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四十五 跨界新星袁本初

  月旦評起自袁氏老家汝南,是當地大族許氏的兩兄弟許邵、許靖主持的。

  每個月評點一次天下名士,被點評的士子無不身價倍增,揚名天下,所以天下士子趨之若鶩。

  早年曹操就靠著許邵的評語得到了名聲,袁紹也曾經因為害怕許邵惡評而不敢在家鄉招搖過市。

  站在點評高臺之上的許邵兄弟兩個到底有何等名望和能量,袁紹是見識過的。

  劉備的想法,無非是讓袁紹學習許氏兄弟,在自己的府邸里也搞一個類似于月旦評的活動。

  對此,袁紹頗有些憂慮。

  “許氏兄弟何等名望,我又怎么能與之相比呢?若是貿然點評,豈不貽笑大方?”

  劉備大笑。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聲望之高,豈是許氏能夠相比?再者說了,誰說咱們要搞月旦評,咱們不過是在袁公府邸邀請三五好友舉行宴會,朋友之間的宴會而已。

  宴會之中,偶然因為一些學術爭端而產生爭論,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最后分出個勝負,袁公欣賞勝者,嘉獎勝者,然后一不小心,這個消息傳到了外界,為外人所知。

  于是一傳十,十傳百,知道的士子越來越多,感興趣的人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向袁公身邊的友人打探消息,袁公身邊的友人架不住大家的熱情,只能代為引見。

  于是第二次宴會人就多了起來,第三次更多,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如此逐漸成為常例,逐漸成為雒陽士子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每一次舉辦類似宴會都能引起士子們的高度關注,僅此而已。”

  劉備雙手一攤,一臉無辜:“誰說咱們是月旦評?咱們只是關起門來自己研討學術而已,外人知道了,想要參與,與我何干?”

  眾人愣住。

  少傾,袁紹帶頭大笑出聲,曹操和許攸也跟著大笑出聲,最后所有人都笑了。

  劉備也笑了,笑的特別開心。

  說到底,月旦評本質上也就是個花花轎子人抬人的游戲,有人愿意吹捧,有人愿意被吹捧,有人愿意捧臭腳,不外如是。

  他許氏兄弟可以玩,袁某人就玩不得?

  咋的?他們有專利?還是東漢帝國有專利保護法?

  說干就干,袁紹迫切的想要增強自己的名望,增加自己在士人們心中的威信,于是很快以自己本身的號召力請來今文學派中熟悉的士子來他府中參加宴會。

  而劉備也發動自己的人脈關系,邀請來自己熟悉的一些古文學派的士子。

  最開始劉備沒有邀請大族子弟,比如馬永和韓厥等人,因為他們多少有些家族包袱。

  同樣的,袁紹最開始也沒有邀請什么太高門第的朋友,只是請了一些和他走得近的士族當中的小門小戶子弟。

  雙方就在袁紹的府邸喝酒吃飯,推杯換盞,劉備則負責在合適的時機拋出話題與論調,引起雙方對于今、古文經學的爭論。

  一點點酒下肚,脾氣自然控制不住,一聽到自己不喜歡的言論,立刻就要發表自己心中的看法。

  一個人發表了看法,兩個人發表了看法,三個人發表了看法。

  然后酒宴就變成辯經大會了。

  劉備作為辯經達人,自然成為古文經學士子們推崇的一號辯手,他陷陣沖鋒,舌戰群儒,把對方駁斥的啞口無言。

  袁紹全程不提出自己的觀點,但是作為主人,坐在上首聽聞雙方辯論,等有個結果了,則下場夸贊勝者劉備的風范。

  不夸張的說,不知不覺之間,袁紹最后下場夸人的姿態頗有一錘定音、主宰一切的風范。

  這場酒宴之后,袁紹發動自己的勢力,或者收買水軍在雒陽城內士人圈子里不經意的宣揚,說他們偶然聽說辯經達人、大漢詩圣劉備又在袁紹府中與人辯經,大獲全勝,對方毫無招架之力。

  于是劉備得到了袁紹的稱贊,袁紹還把自己很喜歡的一支筆贈送給了劉備,作為獲勝的獎勵。

  因為劉備的名聲,還有袁紹的身份地位,這場辯經很快吸引了眼球。

  但是苦于這是不公開的私人活動,很多士子只能托人打聽辯經的內容,以及劉備又有什么妙論。

  然后這些被打聽的人自然而然的就邀請那些感興趣的人,等下一次辯論的時候再去看。

  下一次辯論還是在袁紹府中,以酒宴的形式舉行,然后袁紹接受老帶新的形式,對于朋友帶來的朋友的朋友非常歡迎。

  于是第二次辯經會議召開時還是私人不對外開放的形式,但是那排場就比第一次大多了。

  因為仰慕劉備的名號而來觀看劉備辯經的人非常多,每當劉備口出金句的時候,無不大聲叫好——搞得就跟看京劇似的。

  最后獲勝的自然還是劉備。

  袁紹做為主持人下場夸贊劉備,當眾贈送劉備美酒一壇,稱贊劉備是北地名士。

  于是劉備又獲得了一個名望加成的稱號,袁紹府中的辯經會議也提高了知名度。

  接下來的事情順理成章。

  來參加宴會的人越來越多,之后參與到辯經當中的人也越來越多,袁紹的府邸儼然成為了辯經大會的一處廣為人知的舉辦地。

  于是,當辯論僅僅是辯論的時候,袁紹就微笑著坐在上首,一言不發。

  而當雙方急眼了,頗有種想要把文斗變成武斗大會的架勢的時候,袁紹就會立刻出場,以袁氏子弟的聲威阻止雙方翻臉。

  在此期間,很多言辭犀利的人都會因為犀利的言辭觸怒對方,引發爭議,比如劉備常常刻意用犀利的言辭激發對方的怒氣,雙方有些時候就差拔劍相對了。

  而每到這個時候,袁紹就會及時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份和威名阻止對方發火。

  “辯經,不是比武,用的是口,不是劍,還請足下看在袁某薄面上,化干戈為玉帛。”

  于是憤怒的士子也會冷靜下來,賣四世三公袁氏子弟袁紹一個面子。

  眾所周知,面子是越賣越貴的,到最后,賣面子的人就成了面子果實能力者。

  不知不覺間,來到袁紹府中參加辯經會議的今文學派年輕士子和古文學派的年輕士子都接受袁紹的調解,不會在袁紹出言調解之后還繼續互相針對。

  且因為袁紹的妥善招待,他們紛紛稱贊袁紹有戰國君子之風,信陵君再世之類的。

  之后,袁紹在劉備的引薦下認識了不少古文學派的年輕士子。

  他不在乎身份,頗有折節下士的風范,與他們喝酒聊天,快樂無邊,時而摟摟抱抱,時而引吭高歌,時而親自下場跳起魔性的舞蹈,推動氣氛達到高峰。

  被招待的人當然也投桃報李,稱贊袁紹禮賢下士,風姿綽約,歌聲動聽、舞姿颯爽等等。

  反正吹捧又不要花錢,玩命的吹,使勁兒的吹,吹吹吹。

  于是袁紹的名望不斷變大,辯經大會上得到袁紹夸贊的人也會獲得大家的羨慕。

  前來參加袁紹舉辦的宴會的人越來越多,袁紹的名氣逐漸在今文學派和古文學派兩個學派的年輕士子之中都變得響亮起來,儼然成為了一顆跨界新星。

  ——————————

  PS:三更求票~~~

大熊貓文學    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