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651章 前進

  在阿爾忒彌斯四號飛往月球的前一天,前進號空間站上的最后一架航天飛機風暴號脫離,帶著最后李晟在內的7名宇航員返回了地球。

  在先鋒號航天飛機脫離后前進號就只剩下一架航天飛機,為了將26名宇航員全部送下去,提前使用H1型堅定號航天飛機,分兩次把19名宇航員分別送了下去。

  直到2月24日凌晨,最后7名宇航員才在徹底的巡查過后乘坐航天飛機離開,這比預期計劃晚了4天。

  在一輪輪嚴苛的人類、機器人交替檢查中,前進號已經徹底達到了旋轉條件。

  除了其初始構型以外其余所有對接的航天器都已經脫離,算上其后來不斷帶上來的各種實驗設備和大量物資,前進號當前質量差不多是1695噸。

  從它完全體建成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13天,地面用了近四個月的時間來檢查這個前所未有的人造天體,并讓宇航員進行適應生活。

  現在,它即將在長久的測試后首次試運行。

  京城地面指揮中心內,葉長思正以總指揮身份同時指揮航天局以及新遠基地兩個地方的工程師。

  前進號空間站的初始設計由安德羅夫完成,正式建造階段以后由謝廖夫接手,最后葉長思也深度參與進來。

  按理說現在謝廖夫來比較合適,但他還在西北戈壁灘里吃沙子,暫時就由葉長思指揮試運行工作。

  除他以外由謝廖夫、何倘、沈祚舟共同擔任副總指揮,現在只有沈祚舟與沈祚舟努力配合他。

  沈祚舟接觸前進號項目也不多,這本來應該是佘院士的工作,不過后者已經正式確定3月以后離開一線工作進入實質性的半退休狀態。

  前進號不管是從運行質量、技術層次、構型等多個方面都稱得上前所未有,即使航天局參與制造了6個重要的服務艙,對于它的掌握程度也談不上深刻。

  之前在前進號正式開工建設的時候,航天局上下都表現出了一致的不看好以及抗拒,因為它的設計時間實在太短了,而新遠從沒有過大型空間站設計運行經驗。

  建造空間站不僅是個技術問題,還是個經驗積累問題,與軍艦設計非常相似。

  一艘驅逐艦噸位不過幾千噸,而一條遠洋貨輪隨隨便便就是幾萬噸,但論設計難度絕對是前者更高。

  軍艦艦體設計必須考慮防護性、防進水能力、冗余動力、航速與續航均衡、機動性等多個方面,這已經遠遠超過民船的設計復雜程度。

  更重要的是現代軍艦所需的各種雷達電子設備、武器系統等等,現代軍艦的各種設備電磁兼容性測試就要用去一年時間。

  空間站也是同理,單純太空旅游用的大艙室技術難度主要在材料與工藝上,但對于前進號這樣的龐然巨物,每一個細節都要考慮到運轉起來的空間站整體。

  這絕對是一個復雜到難以計量的超級工程,需要豐富的經驗以及充足的前期驗證測試,前進號這樣直接開干的風險簡直高到讓人頭皮發麻。

  航天局之所以斥巨資插進這個項目,很大程度是希望“挽救”這個投資巨大的超級工程,避免其因為低級錯誤造成有史以來最大的太空事故。

  但隨著航天局參與程度的深入,事情漸漸變得奇怪起來。

  在新遠交過來的建造圖紙中,居然出現了大量他們看不懂的設計,要么是不知道什么功能,要么是知道功能但不明白為什么要采取這樣的設計方案。

  然后新遠派過來的工程師就會解釋原因,航天局才驚訝的發現前進號的原始設計不但不粗糙,反而有種過分的精致,幾乎考慮到了每一個細節。

  沈祚舟曾參與進了服務艙降噪部分和艙內重力/失重適應性人體工學設備的制造,然后崩潰地發現前進號主體艙室的降噪設計與重力相關優化比起天宮空間站都完善得多。

  在前進號主體完全建造完畢后,他一直有一種強烈的錯覺:

  前進號根本不可能是一個人或者十幾個人短時間就能設計出的,感覺更像是拿到了現成的圖紙照著做,才能做到完工后幾乎就沒有重大缺陷。

  從設計到建造完全一氣呵成,順利得讓人難以置信。

  雖然一直有“傳言”新遠的背后是一伙集中在高技術領域的海外華人,但就算搬空NACA的資料庫也不可能找到如此程度的圖紙。

  最后他只能認為是那些研究員能力過于變態,領頭的幾個更是科學與工程學天才,才能短時間內完成如此奇跡。

  航天局參與進來這么久,但也沒有任何人敢保證自己完全了解這座空間站,以至于沈祚舟名為副總指揮,實際上還在拼命向葉長思學習了解這座空間站。

  至于后面才進入京城工作的何倘,更是處于悶頭看的階段。

  而現在葉長思正在關注的是從基地遠程傳過來、最為核心的旋轉控制模塊。

  前進號領航艙的控制臺上也在同步顯示相同的信息,更說明其獨立能力之高。

  沈祚舟看到的是前進號的框架三視圖,每一個部分都充斥著不同程度的藍色,正視圖中央有一個不斷閃爍的紅色圓點,并與一個稍大的綠色圓點重疊。

  “綠色,是前進號的幾何中心,根據是來自每一個艙室以及框架結構的出廠數據。

  我們提前測定了它們的質量、尺寸以及重心分布,然后寫進計算機,完全空載的前進號只要安裝到位,它的重心與旋轉中心偏差不超過千分之一。

  而你知道我們為前進號提供的所有補給,都需要嚴格按照特定方式封裝,所以它們的數據也能看做是幾乎標準的,輸入計算機后就能矯正當前的重心。

  當然,這些全都是不嚴謹的理論參考,僅僅用于旋轉后的調整依據,實際情況遠沒有這么簡單。”

  葉長思不僅是在給沈祚舟和何倘講述,也是間接在為前進號的艦長李晟傳授經驗。

  后者剛剛下來還需要時間進行適應,但并未停止像一名合格宇宙飛船艦長的前進道路。

  (本章完)

大熊貓文學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