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八百零二 優勢在我,怎么輸?

  對于迫不及待想要享受輪回轉世服務的家伙,徐晃無話可說,只能盡快把消息送回朝廷讓劉備知曉,讓劉備盡早想出對策。

  然后他自己繼續帶兵向著甘陵的方向一路狂奔,打算在劉忠做出更加喪心病狂的發言之前,把他的嘴給封住,否則這一波冀州可能真的要“大換血”了。

  徐晃率軍疾馳猛進的時候,劉忠那邊正在暢想著未來的“戰略規劃”。

  趕跑了師宜官的戰斗勝利讓劉忠非常得意,他自己一手操作的陰謀獲得成功,也讓他成為獲取甘陵之戰勝利的最大功臣,為所有參戰的叛軍首腦們所尊崇,并且大家一致同意擁立劉忠成為他們的首腦,向劉忠效忠。

  他們表示,大家伙兒都是為了反對度田令聚在一起的,雖然這樣做很有正義性,但是到底缺少一個大義名分,現在能以劉忠這位甘陵王成為首腦,也算是補齊了大家的大義名分,可以就此向天下展開號召,號召大家一起反抗劉備的暴政了。

  他們向劉忠哭訴劉備給他們帶來的諸多凌辱、痛苦,認為劉備推動度田令就是想要他們的命,本身居然還要給這個要命的政策粉飾一下,實在是無恥到了極點,他們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

  還有人說上一次的限奴令大家也就忍了,這一次劉備更過分了,要是繼續忍耐下去,誰知道劉備會不會得寸進尺,去做當年孝武皇帝才會做的事情?

  大家必須要齊心協力,讓劉備知道劉徹不是那么好當的,強行去做劉徹,做一些天怒人怨的事情,小心連劉秀都做不成!

  對此,劉忠是贊同的,劉忠也認為劉備的操作太過于肆意妄為,完全是在損害天下人的利益,根本沒有考慮到大家的心里有多難過,根本就是他覺得自己太強了,所以可以做劉徹了,那么大家就要給他迎頭痛擊,讓他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這場甘陵會盟之中,面對一大群人的俯首帖耳與“效忠”,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尊榮與權力的劉忠迅速膨脹了起來。

  他感覺自己似乎很牛逼,一下子就擁有了千軍萬馬,那么多人聽自己的命令,自己能命令那么多人沖鋒陷陣的打仗,那自己豈不是非常牛逼嗎?

  或許,是時候做一些之前就很想做但是一直沒做的事情了。

  如果做成了,別說王位得以保全,其他的什么位置得到保全也不是不能想象的事情!

  于是劉忠就開始動了歪心思——他別有用心的提出了他對劉備皇位的質疑。

  他說,這是他作為東漢宗王的一個本能的懷疑,也是他反對劉備的一個很深層次的擔憂,就算沒有度田令,他覺得他到底也是要和劉備有分歧的,很可能會站在劉備的對立面上,因為他們本質不是一個家族的成員。

  東漢皇位的傳承雖然不是很重視一個家庭內部的傳承,有些時候也會擴大到宗族內部選擇繼承人,但是如果距離太遠,就肯定不可以了。

  而他一邊擁有宗王的身份,一邊又在血緣關系上和劉備相去甚遠,他認為劉備終究不會容忍他繼續做宗王,所以與其等劉備的刀子砍過來,不如直接砍過去,讓他看看到底誰的刀子更鋒利。

  所以在會議上,劉忠提出,劉備的皇位有問題,而且很有問題,他不愿意承認劉備的皇位。

  他想要做點特別的事情,比如把原先的小皇帝劉協給重新換回來之類的。

  “就算先帝沒有兒子,皇帝的繼承者也應該從皇室近支中挑選,這樣才能服眾,更別說先帝的兩個兒子眼下都還活著,長子有罪不能繼承皇位,但是次子明明就是天子,卻被劉備廢黜了帝位,這是純粹的篡位。

  其實之前,很多人都在懷疑劉備有篡位的嫌疑,行王莽故事,從太皇太后手里奪取皇位,威逼利誘,強迫太皇太后和天子就范,做叛逆才會做的事情,辜負先帝對他的信任和期待,如此作為,實在是讓我痛心不已!

  大家都是大漢子民,都是深受先帝恩德的人,現在先帝的兒子被劉備奪取了皇位,被劉備凌辱欺負,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眼前,吾輩忠臣義士難道可以熟視無睹嗎?若然如此,吾等死后,又有什么顏面面對先帝呢?”

