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67章 第一代,但忒能熬

  “這個彈,要的就是簡單、便宜,容易使用,能大量生產,短時間內大改沒有必要。”

  對于短時間內的改進,高振東一句話就定了性,他有這個底氣。

  從現在開始往后二十年,對于任何坦克,這個導彈都是極為重大的威脅,哪怕是日后上了復合裝甲的坦克正面,也不是沒有擊穿的可能,至于側、后,那根本就是脆皮。

  但是高振東也留了口子:“非要說的話,可以考慮做一種半穿甲榴彈彈頭,用來打軟目標,但是意義不大,聚能破甲戰斗部光靠沖擊波就足夠軟目標喝一壺了,反正根據需求決定吧,技術上沒有任何難度。”

  大家這才想起來,這東西的戰斗部是可以直接拆下來換的,它和發動機、制導部分的連接就是幾個實心螺栓,除此之外沒有任何電氣或者機械性質的功能性連接,想換彈頭簡直是輕輕松松。

  這個設計妙啊,作為低成本彈,萬一落后了,換個彈頭又滿血復活了。

  至于紅外測角制導方式,高振東心里有數,只要打得夠準,就不存在過時,反而因為這種方式彈體簡單、便宜,系統使用方便,生命力會超長。

  “嗯,這個建議可以考慮,長劍廠的同志可以做一些前期工作,不一定會用得上,但是搞點技術儲備還是可以的嘛。”

  駱總一臉的喜色,連連答應。這個剛定性,又有活兒了?就算是不太正式,但只要有新工作就好。

  至于使用,高振東倒是有想法的。

  “使用上嘛,單兵反坦克、打火力點這些我就不說了,說說別的。”

  果然,高振東想法多得很。

  “一是可以用我們的裝甲輸送車底盤,改一點多聯裝反坦克導彈發射車出來,這種用法,其實也是SS.11、3M6的用法。”

  其實老毛子和61式很像的“嬰兒”反坦克導彈,也是有發射車版本的。

  高振東這個話一出,雖然沒提到別的,可是大家都意識到,這是判了仿制SS.11的死刑了。

  高總工不針對誰,但是光是余波,就能影響到別人生死。

  關鍵是這個建議無可指摘,指標比你好,載彈量還比你多。

  “第二個嘛,往我們步兵戰車上裝啊,不用多,單導軌發射器,車內備多發導彈,這樣一來,就算是面對敵方坦克,也不是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陸軍的同志一聽這個建議,誒,對啊,這辦法好。

  要說他們對步兵戰車有什么遺憾的話,那就是在被逼急了的時候,依然沒辦法和敵人坦克剛正面。

  那門25炮打側、后是沒問題,剛正面就力有不逮了,這讓陸軍很是不爽。

  步兵戰車不是用來和坦克剛正面的,這沒錯,也不會這么用。但是我可以不用,這能力嘛,最好還是要有。

  人,總是貪心的。

  而有了這東西,步兵戰車就真的敢在必要的時候,和坦克剛一把了,一發導彈糊臉,而且還是一枚射程高達3000米,威力巨大的導彈。

  3000米射程上,現在的坦克命中率挺一般的,而且以現在主流炮射破甲彈的速度,說得難聽點,3000米距離上,以步兵戰車的機動性,看見敵人開炮再拔腿就跑都來得及。

  關鍵是這個彈的結構挺簡單的,成本真的不高,裝起來不心疼。

  就算不用來打坦克,多帶幾發,支援步兵的時候打工事也是好用得一批。

  高振東這個建議,就是來自前世所見,赤劍73到處都在裝,連理論上比它更好的赤劍8都停產了,還在裝,沒別的,就憑一個便宜夠用。

  大規模戰爭,高精尖不見得有這玩意好用。

  高振東的話,還沒有完。

  “如果你們有直升機的話,其實上面也裝幾發,支援機降的步兵也不是不行。不一定打坦克,還可以打打工事。”

  高振東這話,耳熟!總覺得哪兒聽見過。

  這讓陸軍的首長一下子想到就在這幾天,空軍找自己商量在米4仿制型垂5的基礎上,搞垂5武裝型的事情了。

  空軍是拿這東西去搞搜救壓制,只要求裝火箭彈和機槍吊艙,但是對于自己來說,把導彈往上面一裝這個想法,一下子給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振東同志,你前幾天也在防工委開會吧?”他笑呵呵的說出了自己的猜想。

  高振東點點頭,沒多說。

  果然!誒,下來抽時間找振東同志嘮嘮,總覺得這個垂5武裝型有點兒意思。

  高振東其實沒有想搞武裝直升機,主要是這東西太嬌貴了,不劃算,直升機產能也就那么點,搞點武裝運輸型,機降的時候壓制一下對方也就可以了。

  在這里,嬌、貴是分開說的,代表兩種不同的特性。

  按說垂5生產數量也有500多架,但是相對于我們的需求來說,就不太夠了,用來當武直,有點太過超前了,用不起。

  不過高振東不想,和陸軍不想是兩碼事,部隊里的人聽見“火力”兩字眼睛不放光的不多!

