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695章 成電一號

  6月7日,瓊州,文昌航天發射中心。

  正午時分,在最繁忙的1號工位,一枚新遠三號火箭拖著長長烈焰飛上天空。

  站在發射工位幾公里外的丁必筠抬頭望天,一直目送著這枚大火箭消失在天際為止。

  “丁老師,丁老師!”

  熊誠大呼小叫地跑了過來,身上的白色襯衫被汗水浸濕,配合黑黝黝的皮膚以及安全帽看上去就像個勞作的建筑工人。

  “丁老師,要合影了,快過去吧。”

  “感謝丁教授為環保事業,為推廣清潔能源做出的貢獻!”

  而接收天線暫時用不上,它是為未來大量空間電站運行時太空組網準備的。

  為了生產專用的太陽能電池,新遠、航天局、蓉城政府與國內最大光伏企業合作成立了華新太空能源公司,在如此大量的訂單下,K2電池的價格成功從26萬元一平方米下探到了驚人的9100元,總訂單額32億人民幣。

  而在他們的后面,是一條同樣披紅掛彩的橫幅:

  整個空間電站計劃采用1700塊K2太陽能電池,總面積35.75萬平方米,發電面積34.85萬平方米,最大發電量174.25兆瓦,平均發電能力168兆瓦,僅僅是發電部分973噸,總重預計1120噸。

  當然實際算上赤烏一號到赤烏三號發射及試驗、地面接收器建設、電網改造以及人員等各種費用,從0到成電一號投入使用差不多已經摸到了300億的邊緣。

  丁必筠看向不和諧聲音的出處,瞥見NHK的標志后直接略過。

  “我很欣賞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確實是一個偉大的構想,我想它和太空發電一樣,都將給環保事業和能源革新帶來巨大幫助。”

  等他在熊誠的拉扯下來到禮臺,立即被簇擁著戴上了大紅花,被一排人擠在中央合影。

  “丁…”

  補貼空間電站項目也一點不虧,逐日工程還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技術,發電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一切順利,成電一號將在12月在近地軌道組裝完畢,再主動升軌至同步軌道,2019年3月以后開始為地面提供清潔電力。

  “丁教授,您如何看待六角大樓指責微波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

  但等安排好的記者們滿意過后,其他請來的媒體尤其是外國媒體就不那么好打發了。

  “好,好。”

  不僅僅是航天局的人,還有蓉城、蜀川政府的官員以及數個太陽能公司、環保局、國家電網的人,堪稱超級大雜燴。

  “任何過量電磁波都會對生物造成危害,所以我們的接收天線選在無人區并嚴格管理。”

  然而這卻不是中年記者想要聽到的,他繼續追問:

  “熱烈慶祝‘成電一號’空間發電站主體框架成功發射”

  “丁教授,一個項目讓我們開張吃半年,謝謝您!”

  “您能解釋一下赤烏三號造成的秦嶺種族生態滅絕事件嗎,有信息表示數個村莊的村民都因無法忍受微波被迫遷走。”

  “哈哈…”記者是個長相詼諧的中年白人,他看上去并沒有那么強的攻擊性。

  主體框架建造費用花去了25億,七次發射及任務總報價155億元,不算前期的驗證實驗,成電一號花去了212億元,比當初粗略預估的200億超支6。

  丁必筠和還保持著仰頭的姿勢,似乎擔心火箭突然掉下來一樣。

  “有人說這面鏡子會被太陽吹走,您怎么看?”

  一條條祝賀詞幾乎要把丁必筠淹沒,好不容易等他們說完又到了他的單人發言環節,但這還沒有結束,在最后的一段時間是媒體發布會,翹首以盼的記者們早就按耐不住了。

  成電一號,也就是當初蓉城某委員會提出的空間電站正式名稱,經歷了近兩年狂奔,終于在今天開始了建設。

  在蓉城的專用半封閉式巨型拋物面接收器建成后,地面能夠接收到155兆瓦到160兆瓦電力。

  “這都是虛假消息,你已經提過問了,那位彭博社的記者請說,希望您不要再重復成電一號是秘密武器的謠言,太空什么秘密武器都沒有。”

  如此熱鬧的場面讓在秦嶺大山里待了一年的他很有些不適應,艱難地應付著伸過來的一個個話筒,仔細回想之前準備的稿子。

  成電一號的主體框架147噸重,其中框架部分90噸,約40噸都是天線質量,剩下的10多噸則全都是密密麻麻的散熱片。

  “丁教授,NACA也在進行類似的人造太陽計劃,請問您對您的同行們有什么看法嗎?”

  “丁教授,你是我們的大功臣啊!”

  這個問題丁必筠可不敢含糊,畢竟如此高能且密集的微波的確可怕,成電一號的接受天線工作時可不能有人。

  “丁教授,成電一號是否是某種秘密武器?”

  畢竟那可是170兆瓦左右的電力輸入,哪怕微波轉換效率高達99以上,浪費的部分依然將產生巨大的熱能,解決的唯一辦法就是拼命上散熱片,遍布微波天線全身。

  丁必筠當然記得“約翰太陽”,那面超級大鏡子聽說NACA真在認真搞,他一直專心逐日工程了解的并不多,但不妨礙說幾句漂亮話。

  剛剛發射的就是成電一號的主體框架,提供太陽能電池附著的平臺,并搭載了兩個超級大的微波天線,分別用于發射和接收微波。

  根據新遠的計劃,成電一號一共需要六次發射任務,分別是四發新遠三號將900多噸太陽能電池送上去,再由風暴號和即將發射的長城一號進行在軌組裝任務。

  好在逐日工程受到了上面的強烈關注,地面施工蓉城政府解決了一部分,真實的資金消耗約在260億元上下,其中110億元由中央財政補貼,真實的地方出資不過150億元。

  這兩個超級天線均為折疊設計,最大發射功率180兆瓦,最大接收功率100兆瓦。

  “呃…某種意義上說它確實是一張超級大的船帆,除了照耀地球以外,NACA還可以用它推動探測器或者飛船前往火星。”

  丁必筠沒有給出正面回答,實際上這個問題很嚴重,蓉城的“人造太陽”就是因為需要頻繁修正軌道以抵消光壓帶來的位移,不難卻是個麻煩事。

  (本章完)

大熊貓文學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