  劉忠當時的這段表態讓不少人都被嚇到了。

  因為他們并沒有想過要質疑劉備的皇位。

  他們只是反對度田令,劉備的統治根本上來說問題不大,還能維持穩定,他們喜歡穩定,只是不喜歡繳稅而已,只要劉備放棄度田令,別妨礙他們賺錢,他們不介意在其他方面配合劉備。

  至于劉備的皇位問題該懷疑的人也都懷疑的差不多了,但是人家的手續齊全,圖章合法,雒陽承認,天下咸服,就算之前有問題,現在也沒有問題了。

  人皇太子都立了,國本穩固,傳承體面,明明白白的昭告天下,還有什么好做的呢?

  大家只想從經濟問題上讓劉備服軟,讓他妥協,然后繼續過好日子,從沒想過要從根本性質上否決劉備的政治身份。

  這樣搞的話,劉備肯定放棄其他的一切幻想與擔憂,直接化身那個無敵戰將和他們不死不休,而他們并不覺得自己有必要和劉備不死不休。

  能回到光武帝時期的狀態,不就可以了嗎?

  但是劉忠不這么想,他很清楚這幫家伙想要拉大旗做虎皮,推舉他做首腦是為了利用他的身份和地位來頂鍋,而他正好也需要這樣一群人來充當他的打手,增強他的實力。

  劉忠自己也知道劉備很有能力,是個能穩定天下的牛逼人物,對于天下人來說,劉備上位維持了天下的穩定,那么他就是一個合格的皇帝,沒什么人想要換掉他。

  正常情況下來說劉忠想要號召天下人保衛自己的王爵,是師出無名的。

  但是偏偏在這個情況下,有那么多人想要借助他的名頭反對劉備的度田令。

  既然你們要利用我,那么為什么我不能反過來利用你們呢?

  劉忠就苦口婆心的勸說大家。

  “劉備為人奸詐狡猾,就算一時服軟,長久來看,也必然是巨大的隱患,現在一時退讓,誰敢保證他之后不會卷土重來?而吾等一旦失去了眼下的這個機會,可能就會被他各個擊破,找理由將吾等全部消滅,然后再推行度田令。

  所以這一次,無論如何都要獲得成功,絕不能讓劉備有確立度田令的機會,而最好的方式,莫過于將劉備推下皇位,讓先帝之子復位,重新做皇帝,如此,才能真正的確保吾等再也沒有度田的憂患。”

  平心而論,劉忠所說的是有道理的,因為就算劉備一時服軟,放棄度田令,也不能說他就真的一定會徹底放棄度田。

  當年劉秀也是度田,面對的反對力量太大,所以他不得不做了部分妥協,換取了天下的穩定。

  但是之后的歲月里,隨著秋后算賬和他的地位的逐漸穩固,他還是在相當程度上推動了度田令在漢帝國的落實,在大家勉強能承受的范圍內,度田令執行的相當嚴格,甚至于就在前幾年,地方官府還執行過舊的度田令。

  誰敢說劉備現在不搞度田,以后就一定也不會搞?

  他現在不搞,以退為進,在之后的歲月里不斷消滅現在和他作對的人,然后等積累了足夠的實力之后再推動度田令,這也是絕對有可能的事情。

  所以如果大家真的想要維護自己的財產和利益,有且僅有一個辦法。

  利用劉備做皇帝的法理漏洞,狠狠攻擊他的正統地位,讓他的地位動搖,失去皇位,重新讓劉協做皇帝,如此,才能真正的維護大家的利益。

  劉忠的一番話讓不少家族的代表沉思,認為劉忠說的有道理,如果劉備以退為進,一時的勝利當然不能長久。

  大家已經做了反叛的事情,攻城略地,殺了不少人,誰敢肯定劉備不會秋后算賬,和大家打持久戰?

  既然如此,為什么不能做更加明確的事情呢?

  從根本上反對劉備登基的合法性,推翻劉備政權,扶持代表他們本身利益的政權上位執政,如此,才是一勞永逸的做法,事成,大家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這樣的想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席卷了叛軍內部,除了少數家族對此感到恐慌之外,大部分家族都相當心動,覺得他們當時很有獲勝的希望,那么一步到位解決問題也應該是可以商量的。

  對于這個特殊情況,只有崔氏、孫氏、何氏三個家族感到驚恐,在萬般糾結之后選擇偷偷退出了叛軍聯合,然后轉而南下尋找師宜官,想要向師宜官等人投降、認錯,以此換取他們的諒解,從而爭取戰后的寬大處理。

  反對度田令,他們敢。

  質疑劉備的帝位,他們不敢。

  他們覺得那幫人純粹是被吃下肚子的飯塞住了腦子,阻礙了正常的思維能力,想別的什么不好,居然敢質疑劉備的帝位,生怕死的不夠快是嗎?

