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兕子吃著面條,目光就看著桌上的奏章,皇姐與皇兄正在批復著,雖說看不懂,不過眼神明亮。
等小兕子將碗中的面條吃完,李麗質伸了懶腰,站起身稍稍活動了一番筋骨。
李承乾翻過一頁卷宗看著。
蘇婉扶著腰,一手也扶著肚子走到窗邊,稍稍將窗戶打開一些,也能讓外面的風吹入,讓殿內多一些新鮮的空氣。
安靜的殿內,只有書頁偶爾翻過的聲音。
李承乾拿起一旁的茶碗,喝下一口茶水。
蘇婉安靜地坐下來繼續織著衣裳,道:“今晚的風挺大的。”
寧兒低聲道:“恐怕要下雨了。”
安靜的殿內,又過了小半個時辰,外面果然下起了雨,凍雨不停拍打在窗戶上。
小兕子坐在椅子上,雙腳懸空著正在晃著。
東宮窗戶都是把手的,而且很嚴實,只要關上了窗,就不會有風漏進來。
李麗質將幾卷奏章整理好,道:“今年出征回來的人口該有七萬左右。”
李承乾頷首道:“孤也統計好了,此番大戰幾乎要把關中的儲備掏空了。”
“要恢復過來至少還需要三年。”
“大軍最快也要來年夏季才能回來。”
“夜色深了,你領著明達去休息吧。”
李麗質牽著小兕子回去了,李承乾坐在書桌邊看著如今各縣的情況。
出征的府兵回來之后,按照兵歸府,將歸朝的規矩,除卻一部分需駐防的兵馬,絕大部分的人都會回來生產。
來年才能加入生產中,而后還要再等一年才能看到效益。
寧兒幫著整理著卷宗。
蘇婉已將寢殿重新整理好。
其實麗質的預估還是過于積極了,從現實來看關中想要恢復元氣,恢復到大戰之前,豈止需要三年,大概是在五年,六年?
其實鄭公是希望將各縣的人都安排入作坊,參與生產的。
因如今的父皇越來越信重鄭公,依照鄭公所言不能讓國家太過安逸,將那些習慣了閑散的閑漢全部放入作坊,就算是綁也要綁進作坊內。
在如今的形勢來看,鄭公的意見是不錯的,效果也是明顯的,各縣的生產力都在提高。
寧兒拿起一旁的茶碗道:“殿下,夜深了。”
李承乾道:“嗯,夜深了,確實不該喝茶。”
翌日,李承乾在東宮外晨練,昨晚下了一夜的雨水,早晨雨水停歇的時候,地面上又結起了薄薄的一層冰。
今天休沐,李承乾可以不緊不慢地在東宮用早飯,這是一年之中難得的清閑時候。
李淵喝著黍米粥,配著腌蘿卜吃著。
爺孫倆坐在一起,時而聽到筷子碰到陶碗的動靜。
“近來,你父皇睡覺都要笑醒了?”
“爺爺何出此言?”
“天山都打下來了,你父皇難道不高興?”
李承乾吃完了碗中的黍米粥,將碗筷擱下,道:“孫兒倒是沒見到父皇有多么高興,可能眼下還有更擔憂的事吧。”
李淵用筷子夾起一塊腌蘿卜,在嘴里嚼著,隱有思量。
太監快步來報,躬身道:“太子殿下,中書省打起來了。”
李承乾神色淡定地飲下一口茶水,道:“嗯,現在還打著嗎?”
“被攔住了。”
“今天還在中書省批復文書的有幾人?”
“八人。”
李承乾喝著茶水,目光看著前方,沒有再問。
見太子稍有蹙眉的神色,太監低聲道:“是鄭公與趙國公起了爭執,雙方先是吵著,中書省的官吏就動手了。”
“沒事,現在打完了,讓他們繼續做該做的事。”
“喏。”太監點著頭去又去吩咐。
李淵又狐疑地看向鎮定的孫子。
李承乾解釋道:“鄭公一直要求各縣將能勞作的人都安排到作坊里,因現在是農閑,正是大力生產的好時候。”
李淵道:“好事呀。”
“但舅舅不這么認為。”李承乾放下茶碗,在冷空氣中呼出一口氣,又道;“舅舅覺得鄭公在竭澤而漁,可鄭公認為不讓人們勞動起來,太過安逸了,對國家是有害的。”
李淵思量道:“朕也當過幾年皇帝,當初二郎登基之后就說過要休養生息,輕徭薄賦。”
“這話其實沒錯,對一個皇帝來說作出這樣的許諾,可以給臣子留下一個好印象。”
“那你覺得是鄭公不對了?”
