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684章 鐵幕的裂痕

  華爾街的短暫喘息,在央視展示長征九號重型火箭設計圖的瞬間便徹底終結。

  盡管京城方面仍然沒有直接給出具體回應,但長征九號項目的公開已經毫無疑問地表明,華夏有能力單獨完成“信標”計劃的全部核心環節,而并不需要依托任何外部力量的幫助。

  至于依靠航天運輸產業作為籌碼換取所謂“體面休戰”,則更是單方面的癡心妄想。

  華夏人很清楚,自己正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和主動權,因此不可能僅僅滿足于回到一年之前的那個世界。

  而是要建立一個全新的秩序。

  一次堪比冷戰結束的大變局,即將來臨。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媒體也不再遮遮掩掩。

  尤其第二天泰晤士報的頭版頭條,更是直接點破本質——

  《來自21世紀的“波茨坦公告”?超重型火箭終結華盛頓幻想》。

  文中直言,這已非競爭,而是一次最后通牒。

  只不過,目標從東京變成了華盛頓。

  全球金融市場應聲重挫,前一日的技術性反彈如同退潮般迅速消散,道指、納指再度掉頭向下,恐慌性拋售雖未再觸發熔斷,但持續微跌的曲線在此時反而更顯絕望。

  手握巨額熱錢的國際資本如同無頭蒼蠅,在太平洋上空徒勞地盤旋。

  日韓市場?

  深陷華盛頓的戰略捆綁,前景晦暗不明。

  新加坡、港島?

  體量有限,難以承接海嘯般的資本洪流。

  華夏大陸無疑是一片黑暗中的最強光源,但嚴格的外資準入限制和產業政策導向如同堅固的閘門,沒那么輕易可以撬開。

  風向逆轉之快,令人咋舌。

  短短十幾年,從各地招商部門就從“筑巢引鳳”的殷切,變成了如今手握主動權“擇優錄取”的從容。

  權力關系的轉換清晰而劇烈。

  全球財經媒體的頭條被各種分析占據,核心議題只有一個——

  呼吁華夏放寬投資領域與規模限制的聲浪正以前所未有的分貝沖擊著決策層。

  但始終沒有得到特別積極的回應…

  而與此同時,華夏的國際形象也同樣正經歷著深層次的蛻變…

  一周后,上滬浦東國際機場。

  一架純白色涂裝、僅在機尾點綴有綠底白字“SHAC(滬飛集團)”標識的中型干線客機,如箭矢般平穩地切入跑道。

  其體量與波音737、空客A320相仿,但更圓潤飽滿的機頭、更大的翼展與上反角,以及翼下那兩臺明顯更為粗壯的發動機,卻已經昭示出了它的身份。

  正處于密集試飛階段的C9191000。

  也是整個系列中的基準型號。

  跟往常的無數次試飛一樣,飛機緩緩減速,然后循著引導線緩緩滑行至指定停機坪,艙門開啟。

  但這一次,率先走出來的并非試飛員和航空工程師,而是十幾位西裝革履、神情嚴肅的乘客。

  顯然不是航空技術人員。

  其中約半數為華夏面孔,另一半雖然也身穿考究西服,但卻有著標志性格子頭巾與濃密胡須的阿拉伯特色裝扮。

  實際上,這一行人正是來自阿布扎比的阿提哈德航空公司高級評估考察團。

  考察團負責人哈米德·本·納哈揚步履沉穩地走下舷梯,卻并未急于走向迎接的人群。

  而是饒有興致地繞著這架C9191000轉了大半圈。

  最終,他在右側機翼下方停住腳步,目光聚焦在翼下發動機短艙上那排不起眼的銘文標識。

  “令人印象深刻吳總師。”納哈揚抬起頭,對陪同在側的C919項目總設計師吳輝說道。

  他的英語帶著帶著明顯的中東口音,但腔調很穩,并不難聽懂。

  “剛才的飛行體驗非常平穩,客艙的安靜程度超乎預期。尤其是在低空進行大坡度機動時,機身的安定性和乘客的舒適感保持得很好。”

  吳輝微微頷首,語氣自信:

  “納哈揚閣下,C919從最初的方案設計階段起,就將主動降噪和主動結構振動抑制技術作為底層需求之一,與整體結構深度集成。這不僅能提升乘客舒適度,更重要的是增強了飛機在復雜氣象條件,比如嚴重紊流或風切變下的安全裕度,顯著降低了失控風險。”

  此時,一名穿著滬飛集團工裝的技術人員小跑過來,手里還端著一臺平板電腦。

  吳輝快速掃了一眼屏幕,然后點點頭。

  那名技術員隨即將其遞向納哈揚:“這是本次驗證飛行的部分核心數據概要,剛剛完成初步提取,請過目。”

