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911章 也不是所有訂單都能接

  (小說屋)

  殲10E的兩次飛行表演,分別被安排在了專業日第二天和公眾開放日第一天下午。

  也算是不錯的時段了。

  而作為國產三代機的第一次出國展示,媒體自然也不吝篇幅,進行了一番鋪天蓋地的宣傳。

  當然,在核心軍迷圈子里,關于“殲10很可能還有另一種升級型號”的傳聞早已經流傳開來,很多人都基本能夠確定,華夏空軍將會裝備另一種總體設計近似,但體量稍大的型號,用一部分敏捷性和高速性能換取更大的多用途潛力。

  不過大多數吃瓜群眾畢竟連F15和蘇27都未必能分清,更不可能關注這種細枝末節。

  只要能讓他們在電視里面看到自家型號跟國外戰斗機同場競技,且看上去絲毫不落下風,就已經足夠了。

  尤其是航展開幕前,郭瑞卿湊巧拍下的那張照片,更是被幾乎所有新聞所引用——

  四架鴨式布局的戰斗機以一個頭對頭的姿態停在一起,對比周遭的一片常規布局型號,在經過少許調色處理之后,還真就能讓人看出些許科幻感。

  甚至有些紙媒為了吸引眼球,給這張照片搞出了個“鴨翼元年”的名稱。

  雖然常浩南看著是土到掉渣,但這種構詞法似乎真的很受歡迎。

  一來二去,甚至有幾家國外媒體都采用了這個說法。

  “這次參展,至少從宣傳層面上說,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國防科工委的主任辦公室里,李忠毅把幾份不同語言的報紙放到丁高恒的桌面上,緊接著也坐到常浩南旁邊的沙發上:

  “根據航技集團匯報上來的情況,也有兩個國家向我們表達了意向訂單,只可惜沒能真正成交。”

  丁高恒一邊聽著李忠毅的匯報,一邊坐直身子,隨手翻開其中一張報紙,看了看其中的內容。

  他本人能直接看懂英語和俄語,至于其它語種,李忠毅已經找翻譯在頁邊空白處標注了大概的意思。

  “不要緊。”

  等到李忠毅說完之后,丁高恒語氣輕松地回答道:

  “過去,找我們國家購買裝備…其實也不只是裝備,找我們國家購買任何產品,要么是因為單純的便宜量大,要么就是在政治上已經走投無路,實在找不到其它賣家,總歸是一種被迫的行為。”

  “但以后,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因為產品的性能,或者是與我國的良好關系而主動選擇我們。”

  “不過改變觀念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需要時間。”

  說到這里,后者稍微停頓了一下,把手中的報紙換成了另外一份,然后才繼續道:

  “還有一點,軍事裝備采購是個比較敏感和特殊的業務,飛機又是可以高度定制化的產品,所以很少有在展會上面當場敲定的訂單。”

  “那些在航展上面簽字的,其實都是早很多年就開始談判了,只是找個有紀念意義或者宣傳意義的場合公布出來而已,這一點,跟忠毅同志你以前從事的行業可能有些區別。”

  李忠毅畢竟是剛從石油化工系統調到科工委的,對一些軍工領域的細節不太了解也正常。

  “說起意向訂單。”

  常浩南見旁邊的李忠毅面露些許尷尬,于是恰到好處地換了個話題:

  “雖然我們航空動力集團這次沒帶實體展品去參加,但是也差點就有訂單入賬。”

  “哦?”

  丁高恒放下報紙,帶著好奇的目光抬頭看向常浩南:

  “還有這事?”

  軍工系統集團化改制之后,經營自主權總體來看其實是下放了。

  所以除非有影響特別巨大的訂單,否則普通的零零碎碎,還有那些只是意向的接觸,并不會事事都反饋到丁高恒這個層級上。

  “我也是早上剛看到報告。”

  常浩南解釋道:

  “航展專業日第二天,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向斯奈克瑪提交了一份詢問函,表示他們正在給量產版本的LCA戰斗機選擇動力,詢問法國人是否有計劃出口M88的后續型號。”

  “因為根據之前的合同,M88如果出口,需要我們和斯奈克瑪同時批準,所以這個事就兜兜轉轉到我這來了。”

  說到最后的時候,他的語氣中已經明顯憋著笑意。

  畢竟作為一個重生者,提起LCA“光輝”,確實很難不笑。

  不會眼下這會,LCA還沒有展露出它的諸多驚人之處,而且還在不久前實現了首飛,在所有人看來都好像是個挺有前景的型號——

  殲10從立項到首飛也用了差不多十二三年,LCA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從零開始的嘗試,17年首飛其實不算很夸張。

  在這會的華夏看來,算是個強而有力的對手。

  所以,丁高恒的態度倒還比較嚴肅:

  “所以…你們的態度呢?”