  不論陸軍的同志在想什么,高振東笑著吐槽了自己一句:“其實我在使用方面的想法,總結起來就三個字——到處裝。”

  “哈哈哈…”

  在座的同志都大笑起來,這個總結還真是到位。

  步兵、裝甲輸送車、步戰車、直升機…,那…

  陸軍的同志聽見這話,想得就有點多了:“那坦克上…”

  我艸,遭了,就知道會有這毛病。堆火力這個事情,大家都特么差不多,但是這個火力,往坦克上沒必要啊。

  “別,作為參與了一些二代坦克工作的人,我負責的說,現在別裝,至少40年內都別裝。這東西的使用和制導邏輯,與突擊為主的坦克之間是矛盾的,步兵戰車、反坦克導彈發射車裝了就行了,至于坦克,值得它裝的東西多了去了,但反坦克導彈不是。與其裝這套東西,不如多疊兩塊裝甲。”

  防工委和陸軍聽懂了,“參與二代坦克工作”,就是二代坦克副總師嘛。

  高振東連忙拿出自己二代坦克副總師的身份來,強調這個事情,這特么是邪路啊。

  還好,陸軍的同志還是講科學、聽勸的:“這樣啊,嗯,那就暫時算了。”

  高振東心里抹了一把冷汗,好險,差點把二代坦克害了。

  聽見“暫時”兩個字,心里不太落實的高振東連忙補充:“坦克實在想用導彈,可以用炮射導彈實現,專門裝導彈大可不必。”

  聽見有替代方案,陸軍的同志這才滿意的點點頭,徹底作罷,然后補充了一句:“那往裝甲輸送車上裝應該沒問題吧?”

  對于高振東的意見,他還是愿意多聽聽的。

  “只要成本沒問題,空間也夠,個人感覺倒是沒什么問題。”高振東長舒一口氣,別往坦克上裝就行,其他您隨意。

  其實就是把裝甲輸送車當青春版步兵戰車使嘛,這倒沒什么大不了的,實際使用中這種情況多了去了。

  裝甲部隊在步兵戰車不夠的時候,拿裝輸暫時頂編制,倒也不是不能使,這種配置,反而能在這種情況下增強裝輸遂行步戰任務的能力。

  “那固定翼飛機上?”陸軍想起來,空軍有伊爾10,而且還有意把最新的輕型轟炸機改進為專職對地攻擊的攻擊機。

  要是這些飛機上裝上這東西…那不得美死。

  然而高振東一句話就澆滅了他們的希望:“這東西紅外測角加線導的,裝到固定翼飛機上不合適。”

  結構簡單便宜,自然就有便宜的壞處,這種制導方式固定翼根本不能用,得用別的。

  在一片祥和中,赤劍61式反坦克導彈最終定型,除了高振東之外,與會者都沒想到,這個導彈的生命力之長,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到了二十一世紀,有一篇名為《反坦克導彈60年》的專訪,采訪的是長劍機械廠的總工,說起赤劍61式單兵反坦克導彈的時候,他發出了長長的感慨。

  “當時參會的老前輩們,都想象不到,這型導彈能伴隨我們的陸軍,走過整整60年。作為我軍第一代反坦克導彈,每當想將它換下來的時候,卻又發現只要改一改,換換彈頭、推進劑、制導系統,就能夠以很低的成本滿足更新的需求。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最早的導彈架構設計者——高振東同志,他設計了一個極為優秀的結構,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兼顧了成本、擴展、和性能,讓這枚彈能生生熬死它的無數后輩,一直活躍在裝備第一線。”

  說完,他還給記者舉了個例子。

  “80年代初,我們急著尋找出口的可能性。在外方打靶某次測試中,沒人能想到,高振東老先生二十年前設計的波段選擇紅外測角系統,居然能滿足外方對于紅外制導系統抗干擾的要求,絲毫不受特意設置在飛行路徑上的多個火堆的干擾,一舉擊中目標。最終靠著便宜的價格和良好的綜合性能,一舉中標,讓我們廠的日子又好過起來。”

大熊貓文學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