消聲瓦、浮筏減震、七葉大傾斜低空泡螺旋槳等多項技術加持下,這條艇的靜音性能無論如何都差不了。

  所以這就是同志們想出來的逼急了的戰法。

  ——利用靜音性能以及很強的水下自衛能力,遠程奔襲,結合隱形巡航導彈,至少能打擊對方半邊沿海。

  如此,就能在II型艇成功之前,用I型艇那有些孱弱的身軀,勉力支撐起本不屬于自己的任務。

  這也許是一趟極為艱辛的任務,甚至是一趟一去不回的任務,但是對于同志們來說,這也是一趟保家衛國的任務。

  能打一半,就足夠有威懾力,畢竟陸基導彈也不是吃素的,白熊也還沒千古呢。

  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構,那是一點兒不假。

  熱知識,全球公開的水下潛航記錄是90天,猜猜這個記錄的創造者是誰?

  90天的水下潛航時長,按照25節水下航速的話,大致能行駛I0萬公里。再是打折,那也是幾乎能全球到達的,加上靜音性能,情況就很有意思了。

  說實話,武總現在都不知道到底靠什么武器實現應急情況下的遠海戰略打擊能力,但是委里都說得這么明白,那就足夠了。

  想來這種武器,已經在規劃和研制之中了吧。

  這一切,由不得他不激動,沒想到搞I型艇還能順帶搶一搶II型艇的活兒。

  這真是太好玩兒了.jpg。

  文件最末,是一句仿佛無關緊要的、順帶的要求:“該發射裝置建議盡量有通用性,能用于普通潛艇的同口徑發射管,且應可適配上述尺寸以下的導彈發射。”

  還要求多用途性能?這是準備用到其他潛艇上,而且用途范圍就不止發射那種神秘武器一個。

  不過很明顯,在委里看來,后面這個要求只是順帶的,一切以第一個要求為先。

  他從文件中抬起頭來:“馬上組織人員,把研制要求截出來,我們開會!這個事兒,一定得給辦妥帖了!哈哈哈”

  差不多同時,科技院原研所,一位同志接到了一份工作函。

  看來春節過去,很多事情都直接啟動了起來,年是過好了,那工作也得安排上了。

  “去十七機部三軋廠三分廠?”這位同志看著工作函,實在是有些懵,這地兒好像和我的工作沒什么關聯吧?

  他的領導笑道:“韓教授,感到奇怪吧?奇怪就對了。不過你放心,你見到這次任務的發起者,你就會明白的。”

  發起者?難道很有名?韓教授腦袋里突然想起了什么。

  要說十七機部,別的人他是都不知道,但是至少有個人在原研所是大名鼎鼎,那就是激光器的發明人——高振東委員。

  這件事情沒有保密,大家都是知道的。

  當然,還有一些同志知道得更深一些,搞激光陀螺儀那一批。

  “高委員找我有什么事?需要準備一些什么?”他心情很是興奮,高委員的事情,必定小不了。

  “我們不知道,你明白的,他那里的事情都比較那啥。實際上,他并沒有指定是你,只是從他的要求來看,我們覺得你最合適,所以這個任務就派給你了。承擔這次任務的,并不只有你,按照高委員的計劃,你只是負責其中的核心器件的研究,還有十二機部的同志配合你。”他的領導笑道。

  說到這里,領導還和他開了個玩笑:“至于準備…你就不用準備什么了,估計準備了也沒什么用。反倒是高委員那邊,大概率給你們準備好了不少東西,哈哈哈。”

  韓教授也笑了起來,這還真是,從激光陀螺儀就大概能知道一點,高委員的課題,向來都是不打無準備之戰,而且自己準備來準備去也還不見得能用得上。

  “行,那我什么時候過去?”韓教授笑道。

  “三天后早上8點,那啥…排隊排得有些晚了。”

  高委員那里的時間,現在可以不太好約,別說他自己有工作,就算是他放下自己的工作,實際上找他的人那也是一堆一堆的,紛至沓來絡繹不絕。

  他說得沒錯,高振東現在在交流的,是應化部的同志。

  只是他有些懵。

  聚丙烯腈的同志來了,這沒錯,但是怎么還有鐵氧體的?這東西不是都有成果了么,至于下一步的應用,自己還沒來得及呢。

  不過等到來人做完自我介紹,他就反應過來了,嗯?這個雷達的啟動,提前這么多?

  難怪同志們拿著鐵氧體移相器有些難辦,提前了差不多5年,技術環境肯定是有著極大的變化,就好像58年打死都做不出激光測距儀,但是到了61年就沒問題了一樣。

  而搞聚丙烯腈的同志也是懵的,鐵氧體?這玩意我半點都不熟悉啊,難道是要用聚丙烯腈做粘合劑或者塑形劑?

  鐵氧體移相器那邊,也是糊涂的,合著搞聚丙烯腈的同志和我們沒啥關系?

  亂了亂了全亂了。

  不過好在這種情況,高振東倒也熟悉得很,三下五除二就把情況給理清楚了。

  這位搞鐵氧體的、以及和他一起來的搞射頻的同志,是一撥兒的,他們的目標是鐵氧體移相器,這次來主要是想學習一下鐵氧體研究和制造相關的經驗,至于鐵氧體移相器本身,他們倒是沒有想那么遠,畢竟研究過鐵氧體和鐵氧體移相器,那是兩回事。

  高振東只好很不好意思的請聚丙烯腈的那位同志先等一等,鐵氧體移相器這邊,妥妥的涉密。

大熊貓文學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