  “還沒回復,不過應該會拒絕…”

  “確實。”

  丁高恒滿意地點了點頭:

  “畢竟是我們的戰略對手,不能干這種幫對面建設核心軍事力量的事情。”

  常浩南心說如果印度空軍真能把LCA當成核心作戰力量,那我回去之后馬上就簽字批準,越快越好。

  當然,這話肯定不能直接講出來。

  “咳咳…”

  他清了清嗓子,重新開口道:

  “其實我對斯坦航空公司也沒什么信心,萬一換了新發動機之后連續出現事故,或者項目進度嚴重延期,那不是砸咱們自己的招牌么…”

  實際上,常浩南當初堅持和斯奈克瑪簽聯合研發性質的合同,為此還放棄了一筆不小的預付款,確實有在未來留一手牌遏制印度的打算。

  但當時他想的是掐死陣風日后出口南亞的可能。

  天地良心,萬萬沒料到中間還會有LCA插這么一檔子事情。

  “那…應該也不至于吧?”

  丁高恒覺得常浩南的擔憂有點夸張:

  “一般來說,如果發動機本身沒問題…項目應該還是有保障的。”

  這種事情,后者根本沒法解釋。

  沒見過HAL的魔幻,確實很難相信會有這種逆大天的航空制造企業。

  于是只好換個說法:

  “而且還有一點,LCA現在已經選擇了F404做首飛動力,完全看不出有什么更換型號的必要,眼下M882的性能也不滿足單發推動一架中型機的要求,我認為很可能只是借著M88當籌碼,去通用電氣那邊壓價而已。”

  “這倒是很常見的操作了,我認為浩南同志的顧慮還是有道理的。”

  剛剛一直沒有吱聲的李忠毅也插進話來:

  “競標過程本身其實就會涉及到大量成本,如果非常確定就是作為議價籌碼,沒有中標可能的話,除非是有額外宣傳層面的考慮,否則確實沒必要去陪跑。”

  跟航展有關的話題很快告一段落。

  丁高恒今天特地把常浩南找來,自然不光是為了聊巴黎航展這么個小事。

  當然嚴格來說,真正要找常浩南面談的,其實是李忠毅。

  “浩南同志。”

  后者從身邊的公文包里掏出一個檔案袋,交到常浩南手里:

  “月初的時候,有一家挪威企業向滬東造船廠提交了一份建造8艘LNG船的訂單。”

  “滬東廠方面的意思是,船本身應該是沒什么大問題,但訂單里面專門強調了要安裝你們火炬集團專利的那套蒸發氣再液化系統,所以這個合同具體能不能簽,要怎么簽,還要詢問一下你的意見。”

  “本來他們是準備直接找你的,但前段時間一直聯系不上,所以通過船舶工業集團層層上報,最后就到了我這里。”

  照理來說,航空動力集團這種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長時間失聯,完全可以當成事故來處理。

  不過常浩南畢竟長期身處科研一線,情況實在特殊,所以一般不會因為找不到他而大驚小怪。

  “問題肯定是沒什么問題,我們那個BOG再液化系統完全適配滬東廠的GasTransport液貨艙技術路線,如果結合天然氣動力的柴油機,幾乎能保證運輸過程零損失…”

  說話間,常浩南拆開封繩,從里面掏出了幾份厚厚的多語種資料:

  “但是咱們這LNG船…連給國內試用的第一艘都還沒造出來,真有人敢一次給8艘的訂單?”

  2001年這會,大部分現有LNG船的訂單仍然握在日本船廠手里。

  新增量則主要在韓國。

  至于華夏,在高端船舶領域沒什么說服力。

  要知道,每艘13.5萬立方米大型LNG船的價格基本在1.5億美元以上。

  而GasTransport液貨艙因為重量和體積大,所以建造成本還要更高,報價普遍要在1.71.8億美元。

  8艘,就是14億美元。

  將近120億人民幣…

  這種訂單,哪怕國內企業都不敢下——

  華夏石化目前也只是簽了兩艘的合同而已,而且要求先開工其中一艘,通過驗收之后再決定第二艘的情況。

  一個國外企業,憑什么啊?

  “所以滬東廠那邊才表現的很慎重嘛,就是擔心這里面會不會有什么陷阱存在。”

  李忠毅解釋道:

  “不過我們也找一些國際商法的專家看過,里面除去預付款比例稍微低了點以外,似乎也沒有其它的問題了。”

  帶著好奇,常浩南翻開了那份中文封面的文檔。

  “咱們新入局,議價權不足,預付款壓到10確實沒什么好抱怨的。”

  “如果確定沒問題…”

  他本來想說,如果確定沒問題的話,那就大膽接下來這個訂單。

  但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瞥見了背景調研當中乙方公司的股權構成。

  挪威系卓爾公司,控股70。

  其它30則雜七雜八,哪里的成分都有。

  “等等…”

  常浩南突然話鋒一轉:

  “麻煩李主任跟滬東廠那邊強調一下,這個訂單暫時不要做決定…”

  (本章完)

小說屋

大熊貓文學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