“也不見得是鄭公不對。”
李淵撫須還有思量。
李承乾道:“爺爺今天與孫兒一起去釣魚如何?”
李淵擺手道:“不去了,朕去釣魚就想睡。”
東宮內,今天的文章題目是夢想,每個人都要寫一篇文章來稱述個人的理想。
見小兕子也端坐著,李麗質道:“明達,你就不用寫了,你連字都寫不好。”
小兕子點著頭還端坐著。
李治撓了撓頭,他費勁地看著眼前這張空白的紙張,也不知道該如何落筆。
如果眼睛可以冒火,多半這張紙就在他手中洞穿了。
再看一旁,李治發現慎弟正在奮筆疾書,他咳了咳嗓子。
李慎轉頭看向正在注視的皇兄。
李治也拋去眼神。
隨后李他又低著頭,這又不是答題。
午時,李承乾坐在太液池邊釣魚,麗質就將今天考試的文章送來了。
她擱下一卷考卷,雙手放在爐子邊取暖,又十分寵溺地抱著小鹿伸過來的腦袋。
李承乾拿過一張紙,看著文章。
東陽想要做一個能治病救人醫者,高陽想要成為一個女將軍,臨川要成為麗質皇姐這樣的人,汝南說要學琴。
再看到明達的文章,就寫了兩個字道士。
平日里對弟弟妹妹就很了解,只有李治的文章寫著好好活著,更好地活著,活得更好等等反復的幾句話。
李承乾將考卷放在一旁,一手拿著魚竿,一手拿著呂氏春秋又看了起來。
人的特長通常與環境有關。
就譬如說李慎說他要成為大匠,或許將來他成不了泥瓦匠,也可能會成為一個設計師?
弟弟妹妹的夢想平凡且又有些不平凡。
讓李承乾不滿的是,他們之中竟然沒有以當皇帝為夢想。
當皇帝難道不該是個夢想嗎?
呵呵…
李麗質放開了小鹿的腦袋,它就臥在公主的膝蓋上,也不想挪開了。
母后在太液池邊種了一些梅花樹,現在正是梅花盛開的季節。
坐在水榭中,李麗質看著太液池平靜的湖面低聲道:“皇兄,鄭公是竭澤而漁了嗎?”
“你也聽說了?”
“中書省門前鄭公與舅舅吵成那樣,如今朝野都知道了,妹妹今天早晨去看望母后,父皇就說起了要給雍州免除一年的租賦,還給了魏王府賞賜。”
李麗質說罷,有些苦惱。
現在的雍州與漢時的雍州不同,當年爺爺登基之時重新劃定了州府,北魏時期雍州泛指關隴各縣。
而爺爺登基之后,雍州包括了京兆府下轄的十二個縣。
今年天山一戰導致關中生產力幾近停滯,眾多的民壯府兵隨軍出征,來年確實要減輕租賦了,這是一個皇帝對民生扶持的必要行為之一,依舊秉持著輕徭薄賦的理念。
李麗質又道:“父皇是不是站在舅舅一邊。”
李承乾道:“無關父皇站在誰的一邊,來年的租賦重心不在關中,而在洛陽,你是不是覺得父皇有點拆東墻,補西墻的意思?”
“嗯,考慮過。”
李承乾從湖中釣起一條魚,笑道:“來年該生產還是要生產的,田地的租賦該免除就免除,讓關中鄉民好好休養一年半載。”
兄妹在太液池邊說著話,天空又下起了大雪,貞觀十三年就在一片靜謐中過去了。
貞觀十四年,正月,長安各處坊間有官吏正在念誦著旨意。
因蘇婉正是懷孕最關鍵的兩月,皇后在正月初一這天就來到了東宮。
從去年夏天六月發現身孕,到如今的新年正月,東宮的第一位新生兒的出生就在這一兩月間。
東陽向母后道:“快則這月,最遲多半是二月。”
長孫皇后道:“你父皇還打算去驪山游獵,母后就不去了,陪著孩子生下來。”
蘇婉頷首道:“讓母后牽掛了。”
長孫皇后扶著兒媳笑道:“這孩子一看就是急性子,多半是著急要出生的。”
蘇婉笑著點頭,道:“在肚子里也挺鬧的。”
東宮一片安寧,玄武門北面的一處營地,這里是父皇新建立的百騎營,李承乾與父皇正在這里比試著箭術。
李承乾騎在馬背上,張弓搭箭,瞄準二十步之外吊著的一枚金塊,將弓弦拉滿,一箭而出,箭矢擦過金塊,用細繩吊著的金塊不停晃動著。
“殿下好箭術!”李孝恭拍著手掌,在一旁大喊道。
尉遲恭神色凝重道:“陛下已很久沒有騎射。”
長孫無忌也點頭。
鄭公站在一旁沉默不語。
秦瓊與李績倒是笑著不語。
李世民拿著手中的弓,看著兒子的馬匹停下,心說承乾的好勝心還挺強。
心中思量片刻,李世民策馬而起,在馬背上拉弓而起,也瞄準了金塊。
箭矢放出,也是精準地擊中了金塊。
“彩!”眾人紛紛高呼,比太子殿下先前的呼聲更高了。
吊著金塊的木架又被后移了十步的距離,這一次是三十步遠。
李孝恭伸腿,用腳尖輕輕碰了碰正坐在火堆旁烤肉的程咬金的手臂。
“做甚!”
