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會指引一切。
夜色如水,月光皎潔,武曌望著殿外,腦海中浮現著洛君薇和她說過的一番話,她這個人做事是有些崇信的,堅信自己是有使命在身上。
如今這個天下,武曌認為自己已經要踏足天下無敵的境地,她已經達到了二圣臨朝的地步,從個人上來看,沒什么可以再追求的,在這個時候,她所想要完成的,唯有那崇高的使命,完成素王的意志在許多許多年前,從國師洛蘇的嘴中,她就已經知道,素王有旨意。
朝廷對于齊國動亂的解決是凌厲而迅速的,并沒有引起什么動蕩,只有吐蕃照例和大唐打了一場,其余草原上的燕王李恪,并沒有什么多余的舉動,讓人放心,西域依舊如同往日,和大唐間相交往來。
大唐朝廷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吐蕃,一旦解決了周圍封國的問題,就要對雪域高原上的最后的大國動手。
洛氏向天下人廣發請帖,這樣大的聲勢,很少見到,引來一陣陣側目,不知道洛氏這是要做什么。
許多人互相打聽消息,本以為會一無所獲,卻沒想到洛氏根本就沒想瞞著,直接便將洛君薇要繼承家主之位放出風去。
這一下瞬間引起了極大的風波,讓許多人家都有些猝不及防,沒想到洛氏竟然會走出這樣一步棋,而且還廣邀天下人見證。
更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在這件事傳開之后,朝廷便下旨給了洛君薇一道封賞。
洛君薇出仕的時候是禮部尚書,后來加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三品,而后又遷吏部尚書,依舊是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天官宰相,權勢可謂是煊赫,在政事堂諸位宰相中,位列第三。
這就不得不提李治和武曌這夫妻二人對于宰相制度的改革,實際上歷朝歷代中,宰相制度都在不斷的改革。
大唐的群相制度走到李治這一代,就連尚書左右仆射也漸漸地很少授予了,尤其是從長孫無忌等人被流放之后,因為很不平衡。
三省的長官,中書令和門下侍中都是三品,而尚書令是二品,尚書仆射是從二品,六部尚書都是三品,這很明顯中書令和門下侍中的地位低,但實際上,中書令和門下侍中一個負責起草詔令,一個負責審查駁回,這才是權力更大的部門,而且這兩個部門都是皇宮內。
當初宰相的權力漸漸歸為尚書省,現在尚書省的權力在漸漸地往中書省和門下省走,所以宰相的名字叫做“同中書門下三品”,之后武曌和李治為了快速提拔中層官吏,打破高門對宰相的壟斷,又創造了次級的宰相,叫做“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所以叫他次級宰相,是因為這個官職通常授予四品官。
雖然同為宰相,但四品官的宰相,和三品的宰相,或者掛著三公銜的宰相,那地位當然是天差地別,在政事堂中的話語權也是天差地別。
洛君薇是正兒八經的三品宰相,詔書中,給洛君薇加了正二品的文散官特進,這還不算是什么,真正讓人比較注目的是,封金城郡公。
在大唐,女子為官是有先例的,開國的平陽召公主就是三公、中書令,可以作為洛君薇的榜樣,洛君薇的親姑姑洛玄鏡,同樣以女子之身為官,所以當初對于洛君薇做官,并沒有什么反對聲音。
人就是這樣,第一次總是會擔憂,覺得破壞了什么,一旦有過一次之后,也就放開了,一次和無數次,沒什么很大的區別,所謂,萬事開頭難。
但封爵這件事,還從來沒有過,平陽召公主,是直接因為李淵的女兒,封了正一品的公主,后來又加封鎮國之號,成為鎮國公主,李淵去世后,因為是李世民的姐姐,所以是長公主。
