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63章先鋒模范作用,一等功??

  “我們在近代幾場戰爭的硬戰中都取得了殘酷的勝利“

  “但我們的目標,始終是取得漂亮的勝利,取得精彩的勝利。”

  “每次戰爭,我們革新,求變,換裝,然后軍事實力提升。”

  “為什么?是因為我們吃到疼,吃到虧了。”

  “是因為我們流過淚,流過血了。”

  “但我們應不應該先變革,少流血流淚?”

  “如何在和平年代,保持軍隊競爭力,保持戰術先進性。是我們所有人應該想的。”

  “軍改大潮,是勢不可擋的洪流。”

  “換裝,我們也應該真正接受。今天不改,明天我們還是落后,還是要用血肉鋪平勝利道路。”

  t師師長,此時說的很堅決。

  這個時候,意志就需要強烈,釋放出來的信號就要堅決。

  幾個連長早有準備,嘆了口氣。

  聽t師師長的意思就明白了。

  軍改勢不可擋。

  未來,一定要適應潮流。

  至于路線,還在探索,但大體的方向,舉措,眾人也懂一些。

  畢竟,其他地方也在展開試點,比鋼鐵七團還要早一些。

  集團軍參謀長一直沒怎么說話。

  李修本來以為,這次會議紀要,會討論演習中的具體內容。

  但…令他意外的是,除了一開始提了一嘴之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沒有再提過演習任何內容。

  其實也合理,一場團級別的對抗,本身不值得引起那么這么多師長大佬們的關注。

  他們關心的,本身就應該是更加深層次的東西。

  甚至,李修感覺,這次會議紀要根本就是上級在灌輸一些新觀念。

  至于演習,只是一個引子。

  具體的內容,對戰雙方有所討論,但是主體內容卻是方向性的指導。

  而說到軍改。

  李修畢竟是從后世穿越的,對解放軍著名的十次大裁軍有一點點了解。

  當然,也只有一點點。

  其實二十一世紀之前,裁軍精簡整編已經經歷過九次了。

  軍官們之所以這么害怕,其實也不難理解。

  二十一世紀之前,野戰軍采取的是殘酷的末位淘汰。

  而每一次精簡整編,解放軍兵員總員額都要被裁一大部分。

  一九七五年高峰期,解放軍編制有六百萬人,到了一九九零年,只剩下了三百萬。

  十一個大軍區,合并了四個,減少軍級以上單位三十多個,一些領導和管理體制,軍委軍官總部機關人員精簡了一半。

  部隊組織編成,經過撤銷,合并,降級,改制共減少團級以及以上單位五千九百多個。

  這種裁軍比例,很恐怖。

  基層軍官們看著身邊一個個戰士們退伍,擔憂與害怕藏在心底。

  而團級以上軍官們,經過撤銷,合并,降級,改制…也是飄搖不定,大批大批的復原。自然害怕。

  當然,這種裁軍勢不可擋,也不是李修能改變的。

  軍改,是為了結構優化。

  是為了資源分配更加合理。

  第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軍隊換裝成本的問題。

  削減規模,才能提高質量。

  第二部分原因,就像這一次軍演表現出來的內容一樣。

  出現了新的戰爭形式。

  電子信息戰為啥一定會成為未來的主流?

  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可以用較小的成本影響戰局。

  只需要一個電磁干擾彈,成本上億的坦克連隊變成瞎子廢鐵。

  總之,軍改都是為了優化結構與調整。

  這種提升,比起武器裝備突破帶來的影響還要明顯。

  軍隊建設,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

  科技實力發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結構優化與調整,就是關鍵的另一部分。。

  上一次軍改內容,也并非是簡單的大裁員,而是戰略性結構大調整,與裁軍同步,陸軍航空兵部隊,電子對抗部隊等新兵種,以及預備役部隊的相繼成立,實現了技術兵種比例首次超過步兵。人民軍隊邁出摩托化向機械化轉型的關鍵一步。

  而這次軍改,也就是第十次精簡整編,李修也知道大致方向。

  裁軍不是主流。

  主流是進行結構與專業化的調整。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未來主流是信息化軍隊建設。

