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20章 白月光與……

  作為一名技術人員,常浩南眼下還無法影響太多政策性的東西。

  但是做到順水推舟還是沒問題的。

  “只出口殲7F肯定是不夠的。”

  在理順清楚思路之后,常浩南直接開口說道:

  “巴方現在重新找上我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之前購買的F16戰斗機被扣押,導致其空軍主力裝備的更新出了問題。”

  “這我當然知道。”盧育英一臉平常地回答道:

  “所以我們也正在對雙方聯合研制的FC1項目進行談判,不出意外的話可能會在他們那邊生產。”

  “不,這還不夠。”

  常浩南堅定地搖了搖頭:

  作為一款兩國聯合研發的型號,盡管梟龍的總體設計幾乎完全由華夏方面完成,但仍然免不了從需求端到生產端各方面的扯皮。

  原來的歷史上梟龍一直到2007年才交付巴方服役,這中間長達十多年的空窗期對于一個空防壓力很大的國家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但這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因此常浩南能做的不多。

  “梟…呃,FC1或許在理論上可以滿足巴方的需要,但是說到底仍然是和幻影2000一個級別的輕型戰斗機,從心理和價值層面上并不能跟F16競爭。”

  “再加上他們畢竟是擁有過F16戰斗機的,所以無論表面上提出什么樣的需求,實際上都還是會想要一種能在各種層面上對標F16的產品,比如航程、載彈量還有超視距作戰能力之類。”

  聽到這里,盧育英的面色突然微微變了變,接著用半開玩笑的語氣問道:

  “你小子不會是準備跟我們搶生意吧?”

  一個問題讓二人之間的氣氛沉默了大概十秒鐘。

  也不怪他會有這種想法。

  畢竟無論是殲7F還是FC1,預計都會是一種使用一臺中型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在10噸左右的輕型戰斗機,跟F16對比起來存在全方位的差距。

  那么,華夏目前有沒有一種動力更強、航程更遠、載彈量更大,還能執行超視距作戰的出口型飛機呢?

  其實是有的。

  就是用殲8B換裝俄制航電,可以發射R27空空導彈的殲8IIM…

  而常浩南最近幾個月又一直在給601所方面工作。

所以在盧育英看來,這不就連起來了么  “不是…我的本意絕對不是這樣的。”

  常浩南單手扶額搖了搖頭。

  天地良心,他只是對現在還沒發生的事情進行一個總結而已。

  1999年,巴方在圍繞爭議地區實控線的卡吉爾沖突中失利,其空軍幾乎全程被壓制,地面部隊也在精確制導彈藥的襲擊下損失慘重。

  進入21世紀之后,印軍又開始裝備重型多用途戰斗機蘇30MKI。

  如果不去進行任何干涉,那么在2001年,為了實現重返中東的戰略,美國將會把之前扣押的一批F16進行升級之后返還給已經火燒眉毛的巴空軍。

  隨后在2006年,后者還會繼續采購一批18架F16C/D戰斗機以及一些來自中東國家的二手F16,形成總共80架左右的規模。

  對于一個中等體量的國家而言,所需要的空軍裝備終歸是有限的。

  而F16恰好在21世紀初的關鍵時刻占據了這個生態位,成為影響巴軍方,尤其是空軍方面態度的關鍵籌碼。

  一直到2022年,足以取代F16的殲10CP才終于進入巴空軍服役。

  但這個時間無論對于華夏還是而言,都有些太晚了。

  “殲8改到底也是一種二代機,而且還是專攻高空高速截擊任務的,對于巴方的吸引力不會比殲7F更強,也代替不了F16。”

  常浩南一邊解釋謹慎地組織著語言:

  “就…打個比方,F16對于他們來說就好像少年時期暗戀許久但沒能追求到手的白月光,是過了很多年都放不下的意難平。”

  “所以這種時候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最好的辦法是提供一種F16的平替,讓他們把感情轉移到這種新裝備上面來。”

  “從這個角度上講,別說殲7和殲8,哪怕俄國人賣給他們蘇27都不行,跟F16的特征相差太大。”

  聽完這一席話,盧育英的眼神都變了。

  “這得是有故事的人啊…”

  站在旁邊本來只是吃瓜的姚夢娜更是直接轉過頭,瞳孔劇震地看向常浩南。

  “這個人說起這些事情來頭頭是道,怎么平時表現的跟個木頭差不多?”

  不過比喻雖然奇怪,但常浩南的意思并不難懂。

  F16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單發、單座、中型、機腹進氣、多用途…

  這不是巧了么,611所還真就有,或者說馬上就要有一種幾乎都能對得上的型號。

  “你是說…”

  盧育英用雙手食指在常浩南面前比了個“十”的樣子。

  后者點了點頭。

  殲10的綜合性能是絕對不會弱于F16C/D的。

  即便作為空軍主力裝備,不可能在服役之后馬上把同型號賣出去,但哪怕在航電方面稍有降級,也絕對可以碾壓巴空軍目前裝備過的早期型F16A/B。

  要知道后者裝備的AN/APG60雷達因為沒有連續波照射能力,甚至無法使用雷達制導的空空導彈,只能用AIM9進行視距內戰斗。

  大不了后面附贈一次中修升級改造業務。

  以目前的趨勢來看,常浩南非常有自信,可以在幾年時間里把華夏的科技實力,尤其是航空技術實力提升一個臺階。

  到時候也就沒必要對初版技術狀態的殲10遮遮掩掩了。

  想到這里,常浩南又繼續補充了一句:

  “這個型號對于巴方來說是絕對主力,裝備數量不可能很多,不用擔心影響到未來FC1的銷量,而且只是軍售也不涉及技術轉讓,但卻可以極大地影響到巴方的決策平衡,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盧育英沒怎么猶豫就被常浩南給說服了。

  除了后者的想法確實有道理之外,出口第三代中型戰斗機的利潤也遠遠不是殲7或者FC1能比的。

  當然,這件事情的決策權不在他們兩個,甚至也不在華夏航空工業集團。

  但作為611所的資深設計師,盧育英完全可以提前做出一些準備。

  比如在研發過程中同步開發一種使用1471G雷達的版本,或者對巴空軍庫存的大量法制彈藥進行適配和優化之類。

  畢竟,事在人為。

  (本章完)

大熊貓文學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