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電影《朗讀者》電影的角色人選,林有成這邊也只是給出演員的建議,最終李少虹這邊定誰,除了看她這位導演的意見,另外也就是演員人選自己是否愿意出演這部電影。當然,像年輕時期的江夏,這個角色的演員肯定是要特別選角的,而且就像林有成所說,總不能中年江夏和少年江夏的演員南轅北轍,一點都不像。
這些都是李少虹這邊需要操心。
林有成作為電影編劇,劇本才是最重要的事,不過李少虹很顯然還是十分尊敬林有成這位編劇大佬,一早就找了潘紅,想要讓潘紅出演《朗讀者》,潘紅對于李少虹找她演《朗讀者》里面的楊菊這個角色,毫無疑問她是直接點頭答應了。
關鍵潘紅第一時間就來興華胡同找林有成聊《朗讀者》里面的楊菊這個角色。
真正說起來,潘紅其實是有事業心的,對表演也是有追求的,要知道1994年的那部電影《股瘋》其實是潘紅自己搞起來的,自己策劃,寫大綱,找編劇寫劇本,拉投資和找導演以及演員,這也是因為前面的《獨身女人》和《女人Taxi女人》反響平平,自己嘗試造餅,《股瘋》票房口碑雙豐收,也讓潘紅拿了很多獎,包括三封金雞獎影后。結果第二年金雞卡她四封,給了她特別獎,擺明就不想給她獎了,再之后隨著年紀增大,她當主角機會越來越少了。
林有成很清楚,潘紅的演技遠不止如此,事業成就本不該止于此的,之前也有機會在國際更上一層樓,要知道法國著名導演戈達爾曾想要拍一部好萊塢女神格麗達嘉寶的傳記電影,尋遍全世界的女演員,最后選中了潘紅,甚至買好了機票要帶潘紅去法國,可惜潘紅因為要拍《最后的貴族》》而失之交臂,這到后面開始演電視劇之后,也就不知不覺開始演母親的角色,甚至近20年的時間里,共出演了50多位母親角色,其中30多個都是惡婆婆,“惡母專業戶”非她莫屬。
潘紅好不容易拿了個不知名的野雞獎,獲獎感言里說感謝大家在她人生高光不再時給予她的認可,也是不禁唏噓。
畢竟誰又能像這位三封的金雞影后,到后面都沒有機會演電影了。
“有成,我這還要謝謝你向少虹導演推薦我演這個角色。”
很顯然,潘紅也是從李少虹那邊聽說了,林有成這邊有推薦她演《朗讀者》的楊菊這個角色,這讓潘紅心里一直都十分感激林有成,當然說起來早在《風聲》的時候,林有成就有推薦過她出演。
林有成聽見潘紅這話,不禁擺了擺手,說道:“這都是你適合這個角色,少虹導演也覺得你合適。”
“那我還是要謝謝你了,其實之前侯曉賢導演也有找過我,只是接了別的工作,我這邊也就沒有去。”
其實潘紅也知道林有成也不僅僅是這兩次推薦過,之前侯曉賢要拍攝的那部《愛》,也有推薦過潘她演那一對老夫妻的女兒,不過因為接了別的工作,也就沒有拍那部《愛》,畢竟她這位內地演員要去寶島那邊拍戲也沒有那么容易。
林有成點了點頭,說道:“沒事,《朗讀者》楊菊這個角色更有挑戰性,少虹導演是想要沖擊三大電影節的。”
在林有成看來,相比起《愛》電影里面的那個女兒配角,毫無疑問是《朗讀者》里面的楊菊會更有挑戰性,可以說這樣的角色在某種程度上是女演員一輩子都可遇不可求的角色。
潘紅聽見林有成的話,自然很清楚李少虹這位導演也是想要借《朗讀者》這部電影沖擊歐洲三大藝術電影節,這自然也讓她非常想要演好楊菊這個角色,要不然也不會特意過來興華胡同和林有成這位作者聊楊菊這個角色。
潘紅點了點頭,眼神中自有一股堅定,說道:“我一定會好好演!”
