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專一制造軍器局的進步

  接下來的時間,趙煦開始進入掛機狀態。

  政務基本甩給呂公著、蒲宗孟為首的都堂班子——他們兩個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特別是蒲宗孟,干勁十足,精力充沛。

  也就是貪點、愛享受一些。

  這算問題嗎?

  撐死也就是個毛病!

  趙煦只要把好度,時不時敲打敲打一下就行了。

  何況,蒲宗孟下面,還有一堆的眼睛在盯著他。

  特別是都堂的舊黨執政們。

  都想搞死他,自己上位。

  御史臺的御史們,更是眼睛都盯著蒲宗孟。

  就想搞個大新聞,踩著這位在士林聲名狼藉的右相上位。

  所以,蒲宗孟是戰戰兢兢。

  根本不敢留什么把柄給人抓!

  這反倒是讓都堂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而在都堂之外,文彥博、馮京、張方平,卻是春風得意,開始煥發出第二春了!

  每天都有著來自天下州郡的門生故吏們,排著隊,拿著各種禮物上門問好。

  都想著在未來的元祐大典書局之中,混一個好位置,占一個好坑。

  沒辦法!

  這些官員,基本都在六十歲以上。

  仕途是沒什么指望了。

  升也升不上去了。

  本以為,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了不起,致仕的時候再升一級,臨了再拿個好聽點的貼職,然后就可以帶著一個品級比較高的祠祿官回家養老了。

  哪成想,朝廷出了個圣天子!

  一口氣拿出了數百萬貫的經費,拜三位元老,統籌成立元祐大典書局。

  直接就要以舉國之力,來修一部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于天文、地志、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的煌煌巨著。

  此,天下文壇之盛世!

  漢唐未有也!

  只要參與其中,留下姓名。

  那么…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可期也!

  消息傳出,天下州郡震動!

  無數盤亙在州郡通判、知州、推官位置上的老文官們,迅速行動起來。

  有關系的找關系,沒關系的找門路。

  一下子,困擾大宋官場數十的——官員老齡化問題,似乎迎來了解法。

  隨著這些老官僚們,紛紛表達,想進元祐大典書局的態度。

  吏部的工作壓力,瞬間減輕。

  幾百個坑一下子出來。

  王子韶每天都是笑著醒來的!

  在朝野的紛紛擾擾中,趙煦有條不紊的推進著自己的事情。

  依舊是每隔五天,出宮到開封府的各官署視察一次。

  聽取街道司、店宅務、都商稅院等重點部門的負責人的意見。

  然后時不時的還要到專一制造軍器局視察。

  聽取沈括和相關官吏的匯報,他將重點放在了火藥司、琉璃司、造紙司上。

  事實證明,科學技術這種東西,是唯物的。

  只要你舍得投入,且方向正確。

  那就一定能見到成果!

  尤其是在最初的拓荒時代!

  西方工業革命時期如此,在現在的大宋也依舊如此。

  于是,幾乎所有趙煦關注的項目,都有著巨大的進步。

  火藥司方面,新的顆粒火藥配方,新的炮用青銅,都被研發了出來。

  同時,鐵范鑄炮技術,也在穩步研發。

  在琉璃司方面,得益于巨大的內需以及遼國的需要。

  玻璃產業,欣欣向榮,利潤猛猛增長。

  靠著氪金,第一支單筒望遠鏡被工匠們磨了出來。

  監天司若獲至寶,蘇頌更是在使用過后,立刻要求在元祐渾運臺里,增加天文觀測用的望遠鏡設施。

  趙煦對此,自然從善如流。

  預計到六月,就能有第一臺天文觀測用的望遠鏡了。

  就是不知道,當大宋的天文學家們,通過望遠鏡看到月球上的隕石坑,土星旁邊的土星環的時候,會是個怎樣的表情?

  而這必然會沖擊,儒家的天人感應理論。

  不過,沒關系。

  宋儒信這個的不多!

