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半個世紀這種大事,又正好趕上千禧年前夕,自然不可能簡單閱個兵就結束了。
群眾慶祝活動在持續一小時的官方環節之后并不會馬上結束,而是還有可以真正玩起來的部分。
尤其是解除戒嚴之后,原本被關在家里,或者之前負責現場表演而無法脫身的人民群眾也可以一并參與進來。
很多方隊中有一些名人代表,比如知名的運動員、演員、藝術家之類。
對于這個娛樂手段相對匱乏、沒有網絡更沒有短視頻直播年代的老百姓來說,這些人都還是比較有神秘感的。
能接觸到真人屬于相當罕見的機會。
肯定不能隨便放跑。
不過,這是屬于真正的“大家樂”。
大多數能上觀禮臺的人,各自都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小秦,你剛才說絕對能賣爆的那個,是怎么回事?”
一輛媒體采訪車里面,劉建設把器材包放到后備箱里,然后鉆進駕駛位,一邊發動車子一邊向旁邊副駕駛上正擺弄著一臺筆記本電腦的秦成邦問道。
照理來說,像他們倆這一個副總編一個副主編出來辦事,肯定得另配個司機,但國慶典禮的每一張通行證哪怕是不能進內場的,都很難搞,就只能自己上了。
“還記得咱們當年去香洲航展那次么?”
秦成邦緊盯著電腦屏幕,雙手在鍵盤上飛速敲擊,顯然是已經開始寫稿了:
“那次的消息之所以能爆火,除了您提前預測到航展上會有新機型之外,還有個重點,就是直接公開展示了民間一直在猜測的渦噴14發動機,而且通過飛行表演證明了展板上的性能參數是可靠的,對于國內絕大多數關注航空,或者至少對航空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是個巨大的鼓舞。”
在這個年頭,多數人只能通過廣播電視和傳統紙媒獲取信息,而這兩類渠道無論是信息量還是時效性都相當不樂觀。
像是“xx飛機到底用了xx發動機”這種事情,放在20年后都能讓不同的派系的網友爭論很多年,擱在90年代就更別提了。
尤其是殲8,從渦噴7用到渦噴14,一路換了3個大型號七八個子型號,再加上很多媒體胡亂配圖的傳統藝能,外人其實根本就不可能爭出個一二三來。
偏偏在90年代的絕大多數時間里,殲8又都是華夏軍迷為數不多能夠關注和討論的東西之一,根本沒有新的小甜甜可以取代,妥妥屬于頂流。
所以,當年航展上面,官方直接下場實錘渦噴14的量產和服役,影響力絕對拉滿。
“嗯…”
劉建設如今已經放棄解釋“我當年完全是猜的”這件事了,只是點了點頭,示意對方繼續說下去。
“剛才我發現,今天那個國產新一代殲擊機編隊里面,最外面的兩架飛機,用了我過去從來沒見過…其實都沒聽說過的新發動機。”
秦成邦本來還想詳細解釋一下,但這功夫的專業相機都是用膠卷的,在沖洗出來之前沒辦法直接看出照的是什么。
“這不能算官方確認吧?”
劉建設給車子打著火,麻利地掛上倒擋準備走人:
“我記得那次可是專門把發動機展示出來,還寫了一塊大牌子。”
“當然不能,但就是因為不能,才有我們的發揮空間。”
秦成邦如今在業務方面想顯然已經嫻熟了很多,再結合他對讀者群體心理的拿捏,以及少許專業性,也是活該他的雜志能火起來:
“我晚上下班之前把關于這臺發動機的稿子寫好,回去之后讓印刷廠那邊加個班,最好明天就能把分析文章見報。”
“重點不是應該放在雜志那邊?”
對于劉建設來說,報紙版面其實已經不太重要了,他這邊的絕大多數收入都在專刊雜志上。
“我這就是在給雜志做預熱。”
秦成邦思路如同泉涌,說話這會功夫,就已經輸入差不多半頁內容了:
“咱的報紙是黑白的,版面也有限,只能放上去一兩張模糊不清的照片,根本看不出什么東西,等明天的分析文章一發,保準所有感興趣的人都想看后續,再在文章最后給咱們的雜志打個廣告…嘿,您就準備好加印吧,沒準還能再發一期增刊…”
因為他們的雜志是畫冊性質,因此采用了這個年代還不太常見的銅版紙進行高清印刷,售價高達每本20元,屬于買之前需要咬咬牙的水平,除了部分發燒友,大多數人都是跳著買,或者多人合購的。
所以需要提前拉高用戶期待――
這個思路,哪怕放在互聯網時代都不算落后,直接就給劉建設聽呆住了。
但后者有一個好,雖然不太懂業務,但基本不會胡亂插手工作,直接對秦成邦的想法照單全收。
不過,趁著車子在停車場出口排隊的功夫,他還是抬頭看了一眼秦成邦的電腦屏幕。
發現竟然已經寫到對新發動機性能的估計了。
“你不是說之前從來沒聽說過?怎么寫的這么詳細?”