她很清楚楊菊這個角色究竟有多深,整個故事又有多深刻,她之前就反復看過好幾遍《朗讀者》這部,她很清楚這個故事關于一個女人的一生和她在尊嚴和苦難之間的痛苦選擇,也是關于兩個人貫穿一生的復雜感情的記述,并不僅僅是簡單的情語和論理,更重要的是背后人性。
想到這些,潘紅作為演員的那顆心臟也在瘋狂地跳動。
林有成其實很看好潘紅,作為國內絕對頂尖級別的女演員,在不少人眼中可能那種成熟帶點憂郁感的角色是她的統治區,但就像后面的那部《股瘋》成為她的新天地,也真正證明了她的演技遠不止如此,即便是演那種市儈精明兇悍的角色,也是絕對的驚艷。
對于楊菊這樣一個極具復雜性的中年女性角色,那位凱特·溫斯萊特因出色演繹這個角色而直接拿下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桂冠,就足以可見這個角色的復雜性,以及這個角色對于一個演員究竟有多大的挑戰和機遇。
當然,林有成也很想知道如在國際電影上如果這個時候帶來這樣一部《朗讀者》,會給整個電影界帶來多大的刺激,也不知道潘紅會將楊菊這個角色演到什么程度。
當然,電影最終還是導演的藝術,這一切最終還是要看李少虹這位導演的執導,畢竟《朗讀者》的劇本已經是擺在那,毋庸置疑地強,在另一個時空也是入圍過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和金球獎的最佳編劇獎。
京城,興華胡同。
謝舒華等潘紅走了之后,也就和林有成說起了另外一件事。
“余樺他打算來京城。”
林有成很清楚,余樺在嘉興那邊最后也還是會選擇離開,來到京城,而且也會和程紅開始另外一段婚姻,倒也沒有特別意外,而且前面余樺的《呼喊與細雨》在《收獲》雜志上發表之后,也算是有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代表作,不禁說道:“我和他說過,他要來京城,就早些來。”
其實《呼喊與細雨》這篇,也是余樺的那一部《在細雨中呼喊》。
謝舒華正和林有成聊著,四合院這邊又來了客人,而是張偉過來了。
張偉其實一直都有來興華胡同找林有成,不過林有成這段時間一直都有在忙著電影劇本,不單單是《假如愛有天意》的電影劇本,另外還有這部《朗讀者》的劇本,自然也就沒有時間做張偉這位編輯一心想要的事。
“有成,你這可不能在文學上就此擱筆,和其他作家一樣啊。”
作為《人民文學》的編輯,張偉其實早就知道現在這個時候的文學熱潮似乎逐漸退潮,純文學日益邊緣化的情形下,作家隊伍產生了分化,這其中都已經有作家開始下海經商,告別文壇了,有的去搞通俗作品寫作了還有一些作家加盟影視,借助大眾傳媒來發揮作用,當然也還是會有一些作家堅持文學道路。
張偉這邊也是看著林有成的和劇本不斷被好萊塢的公司高價買走,又有別的電影導演來找林有成談劇本改編,他這位編輯自然少不了要來找林有成催稿。
林有成聽見張偉這話,不禁笑了,說道:“我這可沒有擱筆啊,《假如愛有天意》不就發表了嘛。”
“這都是好久之前了,這和你之前旺盛的創作激情比起來已經很久都沒有收到你的新稿子了。”
張偉其實也知道林有成一直都忙著寫劇本,不管是寶島那邊侯曉賢導演的《愛》,又或者是給派拉蒙影業的《楚門的世界》其實都是電影劇本,更不用說最近寫的劇本《假如愛有天意》和《朗讀者》。
更關鍵的是,其實林有成現在有時間也會寫別的電影劇本,雖然不著急,但也會在鍵盤上打字,劇本文檔另存在電腦的文件夾里面,這也是林有成打算賣給好萊塢的黃金屋,也是他原始積累的資本。
因此張偉說很久沒有收到林有成的新稿子,倒也實話,林有成的確是沒有忙著寫稿子,而是寫劇本的稿子。