  建設這個,是一項長期任務,長期任務需要緩慢過度。

  所以,這一次會進行裁軍,但數量比起前幾次的規模要慢的多。

  最多只有原本裁軍規模的五分之一。

  當然,此時李修自然不會瞎逼逼,而是安安靜靜的聽領導講話。

  t師師長講完,然后是其他幾個師師長開始講。

  會議內容很沉重。

  但李修的確聽不太懂。

  不光是他,幾個連長也化身成為不茍言笑的鼓掌機器。

  等到集團軍總結后,才終于進入了作戰反思。

  耿軍第一個上場,倒也不怎么緊張。

  主要分析,全都是一些戰術性的舉措。

  大的首長們說完了,剩下需要細化一些的內容,自然要靠他們補充。

  而耿軍結束后,其他連長每個人也都依次發言。

  這個倒不是檢討,而是實實在在的內容,沒有模板的。

  首長都在這里,肯定不玩虛的。不然就是浪費大家時間。

  當然,像是坦克連二連連長,直接被斬首,就比較尷尬了,半天沒有憋出來一個有價值的屁來。

  而且,還要簡述自己做了什么,這場戰爭中承擔了什么樣的身份。

  還好不限制時間,坦克連二連連長扯了一會兒之后,勉強混了過去。

  對于那個被李修狙殺的特種兵少校來說,更尷尬。

  作為‘飽和矩陣狙擊’的受害者,少校不知道怎么發言。

  六比一的戰損,還是自己這邊是六。

  要不是自己在其他方面還有點建樹,說不準打完工作就丟了。

  正在此時,通訊員走到了集團軍參謀長身邊,小心翼翼地說了幾句,同時,遞給集團軍參謀長了一份文件。

  集團軍參謀長臉色微變,拿出文件看了看,緩緩點了點頭。

  此時,少校還在糾結到底用昨天寫的兩份腹稿中的那一份腹稿能少丟點人。一道聲音直接打斷了他的思路。

  “好了,你暫時不用講了。”集團軍參謀長突然開口。

  特種兵少校意外,抬頭看向集團軍參謀長。

  頓時,就感覺壓力巨大。

  領導的話反著聽。

  集團軍參謀長此話一出口,特種兵少校就慌了。

  “不用擔心。”

  集團軍參謀長沒解釋,看向李修,緩緩道:“鋼鐵七團的一個兵,讓我看到了這場軍演中的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嶄新的狙擊手職能。雖然不成熟,但是卻已經脫離了現有班排戰術單兵職能的體系,在大膽探索道路方面,走在了最前沿。”

  “作為職業化軍隊,我們最重要的就是有走出舒適區的勇氣,有件事,不管大家承認不承認,未來的戰爭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如果說過去的戰爭,是體能與機械的對抗,未來的戰爭形勢,就是科技與職能的較量。”

  “做出改變很重要,有銳意進取的新想法更重要。”

  t師師長很快咂摸出味道來。

  看了看李修,感慨李修運氣不錯。這次抓住了軍改的一道風浪。

  參謀長的意思,是要打個旗子了。

  “走出舒適區的勇氣與積極,是大家缺少的。原因我也理解。但應對原有形式變化,更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一項挑戰。”

  “希望我們的干部,都能不畏懼阻力,勇于,敢于,乃至愿意壯士斷腕去應對新變化。”

  “歷次改革,我們更迭裝備,精簡編制,送走了一些光榮的老部隊,人走人留,摸著石頭過河。”

  “無數的證據,與案例顯示全新時代到來,我們作為華夏基石,更要承擔軍隊建設這個偉大任務。”

  “鋼鐵七團團長王國強!”集團軍參謀長點名。

  “到。”

  團長嘆了口氣,雖然早有預料,但現在仍然有些恍惚。

  “試點改革放在鋼鐵七團,你有沒有什么困難需要我們解決。”

  “報告!”

  團長聲音很大,只比集團軍參謀長小一點。

  “講!”

  “我需要時間。”

  “一年試點,兩年執行,你們有的是時間。”

  “是。”團長深吸了一口氣。

  具體政策,還沒下來。不過,具體的地點,卻已經確定了。

  “列兵李修。”

  “到!”

  集團軍參謀長沉靜聲音回蕩。

  “茲野戰軍集團軍司令命令。為表彰李修同志在應對新的作戰形式,提出了新戰法,新戰術,并在軍隊演習中,起到了先鋒模范的作用…”

  準備鼓掌的連長們一愣。

  什么?先鋒模范?

  都是老兵了,自然都知道,先鋒模范這種話,一般不是用來形容二等功的。

  這是要給一等功了??

  氛圍,頓時炸裂,火熱起來。

  無數軍官們的眼睛,也紛紛瞪大。

  (本章完)

大熊貓文學    不讀北大去當兵,我卷成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