  天人感應理論,之所以還有生命力,純粹是因為,士大夫們需要這玩意來鉗制皇權。

  當然,考慮到思想動蕩的破壞。

  趙煦不打算對天文望遠鏡進行什么宣傳,只在內部試用。

  然后慢慢的,讓士大夫們去接觸。

  溫水煮青蛙嘛!

  而在所有項目中,進展最大,進步最多的,無疑是造紙司了。

  主要是造紙司,現在的應用場景太多、太廣了。

  造紙司,負責的是紙張的研發、改進以及油墨技術、印刷技術的發展。

  而,現在汴京城對更好的紙張以及更好的印刷技術的需求,是元豐八年的數十上百倍!

  旁的不說,單單是汴京新報和汴京義報的發行量,就足以養活造紙司上下了。

  更不要提,宋遼交子的大量發行。

  以及隨之而來的,對紙張以及油墨、印染、防偽技術的需求。

  這一切的一切,使造紙司的規模,在三年間,膨脹了十倍!

  如今,已是一個擁有各種技術工匠、雇工數千人,上下官員三百多人的龐大機構。

  在趙煦的重賞之下,幾乎每個月,造紙司都能上報一項或者多項新技術。

  新型紙張、新型油墨、新的活字技術…

  瘋狂迭代之下的結果就是,如今的汴京新報和汴京義報,都已經用上了鉛活字的印刷機器。

  其技術水平,大概類似于歐洲的古登堡印刷機。

  正是這一技術的出現,使得汴京新報的發行量不斷突破新高。

  如今,最高日發行量已經達到了十萬份!

  輻射了整個開封府!

  還隨著各地商賈,流向了天下州郡,乃至于遼國、西夏、青唐吐蕃、交趾、西南五姓蕃、大理國等。

  專一制造軍器局的成績如此突出。

  趙煦自然不得不賞!

  于是,在五月庚午(25),降出詔書——沈括本官自朝請大夫(正六品)為中散大夫(從五品),進龍圖閣學士,進封會稽郡開國公,加食邑四百戶,食實封一百戶。

  至此,沈括的官爵勛祿,終于回到了元豐二年,永樂城之敗前的水平。

  同時,趙煦還加封沈括的妻子張氏為臨安郡夫人。

  相比起對沈括的加封,無疑,趙煦對其妻子的加封,更讓沈括歡喜。

  這從沈括第一時間的反應就能看出來——他在入宮謝恩時,特別感謝了趙煦對其妻子的加封。

  這就是實在是讓人有些忍俊不禁。

  須知,大宋制度,命婦的加恩,在理論上都是由皇后/太后的名義下達的。

  所以,一般來說,謝恩的話,是命婦入宮到皇后/太后面前謝恩。

  不需要臣子專門給皇帝謝恩。

  而沈括此舉,無疑是赤裸裸的暴露了他氣管炎的本質。

  讓朝野上下,取笑了好久。

  沈括沈季常的諢名更響亮了,其妻張氏的名聲,難免受到了影響——總有些眼紅的,喜歡風言風語,以貶損他人為樂。

  更有御史,因此彈劾沈括和妻子張氏,理由是——夫綱不正,有損朝廷顏面。

  其妻張氏更是被扣上了‘悍婦’、‘兇婦’、‘無命婦之體’等帽子。

  趙煦見了,只是笑笑就提筆批復:他人夫妻內宅畫眉為戲,卿何故如此刻薄?

  并在札子的貼黃上,御批了一行朱字:國家以俸祿養爾御史,乃為匡正朝政得失、針砭大臣施政,非為窺他人家宅事也!

  這就是光明正大的袒護沈括了。

  沈括得知后,自然是連忙入宮拜謝。

  當然了,趙煦也不是白白的幫沈括的。

  這不,沈括出宮的時候,他的腦袋上就多了一個差遣——提舉翰林天文院!

  同時,他還多了一個任務——組織翰林天文院的天文官,收集民間、官方的觀星術并結合指南針,制造一套無論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通過觀測星像,確定自身方位以及目標方向的設備。

  這是未來遠洋航行所必須的東西。

大熊貓文學    我在現代留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