談到這個話題,秦成邦總算舍得稍稍抬起頭來,同時露出一個笑容:
“我確實沒聽說過,但是可以猜啊。”
“您想,既然裝機對象是殲11,也就是國產的蘇27,那合理分析,發動機的性能應該也是對標al31f的。”
“再推測一下,既然十一號工程已經引進了蘇27的生產線,那有沒有可能,al31f的技術也在引進項目當中,只不過一直沒有公開?”
“所以,我合理推測,這個型號的應該是在al31f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也就是說性能應該會更好一點,接近al31f改進型的水平…”
此時的常浩南還不知道,自己的渦扇10,已經在歐亞兩大洲被分析出了兩個完全不同,但又都十分離譜的技術來源。
對于他來說,閱兵式只是國慶這天的第一項活動而已。
按照慣例,下午會是一些拜訪活動,但好在航空動力集團是個成立才仨月的新生兒,沒什么退了休的老領導,所以這項可以忽略。
但下午慶祝晚宴,以及隨后的晚間文藝匯演,他還是得出席的。
只不過,這兩項活動,門檻要比閱兵觀禮高得多。
像周莉還有常援朝肯定是沒辦法參加。
只不過,對于老兩口來說,能在有生之年親自到京城看一次閱兵,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二人甚至沒讓常浩南把他們送回去。
于是后者就這樣,跟很多從外地來京的嘉賓一起,被統一送到了大會堂休息。
午餐后,因為常浩南并沒有午睡的習慣,因此就在休息廳周圍溜達,順便消消食。
但這個時候,突然聽到了一個來自身后的聲音。
“常總?”
他回過頭,看到一個估摸著五十多歲,但頭發已經半白的中年男人。
臉有點熟悉,但一時間又反應不過來在哪見過。
只好低頭瞟了一眼對方掛著的身份牌。
“哦…林總,好久不見…”
林青,華夏船舶重工集團701所的型號總師。
二人曾經在96年香洲航展上有過一面之緣,后者當時正在為了新一代國產護衛艦的選型方案而發愁,正好看到常浩南他們帶過去參展的渦噴14,就希望航空工業系統能在其基礎上研發一種國產化率足夠高的輕型船用燃氣輪機。
也就是后來閻忠誠牽頭負責的qc130。
不過,因為常浩南并沒有參與航改燃項目,所以在那之后,倆人就沒再直接見過面。
這才過了三年功夫,林青看著卻像是老了十歲,顯然工作壓力不小。
常浩南轉過身,跟對方握了握手。
“你們今天,這是把看家的東西都給拿出來了啊…”
他說著加快步伐,走到了常浩南旁邊。
他說的自然也是國產三代機的事情。
陸軍有了新型主戰坦克,空軍有了新型戰斗機,而海軍…
海軍接裝了一批新的兩棲步兵戰車。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也不算看家的東西…”
常浩南笑著搖了搖頭:
“都是兩三年前的老項目了,真正的家底還是不能隨便往外抖落…”
這話還真不是他凡爾賽。
因為經過改進的殲11b,以及可以說脫胎換骨的新殲10進展都很順利,很快就能開始密集測試。
實際上,常浩南非常期待。
這次殲10略顯突然的公開亮相,估計會讓所有人都覺得空軍馬上就要,甚至已經裝備了這個型號。
該站采集不完全,請到原文地址:(https:///book/258856/71559125.html)閱讀,如您已在悠閑小說(https://),請關閉瀏覽器廣告攔截插件,即可顯示全部章節內容!該站采集不完全,請到原文地址:(https:///book/258856/71559125.html)閱讀,如您已在悠閑小說(https://),請關閉瀏覽器廣告攔截插件,即可顯示全部章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