雖然說張偉也很清楚,現在周圍不少作家都開始選擇經商,也很清楚現在小報上全是電視劇的雞零狗碎,像莫唁也都開始寫電視劇劇本,但是作為文學編輯的張偉自然也還是有向作家催稿。
當然,其實不管林有成有沒有寫稿子,做編輯的終歸還是會催的。
“我這就是怕你一直都忙著寫劇本,忘了寫你的人民文學。”
聽見張偉調侃的話,林有成不禁笑了,這人民文學就是他前面自己所說一直寫的文學,不過林有成也很清楚為什么張偉會說這些話,又為什么向他催稿,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如張偉所說,文學界有些事情正在發生變化。
當然,這種變化也是因為時代在變化,畢竟文學本就是在不同的時期創作出來,時代變了,自然文學也就會有變化。現在這個時候就是年代,許多暢銷的文學作品也都陸續開始登上電視熒幕,一如張偉所說的,這個時候可能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受等到以后才會逐漸變得清晰,其實1990年代的文學是真的開始沒有了當初八十年代的狂熱。
關鍵隨著時間的推移,時間的浪潮不斷向前,那些關于文學狂熱的聲音也會越來越弱,曾經高呼著的“文學萬歲,詩歌萬歲”也會漸漸變成過往時代里面的回響。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的九十年代愈來愈紛繁多元,但仍然帶著1980年代的余溫,可是文學熱無可置疑地已經開始退潮了,正是在退潮中,文學呈現出多元分裂的樣貌,尤其是,涌現出許多文學個體,他們下海經商、從單位辭職下崗,與主流文壇一拍兩散,最后逐漸淡出、遠走他鄉或是持續創作,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這些文學作家的影響就會消失。
林有成很清楚這一點,不過他沒有想著在文學上如張偉所說就此隔壁。
“我可沒有打算要擱筆啊。”
張偉聽見林有成這話,不禁說道:“你這都沒有打算擱筆,也就要多創作一下啊,之前你的那個《愛》的故事,我就覺得你應該寫成發表在雜志上。”
很顯然,這也是張偉不滿的地方,明明藏在《朗讀者》里面的《愛》那個故事如此驚心,他覺得可以寫成一篇短篇,但是林有成壓根就沒有那個打算,而是直接寫成了電影劇本,交給寶島的侯曉賢導演去拍攝,這實在是讓張偉心里有些著急。
要知道那個時候,文學評論界還有一些人批評林有成的《假如愛有天意》不夠前面的《贖罪》和《朗讀者》那般深刻,人性深度不夠,但是《愛》里面那個關于愛,但是最后丈夫卻殺死自己的妻子的故事卻是毋庸置疑的驚心動魄。
沒錯,就是真正的驚心動魄,現在張偉想到那個《愛》的故事就覺得驚心。
林有成聽見張偉這話,不禁笑了,說道:“那個故事拍成電影就好了。”
“你這——寫成發表之后,再拍成電影不也可以!”
張偉說道:“前面你的后面不都有拍成電影,電視劇。”
林有成也知道張偉是站在文學雜志的編輯的角度上來考慮的,他也明白張偉的意思,不禁說道:“你放心,我這邊沒有擱筆不寫了,這后面我盡快寫一篇出來。”
這話一出,自然是張偉想要聽到的,眼睛瞬間一亮,像是發現了新大陸。
張偉說這些的目的其實也就是為了催稿,希望林有成能夠趕緊寫的稿子。
“那你這稿子有想法了沒?”
林有成看見張偉這位老熟人的眼睛瞬間就變成盯著他的新稿子,不禁覺得有些好笑,不過他也明白這就是張偉這位編輯的心,想了一下,十分認真地說道:“就像你說得,不管是寫什么,我終歸寫的還是人民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