當初洛玄鏡的功勞,先是封吳國夫人,后來又轉封楚國夫人,這還是屬于命婦的爵位,這種爵位不算少,比如武曌的姐姐,就是韓國夫人。
無論是李秀寧,還是洛玄鏡,都沒有跳脫出女子爵位這一個層面上,最顯著的一點,那就是公主和夫人,都是不能傳承下去的。
在歷史上,只有安陽侯這個女爵傳承了下去,但早就被人所忘卻,數百年來,竟然沒有第二例,而現在,大唐要重新將這件事提起來,郡公在大唐這種勛爵比較濫封的情況下,不算是太高,但這卻代表著一種思路。
那就是女子也是可以得到爵位的,而且還是這種能夠傳承的爵位,一旦女子可以封爵,那帶來的變化,將是極其巨大的,乃至于將會影響整個大唐律法的改變。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步步解放更多生產力的過程,洛氏雖然不能洞徹到這么深刻,但在這么多年的實踐中,依舊能夠感受到,讓人自愿的去動,依舊是大勢所趨,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是真正的未來。
一千多年前,天下只有少數人掌握著權力,大多數人都是奴隸,但到了現在,奴隸卻只存在于豪族中,大多數人都成為了自由民,律法也一步步的覆蓋更多的人,而且這是一個難以逆轉的過程。
現在再想回到曾經那個時代,已經不可能了,經濟基礎的變化,所帶來的變革,讓農民擁有了掀翻一切的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人口一半的女子,就算是現在不能發揮出男子一樣的作用,但留下口子,放開束縛,而不是壓制,就應該天下未來所應該走向的方向。
至少從洛氏自己的角度來看,束縛女子對于洛氏來說,結果很差,在洛氏中,天賦會隨機的出現在男子和女子中,但即便是女子天賦更高,但她并不能為官,去給家族爭取更多的利益和未來。
安陽侯洛采這樣的女性,要依靠韓信去得到爵位,而且難以在洛氏中傳承,這對于洛氏來說,利益可謂極其受損,乃至于對于家族的未來,都很不友好。
女主天下,對于洛氏而言,不僅僅意味著一個女性的至高權力者,她同時也代表著,洛氏的女子終于可以大規模通過正規的渠道入仕,甚至從此成為定例,解開壓在洛氏身上一千年的束縛!
無論以后如何,這都絕對是文明的進步,是洛氏的大進步,有些事只要開了頭,而且這個頭開得好,那日后就有的說了。
宮中傳出的詔書,讓所有人都看到了天后武曌的意志,對于天后和宰相洛君薇間的過往,這些年也隱隱有風聲傳出來,因為并沒有值得掩蓋的,所以朝廷并沒有阻止,所以所有人都知道,洛君薇背后站著天后。
在如今天后掌權的當下,作為武曌的絕對親信,洛君薇在政事堂說話就很硬氣,就算是主持會議的第一宰相中書令,有時候也爭不過她。
隨著傳出的消息愈演愈烈,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是真的了,已經開始有人向洛君薇道喜,祝賀她即將成為洛氏第一任女家主,洛君薇也落落大方道:“多謝,過些時日家族會發下請帖,到時候還請諸位見證。”
見到洛君薇直接認下,知道這不是假消息后,更多的人前來道喜,甚至就連政事堂中,都有人道喜,乃至于有些巴結討好的意思。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大唐的宰相,是相當有危機感的,和從前的那些宰相很不一樣,大唐的宰相,從太宗李世民開始,實際上就不穩定。
表面上看來,房玄齡、魏征、洛玄辰、長孫無忌等人,一直都位列臺閣,擔任宰相,但實際上不是這樣,洛玄辰曾經兩次罷相,房玄齡有三次被罷相。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這二人被罷相,很快就能起復,但這依舊是一種震懾,更不必說更多人可能一旦被罷相就難以起復了。