“可為你家小子找到婆娘了?”
“在找。”程咬金沒好臉地回道。
馬蹄聲又起,在眾人的目光下,太子殿下放出的箭矢再一次精準地擊中。
而后,陛下的箭矢也同樣命中。
到底是誰提議的這一次比試,其實這件事說來話長。
李孝恭的目光看向了一旁的長孫無忌與鄭公。
太子殿下是站在鄭公這一邊的,而陛下則是站在長孫無忌一側的。
為了不讓兩方的爭執成了皇帝與太子間的口角,李孝恭就提出了這一次的比試。
如果太子與皇帝之間不吵架,還是挺好的。
李孝恭覺得自己又一次拯救了大唐的社稷,由衷地。
幾輪比試,金塊已被移至五十步外,別說一箭命中了,就是現在放眼看去,那金塊只有黃豆大小。
“怕了?”
聽到父皇的話語,李承乾道:“有點難呀。”
李世民笑著道:“哪怕你的箭矢出去時稍稍吹來一點風,就會偏。”
要不算了?
父皇的意思多半是這樣的。
李承乾從箭筒中拿出一支較細的箭矢,試了試弓弦,道:“無妨,一時勝負罷了,兒臣就算是輸了也不會在意。”
“好。”須發花白的李淵笑道:“這才是我李家的兒郎。”
言罷,李承乾策馬在校場上跑起來,拉弓而起,箭矢在弓弦上很穩。
提著弓的手緩緩放松,深吸一口氣,直到箭頭與遠處只有黃豆大小的金塊重合,放箭而去。
那細長的箭矢發出更為凄厲的破空聲。
“叮!”
金屬的箭頭觸及金塊發出脆響。
校場上又傳來一陣歡呼聲。
李世民的目光還看著遠處正在因撞擊而擺動的金塊,沉默不語,也從箭筒中拿出一支箭矢,它與尋常箭矢相比,更輕更細。
這是東宮孩子們訓練時用的箭矢。
承乾這一箭能夠命中金塊,多半是與這細長的箭矢有關。
李世民策馬而起,在眾人的注視下,這位大唐皇帝張弓搭箭,瞄著遠處的金塊一箭而出,當箭矢擦著金塊而過。
或許是箭矢帶起的風稍稍帶動了細線,讓金塊有了輕微的擺動,卻聽不到金屬箭頭落在金塊上的撞擊聲。
校場上一片寂靜,眾人不知該說什么。
李承乾策馬緩緩走向木架子,拿起吊在繩子上的金子道:“謝父皇賜兒臣金子。”
本來這塊金子就是此番皇帝要去驪山游獵的用度,成了這一次箭術較量的彩頭。
李承乾將金子高高拿在手中,朗聲道:“正是因父皇主張節儉,此番去驪山游獵減少用度,兒臣領會父皇用心良苦!”
長孫無忌朗聲道:“陛下圣明!”
尉遲恭與秦瓊,李孝恭也高呼道:“陛下圣明!”
校場上兵士們一次次高呼著。
李世民策馬立在校場中,見到兒子策馬而來,面帶笑容又低聲道:“朕不用你來解圍。”
面對眾人的笑容,李承乾策馬在父皇身邊,道:“是父皇圣明。”
“朕去驪山這段時日,朝政便交給你了。”
“兒臣已在驪山備好了糧草,父皇也放心。”
李世民笑道:“就連鄭公都說唯有太子能夠監理朝政,主持大局。”
“鄭公未免過譽了。”
父子和睦,皇帝一家如此,眾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