  納哈揚接過平板手指熟練地滑動屏幕。

  高度、速度、姿態、過載…

  各項飛行參數如瀑布流般滑過。

  他的目光最終停留在屏幕底部的燃油消耗量一欄:2.15噸/小時。

  旁邊還有一行小字備注:“初步估算值,測試狀態:滿載航電及測試設備;飛行剖面:5000米以下低空,含連續大坡度轉彎(45°)及多次爬升下降循環(速率2500ft/min)。”

  嚴格的油耗數據單位應該是kg/(kgf·h),也就是單位推力和工作時間下所消耗的燃油量。

  但現在飛機剛剛降落,發動機的推力曲線都還沒出來,當然不可能給出這樣精確的結果。

  但納哈揚作為經驗豐富的航空公司高管,心中自然有數。

  剛才的試飛并非經濟巡航,而是在5000米以下空域,滿載測試設備,連續進行了多組劇烈消耗燃油的機動動作。

  在這種極端工況下的油耗僅為2.15噸/小時,意味著其常態高空巡航油耗必定遠低于此。

  而作為參照,空客A320neo和波音737MAX在其宣傳材料中宣稱的典型巡航油耗,也不過在2.2至2.3噸/小時區間。

  “非常出色的效率,”納哈揚交還平板電腦目光再次落在面前已經已完全靜默的發動機吊艙上,“看來,這兩顆‘心臟’的性能相當強勁。”

  負責航發研制的鎬發集團副總師張振華適時上前一步:“您的觀察很準,C9191000裝配的是兩臺我們最新研制的AE1500C1X發動機,它與為空客A320neo配套的AE1500C1F在核心機和風扇系統上完全一致,性能也處于同一水平線。”

  說到這里,張振華的話鋒又突然一轉,帶著些許無奈:

  “其實按照原計劃,首批量產的AE1500C1F應在上個月隨A320neo交付啟動用戶…遺憾的是,因為華夏民航局(CAAC)和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之間就干線客機的全面適航互認協議尚未最終簽署,導致整個A320neo項目被迫延期…”

  “總之,現在大概率會是由AE1500C1X伴隨C919率先投入運營。”

  這一次,納哈揚并未馬上回話,只是來到巨大的碳纖維扇葉前面,探著頭往里瞄了一眼。

  借著上午的光線,從這個角度恰好能看到隱藏在壓氣機定子葉片后面的間冷模塊。

  但這個反應卻被張振華解讀為心存顧慮。

  于是又補充道:“當然,我們充分理解國際用戶對適航認證的重視,雖然CAAC與EASA的互認協議流程還在進行中,但C919的型號審定工作,以及AE1500C1X發動機的適航審定,其技術標準和驗證項目是完全對標甚至部分超越國際最高要求,所有審定條目都將會獨立完成并通過CAAC嚴格審核。”

  “如果阿提哈德方面有進一步的驗證需求,滬飛和鎬發非常樂意組建專業團隊,攜帶詳細數據和部分關鍵部件,前往阿布扎比進行現場演示和說明…”

  然而,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

  “二位多慮了。”

  納哈揚緩慢、又非常堅定地搖了搖頭:

  “阿提哈德航空既然選擇在這個時刻來到上滬,并親自體驗C919,這本身就是一種態度,一種基于事實判斷的信任。”

  “我們密切關注著世界航空技術領域的每一個里程碑——從材料、航電到發動機,尤其是那令人矚目的全流程自主可控能力…華夏的工程實力、質量體系和適航審定能力,在過去幾年一系列重大項目的成功中,已經得到了最有力的證明。”

  他抬手指了指旁邊技術人員懷里的平板電腦:

  “這份數據,就這架飛機本身,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工業體系,就是最好的背書…當然,適航互認協議作為政府機構間的協調程序自有其必要性,但它不應、也不會成為衡量一款優秀飛機和一顆卓越‘心臟’的真正標尺。”

  如此一番慷慨陳詞,反倒把現場的一眾華夏技術人員給整不會了。

  甚至還有點感動。

  多少年了?

  從當年磕磕絆絆的運10開始,這還是他們第一次從客戶口中,聽到如此篤定的支持表態。

  納哈揚環視周圍稍作停頓之后,給出了明確的表態:

  “只要C9191000型客機及其AE1500C1X發動機,能夠成功獲得CAAC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和適航證,阿布扎比民航總局就將將同步、無條件地認可CAAC的審定結論,并授予在阿聯酋領空運營的完全許可,我們對華夏技術標準和監管能力的信任,與協議上的簽名同等堅實。”

  停機坪上,初秋的微風掠過。

  已經無需其它言語。

  所有人都知道,這不是簡單的商業訂單意向。

  而是一位重量級國際客戶,在新舊時代交替的十字路口,對華夏航空工業體系投下的信任票。

大熊貓文學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