大唐的宰相,和前朝最大的思路變化,就是不長久的擔任。
群相制度本就是為了分權制衡,然后再不讓宰相長久的擔任宰相,且隨著天子統治思路的變化,宰相集團也要變化,比如天子想要開疆拓土,那宰相班子中,偏向保守反對這方面的人,就要下臺,天子想要安定民生,那較為激進,偏向爭奪對外利益的就要下臺。
“可為相者眾,擇其善者而相之。”
這是大唐宰相的用人理念,群相制度對于宰相個人能力的要求降低了,更講究集體的智慧,所以天子認為可以擔任宰相的人多,從其中挑選有用的為相就可以。
在這種情況下,讓天子,現在是天后武曌,讓天后認為自己有用,就是保證相位的不二選擇,在大唐,宰相之位,是絕對的上等中的上等,遠遠超過其他所有的職位,其他的三品官,無論是武將還是文官,亦或者超過三品的大都督,大都護等,都遠遠不如宰相。
對于大唐的豪門來說,就連國公爵位也遠遠不如宰相尊貴,這種風氣實際上從漢末就開始了,當初袁氏的四世三公就是開端,對于大唐的士族高門來說,家族有多少宰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家族的顯赫和高貴。
諸位宰相和洛君薇寒暄過后,便各自坐到自己的席位上,等待著天后和天子,大部分的政事堂會議,都是由現在的首席宰相中書令所組織的,但有一部分會議,是由天子親自主持的,這種場合,一般來說都是商議一些大事,以及諸位宰相向天子匯報工作。
武曌和李治進入政事堂后,相互見禮之后,政事堂的諸位宰相就開始匯報自己所掌管的一堆事務完成情況,其中洛君薇匯報的很多,她是吏部尚書,號稱天官。
就連諸位宰相都沒想到洛君薇做了這么多事,不僅僅將最近兩次朝廷的選官總結完畢,還著重講述了各地的書院等,以及從吏部派出的學政官員。
這本來是禮部的職責,結果在洛君薇遷轉吏部尚書的時候,奪到了吏部,新任的禮部尚書上奏過這件事,但卻被武曌壓了回去,禮部尚書沒加同中書門下三品,沒進政事堂,不是宰相,只能憋屈的吃下這個啞巴虧。
武曌和洛君薇這么做,當然是有原因的,武曌還沒有現在這么大權力的時候,她就已經看重了科舉制度,她對科舉制度的認知是非常深刻的,在這一點上,李治就不如武曌,武曌一直都在想各種辦法,讓科舉制度向著更大的普適去延展,為國朝發揮更大的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她當然不能放任科舉落在禮部的手中,必須要在吏部手中,搭配著吏部的選官之權,調整現在大唐以貴族為先的任官制度,雖然分封制度必然導致貴族勢力和祭司階層的復興,但作為真正的君王,還是要盡力將天下的局勢,往正道上掰,能做多少做多少,在根源開始調整,總好過積重難返的時候,徒呼奈何。
聽著洛君薇井井有條的匯報,武曌和李治皆頻頻點頭,待洛君薇停下后,武曌便笑著問道:“愛卿還有什么要進言的嗎?”
洛君薇略一沉吟,“天后陛下,臣有一言,是關于科舉制度實行的,當初先帝的時候,將科舉制度從由高級別官吏推選,并且只有幾個名額,改為了任何人都可以報名,而且名額也大幅增加,于是有了這些年如同過江之鯽的士人盛況,乃至于需要在各個州縣設置學政。
前些時日在江南地區,有女子要報名參加考試,最終未能功成,因為從前沒有過這樣的先例,這件事報上來之后,臣也頗為疑慮。
臣想問,這女子是否可以參加考試,先帝所言的任何人,是否包括女子,臣又該如何給予解釋。”
這問題!
政事堂眾宰相頓時坐正了身子,洛君薇這問題可不一般啊,這個時候,是否真的有這個女子,還是洛君薇主動造出來的事件,那已經不重要了。
已經被擺在了天子和天后的面前!
(本章完)