  劉忠并不在意少數膽小鬼的退出,因為大部分人都是支持他的,并且為他編撰了行動口號,編撰了政治宣言,由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劉忠以為自己走上了人生巔峰,卻沒想到這份政治宣言發布之后僅僅六天,叛軍一部就在甘陵縣西邊打了敗仗,被漢軍主將徐晃消滅了五千多人,現在徐晃正在帶著一萬多人的漢軍主力向甘陵縣方向而來。

  一場小規模失敗并不能動搖劉忠的決心,也不能動搖大部分已經上了賊船的家伙們的意志,他們知道他們已經和劉備站在了對立面上,到此為止,除了獲勝,就是死亡。

  富貴險中求,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去狠狠的拼搏一次,萬一運氣好,能混個開國功臣的身份呢?

  于是在劉忠的組織下,這群人從五六萬的雜牌軍隊里精挑細選了三萬精銳,組成劉忠直接統領的“忠義軍”——

  劉忠親自將這支軍隊命名為忠義軍,說這是一支為大漢正統而拼死奮戰的軍隊,這樣的一支軍隊一定能夠為大漢正統而戰。

  而參加忠義軍的各大家族成員也被他分別任命為校尉、中郎將,然后三萬人浩浩蕩蕩的離開甘陵縣城,直接朝著徐晃奔馳而去要和徐晃打一場正兒八經的大戰,要和徐晃野戰爭鋒。

  他認為,只要能打敗徐晃,就能進一步向北,打穿冀州,去找劉協,讓劉協就在河北登基稱帝,號召整個河北的地主豪強們起來參軍、反抗劉備,以河北為根基,正式向劉備宣戰,重走光武帝劉秀當年的路線。

  劉忠認為這是可以實現的道路。

  至于打敗徐晃這個事情,他覺得也不是不可以。

  首先,他的兵馬比徐晃多,徐晃才一萬人,他有三萬人,三萬對一萬,優勢在我。

  其次,他以逸待勞,徐晃遠道而來,師老兵疲,一定沒什么戰斗力,優勢在我。

  再次,徐晃雖然有威名,是久經沙場的宿將,但是甘陵國是自己的主場,身邊的士兵都是本地人,熟悉地形、氣候,而徐晃帶來的人都是外地兵,人生路不熟,客場作戰,劣勢極大。

  所以,優勢依然在我。

  如此一來,劉忠認為自己是個飛龍騎臉的優勢局,他就想問問那些質疑他冒進的家伙,他怎么輸?

  是的,有些擔憂徐晃威名的家伙覺得徐晃雖然只有一萬人,但是應該都是精兵,而己方的士兵缺少訓練和作戰經驗,強行和精兵打野戰是不明智的行為,應該守城,逼迫漢軍攻城,爭取天下人響應的時間。

  只要他們能拖住徐晃的軍隊,就能給其他那些想要反抗劉備的人爭取更多的時間,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反抗劉備,屆時,劉備再怎么能打,也會被迫妥協的。

  甚至于最終失敗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劉忠堅決否認了據城死守的意見。

  他認為這就等于平白無故把戰略機動的優勢交給了漢軍,漢軍可以肆意掐斷他們的后勤補給路線,當前,他們并沒有做好在一座城池內困守的準備,時間上是不夠的。

  萬一劉備趁著這個時間調兵遣將,搞來更多的軍隊,他們不就沒有兵力優勢了嗎?

  就要趁現在莽上去,把徐晃吞掉!

  而且困守孤城這種事情,怎么是他劉忠能干出來的事情呢?

  真男人只剛正面,困守孤城的都是蟲豸!

  他雄心萬丈的率領三萬精兵出發對抗徐晃去了。

  然后毫不意外的被徐晃在原野之地上干碎了。

  徐晃一開始也有點擔心叛軍人數太多的話,如果持守勢,那么多漢軍就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如果不能速勝,就需要集合更多的兵力來包圍叛軍,時間一長,別說地方上的各種各樣的看法,劉備那邊搞不好都要有什么看法。

  那對他來說就很不利了。

  五虎大將之中,只有他是純粹的外人,既不是元從,也不是宗室,完全是靠著劉備的賞識和軍功走到這一步的,軍中明里暗里眼饞他地位的人有很多,更別說他鎮守的還是最為豐饒的膏腴之地,眼紅的人就更多了。

  他必須要保持強大的震懾力,做到每一次作戰都能獲勝,以這樣絕對的強勢才能震懾住宵小之輩,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才能讓劉備繼續任用他。

大熊貓文學    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